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产关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1&rec=42&run=13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民国时期,农业生产处在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下,官府的
横征暴敛,地主阶级的高利盘剥,致使境内发生多种形式的抗捐抗粮斗争,但均遭镇压。抗日战争时
期,境内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在根据地先后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群众运动。解放战
争时期,境内解放区按照中国土地法大纲》,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至1949年建国前夕,废除了封
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农民走互助合作
的道路,发展生产。至1956年,全区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
生产发展。1958年9月,全区实现人民公社化。但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导
致工作失误,后遇3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又使农业经济遭受挫折。1962年后,各级党委、政府吸取教
训,纠正失误,调整经济,至1965年后全区农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
虽遭冲击,仍然不断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林、牧、副、渔5业俱兴。1984~1996年,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坚持稳定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有
效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向高产、优质、高效益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