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9&rec=133&run=13

【概况】2003年,全市气象部门以全面提高业务质量为主线,以发展气象事业、
造福滨州人民为宗旨,以科技兴气象和人才强局、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为重点,全面
推进气象事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
出了积极的贡献。
气象基本业务继续保持一级水平。全市气象测报、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气象通
讯等基本业务质量按省气象局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继续保持一级水平,达历史最好
水平。市气象局被省气象局评为全省气象服务先进集体;惠民县气象局、博兴县气象
局被评为山东省2002年度地面测报集体优质单位;1人荣获“全国优秀预报员”称号;
有6人荣获“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有29人次创地面测报百班无错情;有3人次
创农业气象测报连续百班无错情;有1人获山东省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按照“一流装备”和“完善现代化业务技术体
系”的目标要求,狠抓气象现代化建设,年内完成了雷达气象产品软件包移植、实验,
通过了专家验收并在全国推广;市、县宽带网建成投入业务应用,依托宽带网建立了
全市统一规范的业务工作平台、决策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可视化电视电话系统;
建立了在市政府服务器上的决策服务系统;完成了全市自动气象站、市海洋气象台建
设任务;完成了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中韩合作项目沙尘暴观测开始启动。
气象服务取得明显成效。 (1)全年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市气
象台建立了汛期预报领班制,实行预报服务把关制,对重要天气过程的服务实行领导
签发制。据不完全统计:仅汛期向市委、市府领导汇报预报服务意见57次,传真服务
135次,雨情服务90余次,服务单位600余单位次,较好地发挥了气象工作在保障工农
业生产、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麦收到来之前,气象专家认真分析各种资料,
并与省气象台多次会商,做出了麦收期间市内降水偏少,无明显连阴雨天气的预报,
并将预报情况向市委、市府做了汇报。麦收期间,每天将“麦收期间一周逐日滚动预
报”用传真及时地传送到市委、市府主要领导手中,根据天气预报提出措施和建议为
领导决策服务,保证了麦收的顺利进行。10月10~12日,受南下冷空气影响,滨州遭
受了暴风雨袭击, 沿海地区遭受了风暴潮灾害,600多名群众被海水围困,电力、通
讯、交通设施受损严重,造成经济损失达3.7亿元。这次天气过程,市气象台提前3天
准确做出预报,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121预报平台等渠道对社会发布,同时
形成书面材料,先后10次向市委、市府领导提供最新雨情资料和天气动态,并通知无
棣、沾化两个沿海县做好防风暴潮服务,市、县气象局分管领导亲自参加值班,及时
将最新天气预报情况向领导汇报。这次服务,得到了地方领导与群众的充分肯定。积
极开展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农业气象服务重点抓了主要农事季节和关键期以及异常
天气的决策服务。适时发布春播期天气预报、双夏天气预报、秋季低温预报等,为全
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滨州市政府致函省气象局建
议表彰滨州市气象局。 (2)滨州市气象局常年为全市重大市政建设、艺术节和庆典
活动等重大的户外群体活动提供天气保障服务。 9月,滨州市举办中国黄河三角洲山
东滨州第一届体育节,市气象局成立了“六大赛事”专项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对服务
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制定了服务方案及工作安排。采取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
以图文传真和电话等多种服务手段,根据各项赛事的特殊要求,开展短时天气预报和
实况服务,保证了“六大赛事”圆满成功,受到市委、市政府通令嘉奖。
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进程。年内,滨州市气象局先后向社
会推出多项新的公众气象服务,无论在信息服务的项目、内容、形式、载体和手段等
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积极利用先进的服务手段,大力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努力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和广泛关注。完善提高滨州兴农网,
与中科院联合开发了滨州农业专家系统,为“三农”服务架起信息桥梁,得到市委、
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筹措资金近20万元,更新了“121”气象信息平台,
与联通公司合作开通了气象短信服务,使市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式,从传统的被动接
受变为主动索取。建立了多媒体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质量
进一步提高,每晚提供给滨州市电视台播放,深得广大观众喜爱。

【人工增雨防雹工作】2003年,市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
积极推进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进程,按照“力争实现防护区内无冰雹灾害”的目标和
“巩固、提高、完善、改造”的要求,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搞好
增雨,适时开展防雹作业。全市共组织作业22次,其中增雨作业14次,消雹作业8次,
共发射炮弹5620发, 火箭弹31枚,增雨防雹总经济效益约1.2亿元,实现了防护区内
基本无冰雹灾害,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有力地支援了
全市农业生产发展。 4月17~18日,全市出现历史少有的暴雨天气过程,市气象台提
前48小时向市政府及有关领导做出市区将有中等强度降雨天气的预报,并在降水开始
的中前期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使全市前期较严重的旱情大部得到
解除和缓解,得到了市政府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好评。

【防雷减灾工作】2003年,滨州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保障防雷减灾工
作得以快速发展。 从3月份开始,开展了防雷设施安全检查,对市区内有防雷设施的
单位进行防雷安全检测, 防雷受检单位达到95%以上。 9月,与市建委联合以滨建发
〔2003〕18号文下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对防
雷检测、工程图纸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防雷设计施工资质等问题提出了明确意见和
要求,对建筑物防雷工作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雷电灾害发生。市
气象局加大宣传力度,对一些出现防雷事故的单位进行通报,对防雷重要性和防雷常
识进行宣传报道,使社会各界对防雷减灾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提升了防雷减
灾工作的社会地位。

【建立“滨州农业专家系统”】2003年,为更好地为“三农”(农业、农村、农
民)服务,滨州市气象局与中科院联合开发了滨州农业专家系统。系统根据滨州土壤
条件、气候特点、种植养殖状况、品种差异,运用人工智能推理技术、多媒体手段进
行本地化、智能化、傻瓜化的研制开发,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推进滨州农业信息化
建设架起了致富金桥。 该系统包括冬枣、牧草、蔬菜、养殖、棉花、桑蚕6类15个项
目,每个项目中除对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灾害性天气防
御等给出专家意见外,还对该项目国内外市场需求信息,有关国家、地区要求的技术
标准都给出了较详细、准确的介绍,对产品的加工、储存、保鲜、包装及深加工技术
也给出了较强的指导性意见。滨州农业专家系统网络版已经依托滨州兴农网对外发布,
单机版正在研发中。

【新一代“121” 气象信息平台开通】2003年,市气象局筹措资金近20万元,建
立了全市统一的“121”气象信息平台。新一代“121”气象信息平台在原有的常规预
报(包括短期、中长期及五天滚动预报)基础上,增加了“气象与生活”信箱。其内
容主要有:舒适度预报、晨练条件预报、疾病预报、紫外线预报、体感温度预报、空
气清洁度预报、穿衣指数预报、最高水泥路面温度预报、火险等级预报等。在信息发
布的方式上,根据实际需要,具备多功能的人工座席功能,可以热线电话的方式由专
业人员直接回答用户的提问和咨询;系统提供专业信箱功能,可以及时方便地为专业
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