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3&rec=107&run=13

【工作综述】2005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平均每年每个乡镇民营经济税收增加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真抓实干,使全市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全市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完成1328.8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利税112亿元,同比增长43.2%;完成增加值298亿元,同比增长47.6%,占全市GDP的43.2%;民营经济实缴税金20.27亿元,同比增36.1%,占全市税收的46.92%。
(二)骨干企业增势强劲。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806家,完成销售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79.6%;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85.7%;完成增加值13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2%,同比增长46.7%,高出全市工业增幅15.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幅10.5个百分点,全市有93家民营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有9家超过5亿元,4家超过l0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87.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工业完成248.9亿元,同比增长52.4%。
(四)企业素质明显提高。到2005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名牌产品17个;山东著名商标1.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有1家企业建成了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4家企业建起了省级开发中心;有13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系列认证,6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保系列认证。
(五)民营出口创汇异军突起。2005年,有出口实绩的民营出口创汇企业达到143家,完成出口交货值36.6亿元,同比增长43.5%;出口创汇25228万美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市出口创汇的54.8%。
(六)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轴承加工、铝加工、密度板加工、农机配件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这五大特色产业已占全市民营经济总量70%以上,成为拉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七)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健康发展。形成一批以中心镇、城区为依托的民营企业聚集区、聚集带35个,经过省政府审批的民营经济园区9家,园内达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等“六通一平”,基础设施投资达10多亿元,入园企业达到1200多家。民营经济园区已成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5年以来围绕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政策落实,增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抓了国务院《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2005年该意见出台后,市委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集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等有关同志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随后又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就贯彻落实好这一意见,认真听取了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结合贯彻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于5月15日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全省民营经济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对上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了先进,明确2005年的任务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各级各部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三是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外出参观考察活动。通过考察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力口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是加大民营经济考核奖惩力度。2005年按照“平均每年每个乡镇民营经济税收增加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的工作目标,市对各县(市区)下达了任务目标。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县乡抓经济主要是抓民营经济,抓工业主要是抓民营工业”的要求,在对各乡(镇、办事处)下达任务目标的同时,加大民营经济在综合考核中的分值,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严格兑现,严格奖惩,罚得眼热,奖得眼红。
(二)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抓重点乡镇。全市重点抓了“十强”乡镇、24个明星乡镇,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实行重点调度,每个月对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民营经济税收完成情况在《聊城日报》上排队公布。二是抓骨干企业。2005年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公布了全市百家重点民营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各县(市、区)也都出台制定了自己的优惠政策,在资金、用地、用电、交通、重点保护、政治待遇等方面,对重点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了重点企业的发展步伐。三是抓民营经济园区建设。重新审视制定了园区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入园项目规模,注重节约用地,防止污染。并把投资强度、工业项目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厂前区用地比率等指标与投入、税收一同作为考核园区的重要指标,引导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在园区管理方面,各级制定完善了发展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把园区作为特区,从土地、税务、科技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照顾。各园区内都设立了工商、税务、土地、环保、技术监督等集中办公,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抓特色产业发展。各级在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上,注重横向扩大产业规模,纵向拉长产业链条,上下延伸,提高产业关联度,使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同时加强引导和管理,在轴承、密度板、棉纺等比较集中的区域,成立了由政府牵头,企业为主的行业协会,围绕产业的发展搞好规划,行业自律,信息服务,人才技术引进工作,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快速膨胀发展。其中临清市烟店轴承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
(三)广开渠道,千方百计筹措民营经济发展资金。一是开展了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市、县(市、区)在认真总结招商引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由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全市大规模网上招商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引进了一大批项目和资金。各县(市、区)也都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了一把手带头招商、专业队伍招商、集中时间招商活动成效显著。二是搞好银企对接,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在积极争取国有商业银行支持的同时,全市民营企业开始将融资重点转向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取得良好的融资效果。华夏银行、恒丰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纷纷登陆聊城民营经济,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三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基金会、民间贷款融资便捷的优势,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四是积极参加省实施的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市有25家民营企业被列入扶持计划,在资金等方面受到省里的重点扶持。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困难。
(四)以三个创新为手段,提升民营企业水平和档次。在制度创新方面,各县(市、区)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控股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同时引导私营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按照公司制进行改造成立规范的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全市开展了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活动,全市共有500多家民营企业与全国2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共引进科技成果100多项,解决技术难题300多项,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开展创品牌活动,年全市民营企业共获得2个中国名牌,11个山东名牌,12个山东著名商标,有1家企业获得山东质量奖。在管理创新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走借智生财的路子。全市引进了一大批管理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全市民营企业中重点推广了以ERP为主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推广了海尔日清日高、流程再造、济钢倒推成本等先进管理方法,提高了全市民营企业管理水平。
(五)加强领导,努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2005年各级都继续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书记负总责,几大班子一起抓的良好局面,确保民营经济工作的高效运转。围绕固定资产投入、利税增长等主要指标,全面推行任务目标责任制,把任务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个干部职工。在乡镇一级继续推行三个“三分之一”的工作机制,多数县(市、区)抽调精干人员按照党、政、经各负其责方式组建了乡镇经委,配备了正科级经委主任,专抓民营经济工作。从上到下完善“三个体系”,明确目标和职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严格兑现奖惩。2005年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连续五年列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前列的4个乡镇和一个园区“一把手”进行提拔重用。对在民营经济考核中列全市最后五名的乡镇实行重点管理,并明确一年纳入重点管理,连续两年乡镇党政“一把手”及分管副职进行调整,不得进城,不得提拔重用。这一举措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凡响,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导向。在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各县(市、区)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进行,有的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