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口变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f&A=1&rec=34&run=13

据明洪武年间户口记载,1375年(明洪武八年),东昌府共有24029户、总人口110192人。1391年(洪
武二十四年)奉诏迁山西洪洞县等居民至东昌府定居。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再迁济南、兖州等5府居
民分居东昌府。至天顺年间,东昌府人口发展到54239户、424494人正德年间65774户、579540人;嘉靖
年间67536户、 578840人; 万历年间288235户、662473人。1771年 (清乾隆三十六年) ,东昌府统属户
387061户、2906923人。其中男性1525821人,女性1384102人。1 795年(乾隆六十年),东昌府统属316168
户、1714642人。其中男性936309人,女性7 78333人。1808年(嘉庆十三年) ,东昌府统属户323928户、
1704792人。其中男性898 264人,女性806528人。1920年,东昌府所辖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
莘县、冠县、馆陶、高唐、临清、东阿、阳谷、寿张、濮县、范县、朝城、观城等17个县,总人口为
3425781人。建国后,区内人口有了较快发展。1949年,全区共69.29万户、293.55万人;1974年区内人
口超过400万人,1989年超过500万人。1990年7月1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区内总人口达到522.58万人,
比1949年增加229.0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58万人;比1982年7月1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总人口增加
80.5838万人,增长了15.42%,平均每年增加10.07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2.8‰;1990年底,全区总人
口为523.44万人。1995年,全区共有人口544.99万人。1996年,全区总人口达到546.42万人。40多年来,
全区人口增长出现了几次大的高峰和低谷。1954~1957年,全区出现了第一个人口生育高峰期。此间,
年平均增加人口6.4万人,年平均净增率为19.53‰,比1949~1957年的年平均净增人口多9878人,净增
率高2.35个干分点。1 958~1962年,由于连续遭受自然灾害,区内出现了建国后第一个人口负增长时
期。1 960年比1957年总人口减少24.76万人,平均每年减少8.25万人。1963~197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 区内人口增长相应加快, 出现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生育高峰期。其间,年平均增加人口
6.93万人,年平均净增率为19.64‰,比第一个高峰期的19.53‰高出0.11个千分点。特别是1964年,全
区共出生12.67万人,出生率为38.92‰;死亡3.96万人,死亡率为12.17%o;净增人口8.71万人,自然
增长率高达26.75‰。1971年以后,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到80年代初,由于受第一次生育低谷的影响,自然形成了第二个人口生育低谷期。由于受第二次人口
生育高峰的影响,从1986年开始又进入了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这次生育高峰与前两次生育高峰相
比,来势猛,持续时间长。1991年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狠抓了计划生育工作,使人口的增长基
本呈平稳递2增趋势。建国前,境内农民因无地或少地去东北谋生者较多。1956年5月,区内有1.5万名
青壮年先后迁赴黑龙江省支援垦荒。1958年12月,区内有0.3万名青壮年赴北京支援首都建设,完成建
设任务后,到黑龙江省落户,支援边疆建设。1960年6月,区内有1.7万名青壮年和l万户整户社员迁往
东北地区支援边疆垦荒。1963年后,外流人口减少,人口流动趋于平衡。1978年后,内迁人口增加,
外流人口减少。 因工作调动、 经商往来、 婚姻嫁娶等, 人口流动量较大。1985年,全区迁入人口
57271人,迁出人口40079人。1990年,全区迁入人口72473人,迁出人口368157人,迁入人口比迁出人
口多35658人。1995年,全区迁入人口51824人,迁出人口38901人。1996年,全区迁入人口50479人,迁
出人口5#BF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