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2&rec=96&run=13

【发展概况】2002~2003年,全市工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和“一把手”工程,干事创业,精心组织工业生产,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工业目标和提速工作目标。全市工业门类齐全,形成机械、化工、轻工、汽车、医药、冶金、电力、造纸、纺织9大支柱产业和阿胶、客车、农用车、电缆、机制纸、白酒、肉鸡等一批名牌拳头产品。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总产值357.38亿元,工业增加值106.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20.80%;实现销售收入351.90亿元,利税35.22亿元,利润2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8%、32.19%和40.38%。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总产值483.2亿元,工业增加值14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6%和26.7%;实现销售收入489.9亿元,利税49.4亿元,利润3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4%、45.9%和46%。其中,2003年,利税过千万元企业63户,过3000万元企业7户,过5000万企业9户,茌平信发集团、时风集团、泉林纸业集团、国电中华聊城发电厂、临清彩虹集团、东胶集团、聊城热电公司、银河纸业集团、鲁西化工集团、阳谷电缆集团和凤祥集团11户企业实现利税过亿元。高唐时风、茌平信发、鲁西化工、阳谷凤祥、泉林纸业、临清彩虹、东阿阿胶等9户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以上。
  一、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产销衔接进一步好转。1、大部分县(市区)、行业保持了较快地增长。2002年,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9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三位。从县(市区)看,6个县(市、区)增加值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其中临清、茌平增幅在40%以上。从系统看,机械、轻工、化工、电业、乡镇等增加值增幅都在25%以上。2003年,全市7个县(市、区)增加值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其中临清、茌平增幅在30%以上;电力、轻工、医药和乡镇系统增加值增幅分别达到39.4%、48.2%和34.8%和40.1%。2、多数重点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市重点调度的27种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24种,其中三轮车生产105.9万辆,增长6.59%,机制纸34.1万吨,增长21.88%,尿素99.1万吨,增长6.31%,拖拉机20.8万辆,增长160.72%,硫酸64.5万吨,增长37.53%,发电量66.6亿千瓦时,增长97.85%,电解铝7万吨,增长65.41%,味精6.2万吨,增长56.05%,三元复合肥48.3万吨,增长105.21%,密度板28.4万立方米,增长317.37%,阿胶1657吨,增长22.74%。2003年,重点调度的26种重点产品中增长的有21种,其中发电量增长76.55%,稻麦收割机增长1.1倍,机制纸增长63.75%,电力电缆增长41.38%,纱增长41.31%,大输液增长80.89%,水泥增长50%,密度板增长80.56%,饲料增长81.95%。3、产销衔接良好。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54.5亿元,同比增长35.13%;产品销售率达99.18%,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61.8亿千瓦时,增长21.06%。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82.3亿元,增长41.25%,增幅高于现价产值8.66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达到99.81%,比去年提高0.96个百分点。4、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和外贸出口三大亮点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59亿元,增长47.06%,增幅高于全省18.45个百分点,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4.40%,比重比年初增加1.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34亿元,增长40.01%,增幅比全市平均增幅高13.2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出口2.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6%,其中茌平信发电解铝出口3648万美元,同比增长3倍,临清银河机制纸出口1988万美元,增长8.2倍。5、电力等生产要素支撑作用较好。2003年,全市发电量1018285万千瓦小时,增长76.55%,全市累计用电量为688525万千瓦小时,增长11.38%,其中工业用电量为550238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97%,工业用电量占全市总用电量的79.92%,同比提高1.8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3.6个百分点。
  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长幅度均在30%以上,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1、第2和第4位。两项资金占用额为40.45亿元,占用率为24.38%,同比下降4.5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2.45%,同比提高3.71个百分点,7项综合经济指标中有5项好于上年水平,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2.27%,提高0.5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36%,提高0.26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2.73万元/人,增长5.96%,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12次,加快0.1次。2003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长幅度均在40%以上,两项资金占用额为48.51亿元,占用率为23.60%,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3.63%,同比提高9.71个百分点,7项综合经济指标有6项好于上年水平,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4.39%,提高1.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34.40%,提高11.50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82%,提高0.24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5.33万元/人,增长16.58%,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38次,加快0.14次。
  三、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2年,全市18户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7.34亿元,利税23.91亿元,利润16.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78%、27.6%和31.56%,其绝对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8.92%、67.88%和75.9%。“1030”工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6.20亿元,利税21.07亿元,利润14.41亿元,分别增长30.4%、21.4%和31.12%,绝对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2.91%、59.82%和68.32%,比上年分别提高1.83个、2.33个和0.84个百分点。2002年,全市实现利税过千万元企业53户,比上年增加4户,其中5000~10000万元企业6户。3000~5000万元企业6户,1000~3000万元32户。过亿元的企业9户,时风集团利税51193万元、茌平信发集团利税42667万元、东胶集团利税22350万元、泉林纸业集团利税14478万元、银河纸业集团利税13915万元、临清彩虹集团利税13900万元、聊城热电公司利税13896万元、鲁西化工集团利税13371万元和阳谷电缆集团利税10121万元。2003年,全市18户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1.33亿元,利税33.15亿元,利润23.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71%、38.76%和43.92%,其绝对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7%、67%和75%。其中,“1030”工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4.92亿元,利税29.77亿元,利润21.25亿元,分别增长38.8%、40.59%和46.98%,绝对额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2%、60%和70%。信发集团、泉林集团、国电中华聊城发电厂、聊城热电、银河纸业、阳谷电缆、阳谷凤祥等10户企业实现利税20.5亿元、利润13亿元,分别拉动全市利税、利润增长31.3个和29.6个百分点。2003年,全市实现利税过千万元企业63户,比上年增加10户,其中过亿元的企业11户,比上年增加2户,分别是茌平信发集团利税76079万元、时风集团利税47211万元、泉林纸业集团利税35406万元、国电中华聊城发电厂利税31000万元、临清彩虹集团利税24168万元、东胶集团利税24142万元、聊城热电公司利税24055万元、银河纸业集团利税21027万元、鲁西化工集团利税16950万元、阳谷电缆集团利税12336万元和凤祥集团利税10825万元,5000~10000万元9户,比上年增加3户,3000~5000万元7户,比上年增加1户,1000~3000万元36户,比上年增加4户。
  四、工业投入大幅度增长,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通过实施国债项目、召开重点项目银企洽谈会和招商引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项目的建设。1、投资快速增长。2002年,全年完成工业投入70.8亿元,同比增长25.63%,2003年,全市工业投入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技改投入完成54亿元,增长51%。2、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2年,一批重点项目已经投产,形成了新的增长点,中华电厂1号60千瓦机组、茌平信发铝电集团8万吨电解铝项目、银河纸业10万吨高强瓦楞纸、泉林集团5万吨杨木浆、临清彩虹集团奥博特的2万吨铜管、双力集团稻麦收割机、中通博发高档客车、三九味精集团7万吨味精等项目相继发挥效益。东胶集团的阿胶颗粒剂、中通客车的客车底盘、临清华润的高档面料和聊城华润的“退城进园”等项目按计划实施。2003年,信发集团32万吨电解铝及配套机组项目、泉林纸业30万吨浆及20万吨铜板纸项目、中华电力聊城发电厂2#60万千瓦机组、时风集团轻卡汽车项目、银河纸业20万吨高强瓦楞原纸二期工程、中通客车底盘生产线、鲁西化工集团复合肥项目、冠州集团20万吨镀锌板20万吨彩涂板、凤祥集团中科凤祥生物城项目、临清二色织5万枚纱锭和1000台织机项目、山东凿岩钎具的特种钢项目、聊城华润纺织公司退城进园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并陆续发挥效益。3、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2003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7753万美元,增长77%,实际利用外资12203万美元,增长1倍多。4、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全市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达到8家,比上年增加3家,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3.4%;全市现有25种山东名牌产品,新增14个,增量居全省首位。
  五、民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活力增强。2002年,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投入不断增加,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50亿元,同比增长37.94%,实现销售收入44.77亿元,增长64.95%;实现利税3.57亿元,增长60.06%;实现利润1.81亿元,增长56.33%,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03年,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投入不断增加,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34亿元,同比增长40.01%;实现销售收入125.25亿元,增长65.91%;实现利税9.52亿元,增长109.48%;实现利润5.05亿元,增长84.74%,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市经济运行局)

【聊城市实施十大百亿产业战略研讨会】2003年9月9日,聊城市实施十大百亿产业战略研讨会在东昌宾馆隆重举行。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延生,市委书记郭兆信,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秋波,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林峰海,市政协主席赵振兰出席研讨会。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计委原秘书长白和金研究员,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春立研究员,国家计委国土地区研究所原所长徐国弟研究员,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工业室主任杨合湘副研究员,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金峰研究员,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处长王亚平研究员,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副处长林中萍副研究员,省计委副主任李关宾,省经贸委副主任李建生,省外经贸厅副厅长曹文,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徐永明,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办主任金志禹,省机械办副主任李斌,省轻工办副主任宋洪林等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研讨会。2003年初,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十大百亿产业的宏伟目标。所谓十大百亿产业,是指全市经过重点培育和发展,到2010年年销售收入分别接近、达到或超过一百亿元的十个产业,分别是:有色金属工业、农业装备工业、造纸工业、食品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和信息产业。建设十大百亿产业,是本世纪头十年市委、市政府为实现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邀请众多知名专家对十大百亿产业战略进行研讨,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慎重决策,对全市实施十大百亿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讨会上,张秋波首先致词。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与会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介绍了聊城市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后,张秋波着重介绍了实施十大百亿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与会专家围绕全市实施十大百亿产业战略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十分热烈。专家们一致认为,聊城市从全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以发展十大百亿产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这一基本思路是非常正确的。专家们对于聊城市十大百亿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十大百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题规划提出了许多指导性、针对性的意见。他们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认识到规划仅起指导性作用。要充分考虑区域环境的因素,注意解决好有污染的产业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确保聊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郭兆信最后作总结讲话。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561万人民,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大百亿产业战略的初衷是把工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配置出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各位专家从战略的高度、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对这一战略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帮助我们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聊城百亿产业的实施、对于聊城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郭兆信强调,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市委提出了到2020年GDP比2000年水平“翻三番”的总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工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依靠工业现代化,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市县两级必须为企业提供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是能否形成百亿产业的重要条件。二是必须培育、造就与百亿产业相适应的企业家群体。建设百亿产业关键在人,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三是各企业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只要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无污染,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四是必须走招商引资的路子,争取与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国内拥有很强实力的企业达成合作。五是各级、各企业既要制定积极的发展目标,又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摘自《聊城日报》)

【企业改革、国企改制】两年来,全市工业企业以企业整合、结构调整为主线,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加快。一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市直工业企业44户,已改制40户,改制面达91%。二是积极推进企业兼并、联合、参股、控股、股权转让,大力培植重点骨干企业,企业资产重组取得较大进展,重点企业改革逐步规范。18户重点企业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了公司管理体制,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如香港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集团增资扩股项目,在新组建的公司中华润集团控股51%,东胶以现有资产参股49%。东胶集团与华润集团合资合作后,依托华润集团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国内营销优势,将会迅速膨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2003年全市有150多个劣势企业被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盘活了大量闲置资产,优化了经济结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脱颖而出。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困难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困难企业改革力度,把依法破产作为对困难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制定了劣势企业退出市场规划。一企一策研究改革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不搞一刀切,使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工作逐步推进,有序进行。东方电子、起重机械厂破产已终结,临清电机厂、高唐国棉厂分别交给当地政府,东昌农业机械集团破产正在进行,手表厂即将进入破产程序。特别是作为聊城“一号不稳定工程”的东方电子集团破产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事特办,派出专门工作组,使其破产得以顺利实施,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事态恶化,促进了聊城社会稳定。四是宣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搞好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和信用担保。
(市经贸委综合科)

【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全力实施十大百亿产业工程】两年来,聊城市围绕建设有色金属、造纸、食品、电力、汽车、纺织、化学、医药和电子信息等百亿产业工程,认真组织实施“1030”工程,加大了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在技术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外部环境,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为这些企业提供政策保证。为进一步加快这些重点企业的迅速膨胀,培育起一批能够带动全市工业经济的龙头企业和产业支撑点,组织有关企业到东部和南方先进市地、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学习考察,引导企业适应新形势,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延伸发展思路。邀请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教授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培育持续发展能力。2003年初,聊城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跨越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团结实干建设强市名城”的奋斗目标。跨越发展必须有超常规的措施,率先崛起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十大百亿产业,这是为实现上述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十大百亿产业的目标是:全市有色金属、农业装备、汽车、纺织、电力、造纸、化学、食品、医药和信息等10个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产业,主要靠2~3家骨干企业的支撑,到2010年实现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或超过一百亿元。纵观聊城工业发展,走的是一条骨干企业带动之路。建设十大百亿产业,既是对以往成功经验的总结和继承,又是对前者的创新和发展。当前,聊城工业总体上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落后就落后在工业上,聊城经济的振兴希望也寄托在工业上。只要今后牢牢抓住工业发展不放松,利用8年的时间,全力建设好十大百亿产业,就必将带动聊城经济的振兴,实现聊城在鲁西大地上率先崛起。
(市经贸委综合科、市经济运行局)

【推进“三个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2001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创新工作的意见》,积极引导企业搞好技术、制度和管理三个创新。一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抢占技术创新的制高点。18户重点企业集团普遍建立了技术中心,东胶集团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中通客车、时风集团、双力集团、鲁西化工等7户企业建成了省级技术中心。全市有156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市有25种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东阿阿胶、时风农用车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二是加快制度创新。2003年,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监督体制。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运营体系已基本到位,以外派监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初步建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奖惩为主线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重点企业改革逐步规范。18户重点企业集团都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了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建立了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内部运行机制。三是加快管理创新。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找差距,定目标,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要求重点企业每年都要在同行业选准一个追赶目标,瞄准先进,找准位置,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逐步升位,争创一流。为了学习先进经验,全市开展了学邯钢、学海尔、学亚星、学时风的活动。市里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带领重点企业的厂长(经理)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市经贸委综合科)

【不断加大投入、上新项目,促进企业快速膨胀】聊城市围绕加快重点企业的发展,在加大投入上突出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围绕重点企业,围绕有市场、有效益、有竞争力的产品,围绕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行不断投入,连续投入,上新项目,发展相关产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促进骨干企业迅速膨胀,从1993年开始,全市围绕重点企业每年滚动实施30个工业重点项目,突出抓10个左右的大项目。1993年以来,重点企业累计完成投入280亿元,占全市工业投入的80%以上。2002~2003年,工业投入持续快速增长,重点企业的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品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企业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投入总量及增长幅度均达历史最高水平。2003年投入总量是2002年投入总量的1.5倍,创历史最高水平。大集团、重点企业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全市18户企业集团总投入42.33亿元,占全市投入的34.07%。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上马了一批技术含量高,规模大,幅射带动力强的项目。高唐泉林纸业集团投资2.8亿元建设了20万吨铜版纸项目,迅速膨胀了经济规模,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阳谷凤祥集团的乳品、临清银河纸业的高强瓦楞原纸、临清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的内螺纹铜管等产品项目,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最好水平。2003年,全市在建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有5个,1亿元以上的有31个,3000万元以上的有60个。围绕主导产品延长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高唐时风集团分别和青岛双星集团和日本洋马公司合资,新上了橡胶胎和环保发动机等项目,使农用三轮车、四轮车产品的关键部件能够自给,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时风农用车销量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工业企业投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加大投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二是解放思想、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银行贷款、兼并联合、社会融资和利用外资等多种渠道,融通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发展。1993年,时风集团农用车生产能力不足2万辆,为满足市场需求,迅速扩大能力,占领市场,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兼并了高唐县的11户企业,盘活存量资产1亿多元,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膨胀,为争取霸主地位创造了条件。东阿阿胶、鲁西化工和中通客车通过上市,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茌平信发集团走电、铝、板结合的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国内外一些重点企业集团纷纷前来合资,先后与汉江集团、鲁能集团、东方希望集团和香港国资源公司合资合作,合作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形成200万千瓦热电机组、100万吨电解铝及深加工的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热电、电解铝和铝加工基地。
(市经贸委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