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8&rec=19&run=13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1) 精心组织县区换届考察,进一步优化县区领导
班子结构。 这次县区换届调整干部229人,其中提拔74人,重用21人。调整后,县区
委、 人大、政府、政协和法检“两长”共219人,各班子平均年龄由换届前的44.3岁
下降到40.8岁,其中40岁以下干部64人,35岁以下干部17人,最年轻的县委常委人选
27岁;女干部32人;非党干部32人;少数民族干部2人;大学以上学历148人,占67.6
%;研究生以上学历23人,占10.5%,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3人,圆满
实现了省委关于领导班子结构的要求。同时,配合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完成了对
市级班子的考察任务。(2) 结合市直机构改革、县区和乡镇换届,对市直部门、县区
和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适度调整。2002年以来,共调整县级干部462人,其中提拔193
人,重用49人。经过调整,干部队伍的文化知识层次进一步提高,年龄结构进一步优
化。目前县级领导干部990人中,其中市直737人,县直251人;正县级213人,副县级
777人;研究生42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7人) ,本科485人,专科455人;30
岁以下3人,35岁以下18人,40岁以下124人;妇女干部111人,非中共党员干部35人,
少数民族干部5人。(3)重视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与市妇联协同起草了《关于认真做好
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意见》 ,全市有女干部31852人,占干部总数的34.3%,其中
县级女干部占县级干部总数的11.2%。(4)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市直机构改
革,参与研究制定了机关中层职位竞争上岗的政策,共审批科级干部489人;为促进全
市民营经济发展, 参与起草制定了有关干部人事政策方面的优惠办法,全市有4名县
级领导干部带头自愿申请从事民营经济,其中正县1人;不断改进和完善考察方式,继
续推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将公示期由过去的3~5天,延
长到7~15天;实行了干部考察责任制、差额考察制、责任追究制、监督责任制等,使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推进了干部交流工作,
共安排县区之间、县区与市直之间交流干部58人。(5)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强化
了对省挂职干部、 在企业挂职干部和省选县长助理的考察与管理。 对县级领导干部
2001年度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评议考核。应参加考核1084人,实际参加考核1081
人。经考核,确定优秀等次人员132人,其中市直101人,县区31人;称职、合格人员
948人;不定等次人员1人。优秀等次人员占参加考核人数的12.2%。(6)加强了干部教
育培训工作。对中青年干部培训模式进行改革: 培训方式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
论培训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 时间3个月;社会实践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为
主阵地, 时间4个月,组织学员深入企业,参与管理,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和销售活
动。 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组织25名领导干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了经
济管理知识培训。 举办了三期为期一个半月的领导干部进修班,每期100名,市直和
各县区的正科、副县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与市委统战部、中小企业局、地区经贸
委、市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办班,分类对干部进行了培训。(7) 严格做好干部调配
工作。规范干部调配程序,严格控制调入机关人员。加强与人事部门的协调,严格职
位管理,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干部调整中需要办理调动手续的人员,按照职权范围,
努力做到及时、迅速。年内,为15名县级以上干部、46名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办理了
调动手续。(8) 完成了领导干部因公出国的审批工作。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出国审批的
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服务程序,建立了材料接收、领导签批登记制度。年内,共为
289人办理了因公出国审查手续,有11人次因不符合规定,未予审批。

【引进人才工作】(1) 继续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实施“追赶战略”、引进人才工作
的“重头戏”放在突出位置。印制了《选调启事》《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公开信》等
材料,组织人员到省内外各高校宣传发动;组织召开了滨州籍大学生春节茶话会,鼓
励大学生回家乡创业;制作了反映滨州市选调生工作的专题记录片,在全市和省内外
高校广为散发、播放,观看者达十余万人次;创办了全国首家选调生专题网站,宣传
介绍滨州市选调生工作情况。2002年,共接收选调生110名,其中省选41名、市选69名,
博士生、硕士生各1名。(2)加大对往届选调生的培养使用力度。对2001年的选调生进
行了定岗, 有25人充实到市、县区直部门。3名在滨城区农村任职的选调生,被破格
提拔为副科级干部。(3) 以市委正式文件印发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的
暂行规定》,在全市形成了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干部监督工作】(1) 把“全天候关爱”活动全面引向深入。举办了“全天候关
爱” 活动报告会。全市县级以上干部及其家属共计400多人听取了报告。会上,正反
两方面的6位成员作了报告,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会后,将报告会制作成录像带
和光盘,将演讲稿印制成册,发至全市干部家庭。这一活动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
《干部监督信息》刊发了滨州市的做法。中央组织部也对活动给予了肯定。(2) 加强
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共委托市审计局对24名县级干部进行了离任审计,通过
审计,查出涉及违规金额1000多万元,对3名问题比较严重的干部进行了谈话打招呼,
另有两名干部因涉嫌违法乱纪问题,已移交纪检机关和政法机关查处。(3) 对群众来
信反映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年内, 共收到反映有关领导干部的来信来电27件,涉
及领导干部24人,根据市委和部领导的要求认真进行了调查处理。

【基层党组织建设】(1)2002年,启动实施了全市农村“党员致富工程”。召开了
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 代市委起草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
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滨发[2002]6号) ,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实
施致富工程的意见》(滨组发[2002]6号) 。对农村党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按照党员个人申报、 支部研究认定的方式,对全市5.1万名农村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
了详细统计。 组织相关科室,抽调人员,把上报5万多名农村党员致富工程的相关资
料,党员的经济状况、三年致富目标等全部输入数据库,筹建了“农村党员致富工程”
网站,实行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宣传。协同市畜牧局、市海洋渔业局举办了畜牧、水
产养殖两期培训班, 共培训党员干部200余人;举办农村党员种植、养殖、商贸培训
班1300余期,培训党员12.8万人次。(2)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领导班子换届和县乡机
构改革。根据省、市委的部署和全市乡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会议的要求,加强工作督
促和指导,建立了乡村换届选举周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年内,
全市乡镇党委、人大和政府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部结束,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基本
结束。全市4717个应换届村党支部中,有4714个村已完成换届选举,占总数的99.8%;
5419个行政村中,有5381个村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占总数的99.3%。(3)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
建工作的通知》,组织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全市非公有制
经济组织党组织已发展到354个, 占应建总数的99.44%。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
单位和民办学校等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建立工作也有较大进展,建立党组织的已达16家,
占应建数的60%。(4)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主要内
容,加强了机关党建工作。在全市党政机关实行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进一
步强化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在全市党政机关开展了“争做六个表
率、争创一流业绩”活动,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5) 切实加强了党员电化教
育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注意
搞好党员教育教材的拍摄制作,共编制《滨州党员电教》四期。制作了专题片《让人
才占领高地》第二版,在全省选调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了播放;以“全天候关爱
报告会” 为内容,制作了3集VCD光盘《干部家庭怎样过日子》,制成光盘1.1万盘;
制作了专题片《儒将王勇》,在省电视台播放;制作了科技片《洼地绵羊的饲养与管
理》。加强了农村党员电教播放点建设,至年底,全市有4498个村建立了党员电教播
放点,网点普及率达到83%。

(崔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