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2&rec=158&run=13

【工作综述】2002年以来,市规划局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建设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为中心,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努力提高规划编制水平,积极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改革,依法强化规划管理,广泛深入地开展规划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引导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的城市化进程。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城市规划先进集体”、“聊城市城市建设先进单位”、“聊城市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创建省级园林城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精心编制、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为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2003年1月,该规划通过了由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为主任委员的专家评审会的评审。2003年9月,通过省政府城市总体规划技术审查组的审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现已按程序上报省政府批复。这次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历时数年,经过反复修改论证,定位更加准确,特点更加鲜明,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科学,是一个符合聊城实际的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近、中、远期相结合,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论证城市发展规模,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预测城市发展方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综合考虑城市经济能力,正确安排城市建设发展时序。近期建设以旧城改造盘活土地存量为主,坚决反对摊大饼式地盲目扩张,确保城市规划调整的科学合理性,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新的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定位是生态型、园林式、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城市的总体布局为“一城五区”:一城即江北水城,五区即城市中心区、东部经济开发区、南部行政文化旅游区、西部能源工业区、北部商贸仓贮区。城市的发展方向是以东扩南展为主,西北适当完善。“东扩”即将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南展”即将行政中心南移至湖南路以南,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聊城市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80万人,用地规模110平方公里。该规划定位准确,特点鲜明,城市规模预测科学,内容全面,符合聊城发展实际。
  依据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委托清华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南部行政文化新区概念规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专家在听取了规划汇报后,认为该规划思路新颖开阔,功能布局合理,体现了园林式、生态型江北水城的定位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水平,为“南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编制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给水、热力、燃气、加油站布点、管线综合、集贸市场、停车场、抗震、消防、公交、管网综合、环境保护等多项专项规划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并已通过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评审论证,其中部分专项规划市政府已经批复。为配合“五城同创”活动,组织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其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由市政府批复。
  超前编制城区各类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完成70多幅分区规划的编制,详规覆盖率已接近近期建设地的100%,形成了较完善的规划储备,基本上满足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2003年,为配合城建重点、靓点工程的建设实施,组织编制了运河三期、东昌路拓宽改造、湖南湖开发、聊阳路拓宽改造、聊阳路绿化、聊堂路绿化、外环路绿化、人民广场设计、古城截污、湖底隧道、西城墙恢复设计、东北湖清淤等一大批规划方案与工程规划的设计。开发区组织编制了东昌东路沿街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已通过专家评审,修改完成后即可按程序上报审批。
  二、树立精品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规划编制水平。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规划编制水平事关城市建设的全局,高水平的规划是城市建设最大的节约、最大的效益。基于这点认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紧紧抓住一个“精”字,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精品规划指导城市建设。首先,不断放开和拓展规划设计市场,引入竞争投标机制,对规划与设计方案实行全社会征集制度,确保优秀成果脱颖而出。从而,使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设计方案征集率达60%以上,建筑方案征集率达到90%以上。通过招标,完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东昌湖风景区、古运河、徒骇河风景区、文化广场和中国运河博物馆、新时代广场、人民广场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取得良好效果。第二,加强对全市规划设计单位的管理,制定了较完善的技术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并采取措施鼓励规划技术人员多出精品,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第三,通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大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了规划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先后组织骨干力量多次到新加坡、西欧各国和国内的大连、青岛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培训。第四,改善了规划手段,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技含量,“数字聊城”建设进展须利。城市规划设计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成图CAD技术,办公自动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率已达100%。至2002年底,全市规划管理办公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实现了微机出证和网上审批。完成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确保了全市地理信息的及时更新,实现了动态化管理。规划信息网站已经开通,规划成果定期在网上公示,设立了留言板和局长信箱,主动接受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增加了规划的透明度。
  三、严格管理,确保城市规划落到实处。规划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坚持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
  1、完善法规体系,坚持依法管理。先生制定了聊城市人民政府《聊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关于对聊城市城区规划控制区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问题的处理意见》,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聊城市城区城市建设进行综合检查的通知》、《关于对聊城市城区规划控制区内村(居)民宅基地和房屋普查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规范性地方法律文件和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规体系,为规划落实、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依据。
  2、适时进行机构改革,逐步理顺规划管理体制。根据市机构改革有关文件精神,从2002年到2003年3月份,规划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批准市规划局设立开发区、嘉明工业园、郊区分局,并在城区四个办事处和东昌府区部分重点乡镇成立规划管理办公室,在主要村(居)委设兼职规划督察员。管理范围覆盖到整个城市规划区,实现了规划管理“横到边、纵到底、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确保规划建设批后管理到位和《城市规划法》贯彻落实。
  3、不断改革管理方式,健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一是积极推行城市规划委员会、项目审批委员会和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严把规划审查决策关。所有建设项目的审查及规划和建筑均按序由规划局初审、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项目审批委员会审定,重大建设项目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定。二是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城区所有建设项目按程序审查批准后,由业务科室、规划局长、建委主任三级负责人审查签字后,方可报分管市长签字审批,然后方能放发“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大力实施“政府提速”工程,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大力推行“阳光规划”,不断完善规划公示制度,从规划的编制、审批到实施的各个阶段都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要建设项目还将实行规划听证会制度,使全社会都可以直接了解、参与、监督规划的审批决策的全过程,从而推动城市规划向阳光政务转变,向民主决策转变,向依法行政转变。
  5、强化规划宣传,严把批后管理关。首先,在规划宣传方面,以每年的4月1日《城市规划法》颁布纪念日为契机,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设置了总体规划宣传牌、咨询站,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材料,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并成功举办了全市首次大型城市规划展览。其次,规划局对各类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实行放线、验线制度,并在全省首创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副本分时发放制度和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制度。开辟了社会举报渠道,对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严肃查处。
  6、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年“双违”行为。城市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城市的一切建设都要严格遵守规划,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近年来,会同有关部门,对城区所有公建项目进行了几次网式全面普查。在检查中,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法》对所有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办理情况、建筑规划退让情况、建筑外观色彩造型和庭院绿化情况等十一项内容逐一进行了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纠正。
  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继承和发扬城市特色,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近几年,城市建设是围绕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江北水城品牌展开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城市特色,正确处理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一方面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编制了《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东昌湖风景区规划》,对城区、古运河沿线区域内的传统风貌街区、古树名木和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历史优秀建筑加强控制与保护,对现状建筑只允许维修加固,不允许新建改建。同时保持好“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城、湖、河一体”的城市格局,为构建江北水城创造有利条件。在加强保护的同时,依据《聊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本着“保护、改善、利用的原则,对古城区进行整治改造,对城区的道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完善。2003年,实施了古城截污工程,彻底解决了古城区污水排放污染东昌湖的局面。另一方面根据“新旧分开”的规划建设方针,在东昌湖风景区、京九铁路站前区、徒骇河风光带和经济开发区等城市标志性地段进行科学规划,不刻意模仿和照抄照搬,注意文化品位,避免失去城市个性,注重以人为本,按照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美学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立足于聊城的现状特点、传统风貌、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因地制宜,创造出既体现聊城历史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城市人居环境,使聊城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绽放更加夺目的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