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跨越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团结实干建设强市名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2&rec=3&run=13

--在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3年2月11日)
郭兆信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聊城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进入新世纪我市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是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实现聊城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省委一系列决策的部署,围绕市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发展跨入全省中等行列,从严治党塑造人民公仆形象”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5.5亿元,比1997年增长77.6%,年均增长12.2%;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7亿元,同口径相比是1997年的2.5倍;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8.7亿元,年均增长20.8%;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37.9:41.2:20.9调整为25.6:46.1:28.3。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经济高速增长,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壮大提高;旅游、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财税、金融、计划、外贸、流通、投资等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作为全国唯一市级试点,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要成果,为全国全省提供了经验。机构改革进展顺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场化运作成效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所有制结构明显优化。实施“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成果丰硕,利用外资实现重大突破,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劳务输出成绩显著。
  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确立了建设卓越秀美“江北水城”的战略定位,城市建设迈出关键的历史性一步。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城市靓点工程,水城特色日益鲜明,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供水、供热、供气、治污等市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功能有了质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性改善。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成功举办了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聊城的知名度显著提高。全市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市)城、小城镇和村居建设迈出新步伐。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210元和2503元,比1997年增加2224元和652元,衣食住用行有较大改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解决了部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科技交流与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更趋合理,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事业全面进步,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得到加强,群众团体、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外事、对台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力度加大;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法行政稳步推进,普法教育扎实开展,基层民主日益扩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全市保持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调整任务圆满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广大党员在新形势下较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坚持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的五年,是很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经济发展逐年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呈现全新态势、聊城整体形象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令人振奋,全市人民为聊城的历史性进步感到由衷的自豪!
  五年来的成就和进步,是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历届市(地)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及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是驻聊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中直、省直驻聊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聊城市第九届委员会,向所有为聊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整体素质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化程度低,外向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市化进程滞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社会保障能力比较脆弱;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次讲,根本在于观念落后,机制不活,人才匮乏。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加快发展与观念滞后这一突出矛盾,始终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间断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解放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习惯势力的禁锢和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的羁绊,以思想的解放推动实践创新、事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思想一变天地宽。加快发展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打开思想解放的闸门,才能成就群众的历史性创造,为生产力的发展打开广阔通途。这是实现聊城振兴的基本前提。
  (二)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鲜明主题并为之不懈奋斗。发展要有新思路。根据聊城实际,我们确立了“突出五个重点,实现四个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开拓奋进、跨越发展,带领全市上下不断向新的更高目标攀登,聊城的发展不断呈现新局面。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必须自我加压、奋勇争先,这是总结五年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各项改革、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通过大开放、大招商,不仅引进了项目、资金、技术和管理,而且为发展注入了崭新的理念和机制,为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市富民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这是聊城实现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动力所在。
  (四)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五年来,我们正确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不断赋予精神文明建设新的主题和时代内容;坚持重在建设,抓住载体,力求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稳定,在保持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五年的实践启示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善于总揽全局,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有序发展。
  (五)必须坚持团结实干。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增进团结作为成就事业的根本、加快发展的前提。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为了聊城的发展和腾飞,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聊城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团结起来,共同创造聊城美好的未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以上五条,既是过去五年全市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发展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坚信,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和运用好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与奋斗目标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方位开放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成为新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城市化推进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成为新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标志,各地竞相发挥优势、抢占先机,新一轮竞争日趋剧烈,成为新阶段发展的主要态势。我们必须正视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艰巨性,正视我市与发达地区差距仍在拉大的严峻现实,正视在新一轮竞争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压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实现我市跨越发展,必须坚持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聊城未来,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准确把握聊城的发展方位,按照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确定我们的发展目标,紧紧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总体构想是,力争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三番。具体是,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201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与全省同步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万元的奋斗目标;再经过十年努力,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争取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这一战略构想,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跨越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团结实干建设强市名城”。
  强市,要强在经济实力壮大上,强在综合竞争力提高上。主要是,今后五年国民经济保持15%的年均增长速度,并力求更快一些,力争发展速度、增长质量、经济总量在山东西部的领先地位;区域经济规模壮大、特色鲜明,力争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格局更加完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力争中心城市聚集市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优选地位。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繁荣,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
  名城,就是要把聊城建设成为拥有良好生态人居环境、融南方水韵和北方风情于一体的江北水城;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富于现代人文精神、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风格独特的优秀旅游城;市场繁荣活跃、人流物流汇聚、辐射范围广阔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城,使聊城更具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跨越发展,是一种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落后地区通过跨越发展后来居上的事例屡见不鲜。目前,聊城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已经具备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我们对聊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各项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支撑经济运行的物质基础、体制条件和发展空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积累了加快发展的巨大能量;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为我市承接发达地区和国家的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搏击市场的能力显著增强,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思进求快的强大气势。整合上述优势和有利条件,聊城完全可以实现生产力发展的新跨越。我们一定要有决战决胜的雄心壮志。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跨越发展总揽全局,紧紧抓住观念、人才两个根本,全力营造体制、科技、环境三大优势,努力加快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城市化四大进程,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聊城在山东西部率先崛起。
  实现跨越发展,创新是灵魂。对聊城来讲,跨越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以创新的胆识和作为,不断为发展注入最活跃的因素、最强大的动力,很多方面都要实现超常规的变化。必须坚持发展第一,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战略性转变:在发展模式上,实现由自我积累向善借外力的转变,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让招商引资成为跨越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让科技进步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体制上,加快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让市场机制成为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现跨越发展,人才是根本。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必须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工作。要求贤若渴,慧眼识才,尊重个性,鼓励创造,敢于破格用人;要完善政策,营造激励创业干事的社会氛围,培育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使优秀人才充分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赢得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构筑跨越发展的人才高地。
  实现跨越发展,环境是关键。事实反复表明,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生命线。有了好的环境,才能弥补历史和现实的不足,在竞争中取得先机,赢得主动。必须自觉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营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硬件环境,科学规范、充满活力的体制环境,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严明、接轨国际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大气开放的人文环境,打响名城品牌,增强综合竞争力。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强市名城,是历史的使命,是时代的要求,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就要勇敢地担起责任,奋力谱写聊城新的篇章。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新世纪初这一至关紧要的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韧不拔,团结实干,付出几倍于人的努力,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聊城必将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对此,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
三、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加快经济建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今后五年实现我市跨越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是制约我市发展的主要障碍。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顺势调整,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工作的主线。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紧紧把握工业化这个中心环节,依靠工业拉动第一产业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快形成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以工业的振兴加速聊城的崛起。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快建设知名加工制造业基地。把加大投入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并举,以扩大增量为主;激活民资、吸引外资并重,以吸引外资为主;国有集体民营一起抓,以民营经济为主;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以大项目为主。坚持多投快上,迅速增大工业总量;坚持高起点、高效益,实现以调整促发展。把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战略举措。立足机械、化工、电力、冶金、造纸、纺织、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按照“规模效应,产业配套,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的原则,加大增量,整合存量,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建设若干百亿产业,构建大工业体系。把骨干企业作为支撑力量。继续实施“1030”工程,坚持扶优扶强,加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翻番式发展的强势企业群体,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注重从成长型企业中培植重点企业第二梯队。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战略选择。抢抓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企业设计、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进程,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把工业园区作为起飞平台。高起点、高标准办好各类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构建产业纵向延伸形成链条、企业横向聚集扩大规模的发展格局,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载体,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体制创新的辐射源,现代化的新城区。
  大力发展以物流业、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着眼构筑现代流通格局,重点发展香江光彩市场等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力强的市场群,积极培育、引进现代流通企业,高标准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促进市场与产业融合,形成良性互动,努力建设辐射周边、影响全国的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按照旅游产业化、运行市场化、主体企业化的要求,加快构建旅游业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围绕江北水城、历史人文、农业生态观光等主题,以名城、名水、名著为支撑,在全市范围内整合旅游资源,建设特色精品旅游路线。按照“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成龙的要求,丰富旅游内容,开发旅游产品,迅速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强宣传推介,办好节庆活动,深化与周边旅游城市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我市旅游业发展空间。做足、做活、做好水城经济这篇大文章,高起点、高标准综合开发沿湖沿河地带、努力使沿湖周边成为我市新兴的经济带、景观带、文化带。进一步加快金融证券、房地产、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创新农业发展思路,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关注农村必须重视非农产业,关心农民必须转移农民,支持农业必须加大投入。为此,要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走调整结构、产业化经营、统筹城乡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抓好蔬菜、畜牧、林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着力建设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特色产业基地,加速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依靠龙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抓好以凤凰苑农业科技园等为龙头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市场体系和信息、科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产业化、市场化、科技化水平。加快城乡经济融合。坚持以工业理念和开放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农业投入,加快以水利、农村公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市级要坚持分类指导,从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向基础较差的县倾斜。基础较差的县要强化追赶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力争在某一方面、某个产业或重点企业上实现跨越,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尽快缩小差距,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基础较好的县要强化率先意识,瞄准全国全省先进,抢抓机遇,高点起步,乘势而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尽快成为产业发展的密集区、城镇建设的隆起带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围绕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建设全市“一小时经济圈”,在市县乡之间进一步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体系、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市区和各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经济资源在全市范围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互动和区域协调发展。
  (二)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为经济发展增创体制优势。
  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鼓励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并购,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紧对国有大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切实转换经营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劣势企业退出通道。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引入市场机制、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结合起来,抓紧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敬业精神、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创新意识的企业经营者队伍。按照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年薪制,积极推行股权制、期权制,加快实现资本人格化,使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与报酬直接挂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强势企业、优秀企业家集中,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强化经济运行以企业为主、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履行职能以服务为主的意识,逐步建立政府、市场、企业良性互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决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部门利益障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规范运行。积极探索在政府管理中引入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进一步推动政府提速,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继续深化财税、投融资、外贸、流通、土地使用等项改革。发展中介组织,健全要素市场,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亮点和新的增长点,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放心、放手、放胆发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激活民间投资。完善、落实优惠政策,整合、提升经济园区,健全资金融通、人才引进、市场开发、技术进步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民营企业搞好资本运营,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扶持骨干民营企业和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不断提高民营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外向型水平。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三)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实现开放型经济新跨越。先进的生产力只能在开放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是招商引资,最严峻的挑战是外贸出口,最紧迫的任务是优化环境。全市上下必须强化“聊城以外都是外”的思想,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靠强劲的投入作保障。敏锐把握国内外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产业和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搭建招商平台,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水平,重点吸引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力争在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利用外资上取得新进展。引导重点企业走向招商引资第一线。力争在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上实现重大突破,推动骨干企业超常规发展。经济开发区要努力营造运行机制、产业结构、发展环境优势,强化集聚、创新、产出功能,集中力量上大项目、求大发展,加速二次创业,尽快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下大力提高对外贸易水平。认真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发展传统出口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培育新的出口产品;在提高现有企业出口能力的同时,使全市重点企业成为出口创汇骨干;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前提下,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总量,不断开辟我市经济发展的空间。
  营造环境优势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首要条件。继续抓好城市建设和交通、通信、能源等硬环境建设。坚持把改善软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开展“优化环境年”活动。牢固树立“双赢”思想,建立外商全程投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围绕建设“信用聊城”,突出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加强法规、道德、监管三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信用档案,积极开展信用评级,严格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把聊城建设成吸引力大、竞争力强和回报率高的投资热土。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开发资源、投资办厂、承揽工程,开展劳务合作。着眼经济互补,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积极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努力使我市成为我省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周边大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发达地区的劳务输出基地和知名的旅游、购物胜地。
  (四)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城乡一体、共同发展新格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强市名城的重大任务。要坚持以优化生产力布局为核心,与工业化进程相衔接,加快构筑以聊城城区为龙头、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基础,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江北水城是聊城人民的骄傲,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把水城建设得更加秀美,更加富有魅力,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要突出水城特色,高起点、宽视野、大手笔搞好城市规划,为聊城绘就一张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不落后的蓝图。依照“一城五区”的总体布局,加快东扩南展,拉开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城市由单中心向组团式转变。老城区要坚持多拆少建,降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增强通透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精心建设一批以湖、河、古城为主题的标志性工程;以湖河相通、城湖河一体为目标,扩大水面,贯通水系,逐步向社区、商贸区延伸、不断完善水城框架,增强水城风韵和特色。加快绿化步伐,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做到权责明确、务实高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路子,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城市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深入开展“五城同创”活动,尽快把聊城建设成省级园林城、文明城、国家卫生城、优秀旅游城、环保模范城,努力实现“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
  临清市和各县城要根据各自特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突出城市特色,不断改善形象。小城镇建设要立足各自优势,适度扩张规模,努力提高质量,充分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作用。放宽政策,加快土地、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产业、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
  历史上聊城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明清之际,我们得益大运河舟楫之便而繁荣昌盛达四百余年。过去五年,我市又因水而兴,城市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坚信,只要我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江北水城必将以一幅动人的画卷令世人刮目相看。
  (五)大力实施科技兴聊战略,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当前,科技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市上下必须确立强烈的科技跨越意识、人才资源意识,奋力实现科技和人才工作的新突破,为我市赶超先进开辟崭新道路、增添强劲动力。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围绕若干百亿产业建设,重点引进、开发对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提高产品开发和深加工能力,力争后来居上。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迅速膨胀规模。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市建立生产基地,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尽快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支持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充分发挥其人才、科技资源在促进聊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开放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市内外产学研合作,借助外力推动我市科技进步跨越发展。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抓好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功能,规范运作,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作用。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支持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人才市场体系,营造吸引、集聚各类高素质人才的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建立收益与贡献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激励市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服务我市经济发展。
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繁荣先进文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聊城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认识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挖掘和全面整合历史名城的文化资源,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文化大市。
  建设先进文化,关键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继续深入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特别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公民。
  人文精神作为地方文化的核心,既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又给社会历史以巨大影响。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培育“自强不息、务实创新、大气开放、诚实守信”的聊城人文精神。面对长期欠发达的历史,聊城人一定要自强不息,靠艰苦奋斗追求幸福生活,奋力争取聊城更加光明的前途;面对发展、创新的时代潮流,必须勇于冲破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等陈旧观念的束缚,彻底荡涤人治、官本位等封建主义的残余,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发展、竞争、效率意识,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热情;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必须彻底摆脱自然经济封闭保守的局限,既要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气度,更要有走出去发展创业的胆识和作为;面对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崭新社会实践,必须赋予热情质朴这一传统美德以新的内涵,让亲商安商、诚实守信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行为规范。要把培育聊城人文精神纳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全市人民在建设强市名城的征程上,始终保持热爱家乡、振兴聊城的坚定信念,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品格,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向前奋进。
  教育是传播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创新。巩固“两基”成果,努力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和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发展成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塑造创新型的城市文化、学习型的城市风气、人才型的居民素质。
  先进文化重在建设。围绕经济发展,紧贴社会实际,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创建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推动社区建设,提高城市品位;把文明企业创建与企业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培育企业文化,提升管理境界;把文明村镇创建与推进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改善居住环境,净化社会风气;把文明行业创建与优化发展环境结合起来,加强行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持久活力。城市需要经济来支撑,更需要文化来滋养。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建设一批以广场、剧场、博物馆、艺术中心、体育场馆、会展中心为重点的文化设施。加强县城、乡镇、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打造城镇文化亮点。推进文化体制创新,逐步形成社会办文化、产业兴文化、政府管文化的格局。繁荣新闻出版、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引导文艺工作者创造更多反映时代气息和聊城实际的优秀作品。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确保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有序。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崇尚文化的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这是聊城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进一步创新、发展和提高,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色、聊城特点、大众特性的先进文化,为实现聊城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建设山东文化大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根本问题。在我们党所处地位、环境和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尤其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要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实施企业职工最低工资制度,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增收与减负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医疗卫生工作,努力实现人人都能得到基本医疗保障。
  坚持把大多数群众是否受益、是否赞成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群众实际需要,每年明确提出并认真办好几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好子女上学、吃水、住房、医疗和法律援助等问题。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生活,进一步健全部门和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庄、困难企业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实现聊城跨越发展,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调动和发挥好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畅通渠道,广开言路,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保证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
  (三)推进依法治市,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快政府工作法制化进程。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群众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改革力度与群众承受程度的关系,审慎对待敏感问题。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引导与依法调处相结合,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落实三项基本国策,实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资源管理和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坚持对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视党管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关心支持驻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强市名城,关键在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能够担当现代化建设领导重任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一)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必须坚持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主题,牢牢把握灵魂,始终抓住精髓,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必须坚持以先进性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把理论创新转化为实践创新,推进事业发展。
  (二)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选准、配强、管好各级领导班子,不断优化班子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增强整体功能。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拓宽干部“出口”,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合理使用其他年龄层次的干部。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管理监督,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积极发挥老干部的作用。
  (三)以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建工作要坚持以推进“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三级联创为载体,在加强、整顿、提高上下功夫。特别要重视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真正解决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途径和办法,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机关、社区和学校等事业单位党的建设,高度重视新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实施“双向培养”工程,即重点培养农村经济能人、企业技术骨干和单位优秀人才,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入党;教育培养党员成为农村经济能人、企业技术骨干和单位优秀人才。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两个务必”的要求,切实解决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实现跨越发展,重在工作,重在苦干,重在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靠实干加快发展,靠实干树立形象,靠实干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严明高效的工作责任机制,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责任具体,督查到位,考核严格,赏罚分明。坚决反对揽功诿过、互相扯皮和无人负责的现象。
  (五)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治本力度。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部位,不断深化权、钱、人管理制度改革,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健全监督机制,实行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抗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经得起考验,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办案力度,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决策程序,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制度、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各级党委要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握好政治方向,集中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重大问题,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振兴聊城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实现率先崛起、建设强市名城,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我们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懈奋斗,肩负起人民的重托。让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聊城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