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2&rec=175&run=13

【旅游线路】(一)江北水城一日游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东昌湖风景区--古运河风景区--山陕会馆--光岳楼--海源阁--姜堤乐园--梦幻乐园--凤凰苑--马颊河度假村--香江光彩大市场
  (二)江北水城、水浒之旅二日游
  D1、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东昌湖风景区--古运河风景区--山陕会馆--光岳楼--海源阁--姜堤乐园--梦幻乐园--凤凰苑--马颊河度假村--香江光彩大市场
  D2、狮子楼--海会寺--景阳冈--曹植墓--阿胶工业园
  (三)江北水城辖区三日游
  D1、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东昌湖风景区--山陕会馆--光岳楼--海源阁--姜堤乐园--梦幻乐园--凤凰苑--马颊河度假村--香江光彩大市场
  D2、狮子楼--海会寺--景阳冈--曹植墓--阿胶工业园
  D3、舍利塔--清真寺--鳌头矶--钞关--张自忠纪念馆--季羡林资料馆--时风工业园--柴府花园--凤祥工业园
  (四)水浒之旅狮子楼--景阳冈--西门庆府--柴进故居--柴府花园--李逵衙--李逵井
  (五)古运河文化游海会寺--古阿井--蔡伦造纸坊--光岳楼--山陕会馆--铁塔--清真寺--鳌头矶--舍利宝塔--钞关
  (六)红色之旅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范筑先烈士纪念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七)文物古迹游光岳楼--山陕会馆--海源阁--铁塔--傅氏祠堂--鳌头矶--清真寺--钞关--舍利宝塔--景阳冈--狮子楼--古阿井--迷魂阵--曹植墓
  (八)休闲度假游东昌湖风景区--古运河风景区--梦幻乐园--凤凰苑--姜堤乐园--冠县万亩梨园--马颊河度假村

【景区景点】东昌湖位于聊城市区。总面积5千平方米,湖岸线长达16千米。以黄河水为源,常年积水约1680万立方米。水深3至4米,常年不竭,湖水清澈,波光潋滟,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内人工湖泊,有“南有苏杭,北有东昌”之称。此湖始现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筑城墙及护城堤时,掘土成河。新中国建立后,经多次治理,开挖改造,引黄补源,使湖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砌垒了坚固岸段台阶,修建了典雅的江北水寨、湖心亭阁及水上餐厅,添置了游艇、游船等旅游设施。近几年来,又在湖畔兴建了聊城垂钓基地、东昌湖游乐园、江北水寨、沙滩浴场、游船码头,湖心岛、荷香园、浮春亭等游览景点,绿化了湖岸。如今东昌湖景色宜人,登上巍峨的光岳楼举目眺望,碧绿的湖水,宛若锦带,蜿蜒曲回,环抱古城,湖城一色,构成了鲁西平原上特有的胜景。
  湖滨公园市辖区内最大的开放式公园。位于东昌湖西岸。2001年建成开放。公园呈现带状,由北向南延伸。南北长3千米,东西宽0.2~0.3千米,总面积约5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绿化建设以栽植乔木灌木为主,树种丰富,辅以适量的宿根花卉及大片草坪,水面宽20米、长达2千米的湖滨渠穿插其中,与东昌湖交相辉映。12座风格别致的小桥,恰以鹊桥连两岸。园内设有多处广场,雕塑、喷泉、花坊、石凳等园林小品分布其间。其中,尤以腾龙广场、金凤广场、生肖广场富有特色。中间有音乐喷泉广场,中间偏南三座小山绵延分布,十二生肖广场坐落在公园南端。这里远离闹市,环境优雅,一年四季树常青,草常绿,花常开,空气清新,河水荡漾。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曲径小道通幽处。当夜幕降临,千姿百态的彩灯花一样绽放,带状公园变成灿烂星河。喷泉在优美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船在水中过,人在画中游,美仑美奂,仿佛人间仙境。
  古运河(城区段)横穿聊城市区中部。穿越聊城城区的一段运河,南起龙湾,北迄北坝,全长5千米。在东关大街东首设有一闸,叫通济闸,当地人称之为“闸口”,是运河之水流经聊城的咽喉要地。在闸口南800米处运河西岸,原建有大码头,明清两代时,往来船只多在此装卸货物。在大码头以东100米运河北岸,建有小码头,原为漕运时期富商的私用码头。明清两代,不仅南北货运必经聊城,“而至达官富商皆取道于此”,闸口由于船多,时常发生堵塞,为疏通船只,又于闸口以东开凿了一条长约1千米的小河,名曰“越河”,寓跨大河这意。在小河两岸,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闹市区。为便于两岸往来,又在越河上先后架起了12座形状各异的小桥,人们称之为“十二连桥”。当年,东关、运河和越河一带,“船如梭,人如潮,店铺鳞次栉比”,作坊星罗棋布,一派繁荣昌盛景象。物换星移,时代变迁。由于漕运的废弃,今日的运河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忙和喧闹。随着聊城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现已将古运河开辟成风光秀丽的游览区。从2000年开始,市政府组织投资改造、美化古运河城区段,将河床加宽、清淤,在河岸彻石,绿化美化。现已与东昌湖相连,常年水深2~3米,河水清澈见底。人们乘坐游艇,既可饱览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交织、湖河相连”的独特风貌,又可上岸观赏光岳楼、铁塔、山陕会馆等璀璨多姿的名胜古迹。
  姜堤乐园位于聊城市南郊3公里处,徒骇河南岸。2000年春由姜堤村委会兴建。占地总面积20公顷。是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游乐场所。该园拥有依绿园、沁芳园、静雅园、如意洲、百果园、百花园等主要景点,巧妙配置青山绿水,园林建筑,花贲果木,娱乐设施,具有浓郁而鲜明的民族风情和田园风韵。依绿园原名“得水园”,属典型的南方古典园林;沁芳园内,漏窗、影壁景门、假山、喷泉、雕塑、石橙、石矶精巧别致;静雅园中,别具一格的小木屋点缀在果树之间,进小屋小憩,花果围绕,犹入仙境;如意洲建有惊险新奇的悬椅、吊桥、索道、钢丝桥等。洲南侧设有睡网、旋转吊椅、荡桥、秋千、滑梯等50多种设施组成的儿童乐园。园中百亩果林与亭、廊、榭、碧水、绿树交相辉映,拱桥、平桥、曲桥各显风采,小桥流水平添无限情趣。百花园地势起伏,梅花、牡丹、樱花、玉花、迎春等名花四季飘香,令人心旷神怡。每到夏、秋季节,杏、桃、梨、苹果、等各种水果成熟,游客可以任意采摘品尝。
  凤凰苑农业科技观光园位于聊城市徒骇河北岸、湖南路南部。占地面积10公顷。是一个集农业生产示范、科技开发、旅游观光、综合商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观光园。园内建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的科技广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是进行文艺演出、成果推广、学术交流理想场所。“凤鸣台”是一座螺旋式的双层亭。设有五大园区,即科技开发示范区、设施大棚栽培区、名优林果景观区、休闲娱乐景观区、观赏植物景观区。名优林果景观区内有:杏园、石榴园、梨园、枣园、柿子园、无花果园、猕猴桃园、李子园、银杏园、山楂园、苹果园、核桃园等。休闲娱乐景观区内有:科技广场、樱花园、红叶园、碧桃园、月季园、玉兰园、海棠园、丁香园、牡丹园、竹园、迎春园、奇石园、菊园、梅园、森林浴、垂钓区、游乐园等。这里风光秀丽,花草丰茂。动物观赏园珍稀动物品种繁多。十几座风景桥将各个景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直升机停机坪坐落在园内,在这里乘直升机盘旋一圈,锦秀水城尽收眼底。
  昌东橡胶坝位于聊城城区东郊徒骇河干流上。系集蓄水、城市防洪、旅游开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工程蓄水容量1100万立方米,使徒骇河与东昌湖、古运河贯通,成为江北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了当前国内的先进技术,坝体采用斜体墙式、无搭接缝橡胶水坝,坝底长70米,上部长93.5米。设计水深5米,坝袋面积1666平方米,单孔跨度、坝高、坝袋面积为全国之最。目前,昌东橡胶坝上游地段已经开辟成为风景旅游区,游客在橡胶坝上船,可到达四河头水利枢纽工程,在途中欣赏两岸美丽的风光。
  马颊河度假村位于聊城城区西25公里马颊河东岸。始建1972年,1998年被山东省林业厅列为生态公益性林场。主要以生态经营为主。2001年5月1日辟为马颊河度假村,并对外开放。总面积181公顷。村内主要有防护林场,面积73公顷,木材蓄积量2710立方米;优质品种果园20公顷,野菜自然保护地6.7公顷;自然猎场20公顷;有优质用材树及美化、香化、观赏性树木育苗基地26.7公顷;并栽植冬青、垂柳、国槐、龙爪槐、江南毛槐、紫荆、绒毛白腊、红瑞木、紫叶李、黄龙、棕榈、西府海棠、剑麻、榆叶梅、火炬、百合、香椿、梨、石榴、枣树等观赏树木20000余株。人工造山11座,占地面积26.7公顷;水面面积12公顷,良种优质稻种植面积13.5公顷;淡水养殖6.7公顷;中华鳖繁育养殖场1处,年产成品甲鱼2500千克。现有游泳池0.67公顷;垂钓池4公顷;观赏鱼繁育场0.67公顷。新建面积300m2水上餐厅1座,面积1800m2宾馆1处,苗族、客家族、土家族、布依族等4处民族风格景点,乡间别墅11栋,可供200余人不同民族风味小吃和住宿。已初步形成集生态观光、旅游娱乐、渡假休闲、民族小吃为一体的游乐场所。
  光岳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聊城古城中央,是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征。该楼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已有626年的历史。此楼四重檐十字脊楼阁,高33米,巍峨壮观、气势非凡、为中国的四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康熙、乾隆皇帝和众多文人墨客多次登临,留有多块御匾御碑和词赋诗篇。光岳楼是游客们思古怀幽,感受登高望远的愉悦和鸟瞰城区风貌的绝佳之处。
  山陕会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西岸,座西朝东,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以后逐年扩修,至嘉庆十四年(1809),方具现在之规模,共耗银60465.69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山门、戏楼、夹楼、钟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南北大殿、春秋阁等所组成,布局紧凑,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山陕会馆是聊城明清之际经济繁荣的见证。
  临清运河钞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位于临清市后关街。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在明代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原钞关建筑占地4万多平方米。关堞前由河口正关、阅货厅、“裕国”、“通商”两坊组成,称“前关”,街因名“前关街”。关堞后为关署仪门、正堂,南北各三进院落,置穿厅、船料房、巡栏房、衙皂房、税银库、鼓铸坊等,称为“后关”,街因名“后关街”。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初,此处一直为临清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现钞关遣址仍有明、清关署、仪门、正堂、穿厅舍房80余间,弥足珍贵,是运河文化一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朝佐反税监斗争的发生地。
  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古城址,位于阳谷县城东20公里景阳冈村。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汝祚发现该处为龙山文化遗址。1977年12月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聊城地区文物工作者对遗址进行试掘,在遗址北部清理出龙山文化灰坑1个、春秋墓1座。1994年,聊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文物勘探队在配合阳谷县景阳冈公园开发工程中发现龙山文化城址。探出城垣中间均有城门,城址平面为舟形,东北西南向,长1150米,宽300~400米,面积38万平方米。同年底至翌年秋,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和聊城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钻探发掘,发现城中心大、小两个台基。大台基位于城内南部,面积约9万平方米;小台基位于北部,面积约1万平方米,形状、方向与遣址一致。大、小夯土台分上、下两层,下层主要用纯净黄褐面沙土夯筑,上层为灰花土筑成。夯具分圆棍夯与石器夯,夯窝明显,夯面清楚。出土遗物具有显著的地方特征。陶器中以灰陶为主,黑陶较少,红褐陶占有一定比例。纹饰以素面为主,有较多的篮纹、绳纹、方格纹。器型较大的主要有瓮、鼎、规、鬲、盆等。小台基上灰坑中发现一些羊、狗头骨及骨架表明此处进行过祭祀活动。该城址是迄今为止黄河流域发现最大的1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址。城内大、小台基布局清楚、遗物丰富,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城市结构、功能及社会形态提供了新的线索。有的考古专家认为,此处很可能是舜的都城。1995年荣获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
  曹植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阿县城东南20公里处黄河岸边的鱼山西麓,坐东朝西。建于魏太和七年(233)。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胞弟,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文坛上的杰出诗人。魏太和三年(229)封东阿王,历时4载。魏太和六年(232)二月改徙陈王(今河南淮阳),是年11月病逝于陈,时年41岁。“太和七年(233)三月,其子曹志遵遗嘱,将其遗体迁葬东阿境内鱼山西麓。
  曹植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南临鱼山八景之一的“星落陨石”,北傍曹植读书之地羊茂平台。墓顶悬岩峭壁,灌木葱郁。1700余年来,古墓沧桑,历经磨难,目前只剩几幢古碑。其中隋开皇十三年(593)所立的神道碑甚为珍贵。其碑高2.57米,宽1.03米,厚0.21米。碑顶呈半圆形,石料较粗,为灰白色岩石质。碑文22行,每行42、43字不等,共931字,漫漶脱落57字,现存874字,正书兼用篆隶,结构严谨,字体奇异,笔法遒劲,自然浑朴。此碑早年曾湮没在大清河(今黄河)中,到清代始捞出,还置于墓前,并建碑楼保护。另外还有2方石刻也较为珍贵,其一是明传碑,可惜年久风化,字迹剥蚀严重,仅能辩认碑冠“魏陈思王传碑”6个小篆体大字标题。另一方是大明弘治八年山东按察司洽阳九皋子用章草狂书的一首七律。诗曰:“人才三国数谁良,子建于曹独有光。七步诗成名盖世,千年冢陷骨闻香。鱼山西麓斜阳老,胶水东阿衰草荒。今日我来寻掩处,精灵安妥花彳旁徨”。墓前现还存有清代题诗碑和民国墓碑一幢,保存良好。
  1951年6月,原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室砖结构,平面呈“中”字形,由外甬道、主室、后室3部分组成。棺木放置于主室中部,已腐朽,从廊迹上观察,应为单棺。棺内铺垫3层,下层为厚约3厘米的木炭灰。中层为豆粒大的朱砂,上层为剪成日、月、星形的云母片。尸体安置在云母片上,已腐朽,仅存部分骨骼。随葬器物共有陶、铜、石器等132件,除玛瑙附珠和3件玉璜放置于道封门墙内侧外,余均放置于棺木两侧。
  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生涯,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宋代铁塔“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被誉为三宝之一的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始建于宋代,是本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铁塔为八角形楼阁式佛塔,现为12层,通高15.8米,由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16平方米。塔座四面刻有人物、花草、仙鹤鸾凤和带翼龟龙,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塔身用生铁仿木结构,分层铸造,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铁塔原为13层,由于风灾地震、年久失修,上部8层和塔顶在百年前倒塌,仅存下部5层塔身与塔座。1973年3月,聊城县政府对铁塔进行了清理和重修。他们首先从铁塔四周泥土中挖出了7层塔身和塔顶。并对残存的5层进行清理,重立后的铁塔为12层。在拆卸塔座时,发现乐舞人物浮雕刻石4块,接着,在塔座底部中间发现一块1米见方的石盖,盖下有了一地宫,地宫内还陈放着铜菩萨、铜佛、清花瓷瓶、瘗钱等佛教器物。还陈放着一个长方形石函。石函内放置一银棺和两包骨灰。棺身刻有“辟支佛舍利”五字。棺底刻有“大明成化丙戌三月吉日造”(1466)年。棺内有丝料骨灰袋一个、银币四枚和“舍利子”若干粒。聊城铁塔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铁石建筑,不论在建筑风格,铸造技术,还是在雕刻艺术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77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源阁清代著名私人藏书楼。位于聊城古城区西南隅万寿观街杨氏宅院内。由清代进士扬以增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创建。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宋楼”合称中国清代4大私人藏书楼。海源阁为3间硬山脊南向2层楼阁,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藏书处。楼中间悬有杨以增书“海源阁”匾额。楼前有长廊式高台读书亭1座。楼后第五进院为明清版本藏书处,北有瓦房5间,东西瓦房3间。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由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祖孙三代广泛收集,计达3236种208300卷,故名闻天下。1947年1月,八路军某部政治机关曾向入城部队发布3项命令,其中第二条为“保护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海源阁图书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北京,毛泽东的赠品《楚辞集注》,即以海源阁藏本所影印。海源阁书楼自1930年起,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书大部分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1956年海源阁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结构样式重建。落成之际,海内外名流纷纷题字作画致贺。现馆内藏有李苦禅、启功、沈鹏、刘炳森、王学仲等名家字画数百幅和大批图书文物。胡乔木同志题写的“一人致力万人受惠,四代藏书百代流芳”楹联,醒目地悬挂在海源阁大门两侧。

  舍利宝塔俗称临清砖塔。位于临清市城西北2千米卫河东岸。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原有永寿寺,规模显巨,殿宇恢宏。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张度纂《临清州志》载:“州人大司空柳佐起建‘舍利宝塔’,九级,九年乃成”。塔为砖木结构。塔高61米,8面9级,每面长4.9米。塔座为条石砌基,底座围长39.2米,自底至密檐高约5.3米。密檐宽1.55米。底层设门向南,门楣石额刻有“舍利宝塔”4字,为明进士按察使郡人王成德所题。左落款为:“大明万历癸丑岁仲秋吉日”。塔身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自二层之上,每层8面设门,4明4暗,均等对称,十分美观。每层每面有“阿弥陀佛”4个陶质字,全塔共计216套“阿弥陀佛”,独具匠心。每层檐下有陶质花纹斗拱,每层转角柱下以莲花承托,各角均有雕花木椽挑出,上系铜钟。塔内有通天柱为中轴,壁有螺旋式转梯,每层90度可达一层,依次上至9层。从2层到9层的大砖上都有确切年号,自下而上记有万历三十六年(1608)、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五年(1617)、四十六年(1618)造。并镌刻有烧砖窑户和作头。各层壁内嵌刻石镌记有建塔经过,筹资情况,捐资人姓名、住址等。第三层内壁有《修建观世音菩萨疏》石刻,落款年代为万历三十九年(1611)岁次辛亥仲冬望曰;第6层内壁匾额上镌刻有“秀聚中天”,下落款为汪道济题。东西两窗楣额上镌刻“东西岱岳”、“西行太行”的题字,壁内嵌有刻石为“舍利塔第六层经造”,文中载:“信官汪道济捐资独立完工……。”塔刹呈灰形,为省内罕见。整个建筑巍峨壮观,风格浑厚大方,为临清繁荣的见证。
  鳌头矶位于临清市卫运河分叉处。建于明嘉靖年间。《临清县志》载,“在鳌背桥西南数十步中州东起处,砌以石,如鳌头突出,筑观音阁于其上,旧闸、新闸各二,分左右如鳌足,而广济桥尾其后”,明知州马纶题曰“鳌头矶”。鳌头矶之名由此而来。现存古建筑一组,周围楼阁环合。北殿3间,称“甘堂祠”(俗称“李公祠”);西殿3间,曰“吕祖堂”;东楼3间,谓“观音阁”。阁建于楼上,呈方形,飞檐挑角,木隔落地,玲珑别致。矶底部系以砖砌就的方台,台中间东西向有门洞,洞楣上书“独占”2字,台上阁楼歇山重檐,前出抱厦,后落一垒,主体用3、5、7梁架构成,上覆筒瓦,脊上有陶制兽形装饰,飞檐4排。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得体,玲珑纤巧,古色古香,是明代北方地区典型的木结构建筑群,素有“鳌矶凝秀”之美称。明清时期,临清地处南北运河要冲,商贾云集,文人荟萃。“鳌矶凝秀”为临清十六景之一,是城内最繁华热闹的地方。登临其上,可望“粮艘麋集,樯帆如林”,碧波荡漾,景色绮丽。清末,津浦铁路通车,河运停航,鳌头矶渐失当年风采。1978年鳌头矶被列为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依原貌修葺一新。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楼位于阳谷县旧城中央十字街首。按《金瓶梅》《水浒传》,初称“狮子桥下大酒楼”、“狮子街桥下大酒楼”,系武松斗杀西门庆处,后称狮子楼。创修年代无考。原为二层土楼,1958年重修为二层砖木结构仿古式楼房,上、下各5间,总高15.5米。1983年由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指导设计,山东曲阜古建筑队施工,再次修建狮子楼,1984年6月全面竣工。重建的狮子楼为仿宋式建筑,二层五开间三进深,建筑面积451平方米,高15.8米,楼身坐西朝东,青砖灰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著名作家茅盾生前亲笔题写“狮子楼”匾额。楼前列石狮4对,内有《水浒传》故事壁画多幅,水浒人物塑像8尊,形态逼真,生动传神。此楼因《水浒传》英雄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而闻名远近,每日来此游览者络绎不绝。当代文化、学术界名人沈雁冰、刘海粟、李若禅、顾颉刚等均有题咏。
  海会寺清代古建筑群。坐落于阳谷县阿城镇东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乾隆、光绪年间两次扩建续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楼阁连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为华北五大寺院之一。占地面积6公顷。该寺原有殿宇楼阁168间,现存81间。由大殿、戏楼、碑亭、千佛阁、刘公祠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即自成一体,又与整体结构协调融洽。建筑系采取北方传统的民族形式,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寺内尚存有碑刻、石雕、木雕、彩画及康熙手书诗文。寺内古木森森,碑亭矗立,清净优雅。现经住持僧人化缘修缮,已重现昔日光彩。
  孔繁森纪念馆坐落在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的东昌湖西北隅。孔繁森,聊城市五里墩人,两次援藏,工作十载,为西藏的发展和藏汉民族的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藏民称为“活菩萨”。1994年11月29日,时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他一生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热爱人民,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被誉为“新时期的焦裕禄”,“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为纪念孔繁森,弘扬孔繁森精神,于1995年7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9月14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10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高15米,外形为双重檐、四周换廊式结构。馆坐西面东,正门上镶嵌着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7月28日亲笔题写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八个鎏金大字。馆内设1个纪念厅和3个展览厅。纪念厅安放着孔繁森同志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后屏风上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展厅内布置着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分为6个部分,展出图片多张,陈列实物千余件,并配以3组电视录像片。自开馆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共接待全国各地观众达200余万人次。1997年,被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位于临清市青年路中段。张自忠将军(1891~1940.5),祖籍临清市唐园村,早年从军,立志报国。抗日战争时期,受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率部与日寇血战。1940年5月,在湖北宣城壮烈牺牲。为弘扬张将军的伟大爱国精神,中共临清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10月建成此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建筑为仿古式,典雅大方。展厅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幕厅,其中陈列有毛泽东主席为张将军的题词“尽忠报国”,以及将军牺牲地湖北宣城十里长山、抗日战争爆发地北平宛平卢沟桥的巨幅照片。第二部分为张将军生平事迹展览,展览以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和部分文字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将军的伟大功绩。第三部分为张将军纪念碑廊,共收入朱德、董必武、李先念、郭沫若、李宗仁、孔德成、季羡林等题词碑刻50余块。第四部分为张将军故里碑亭。该馆已被列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鲁西北一处著名的文化景观。
  范筑先将军纪念馆位于聊城古城光岳楼北大街南首路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1988年11月由国家民政部拨款兴建落成。南北长59.7米,东西宽34米,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四周绕以花墙,古式建筑,庄严肃静。院内植松柏冬青,冬夏常绿。迎面立有一通高2.米、宽0.90米、厚0.3米的石碑,正面刻有1947年解放聊城前夕八路军某部政治机关所颁布的三项命令,其中第一项即“向民族英雄范筑先墓立正敬礼”。庭院中心立有邓小平所题“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黑色大理石石碑。碑阴刻有范筑先烈士传略。纪念馆大厅为仿古式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筒瓦覆顶,转角带廊,挑角飞檐。大厅面阔5间,正面和左右两侧檐下有一条宽2米的敞廊,廊柱间设有栏杆和靠椅。大厅下托着一方由梁漱溟先生题写的“范筑先烈士纪念馆”木刻横匾。厅内正中安放着白玉石雕成的范筑先将军半身像,四周陈列着范筑先将军遗物和有关资料,壁上挂着范筑先将军事迹展览图板。大厅两侧,在庭院东北、西北两角,各有一飞檐翘角的亭阁式建筑---附厅。附厅南北长4.87米,东西宽3.87米,收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知名人士为悼念范筑先所写的悼词和挽联。两个附厅和大厅之间各有一条长6米、宽2米的过廊,将主、副厅连接为一体,构成一幅庄严典雅的建筑图画。该馆已成为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傅斯年纪念馆又称傅氏祠堂。址在聊城市东关大街路北。系傅以渐家祠之正堂。面阔3间,通阔12.8米;进深2间,前带廊夏,实为3间,通深8.2米。祠堂外观为砖墙、瓦顶、硬山脊,正脊饰花草螭吻。祠堂各间面阔相等,均为4米,廊深1.6米。前廊与正堂有木质花棱隔扇,三间隔扇均能作门打开或关闭。堂内有金柱4根,柱高5米,柱础为古镜式,柱间纵距为4.8米,柱头之上是5架梁,其上为3架梁,正中脊瓜柱上是正心桁。梁、檩均有随梁和随檩枋,方椽之上是扒砖顶,北侧金柱距北墙1.3米,墙内藏石檐柱,上梁施抱头与金柱相连。傅氏家族是聊城“任、邓、朱、傅、耿”五大家族之一。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傅斯年乃为傅以渐七世孙。现祠堂已辟为展厅,主要陈列着傅斯年先生的生平事迹大型图片和傅斯年先生半身雕塑。1988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季羡林先生资料馆位于临清市青年路中段。季羡林(1911.8~),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人,当代著名学者,东方文化研究专家,国家一级教授。其学贯中西,造诣极深,被誉为“学界泰斗”。1998年10月,在季先生87年诞辰前夕,为弘扬其严谨的治学精神,由临清市委、市政府筹资兴建了季羡林先生资料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房屋面积80平方米。整体采用仿古式建筑,古朴、典雅、大方。资料馆分以下部分:季羡林先生生平事迹展,展出季先生各时期的图片200余幅;图书陈列有《季羡林文集》、《传世藏书》以及季先生所编著的各类学术、文学作品集等;馆内陈列有季先生铜像。自建馆以来,每年接待中央、省、市各级参观者1000余人次,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武训(1838~1896年),冠县柳林镇武庄贫苦农民,自幼贫寒,因不识字受尽欺凌,遂立志不娶妻,不生子,不置家,“修个义学为贫寒”。自20岁起,他打短工,拾破烂,沿街乞讨,且走且歌。经过30年艰苦绝伦的努力,终于买地200余亩,积钱2000余吊,在柳林建起了自己的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这一绝世奇行轰动朝野,千古奇丐武训誉满天下,受到清廷褒奖并“宣付国史馆立传”。武训功成名就,但其志不改,继续行乞兴学,在有生之年又修馆陶县杨二庄、临清御史巷义学二处。武训的精神广为后人敬仰效仿。主要建筑有武训祠和武训墓。武训祠,始建于1903年,仅三间。1937年,为纪念清末闻名中外的“平民教育家”、“义学正”武训,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拨款重建。1997年5月重修。祠后为武训墓,1989年6月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1896年12月5日武训在临清他所创办的御史巷义学去世,殁后葬于当时的崇贤义塾东壁外,即今墓所在位置,墓北面为陈列室,展示了武训的生平事迹及其文物。1995年9月,在祠前建有百米碑廊,碑刻26块;在祠右前方建有高歌台,又名“嘤鸣台”;在祠左前方建有“武训魂亭”,亭额由著名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