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2&rec=230&run=13

中共东昌府区委员会
书记:卢保民*蔡同民
副书记:蔡同民*李小平胡廷金
李兰芳(女)*马荣锁*任之燕
朱加云
常委:胡明岗*王新勇由西峰
王华张晓平苗慧清
李艳秋(女)
东昌府区人大常委会
主任:马保安*蔡同民
副主任:刘兆玉*李兰芳(女)罗洪祥*
徐顺之陈宗昭(女)*田孔举*
申成方孙永明王义兴*
丁敬斌*刘胜清任建国
王怀华张金岭
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区长:蔡同民*李小平
副区长:胡廷金秦新义田中俊*
徐顺之吕德义*潘延红(女)*
王奎龙李静(女)商华
胡明岗
政协东昌府区委员会
主席:杨桂芳*赵松昆鸟
副主席:杨学增*白万金*许广达*
董玉江杨庆福王怀华*
李东升张广霞(女)孙安学*
潘淑贞(女)姜玉昆刘继光
中共东昌府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李兰芳(女)*朱加云
东昌府区人民武装部
部长:徐进东*李松立
政委:胡明岗*张晓平
东昌府区人民法院
院长:申成方*郑宝光
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董玉江*李怀景

团结实干建设强区

区委书记:蔡同民区长:李小平

东昌府区辖18个乡(镇、办事处),34个社区,851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124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9万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1.87:100。全区有少数民族26个,12800人。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两年来,东昌府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使全区经济建设快速健康的发展。2002年,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9.91亿元,2003年增4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21.6%和22%,三次产业比例为30.3:32.5:37.2,二、三产业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1.85亿元,2003年完成2.23亿元,增长24.1%;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2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24.23亿元,2003年增至24.92亿元,增长2.83%;2003年粮食总产达到43.5万吨,农民人均收入2699元,比上年增加138元。两年来,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2003年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接近5:5,六大蔬菜基地和八大示范园区初具规模,蔬菜播种面积增至65万亩,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过千元。平原绿化区建设成效显著,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区面积不断扩大,造林5.97万亩,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442公里,植树355万株。特种养殖业势头良好,规模饲养发展加快,畜牧业总产值达7.3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水产业总产值6843万元,比上年增长3.8%。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集中力量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工业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2003年全区工业投入达8.39亿元,比上年增长83.4%。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山水水泥、化瑞电器、信迪科技、中通轻客投产运营,中奥工业园、东海铸锻等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全区规模以上企业76家,比上年增加12家。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0.79亿元,利税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1.3%和42.2%。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销售收入达94.3亿元,上缴税金1.81亿元。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3年全区专业市场成交额达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随着“江北水城”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新兴产业。2002年接待国内外客人52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15亿元,2003年受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接待游客仍达262.8万人次,收入12.64亿元。建安企业发展迅速,总产值达到2.8亿元,上缴税金156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10%。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通过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变现买断等形式,至2003年,全区157家工商企业已完成改制任务,占应改制企业的97%,企业活力得到增强。2002年,在积极抓好土地承包的同时,对小型水利设施、沟渠路旁宜林地及“三荒地”等进行了以股份制、租赁、拍卖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至2003年农村继续深化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行农村税费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城区129个村居委整合为34个社区,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李海务、蒋官屯、闫寺等5个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建制,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两年来,东昌府区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先后到日本、韩国、俄罗期、台湾、香港和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活动。至2003年全区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增至256个,计划总投资51.5亿元,到位资金19亿元,中奥毯业、车海铸锻、汽车产业园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相继在东昌府区安家落户。同时,外经外贸工作实现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贸和出口创汇他别增长41.3%和124%。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2002年,筹资1230万元,完成苦咸水改造工程,结束了11个乡镇、93个村、6.6万人吃苦咸水的历史。投资1200万元,改建了聊郑公路,对西部乡镇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农村电网改造一期工程全面完成,电价大幅度降低。农村安装电话8万部,普及率达50%以上。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54.6%。投资6000多万元,新修油路350公里,使208个村直接通上了油路,通车总程达到1200多公里,全区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71%。投资1300万,完善了嘉明经济开发区和凤凰工业园道路、供水、排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园区的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投资930万元,新建、维修一批机井,改造了扬水站设备,农业抗旱保丰能力得到增强。完成了11个乡镇新一轮城镇规化,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大小城镇开发建设力度,共开发改造城镇面积15万平方米。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城区市场建设投资6亿元,顺利完成香江二期工程建设和铁塔南大棚的开发改造。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两年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成效显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7%。至2003年,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616人,取得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7项,专利申请量97件,授权专利74件。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48项。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到2003年增至25家,签订项目39项,有27家企业通过SIO9000质量体系认证。阿华制药、东泰农化、信迪科技3家企业被省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2002年增长1.2倍。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仅2003年全区高考本科录取2734人,占全市30.6%,创历史最高水平。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1.6万平方米,并为全区477名民办教师办理了转正、退养手续。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3158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70%以上。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全区在外务工人员达10万人,年创收达8亿元。扩大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得到较好落实。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解预案,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全区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例,抗击非典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开展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工作,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城区计划生育工作全部纳入了东昌府区管理,特别是流动人口和下岗职工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全面完成了人口控制目标。依法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以确保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行政服务职能,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开通区长热线,政府提速工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