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2&rec=12&run=13

  2002~2003年的2年,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效的2年,2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团结实干,奋力拼搏,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统计核算,2003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45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为1996年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0.5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8.45亿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10亿元,增长16.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8072元(按现行汇率折合976美元),增长15.8%。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25.6:46.0:28.4调整变化为2003年的22.1:50.3:27.6,第二产业比重增长较快,比上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经营户数6.62万户,比上年下降17.2%;从业人员13万人,下降12.8%。私营企业0.57万户,增长33.1%;从业人员8.35万人,增长53.2%。2003年年末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043户,比上年末增加562户,其中注册资本超过千万元的有60户,增加40户。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收5.91亿元,增长24.4%,实缴税金占两税收入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79.80亿无,占GDP的比重达到39.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59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为14.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截止到2003年底,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比上年新增3个。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2003年共引进市外资金项目1166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308.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10亿元。其中国内市外项目1109个,合同利用资金299.20亿元,实际利用资金72.85亿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农民收入增长较缓慢,“三农”问题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过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的外向度较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能力不强,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200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增速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各业所占比重为:农业66.7%、林业1.5%、牧业28.6%、渔业1.9%。全市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5.4:4.6调整为5.1:4.9。
  受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影响,粮棉油总产略减,蔬菜产量增加。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55.0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71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为7.53万公顷,增加0.96万公顷;蔬菜瓜类播种面积23.94万公顷,增加2.2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92.36万吨,比上年下降5.4%;棉花总产量6.93万吨,下降1.4%;油料作物总产量22.85%万吨,下降8.5%;蔬菜瓜类总产量983.48万吨,增长13.5%;水果产量40.5万吨,增长3.0%。
  林业生产快速增长。2003年全年新增造林面积38.72万亩,比上年增长71.3%。零星植树3106万株,增长194.0%。
  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市猪、牛、羊、禽分别出栏288.74万头、51.60万头、318.71万只、1.08亿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7%、12.75、6.0%、8.1%;肉、蛋、奶类总产量分别为46.73万吨、29.2万吨、1.74万吨,分别增长6.8%、3.4%、97.4%。
  水产品产量稳定提高。2003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5.26万吨,比上年增长9.4%。
  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891.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全年农村用电量9.20亿千瓦时,增长8.2%。2003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3.71万公顷,比上年末减少0.48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8.69万公顷。全市通电话村数6486个,通汽车村数6011个,自来水受益村数1468个,分别占总数的100%、92.7%、22.6%。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3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468家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146.13亿元,增长2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8.94亿元,增长15.2%。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49亿元,增长27.5%;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49亿元,增长78.0%;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4.89亿元,增长17.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82亿元,增长63.6%。轻工业和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0.02亿元、86.11亿元,分别增长31.1%、22.2%;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3.72亿元,增长13.4%。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提高。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1%,比上年提高0.9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销率为100.79%,大中型工业企业产销率100.82%;非国有工业中,集体工业产销率100.22%;股份制工业产销率99.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产销率97.64%。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9.91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实现利税49.39%亿元,增长45.9%;实现利润30.56亿元,增长46.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3.6%,比上年提高9.71个百分点;工业亏损面为4.9%,下降4.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23亿元,下降62.7%两项资金占用率为23.6%,下降1.9个百分点;资产负责率64.2%,上升0.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38次,比上年同期快0.14次。
  重点企业集团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1030”工程12户工业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54.92亿元、利税29.77亿元、利润21.25亿元,分别增长38.8%、40.6%和47.0%,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2.0%、60.3%和69.5%。十大百亿产业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0.91亿元、利税35.45亿元、利润24.01亿元,分别增长41.2%、48.5%和45.1%,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3.5%、71.8%、78.6%。全市利税过千万的企业63户,其中过亿元的企业11户。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2003年全部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全市资质等级以上企业78家,完成总产值增长22.96亿元增长14.8%。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3万平方米,增长22.5%完成房屋竣工面积207万平方米,减少10.4%。全年实现利润4867万元,增长1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投资总量跨上新台阶。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93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增速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44.2%。在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111.8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5.7%;更新改造投资23.93亿元,所占比重为11.9%;房地产开发投资22.65亿元,所占比重为11.3%;其他投资28.12亿元,所占比重为14.0%。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8%;第二产业投资119.76亿元,增长104.0%;第三产业投资65.14亿元,增长13.8%。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投资额超过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有19个,完成投资45.60亿元。中华电力、香江二期工程、聊城热电厂2×135MW扩建工程、华信公司16万吨电解铝、泉林纸业20万吨浆、信发铝业深加工、时风汽车厂等项目竣工或基本建成。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在全社会投资额中,工业完成投资128.21亿元,增长81.0%。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22.0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17.2%;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完成投资106.1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82.8%。
  房地产业发展形势良好。200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65亿元,比上年增长44.2%。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840.30万平方米,增长68.3%;竣工面积330.90万平方米,增长4.3%。住房制度政策效应显现,房产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74.67万平方米,销售收入94173万元,分别增长15.2%和65.8%。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房面积的比重高达92.7%。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水平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增强。2003年全市新建改建公路722.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442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1.8公里,二级路1300.4公里,三级路899.6公里,四级路202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040万人,增长2.0%;客运周转量151571万人公里,增长2.0%。货物运输量1152万吨;增长20%,货运周转量177829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快速发展。2003年固定电信完成业务收入5148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市拥有固定电话88.56万部、无线市话9.78万部。国际互联网用户4.35万户。移动通讯完成业务收入23986.29万元,增长11.0%。移动电话户数60.03万户,增长29.9%。邮政完成业务总量20245万元,增长14.7%。函件2800.36万件,增长10.7%;特快专递52.32万件,增长139.2%。
  2003年旅游业虽受非典影响但仍显活力。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人员377.22万人次,增长18.5%。其中国际游客4218人次,下降了35.4%;国内游客376.8万人次,增长18.5%。旅游总收入17.77亿元,增长17.4%。其中国际旅游收入204.3万美元,下降了31.0%;国内旅游收入17.5亿元,增长17.8%。全市有旅游涉外饭店9家、星级饭店9家。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国内外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6.46亿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8.89亿元,增长19.9%;其他行业零售额5.73亿元,增长37.9%。分所有制零售额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19.8亿元,个体经济零售额61.54亿元,私营经济零售额8.36亿元,其他经济零售额11.41亿元,分别增长8.9%、15.8%、31.5%和9.5%。
  2003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463处,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53亿元,增长6.3%。其中消费品市场414处,年成交额180亿元;生产资料市场44处,年成交额73亿元;生产要素市场5处,年成交额13.7亿元。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31处。
  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据海关统计。2003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385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1%。外贸依存度为7.0%。其中进口15337万美元,增长182.0%;出口23252万美元,增长65.6%。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16857万美元,增长43.2%;加工贸易完成6395万美元,增长182.0%。按市场结构分,对亚洲市场出口12146万美元,增长48.2%;对北美洲市场出口1742万美元,增长22.3%;对欧洲市场出口2731万美元,增长106.9%;对非洲市场出口6335万美元,增长114.6%。
  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03年全市新批合同49项,比上年增长16.7%。合同外资额17752万美元,增长77.2%。实际利用外资额12203万美元,增长103.2%。在新批的49个利用外资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个,合同外资额10014万美元,增长113%,占总额的56.4%。
  七、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地方预算内收入202356万元,按同口径对比,比上年增长26.4%。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25264万元,下降6.8%;营业税31886万元,增长24.8%;企业所得税20808万元,增长3.3%;个人所得税6591万元,增长10.6%。在财政支出上,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运筹资金,集中资金办大事,财政保障能力提高。2003年财政支出332688万元,增长15.2%。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923万元,增长11.2%;城市维护费支出24973万元,增长46.3%;农林水等部门事业费支出28549万元,增长34.2%,教育事业费支出69848万元,增长6.4%,科学事业费支出1338万元,增长30.4%。
  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增强。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10.49亿元,比年初增加72.5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68.43亿元,增加9.5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5.56亿元,增加35.70亿元。年末人均储蓄5065元,比年初增加614元。各项贷款余额332.42亿元,比年初增加59.8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49.44亿元,增加29.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1.63亿元,增加15.74亿元。
  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全市新增保险公司4家,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1.68亿元,人身保险费收入5.62亿元;财产保险金额147.73亿元,人身保险金额144.38亿元;财产险赔付金额0.95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0.55亿元。
  证券交易量略有增加。2003年末全市有证券经营机构2处,累计开户股民4.19万户。年交易额30.2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20123人,增加4911,其中本科生9055人、专科生11068人。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招收学生0.86万人,在校学生2.61万人,毕业生3481人。年末有各类成人职业学校53所,在校学生5.57万人。普通中专10所,在校生1.75万人,毕业生0.64万人。
  2003年全市有普通中学265所,增长5.6%,在校生39.73万人,下降9.1%;普通小学1391所,下降5.6%,在校生43.33万人,下降3.6%。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6%。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69人,在校生611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90万人,教师1921人。
  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安排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27项。全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8项,比上年增加3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项、国内领先水平的56项、国内先进水平的36项。
  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35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513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329件,比上年增加90个。成立技术贸易机构96家。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2003年末有各类卫生机构337所,其中医院及卫生院184所,病床1.0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46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0.58万人,注册护士0.36万人、每万人拥有医师10.3人。卫生防疫机构9所,专业技术人员881人。妇幼保健机构9所,专业技术人员596人。门诊部、卫生保健所118个。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欣欣向荣。2003年底,全市拥有文化馆10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9个。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艺术表演场所12个。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义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0场次。全市有广播电台7座,平均日播音时间76小时30分。电视台1座,平均周播出时间331小时18分,比上年增加90小时17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有线电视用户20.87万户,增长9.0%。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2003年在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上获得11枚金牌、10枚银牌、14枚铜牌。在文化旅游节水上项目国际龙舟邀请赛上获得了全部的6枚金牌。成功举办了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3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64458万千瓦,增长17.0%,其中工业用电52954万千瓦,增长20.4%;居民生活用电6060万千瓦,增长8.9%。
  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新增城市道路面积220万平方米。公共汽车线路运行长度达到800公里。新增营运公共汽车280辆,客运量达2500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6.85万人次。全市供水总量1300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4500万立方米,生产用水5800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2200万平方米,新增130万平方米。供气总量5400万平方米,实际用气人口60万人,新增用气人口7万人。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2003年全市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900公顷,比上年增加4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0.6%。亮化工程完成投资1000万元,城区亮灯率达到98%以上。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有较大进展。年末烟尘控制区面积8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4.3%。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10.9平方公里。全市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8150万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0.12%,增长16.9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有较大改善。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9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30毫克/立方米、二氯化硫年均值0.035毫克/立方米,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十一、居民生活
  职工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就业形势稳定。2003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33.80万人,增长2.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2.99亿元,增长12.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841元,增长9.7%。全市城镇就业再就业人数5.8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
  200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677.98元,比上年增长6.96%。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36.34%,下降9.48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制度日臻完善。2003年全市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21.5万人,增长14.2%,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缴额32821万元,收缴率96.7%。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35500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社会化发放率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7.89万人,增长6.6%,收缴保险费2320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3万人,收缴保险费2730万元。享受失业保险人数9629人,发放保险金1531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6万人,收缴医疗保险费11145万元,支付医疗保险费8633万元。
  社会福利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6.26万人,发放保障金2028万元。农村特困户救助人数3.37万人,发放救助金492万元、粮食204万斤。全市有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15个,床位6000张,收养4818人。社会福利企业42家,安置残疾职工500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0.98亿元,共筹集福利基金34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