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2&rec=200&run=13

  2003年,全市共有小学1391处,在校生43.3万人;初中205处,在校生30.3人;高中68处,在校生9.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处,在校生611人;中等职业学校53处,在校生5.5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两所,在校生2.61万人;普通中专10所,在校生1.75万人。全市教育系统共有教职工5.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6万人。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98%,初中为91%,高中为68.1%。2003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初中入学率为99.11%,小学在校生巩固率为99.95%,初中在校生巩固率为99.37%。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一)继续规范完善全市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工作。至2003年底,全市基本完成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教师工资已经全部上划到县,全市教师月工资平均736元,达到了国家必保标准。高唐、临清、开发区实现了城乡教师工资统一标准,退休民师工资也纳入县级养老保险统一发放。全市基本没有出现新的工资拖欠。对旧的拖欠,茌平、东阿制定了三年还清的措施。临清市解决了5个乡镇教师的老保和医保问题。依法完善了对教师和教育干部的管理权限,继续实施“三制”改革;全市5277名民办教师通过“关、转、招、辞、退”,已经纳入教师队伍正常管理和工资发放序列。
  (二)加快危房改造步伐,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周密组织,加强调研,在市政府领导率领下和有关部门先后对全市27所民族学校、9个县(市、区)的一个乡镇的学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危房与安全检查。2003年4月采取逐校、逐村、逐间校舍排查核实的方式,对全市所有学校进行了危房检查。共查出各类危房24.8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4.4万平方米。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坚持危改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在两年来改造各类中小学危房70.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对4月查出的24.8万平方米进行了比较有效的改造。至9月1日开学前,全市21万平方米的B、C级危房得到维修加固。2003年制定了7万平方米的新建规划到年底也基本完成。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在认真分析、详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聊城市人民政府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工程规划方案》,为今后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与布局调整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两基”实现后,针对全市农村小学生人数不断减少的实际,加大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力度,撤并办学规模小的中小学和教学点900多处。同时加强乡镇、学区中心小学的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使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大力加强各级各类规范化学校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经过不懈努力,继聊城一中、三中、临清一中、东阿一中四所高中和临清实验中学之后,2003年4月高唐二中、临清京华中学、临清逸夫实验小学、阳谷范海中心小学又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截止2003年底,全市共有省级规范化学校9处,市级规范化学校76处,县级规范化学校123处。幼儿教育健康发展。近年来,针对全市农村学前班、幼儿园办园规模及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将农村幼儿园的布局调整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幼教的首要问题来抓。冠县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吸引社会资金,对农村幼儿园进行了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既改善了办学条件,又提高了办学水平,桑阿镇已经建成省级农村规范化幼儿园,为全市作出了表率。茌平县在全国劳模张学信带动下,通过捐助、垫付等建起全市最高水平的县实验幼儿园,总投资330万元。至2003年底,全市农村基本普及了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达98%,城区推行了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60%。全市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4处,省级实验幼儿园5处,市级乡镇中心幼儿园25处。
  (四)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张优质教育资源。为确保在2007年完成普高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实现普九后又投入4.5亿元用于高中建设,其中用于国办高中的共2.7亿元。2002年市财政拿出2500万元用于建设水城中学,2003年9月份该校开始招生。市政府为聊城一中东校解决了174个教师的财政编制。各县(市、区)通过建分校、建设新校等方式,臌胀规模,提高质量,形成了县、市之间竞相发展的格局。莘县一中异地征地260亩,通过自筹和贷款拟投入6000万元建设东校。临清一中东扩,市政府划拨给一个占地27亩的院落,把实验中学办成纯高中。康庄镇二中购买该镇棉厂土地,使学校占地扩大到300亩。东阿一中兼并了教师进修学校。冠县第三中学利用社会资金,实行市场化运作,每年新建一座楼,使学校面貌大大改观。此外,全市高中用于新增、维修微机室建设的投入达1000多万元,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所有普通高中都具备了为学生开足课时要求的微机室。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在教学改革上不断加大力度,在全市推广了“分层次教学”法,确立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大容量阅读等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教学质量正逐年提高,高考成绩连年取得新的突破。2003年,全市高考报名人数为32242人,共录取20123人,其中本科9055人,专科11068人。录取率达到62%。招飞工作第九次蝉联全国地市级第一,60名学生被录取到空军院校,占全省录取人数的36%,受到省招办和济空招飞中心的表彰,聊城市招生考试中心被省教育厅、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评为先进集体。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一)启动创建教育示范县、示范乡活动,推进区域素质教育。加强对县、乡两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力度,市县两级政府和教育局分别签定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全面推动各项教育目标的实施,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工作的开展。通过督导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县(市、区)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发挥重点(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推进依法行政,促使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区域素质教育的实施。各地各校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和评价制度,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课堂为主渠道,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技术,改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二)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聊城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从2002年秋季正式启动,通过采取邀请专家授课、集中培训、开研讨会等方式,基本构建了“教学--研究--培训”的一体化格局,基本实现了从以学科到以学生为本位;从一维的知识技能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从教师角色权威、全能到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三个转变”,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日趋民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逐步形成,对学生评价方式、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有7个县(市、区)先后被确定为课程改革教学实验区,小实验、小制作、小比赛进入课堂。活泼、情感、愉快等教育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配合课程改革实验,市教育部门编写了地方教材《运河两岸》,被教育厅在110多种上报的教材中,遴选为山东省省级地方课程教材。
  (三)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制定了全市教育城域网建设总体规划,下发了《关于加快聊城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聊城市科教信息服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市教育科教信息中心。目前市城域网建设方案已经确立,局中心机房已装修完毕。市教育局设计、制作了聊城教育网站,于6月底向社会开通。经过积极争取资金,2003年又新建10所农村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实现了网络教学、网络备课、电子阅览办公自动化等功能,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认真组织优秀课件、优秀论文和电教优质课的评选活动,2003年有2名同志获省级优秀课件一等奖,有2名同志获电教优质课一等奖,4名同志获省级论文一等奖。聊城市选送的两节电教课在晋冀鲁豫四省市电教交流会上获一等奖。
  (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在力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办学模式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2003年,全市社会力量办学学校达到70多所,并出现了一批象莘县明天中学、阳谷华阳中学、临清京华中学、聊城服装专修学院等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民办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五)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工作。近年来,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了学校管理的首要位置,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各级各学校时刻强化“安全第一”的责任观念和预防意识。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建立学校安全的长效机制,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体教职工都是安全工作者。市教育局要求工作人员到基层检查指导,安全工作是必查内容,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管理、监督和检查整改。由于高度重视,措施到位,工作扎实,全市100余万师生未发生任何重大责任安全事故。
  (六)加强国际交流。继续加强和韩国宜宁郡的教育交流和合作,2003年接受了韩国10名学生对聊城市的回访。交流活动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加强了两市郡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增进了两市郡的友谊。聊城二中等学校获得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并开始正式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近年来,全市各类职业学校坚持教育制度创新,积极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体制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政府为主,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推行教学、生产、科技推广与服务多位一体的教学体制和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坚持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办学路子,面向市场办学。2003年,全市共有高等职业学校一所,在校生8700人;中等职业学校53所,在校生5.57万多人;各类短期培训机构240所,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7万人次。2003年全市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近26000人,其中普通中专12800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3000余人。对口高职招生中,全市2506名考生中录取2158人,录取率达86%,其中本科录取131人。2003年,莘县职业中专和东阿职业中专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后,全市的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中专达到了8所,其中国家级重点2所(聊城贸易学校和聊城工作学校)。聊城建设学校、贸易学校、财政学校、服装专修学校四所中等专业学校开办了“三·二连读”高职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可以通过对口升专科的路子,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各职业学校主动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努力强化同区域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市场的结合。“九五”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10万名毕业生,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500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结构的改善,为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职业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全省财会技能比赛中,聊城市获得单项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教师总体素质得到提高,2人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4人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奖,6篇论文分获省优秀论文评选二、三等奖。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市教育局成立了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架起了学校与市场,育人与用人之间的桥梁。

【成人教育持续发展】2003年,全市共有15152人报考成人高校,比上年增加2310人。全市共有4540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比上年增加970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模不断扩大,开考专业(本、专科)达91个,报考总数为41649人,78832科次。自学考试功能进一步拓宽,非学历的社会证书考试受到社会欢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项社会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证书、剑桥少儿英语证书和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的考试逐步推向社会。2003年全市共有11000余人报考不同类别、等级证书考试,8600余人获得证书。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上半年考试人数为6000余人,合格率达75%。

【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一)启动名师名校长培训工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名师名校长培训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启动了中学校长高级研修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工程,选拔确定了50名45岁以下的中学校长作为全市的名校长培养对象,确定了1000名中小学教师作为市级教师培养对象。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了市经骨干培训等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工作。坚持实施名师带动战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以加强对校长、教师的系统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聘请了于永正、吴正宪等全国教育界7位著名大师作顾问,请他们亲自带徒培训;聘请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饮、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前基教司司长王文湛、中学语文教学大师魏书生等名师作有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报告;组织校长和教师到湖北、福建等全国先进高中学校考察学习。2003年8月,有6名小学教师参加全国第6届“创新杯”教学艺术大奖赛,荣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东昌府区实验小学等三处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的首批实验学校。充分发挥名师带动作用,组织开展了全市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课堂教学创新巡回研讨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聊城市培养的骨干教师也被北京、西安、江苏等地邀请去做观摩课,展现了聊城市教师的风采。市教育局、聊城一中就创新教育问题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采访,聊城一中的课堂教学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行风建设不断进步。在行风建设过程中,注重抓根本打基础,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能力,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健全学习制度,举行十六大精神报告会和胡绵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学习座谈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艰苦奋斗”和“廉洁从政”教育活动,提高机关公务员思想政治和政策理论水平。开展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针对教育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加强专题调研;精简会议、文件、检查,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基层、学校和人民群众服务。认真加强考风考纪工作,全市高考、中考、自考等大型考试秩序井然,受到上级和社会好评,全市21个高考考点均被省招办评为优秀考点。在近几年的行风评议中,全市教育系统取得了较好成绩。
  (三)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工作。2003年,中纪委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摆在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位置来抓。根据聊城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强治理力度,学校收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成立了由教育、物价、财政、纠风、审计、出版等部门组成的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制度。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治理乱收费工作专门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会议精神,分析形势,研究措施,对2003年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提出了要求。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上级有关规定,对教育收费实行公示制度,市、县市区开设监督电话23部,及时接受群众咨询。三是严肃纪律。及时查处违纪案件。为加强对中小学生收费检查力度,市县派出专项检查组37个,根据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采取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结合,对个别学校乱收费、高收费、乱摊派学习用书等现象进行了查处。教育收费的举报处结率达98%以上,重大问题处结率达100%,重点查处了东阿刘集镇中学校长贾英元停课为儿子办婚事、冠县兰沃乡“一费制”、临清武训小学改制、东昌府李海务镇危改资金使用和莘县城关镇中学教师冯雷成体罚学生等问题。2003年共查处较大案件17起,查出违规收费31.77万元,清退违规收费26.2万元,有11人受到党纪处分。2003年8月,全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座谈会在聊城召开。

【依法治教成效显著】市教育局与市司法局联合对全市教育系统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进行了部署,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建立教育发展科学决策制度,成立教育调研咨询中心,充分发挥各学科教育专家的作用,为教育工作建言献策。积极解决民师工资问题,至2003年底除冠县外,其他县市区的民师工资都已经或基本落实。进一步落实《工会法》,全面推进校务公开。依法治校,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开展了“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书记、好校长”评选活动。坚持图书管理“三个统一”、“两个不准”和“一个不定期”的原则,有利扼制了“三乱”势头,净化了育人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经济负担。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各项教育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探讨税费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3年3~4月,进行了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专项调研,并向市政府写出了专题报告。2003年度为局机关和市直学校争取教育经费预算指标265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6.5%,积极争取各级各项专项经费800多万元。同时规范收费行为,促进依法理财。认真推进反腐倡廉,加强对考风考纪、职称评定、评优评模的纪检监察力度。增加了对实验用房和音、体、美、劳、卫生器材的投入,按照“普实”标准查漏补缺,进一步推动全市“普实”工作的开展。努力提高学具应用水平,全市学具应用优质课在全省展评中获三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总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和发展校园经济,积极开拓和占领教育内部市场,加快发展以学生装生产厂为重点的校办产业,2003年全市校园经济纯收入达280多万元,有效地弥补了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不足。
  2003年,面对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教育局党组高度重视,一手抓非典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防非和教育教学的双胜利。防非工作受到省、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市教育局和各县、市教育局的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防非先进集体称号,其中高唐县教育局荣获集体二等功;市教育局穆新同志被省委、省政府给予三等功奖励;另有29名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其中5人荣记二等功,5人荣记三等功,19人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杜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