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2&rec=203&run=13

【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03年,全市卫生系统以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突破。
  (一)卫生资源配置管理得到加强。东昌府区、冠县等县(市、区)的县、乡医疗机构通过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强联合,不仅救活一部分乡镇卫生院,而且壮大了县级医疗机构,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社会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有了新突破。在对已设立的4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了《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开招标实施方案》,对在规划区域内尚未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开招聘,吸引社会资金共同举办社会卫生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开门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局面。
  (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市卫生系统普遍推行了以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全员聘任、职称评聘分开、绩效工资为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了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各环节、各岗位公平有序的竞争,建立了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市医院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了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工作,共有1024名专业技术人员受聘,27名技术人员被缓聘,4名副主任医师被“黄牌”警告,为全市职称评聘工作提供了经验,
  (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全市卫生系统在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的单位把后勤服务机构剥离了出去,有的对后勤服务项目实行了承包,进一步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降低了后勤服务成本。
  (五)药品招标采购取得可喜成果。多数县(市、区)实施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东昌府区、东阿、冠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金额都在1000万元以上。市里统一组织了23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对抗微生物类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的基础上,又把心脑血管类药品纳入招标采购范围,两类药品采购额达6400万元,进一步降低了药品的购进价格和零售价格,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非典防治工作】2003年4月以来,市卫生系统把防治非典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狠抓了机构和组织建设,为全面做好非典医疗救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7月份以后,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非典防治由应急转入长效机制的总体要求,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按要求对定点医院及发热门诊进行了调整,为防止非典疫情反弹,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一)建立健全医疗救护组织指挥体系。在应急时期,聊城市成立了以张秋波市长为总指挥的非典防治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市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下设防治检疫等8个工作组和一个办公室。各县(市、区)和乡镇也都建立了相应机构。市及县市区卫生局成立了以卫生局长为总指挥的非典防治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疫情管理和医疗救护组,具体负责本辖区非典防治的医疗救护、疫情控制等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各医疗单位成立了非典防治领导小组。7月份以后,随着全国非典疫情的逐渐解除,聊城市借鉴省里做法,市非典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移交到市卫局,形成了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工作体系。
  (二)加大投入,狠抓了非典防治机构建设。为确保非典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全市各级领导对发热门诊、留观室和非典定点医院建设高度重视,把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建设作为非典防治工作的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重点部署。最初,把全市治疗条件最好的市人民医院和8县(市、区)人民医院确定为非典定点医院,改建了隔离病房。随着非典防治工作的开展,认真吸取北京、广东等地在综合性医院发生交叉感染的惨痛教训,市卫生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打破医疗机构原有所有制界限,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卫生资源,腾空改建定点医院9所,新建定点医院1所,专用隔离病房开放床位415张,设立发热门诊160家、隔离留观床340张。转入长效机制后,市卫生局对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进行了调整,保留定点医院9家、发热门诊135家、专用隔离病房床位数273张、隔离留观床位数297张。为满足非典防治工作需求,在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建设上,想尽一切办法加大投入,采取财政投入、医疗单位自筹、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3300余万元(其中各级政府拨专款1846余万元,医疗机构克服困难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社会捐赠900余万元),改造业务用房9000余平方米,购置专用救护车11辆,呼吸机21台,监护仪21台,防护服10000余套,储备药品价值3000余万元。7月份以后,其中5所定点医院逐渐恢复了正常医疗活动,开始收治其他病人,但隔离设施均未拆除,并且制定了《迅速腾空工作预案》,其余4所一直处于腾空备用状态,全市9所定点医院全部继续保留有非典救治能力,非典疫情一旦到来,即可投入使用。
  (三)统一整合卫生资源,组建医疗救护队伍。按照全市卫生资源统一整合的原则,对全市卫生技术人员力量进行统一调配,以急诊急救、呼吸内科、传染病、LCU病房技术人员为主,组建了2000余人的一、二、三医疗救护、院前急救梯队和预备队,充分做好了应对突发非典疫情的人员和技术准备。同时,从全市县以上医疗机构中调出110多台(件)仪器设备用于全市卫生资源的统一整台,调配到定点医院,确保非典疫情一旦发生,即可迅速开展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等医疗救护工作。此外,还成立了由传染病、呼吸、LCU、疾病控制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市非典型肺炎治疗工作的业务指导、咨询和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为政府领导制定决策当好参谋,献计献策。
  (四)健全制度,工作中有章可循。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工作中存有无章可循的问题。对此,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了有关人员守则、有关人员职责,制定了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工作程序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结合聊城市实际,制定印发了《聊城市发热门诊管理暂行规定》,对发热门诊、留观室的建筑布局、设施配置、人员配备等提出明确要求,规定了发热门诊必须建立的9项工作制度,使全市在非典防治机构建设方面,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
  (五)强化管理,狠抓落实。一是落实医院门(急)诊预检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关于在医院门(急)诊继续作好预检工作的通知》精神,各医院在门诊区域前设立了体温测量站,基本作到了对每位就诊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测量体温,甄别发热病人和非发热病人。经预检认为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病人,及时转至发热门诊处理。二是落实发热病人首诊负责制。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非典防治工作中落实首诊负责制的通知精神,结合聊城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落实首诊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任何医生不准拒绝收治病人,否则,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三是落实发热病人就诊特殊政策。发热病人就诊一律免收挂号费,并为其免费提供口罩,并固定专门工作人员,负责为病人传送检验样品、检验报告等,以减少病人在医院的流动。四是消毒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得到了落实。市里专门制发了关于加强消毒隔离和医护人员防护的通知,进行专门部署;在发热门诊、留观室、专用病区设立了消毒防护监督员,严把消毒防护关,确保了消毒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
  (六)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了非典防治技术水平。一是狠抓了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市卫生局先后对各医疗单位的1600余名业务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各县市区和各单位充分发挥市级技术骨干作用,对本辖区、本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达10000余人次。二是狠抓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市卫生局统一印发培训教材,为每个县(市、区)定点医院购置了培训光盘。并与聊城电视台联合举办了非典型肺炎防治电视专题讲座,分4期8次在聊城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狠抓重点人才培养。针对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市卫生局指派市人民医院ICU病房为各定点医院培训呼吸机和消毒防护人员87人,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非典救治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全市非典医疗救护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救治能力和个人防护意识明显增强,对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搞好实战演练,提高医疗救护能力。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在应急时期,市卫生局按照《聊城市非典疫情突发疫情处置与医疗救护预案》要求,成立了疫情处置与医疗救护工作指挥部,固定了人员与车辆,全天候待命。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战演练60余次。通过实战演练,有关人员进一步熟悉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护工作水平,具备了非典疫情医疗救护实战能力。
  (八)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保障非典防治健康有序的开展。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卫生局多次召开调度会议,专题部署非典防治工作。围绕非典防治,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非典防治工作会议,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聊城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聊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等文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作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并不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一线对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措施。

【农村卫生工作】2003年,市卫生局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多条加快全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对所提建议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做出了决定。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实施“333”工程,用3年的时间、投资3000万元、建设30个中心卫生院。这些文件、政策的出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聊城市农村卫生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市卫生系统狠抓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并均取得了可喜进展。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2003年,市、县两级共同对农民健康状况、健康投资情况、参加合作医疗积极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论证,综合各县(市、区)财政状况、农民参加积极性等因素,市政府决定在冠县、茌平、东阿、临清先行试点。为筹好、用好、管好合作医疗资金,让农民放心,党委政府满意,市里制定了《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暂行规定》、《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制定了《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种目录》、《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等四个目录,明确规定了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范围,避免了乱检查、大处方和小病大治等现象的发生,保障了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了省卫生厅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截止2003年底,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2.2万人,占试点乡镇总人口的85.2%。到位资金总额246.5万元,已为农民报销医疗费用2万余元,受益农民达2000余人。
  (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各县(市、区)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农村卫生机构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莘县、临清、阳谷等县(市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三)农村卫生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市里举办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和农村卫生机构医护文书书写培训班,对全市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人员共6000多人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
  (四)农村卫生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对卫生院的人员、经费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乡镇卫生院上划方案已初步形成。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得到规范,临清、东阿等县(市、区)通过考试、考核,选拔优秀乡村医生到合并后的村卫生所工作,净化了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防治非典工作由应急状态转入常态以来,为建立防治非典的长效机制,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聊城市大力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省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结合聊城市实际,市政府以市政府令的形式下发了《聊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同时,市政府根据《山东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案》,本着进一步细化和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了《聊城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案》,做到了超前决策,科学防治。
  (二)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两个体系建设。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的意见》,市卫生局制定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对两个体系建设提出了规划目标,明确了建设装备标准和实施规划的措施,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市政府初步确定以市卫生防疫站为依托,组建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聊城市肿瘤防治院为依托,通过土地置换,新建一处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各县(市、区)也制定了本地的两个体系建设规划和意见,多数已着手实施。
  (三)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综合监测和信息报告网络。建立了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按每县(市、区)不少于50个疫情监测点,与河北、河南相邻县市适当增加的原则,在全市8个县(市、区)共设置疫情监测点447个,每个监测点均设立了疫情报告人和监测员。各监测点按规定要求实施监测,主动监测上报非典疫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防疫机构及时收集汇总情况,认真坚持零病例日报告制度,做到了不漏报、不缓报、不瞒报非典疫情。建立健全了疫情信息报告网络。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与全省、全国疫情信息报告网络已联网,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同时,市县疫情信息报告网络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各监测点进行了联网,做到了及时、准确上报非典和其他传染病疫情。
  (四)医疗救治体系得到加强。全市共保留发热门诊178处,留观室67处,设置观察床位203张,确定了9处医疗机构作为非典定点医院,以加强隔离病房建设、改善设备装备、严密防范措施和提高防护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了传染病救治机构建设。
  (五)加强了医疗急救工作。市卫生局已制定了聊城市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建设方案,市政府已初步确定近期建立聊城市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负责聊城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急诊急救工作的指挥调度、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执法监督工作】2002~2003年,全市卫生系统不断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执法监督人员普遍进行了培训,开展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东昌府区实行了综合执法,壮大了执法力量,加大了执法力度,提高了执法水平。
  在加强执法监督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继续以食品卫生监督、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监管、医疗市场和医疗广告清理整顿为重点,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卫生专项检查和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专项治理整顿,对其他健康相关产品和公共场所加强了经常性监督检查,公共卫生状况逐步好转,化妆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合格率逐年提高,食品卫生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有效防止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接尘接毒企业拉网式排查,确定了管理重点,对有毒有害企业加强了监管,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职业病危害事故。组织开展医疗市场清理整顿活动,严厉打击了非法行医和虚假医疗广告。从2003年开始。市卫生局把每年6月份确定为母婴保健执法活动月,在日常监督检查基础上,集中时间打击各种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违法行为。严拔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关,对13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进行了审核验收,完成了700多名医师、800多名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措施,把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在4个县(市)共4个乡镇积极开展了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2003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农村卫生工作,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副组长,卫生、财政、农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与日常管理。为更好地探索路子,总结经验,市政府确定2003年在冠县、东阿、茌平、临清4个县(市)的4个乡镇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积极稳妥地进行推广,逐年增加覆盖面,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农村居民。各试点县(市)和试点乡镇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办公室,设立了由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委员会。
  (二)加强调研,制定措施。为摸清农民医疗卫生消费状况,了解农民医疗卫生需求,2003年10月份,各县(市区)卫生、财政、农业等部门联合对农民群众的医疗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据统计,这次全市共调查50个村、4000户、10000多人。在对调查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暂行规定》,规定参保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按不低于10元的标准交纳合作医疗资金,对市级试点的参保农民,市、县、乡政府每人每年补助总额不低于10元。合作医疗基金分为个人帐户、社会统筹基金和大病统筹基金三部分,农民个人交纳的资金大部分列入个人帐户,剩余部分与各级政府补助的资金一起纳入社会统筹基金或大额救助基金。个人帐户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医药费和住院医药费中的自付部分,个人帐户资金归个人所有,可接转使用和继承。社会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医药费,大额救助基金用于支付住院费用超过一定数额的医疗救助。住院费用设置起伏标准和封顶线,采取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办法报销。同时,对在市、县、乡医疗机构就医费用超过7000元、6000元、3000元的,必须报经市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方可予以结算报销。这些规定即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又符合聊城市实际,为顺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广泛发动,实行自愿筹资。2003年8月份以来,各试点县(市)相继召开了由试点乡(镇)长、分管乡(镇)长、村委会主任及农民代表参加的动员大会,并采取逐户发放明白纸、出动宣传车、开展街头咨询、设立热线电话和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栏目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好处和有关政策。采用帮助农民具体算四本帐的办法,即算“和舟共济”的大账,又算“人有旦夕祸福”的小帐;既算“谁都可能有头疼脑热”的眼前帐,又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长远账,使广大农民群众彻底铲除了合作医疗是“加重农民负担”、“乱摊派”的意识,从根本上消除群众的疑虑,提高农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与农村“三提五统”同步收取合作医疗资金的办法,从乡镇党政机关、卫生院、管理区、村民委员会中抽调人员,集中时间到农民家中,动员农民交纳合作医疗资金。这种逐户收取资金的方式虽然工作量大,手续繁杂,但充分体现了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则,得到群众的支持。
  截止12月底,4个试点县(市)全部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15万人,占试点乡镇总人口的80%以上,市、县、乡政府拨款总额为15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50万元,已享受合作医疗补助的近2000人次,补助总金额为2万余元。
  (四)加强监管,合理支配合作医疗基金。聊城市把对定点医疗机构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来抓,研究制定了《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了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对申报的医疗机构严格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放《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并由卫生行政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有关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制度建设、执行出入院的标准、服务项目的管理、医疗费用结算等情况实行百分制考核,把考核结果与该单位全年预留10%的应拨报销费用挂钩,低于60分的全部扣除,高于90分的全部兑付,做到了高标准选择医疗机构,全方位考核定点医疗机构,为合理支配合作医疗基金奠定了基础。为避免乱检查、大处方和小病大治等现象的发生,市卫生局规定了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范围,制定了四个“目录”。在住院病种方面,制定了《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种目录》,根据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把519种疾病列入报销范围,其他疾病必须报县级合作医疗办公室同意后,方可纳入报销范围。在用药方面,制定了《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规定929种西药和575种中成药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并分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使用甲类药品发生的费用,按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定报销;使用乙类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先由参保人自付一定比例,再按规定报销。在诊疗服务方面,制定了《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目录》和《聊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对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的和部分支付的诊疗服务项目均做了明确规定,即满足了参保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又杜绝了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保证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行业作风建设】2002~2003年,聊城市继续开展了以“一满意、四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规范服务活动,启动了无节假日、全天候手术、简化服务流程等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病了选医生、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单病种限额收费等制度,积极开展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医疗服务质量信息定期公开制度,聘请社会监督员,敞开大门正行风,对开大方、乱收费、收红包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重点治理,对市直医疗单位的医疗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药品招标采购等工作进行了重点检查。经过共同努力,群众普遍关注的看病贵、不方便等问题得到缓解,行业作风明显改善,群众对卫生的满意率有了新的提高。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科技】2002~2003年,聊城市继续组织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实现了从重点抓规范向重点抓提高转变,从重点抓护理向重点抓医疗、医技转变,从重点抓医疗护理文书书写、医疗常规的落实向重点抓学科建设转变,从重点抓落后向重点抓先进、树典型转变。以一次性导管等医疗卫生用品为重点,对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进行了检查,加强了抗生素使用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增强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医疗责任事故逐年减少。进一步巩固了无偿献血成果,实现了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街头无偿献血,全年共组织无偿献血13181人次,献血量达527.26万毫升。在全市积极推广成份输血,全市成份输血率达到95%以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大力实施科技兴医战略,狠抓了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全年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6项,完成科研成果鉴定43项。市医院成功开展了心脏移植手术、肝脏移植手术,成为全省同级医院首家成功开展心脏移植的医院,市医院心内科被评为山东省医药卫生特色学科。

【预防保健工作】2002~2003年,全市继续以霍乱、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为重点,落实了综合性防治措施,实现了确保不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目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稳中有降。丝虫病防治达到国家消灭标准,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计划免疫工作继续保持较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四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2003年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42765人,筛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23人,苯丙酮尿症2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0%以上。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20576人,复筛异常646人,确诊9人,在全省率先做到了以市为单位进行听力筛查。
  按照市委、市政府“五城同创”的部署,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集中人力、物力,在聊城城区大力开展了灭蝇、灭蟑和灭鼠活动,聊城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灭蝇、灭蟑先进城市”和“全国灭鼠先进城市”,拿到了聊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入场券,为聊城跨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开展了夏季爱国卫生和改水改厕活动,全市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23.4万人,新增卫生厕所6.5万座。

【中医药工作】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明确了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卫生局把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作为中医工作的重点来抓,下发了《全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评选标准和细则》,督促各中医机构明确了专科专病建设目标,中医药在骨伤病、心脑血管病、肝病、糖尿病、肛肠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优势越来越明显,全市中医机构初步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发展格局。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全市有4所中医院被批准为中药汤剂定点单位,共煎制供应中药预防非典汤剂90万份。大力实施名老中医战略。全市有12人被评为全市名老中医,有22人被评为全市中青年中医优秀人才。积极开展农村中医药人才培训和适宜技术推广,启动了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首期有1000余人参加了培训。
2002年聊城市卫生事业基本情况表
┌────┬───┬───────┬───┬──┐
│项目  │总数 │项目     │数量 │单位│
├────┼───┼───────┼───┼──┤
│机构数 │206  │医疗机构数  │175  │个 │
│    │   ├───────┼───┼──┤
│    │   │卫生机构数  │31  │个 │
├────┼───┼───────┼───┼──┤
│实施开放│9199 │县及县以上医院│5957 │张 │
│病床数 │   ├───────┼───┼──┤
│    │   │乡镇卫生院  │3242 │张 │
├────┼───┼───────┼───┼──┤
│年末在职│16325 │医疗机构人数 │14115 │人 │
│人数  │   ├───────┼───┼──┤
│    │   │卫生机构人数 │2210 │人 │
└────┴───┴───────┴───┴──┘
┌────┬───┬───────┬───┬───┐
│年末门急│480.41│县及县以上医院│223.71│万人次│
│诊人次 │   ├───────┼───┼───┤
│    │   │乡镇卫生院  │256.70│万人次│
├────┼───┼───────┼───┼───┤
│出院人数│253771│县及县以上医院│169779│人  │
│    │   ├───────┼───┼───┤
│    │   │乡镇卫生院  │83992 │人  │
├────┼───┼───────┼───┼───┤
│病床使 │53.32 │县及县以上医院│67.96 │百分率│
│用率  │   ├───────┼───┼───┤
│    │   │乡镇卫生院  │26.42 │百分率│
└────┴───┴───────┴───┴───┘

2003年聊城市卫生事业基本情况表
┌────┬───┬───────┬───┬──┐
│项目  │总数 │项目     │数量 │单位│
├────┼───┼───────┼───┼──┤
│机构数 │205  │医疗机构数  │173  │个 │
│    │   ├───────┼───┼──┤
│    │   │卫生机构数  │32  │个 │
├────┼───┼───────┼───┼──┤
│实施开放│9346 │县及县以上医院│5991 │张 │
│病床数 │   ├───────┼───┼──┤
│    │   │乡镇卫生院  │3355 │张 │
├────┼───┼───────┼───┼──┤
│年末在职│16628 │医疗机构人数 │14392 │人 │
│人数  │   ├───────┼───┼──┤
│    │   │卫生机构人数 │2236 │人 │
└────┴───┴───────┴───┴──┘
┌────┬───┬───────┬───┬───┐
│年末门急│440.99│县及县以上医院│199.61│万人次│
│诊人次 │   ├───────┼───┼───┤
│    │   │乡镇卫生院  │241.38│万人次│
├────┼───┼───────┼───┼───┤
│出院人数│248277│县及县以上医院│171155│人  │
│    │   ├───────┼───┼───┤
│    │   │乡镇卫生院  │78122 │人  │
├────┼───┼───────┼───┼───┤
│病床使 │54.85 │县及县以上医院│68.18 │百分率│
│用率  │   ├───────┼───┼───┤
│    │   │乡镇卫生院  │29.95 │百分率│
└────┴───┴───────┴───┴───┘

2002年聊城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基本情况表
┌────┬───┬───────┬───┬───┐
│项目  │总数 │项目     │数量 │单位 │
├────┼───┼───────┼───┼───┤
│机构数 │14  │医疗机构数  │9   │个  │
│    │   ├───────┼───┼───┤
│    │   │卫生机构数  │5   │个  │
├────┼───┼───────┼───┼───┤
│实施开放│2589 │县及县以上医院│2589 │张  │
│病床数 │   │       │   │   │
├────┼───┼───────┼───┼───┤
│年末在职│3978 │医疗机构人数 │3680 │人  │
│人数  │   ├───────┼───┼───┤
│    │   │卫生机构人数 │298  │人  │
├────┼───┼───────┼───┼───┤
│年末门急│94.03 │县及县以上医院│94.03 │万人次│
│诊人次 │   │       │   │   │
├────┼───┼───────┼───┼───┤
│出院人数│64232 │县及县以上医院│64232 │人  │
└────┴───┴───────┴───┴───┘
┌───┬───┬───────┬───┬───┐
│病床 │76.31 │县及县以上医院│76.31 │百分率│
│使用率│   │       │   │   │
└───┴───┴───────┴───┴───┘

2003年聊城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基本情况表
┌────┬───┬───────┬───┬───┐
│项目  │总数 │项目     │数量 │单位 │
├────┼───┼───────┼───┼───┤
│机构数 │14  │医疗机构数  │9   │个  │
│    │   ├───────┼───┼───┤
│    │   │卫生机构数  │5   │个  │
├────┼───┼───────┼───┼───┤
│实施开放│2650 │县及县以上医院│2650 │张  │
│病床数 │   │       │   │   │
├────┼───┼───────┼───┼───┤
│年末在职│4139 │医疗机构人数 │3836 │人  │
│人数  │   ├───────┼───┼───┤
│    │   │卫生机构人数 │303  │人  │
├────┼───┼───────┼───┼───┤
│年末门急│87.32 │县及县以上医院│87.32 │万人次│
│诊人次 │   │       │   │   │
├────┼───┼───────┼───┼───┤
│出院人数│64934 │县及县以上医院│64934 │人  │
├────┼───┼───────┼───┼───┤
│病床  │76.17 │县及县以上医院│76.17 │百分率│
│使用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