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2&rec=196&run=13

【工作综述】两年来,市气象局立足聊城实际,发挥气象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努力开拓进取,实现了整个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整体形象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2年6月,被省文明委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2年10月被市委文明委命为“市级文明行业”,同时,被国家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12月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奖”。2003年全市气象事业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步,综合目标在全省排名第三,基础业务取得了全省第四名的成绩,市气象局被山东省气象局授予“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科技服务明星单位”称号,2003年12月被山东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机关”,同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奖”“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先进集体”,有1人被授予“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称号,1人被评为“科技服务明星个人”,在2003年的党建工作中,有2名同志被评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03年,聊城市气象局被推荐申报为全国气象系统唯一“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单位。

【气象业务与现代建设】全市基础业务质量稳定提高。全市测报质量、农业气象业务质量、预报质量、技术装备保障等均达到山东省气象局目标考核优秀档次,2002~2003年综合目标考核达到全省前三名的好成绩。
  新一代天气监测网建设铺开。市局开展了“713”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全市8个县(市区)完成自动气象站建设,第一批建设的8个自动气象站已正式运行,投入业务使用。
  建设了聊城气象局网站、聊城政务网气象网页。投资60多万元建设了全省第一家电视天气预报虚拟演播系统,于2003年底开通。市县局第一批自动气象站顺利完成安装建设,投入使用。市局新上了服务器、防火墙,各县局上了路由器,与市局连通了2兆宽带。

【气象科技服务】全市气象部门坚持“强化气象服务,造福聊城人民”的宗旨,努力做好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市气象局始终把为领导决策服务放在首位,坚持以农业服务为中心,以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为重点。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适时性和准确性,紧紧围绕当地重大社会、经济活动以及三夏、三秋等重要农事季节,从气象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供政府领导决策参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台、电话、气象旬、月报等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服务。汛期气象服务做到积极主动。入汛以来时刻保持严防大汛的思想,密切注视每一次的天气过程。做到了每次天气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天气形势,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发布重要天气预报。2003年7月23日、8月25日两次成功地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暴雨天气过程的呈阅件。由于2003年汛期降水极为不均,聊城市部分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每次过程市气象局及时报送雨情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领导第一时间掌握全市的防汛形势。人工影响天气取得新成绩。全市气象部门在做好天气预报、墒情、雨情等情报服务的同时,利用一切有利的天气时机,全力搞好人工消雹增雨工作。两年来累计组织高炮、火箭防雹增雨作业防护农田面积近1亿平方公里,减少损失约2亿元。增雨有效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全市增加降水近1亿立方米,效益明显,为缓解旱情、抗灾减灾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积极开展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承担了聊城市“五·一”、“十·一”文化旅游节、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香江光彩大市场举行大型福彩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气象保障工作,经市气象台组织会商,市气象局提前作出预报,向市委、市政府、活动组委会以呈阅件的形式进行汇报,实况与预报相符,受到了组委会的好评。由于市气象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2002年、2003年市委、市政府授予市气象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奖”、“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先进集体”称号。
  防雷减灾服务纳入法制化管理。认真落实《气象法》和《山东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34号),将雷电灾害作为一项气象灾害,纳入了规范化管理,对新建建筑物防雷设计图纸开展了监督审查,2002年纳入聊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进行行政审批。对各类防雷设施和场所开展了防雷检测。
  积极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开展了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等八类32项预报业务,与市环保部门联合开发了城市空气指数预报,服务效益明显。

【气象科普馆】为宣传气象和强化气象科普工作,争取多方投资近300万元,率先建设了江北第一家气象科普展馆,并在全国第二次气象科普大会上介绍了聊城市气象局的做法。目前,科普馆已作为2003年全国气象系统唯一推荐申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单位,并上报中国科协。

【电视天气预报服务】率先在全省气象部门建成了电视天气预报虚拟演播系统,建立起“121”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探索以用户满意程度为主要依据的服务选题评价制度,加强与联通、移动通信公司的合作,积极拓展用户和资源。不断完善电视天气节目制作系统,新上电视节目主持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支持,一次开发出十二套《气象万千》节目。针对城市观众群众重点开发了旅游、航空、铁路、公路、环保等相关服务内容。并将8个县(市区)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同步改版,由市气象局代县气象局量身定做5分钟《气象万千》栏目,每天通过2M宽带网定时传输。改版后的《气象万千》增加了大量农事建议、农情、农副产品信息,有效地解决了网络传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被山东省气象局授予2003年度“气象科技服务明星单位”。

【行政执法与气象法制建设】加快与《气象法》、《山东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34号)配套的规章制定工作,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争取地方政府出台了地方配套规范性文件。2003年8月,聊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第13号市长令,将升放和系留气球工作依法纳入了政府行政审批范围;2003年12月,《聊城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出台。与市信息化办公室、市建委、市安监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各类气象相关管理文件,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制化保障,有力地促进了聊城气象事业的发展。
  加大了对气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和行政执法力度。抓住《通用航空飞行条例》的实施,通过《聊城日报》、聊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利用“3.23”气象日活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市政府组织的《行政许可法》集中宣传活动及110社会联动宣传日,印制了精美的小册子、彩色宣传页等对外开展气象法规政策的宣传,在聊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设立了气象法规宣传栏。全市气象部门成立了气象执法支队,配备了专兼职气象行政执法人员34人,规范了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统一执法服装、工具和执法程序,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查处各类气象违法、违规案件12起。

【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各县(市区)气象局也以不同方式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市气象部门全部建成市级文明单位,其中建成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聊城市气象局建成了市级“文明行业”、“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机关”,并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两年来,市气象局先后与市委宣传部、市妇联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市气象杯诗歌、摄影、服饰比赛,联合召开了全市行业文化建设研讨会,通过观摩学习公安、电业、税务、卫生等部门的行业文化建设经验,进一步开拓了视野,促进了气象文化的发展,先后组织气象科普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打造科技型队伍,推动政务公开、民主决策,大力倡导气象精神,树立气象形象,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和参与,起到了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在2003年的党建工作中,有2名同志被评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临清市气象局被评为基层先进党支部。
  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履行“一岗双责”的要求,通过抓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全系统开展政务公开活动,建立了议事规则,完善集体讨论制度,健全了民主决策程序。两年来,聊城市气象局接连开工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项目,均采取集体考察、公开招标的招投标方式,避免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同时,局内大宗物品的采购,成立采购小组,从考察、报价、购买等各个环节,公平竞标,阳光操作,得到领导和群众一致认可。2003年省气象局授予聊城市气象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继续推进基层台站综合改善,努力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目前,8个建设单位现有4个已按规划完成建设任务,其余4个单位,2004年底前将全部按一流台站标准,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使气象部门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