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8&rec=67&run=13

【概况】2002年,滨州市农业系统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目标,
积极落实农村政策,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 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
农业标准化、农业信息化和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等五大工程,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不
断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遭受百年不
遇的特大旱灾和调减粮食面积的情况下, 全市粮食总产173.60万吨, 比上年下降
20.33%; 棉花总产8.44万吨,同比减少27.69%;蔬菜总产255.90万吨,比上年下降
0.4 7%;农业总产值达到112.36亿元,同比下降2.54%;农业增加值62.72亿元,下
降0.8%;农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增长2.93%。

(马兴伦)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02年,市农业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五个百万亩”建设的
要求,坚持压减粮食面积、优化棉花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的思路,以提
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整体素质为目标,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
39.15万公顷, 比上年减少8%, 优质麦面积保持在8万公顷,占小麦总面积的
41.9%,比上年增加4.3个百分点;棉花面积9.15万公顷, 各类套种面积2.05万公顷,
重点乡镇集中种植面积超过6.5万公顷,植棉综合效益每亩比上年增加100多元;蔬菜、
瓜类播种面积6.88万公顷,保护地栽培面积1.73万公顷, 大棚、大拱棚面积增加32 0
公顷,春提早、秋延迟等反季节栽培面积187万公顷,蔬菜类产品产值28.5亿元,总收
益19.3亿元;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3.33万公顷,39个农
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8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4个农产品获得有机
食品标志使用权,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带动了面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崔炳华)

【农业产业化工作步入正轨】2002年,滨州市农业局拟定,由市委、市政府出台《关
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和《滨州市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
认定和动态管理办法》;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粮棉、蔬菜食用菌、冬枣、
畜牧、水产、蚕桑等六个产业化专业领导小组;实行一个市级领导,一个主管部门,
一个发展规划,一套配套措施,专门抓好一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市财政每年拿出不
少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 连续五年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全市40多个农业龙头
企业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一系列经贸洽谈活动,与30多个商家达成合作意向20多项,
签订贸易合同1.46亿元,达成协议56份,协议金额5亿元; 全市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获准为省龙头企业, 1家获准为国家龙头企业,邹平县、滨州裕华集团公司农业产业
化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张秀杰)

【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工作进展加快】2002年,继阳信建成省级生态农业示范
县之后,惠民国家级农业示范县建设即将完成、博兴省级农业示范县建设开始启动。
结合生态示范县建设和生态农业开发,全市确定环境监测面积13.33万公顷,农田林网
化面积达到37.73万公顷, 农林间作面积7.33万公顷,牧草面积1.57万公顷,水
产养殖面积6.77万公顷,推行“四位一体”(养殖、沼气池、种植、大棚)大棚、“猪
沼果”、生态富民家园等生态农业模式393组,搭起生态农业发展的框架。制定蔬菜、
水果、畜牧、水产等26个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沾化冬枣标准被评审为国家标准;制
定了《关于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意见》 ,年内增加标准化基地2万多公顷;
博兴县龙升食品有限公司与日本合资兴建了200公顷的有机食品基地, 被国家有机食
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为全国单体农场最大的有机农产品基地;博兴县、滨城区农业
监测站初步建成,鲁北蔬菜市场成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定点市场。

(李勋)

【农业信息服务更加高效】2002年,全市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得到调整和加强,形成了
科技110、 种子、农技、植保、蔬菜、棉花、农经、农业法规等全方位的信息体系框
架。市级农业信息网站建成运营,初步构筑起外联因特网,上接(农业) 部、省(农业
厅) ,中联县区,下接乡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综合服务网络,七县区农业局、61
个乡镇和68个重点龙头企业都实现拨号上网或直接进入宽带网。全市农业系统利用业
务简报, 发布信息686期,形成调研报告135篇,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73篇,起草或
下发技术意见49个, 举办广播电视讲座193次,互通情况、反映民意、服务农民,为
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发挥了较好的参谋作用。

(马萍)

【农业技术服务全面开展】2002年,全市农业系统紧紧围绕作物新品种选育、环境资
源保护、无公害产品开发、优质高产技术栽培、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大力实施科
技创新与推广工程。(1)全年共承担国家和省18处、23项、307个农作物新品种(系)试
验,有棉花、大豆、西瓜、小麦和玉米五类作物21个新品种系或组合参加了省区试,
共承担市级以上各类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30多个。市种子公司小麦、玉米、蔬菜、棉
花新品种科研取得可喜成绩,承担的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获得重大突破,提出的育
种理论被各协作单位应用,成为国家级品种试验站。惠民县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
攻关计划-“华北区不同作物复合生态系统农药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示范” 和“氮肥污
染控制技术研究”,以及中德合作的“华北地区集约农业环境战略”推广项目,提升
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档次。 市植保站和沾化县承担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欧洲联盟棉花
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获得圆满成功,开辟了滨州市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与国外合作
的新篇章。(2) 全市农业部门利用业务联系点、技术示范点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技术
推广。建立业务联系和技术示范点46处,示范面积0.87万公顷,示范方式由新品种、
新技术为主逐步转向促进规模开发,带动面积11.87万公顷,其中订单面积. 583万公
顷。(3)开展较大规模的科技下乡280多次,开设田间课堂1300多次,现场培训12.1万
人次,发放明白纸30万份,科技110现场出诊263次、3300人得到现场指导,热线电话
咨询3000多人次, 电视、广播讲座130期,举办各类培训班127期、培训2.4万人次,
培训“绿证”学员1万多人。年内,全市农业系统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47项,460
人次得到奖励。

【农业依法行政力度加大】(1) 组织开展2001年农民负担款项专项审计,为税费改革
提供基础数据;积极参与农村税费改革,在制定方案、起草文件、土地面积复核、测
算数据、督导检查等方面较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拟定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
理工作的意见、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呈请市委、
市政府下发执行,为税费改革后有关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 坚
持农民负担信访接待制度, 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69起、394人次,做到了事事有回音,
案案有着落,化解了矛盾。(3)对全市4700名考试合格的拟任会计人员颁发《农村会计
任职资格证》 ,有957名会计签订聘任手续,建立健全聘任会计档案,进行农村会计
电算化试点,为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4) 按照上级整顿和规
范农资市场秩序要求,全市农业系统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320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
单位1100余家, 查处违法案件450起,查处假冒伪劣农资500多吨、货值160多万元,
处理违法经营单位241家, 罚没款12.7万元,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窝点2个,取缔无
证经营单位30余家; 审核换发《植物检疫登记证》100余份,产地检疫面积1.09万公
顷,发放检疫证明编号230万枚,调运检疫392批次、9220吨;审核发放《农药经营许
可证》830份,审查修改农药广告35个,取缔非法农药广告2个,办理肥料登记26个,
化验土样、肥样728个、1702项次,为推广科技和市场治理提供了依据。(5)对全市近
300家农资经营单位和500多个申报的农资产品进行了审查评比,推选出56家农资经营
重点扶持单位和144种农资重点推荐产品, 并分别授予奖牌和证书,在媒体上进行宣
传,保护了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的辨假用优意识。

【内部管理再上新水平】(1) 按照“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清理废
止5项行政审批事项,压缩文件21份,减少会议8次,合并召开4次,提高了行政效率;
植物检疫,在手续完备的情况下,从半个月压缩到一小时即可办结;农作物常规种子
生产、 经营许可证的办理时限缩短了5天,农药经营许可证由过去的两个月缩短为30
天办理完毕。(2) 实行局党委成员包县区、科站长包乡镇制度,局党委每个成员调研
时间多在60天以上,下基层调查时间40天以上,达到了每组完成1~2个调研题目、
解决1~2个问题的目的。(3)大力倡导团结、公道、勤奋、务实、创新精神,围绕“一
岗双责”(一个岗位承担党建和业务两项责任)和岗位目标责任制的总体目标,狠抓各
项制度的完善、考核和落实,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年内,市农业局被
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单位,20多名人员分别受到部、省、市有关部门表彰。

(马兴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