粮食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3&rec=121&run=13

【工作综述】2005年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攻坚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摊子大、人员多、包袱重,矛盾复杂,任务具体,省政府时间要求紧迫,粮食工作面临改革发展的双重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心指导,高度重视下,全市粮食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改革稳步推进,发展前景乐观。
一、积极稳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上年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后,粮食购销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30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粮食风险基金使用方向调整后,取消了粮食购销补贴,实行直补粮农,农业税减免和种粮补贴政策的落实,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达到100亿斤左右,创历史最高纪录;进一步充实了地方粮食储备,市政府投资600万元建设了市级地方粮食储备库,地方储备粮规模有所增加;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得到较好理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工资经费基本得到解决,粮食行政监督执法职能进一步强化。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核心内容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正在认真扎实地向前推进。一是建立健全了改革领导组织。各县(市、区)都成立了政府一把手挂帅,发改委、粮食、财政、审计、国资等部门参加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二是组织进行了核实粮食库存和清理审计粮食亏损挂帐工作。全市认定了1998年6月以来新增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5.35亿元,使企业因执行政策造成的历史债务包袱得到较好解决。粮食政策性挂帐的分解、划转、剥离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三是组织开展了清产核资、综合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审计、国资部门牵头,组建专门班子,从8月下旬开始,历时三个多月的时间,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员进行核实,对企业的资产、经营、债权债务等进行了全面清查审计,摸清了企业家底。四是依据政策,积极制定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8月17日市政府第31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出台了《聊城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聊城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彻底改,改彻底”,加快实行政企分开,彻底解决“三老”问题,创新企业经营机制的总体思想和要求。截止到12月21日,八县(市、区)县级改革方案已全部由县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并报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把关待批实施。五是加强督促指导,确保了改革工作平稳推进。
二、准确把握政策,最大限度地化解历史包袱
计划经济体制为粮食系统留下了“老人、老粮、老帐”的沉重包袱,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全市粮食系统准确把握,运用到位,最大限度地化解了历史矛盾,为改革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一是直补政策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全市直补资金8000多万元,粮食社会总产达到80多亿斤,总产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为市场提供了丰厚的粮源。二是运用风险金补贴储备的政策,充实地方储备,市级新增库容5000万斤,地方储备规模达到8000万斤。三是帮助县(市、区)争取国家代储资格,全市代储国家储备3.5亿斤,仅储备费用就达1400万元。一方面提供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为农民售粮开辟了市场,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四是结合财务审计,用足挂帐政策,彻底甩掉了计划经济遗留给企业的债务包袱,为企业改革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督促指导,稳妥推进改革
对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精心指导,具体部署,周密安排,全市粮食系统围绕领导部署,尽职尽责,强化督促指导,稳妥推进改革。一是调查研究,摸清家底。从上年开始,不断深入乡镇站所调查研究,摸清企业家底,减少改革决策的盲目性,对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人员构成、粮食库存、资产状况、债权债务进行全方位调查核实,为清产核资、资产审计、评估,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二是加强对改革基础性工作的督导,在审计挂帐、清产核资工作中,主动配合有关部门依据政策,开展工作,同时教育基层实事求是、如实反映,财务和资产审计结果表明,既符合上级政策,也符合各县(市、区)实际,同时县、市之间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三是帮助完善方案,制定改革依据。在县(市、区)的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采取分别指导、督促调度、开会交流、外出取经等多种办法,帮助各县(市、区)完善修订方案,使其符合上级文件要求和市政府“彻底改,改彻底”的指导原则。四是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县级政府是责任主体,粮食系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部门责任,市局领导班子成员采取责任到县,分片包干的办法,加强对县(市、区)的督促指导,取得了好的效果。
四、积极主动创新,推动粮食产业发展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企业带来了困难和压力,也带来了机遇和希望。年初提出:“改革促发展,发展破难题”的号召,要求企业克服困难,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一是积极开展“订单收购”。结合聊城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组织县市粮食购销企业主动与科研单位挂钩,“以点带面”,完善规范“订单合同”,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发挥粮食企业在市场、仓储、人员、信息等方面优势,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组织“订单收购”,使我市优质小麦面积扩大,提升了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的整体水平。二是主动服务城乡居民。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居民厨房工程”为载体,在粮油初加工的基础上向居民餐桌延伸,开办“快餐店”、“馒头房”,创出了品牌,占领了市场,提高了效益。高唐、临清、阳谷等县走在前头,创出了品牌。市粮食局的“金谷”连锁快餐也得到市民认可。正准备向“城乡居民主食供应社会化”的方向迈进。三是实施跨行业、多元化发展战略。计划经济体制为粮食企业留下了大量的土地房产,全市粮食系统以此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多渠道融资,实施跨行业发展。从开始提出的“立足粮食求生存,跳出粮食求发展”到“立足粮食求发展,跳出粮食大发展”,实现了粮食行业发展的新跨越。聊城城区的“科技市场”、“皇城洗浴”、“万德家具城”、“昆仑超市”已立足市场,站稳脚跟。县乡粮食购销企业有的搞起了房地产开发,有的搞起了农机装配,一批好的典型为粮食产业带来了生机。四是培植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带动粮食产业发展。粮食系统原有一大批优势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一直没有做大做强,随着改革的深入,粮食系统的加工企业实施改制改革和技术改造,提升了水平,改革了工艺,搞活了机制,正在产生新的效益。高唐蓝山集团是省内知名的粮食龙头企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龙头”带动作用明显,企业发展后劲强大。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市级储备粮库投资近千万元,新增高标准仓库五栋。东阿、莘县也多方筹资新建和扩建县级直属粮库。
五、推进体制创新,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改革后的粮食工作,面临全新的形势,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机制、企业经营机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市委调整充实了市粮食局领导班子,使班子更加充满活力。内设机构经市政府批准,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职能更加健全。行政监督执法、质量监督监测体系也得到加强。各县(市、区)的粮食行政管理机构编制、经费及内设职能机构也相应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