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8&rec=124&run=13

滨州医学院

2002年,滨州医学院办学途径不断拓展,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在全省医学院校第一个设立的二级学院渤海学院, 2002年招生计划200人, 报考达
4000余人,成为招生工作中的亮点。与济南卫生学校联合举办的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
育招生,依照合作制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成教学院增设了3个新专业,
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培养外国留学生得到省教育厅的批准,筹备工作
顺利进行。烟台校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餐厅等建筑按期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得到
进一步改善。年度招收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100余名,成教学生2000余名,在校生总
数达1万人。 设备投入稳步增长,教学科研设备总值已达4000万元,生均设备值稳居
全省第三位,生均图书占有量全省第五位,生均校舍面积位于全省前列。
专业建设日臻完善, 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7月中旬,召开了第三次教学工作会
议,讨论通过了《滨州医学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为加强学校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着力建设社会急需、新兴特色优势专业,新增全科医学、
麻醉学2个本科专业,专业数已达13个。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课程检查。2002届毕业生四级英语考试通过率95.3%,六级通过率50.2%,继续在全
省处于领先水平,89名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和双学士,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75%
以上。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研立项取得较大突破。重点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省重点学
科医学免疫学"十五"规划顺利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论证,口腔医学、肝胆外科学被评
为省级重点学科, 使重点学科数达到3个;科研立项在层次和数量上有了新的突破,
省中青年优秀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国家863计划、教
育部科技重点项目都有新课题;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与潍坊医学院合办的2001级研
究生班顺利结业、2002级开班。
附属医院医疗质量全面提高。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积极开展
了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实施了"科教兴院"战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机
制改革, 使医疗、 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又上新台阶。至年底,附院资产总额达到
2.85亿元,实现业务收入1.33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1.7%;积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
定期向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推出了"深入社区、
上门服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校园活动形式多样,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生社
团活动月等载体,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的拓展,先后组织各
类大型活动29项, 8000多人直接参与,420多人次、46个集体获省、院颁发的奖项;
首届"十大优秀学生"受到表彰;完善了贫困生资助体系,全方位多渠道资助贫困学生,
通过多方面的协调,成立了"滨州医学院勤工助学管理中心"、设立了残疾人大学生助
学基金会、济宁口腔医院助学基金,出台了《滨州医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实施细则》,
近1000名学生获得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资助。
(张玉龙)

滨州师范专科学校

2002年,滨州师范专科学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学校
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围绕上层次、上水平,一手抓学校发展,一手抓教学质量,
加快了滨州学院建设步伐,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滨州学院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滨州学院(筹)位于滨州市新城区,占地1365亩,总
体规划按万人规模设计,总建筑面积26.79万平方米,总投资5.5亿元,分两期建设。
8月8日,滨州市委、市政府组织举行了滨州学院(筹)建设工程奠基典礼,省市有关部
门领导出席典礼并讲话, 一期工程18.7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
公寓楼等26个单体全面开工建设。 年底,完成投资1.7亿元,一期建设工程所有单体
主体完工;学院校园环境规划设计通过了评审。
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各项制度,优化了教学秩序;加强公共外
语、计算机、普通话课教学,省语委批准成立了"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站"。加强专业
建设,强化了与澳大利亚BRiT联合办学专业的建设;11月有6个本科专业和3个专科专
业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评审,专业总数达到31个,普通在校生达4061人。强化了教
育教学改革,组织实施了物理学教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省级教学改革试点
工作,在汉语言文学和物理学教育专业试行主辅修制和学分制。加强实验室建设,年
内投入教学仪器设备经费266.53万元, 购置钢琴23架,新建美术设计微机室1个,电
气技术专业微机室1个,电大微机室1个;投入8.7万元开通了ATM宽带网,实现了与省
电大的双向视频转播和部分学科的远程网络教学。加强了藏书建设和图书馆自动化建
设,被省教育厅授予"自动化建设先进图书馆"。
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同步发展。重点加强了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年内,先后出
版了《被遗忘的绿荫李广田论》 《魏氏庄园研究》 《黄河三角洲古文化遗存研究》
《黄河三角洲革命文化播火者传稿》《先忧后乐范仲淹》等专著。争取到省部级科研
课题1l项, 市级科研课题3项;校内立项科研课题16项;出版学术专著ll部,发表学
术论文295篇,其中被SCI收录4篇;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l项,省科学技术
进步三等奖l项, 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l项、三等奖4项,省文化艺术科
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 加强学报工作,《自然科学学报》荣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
报一等奖,学报编辑部被省教育厅评为"学报及学术期刊管理先进集体"。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学需要,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38人,充实了师资队伍。
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制定了《关于接受学位教育
的暂行规定》,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有3名教师考取了定向博士研究生,8名教
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7名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其中4名教师在国外学习。制定了《关
于引进人才的暂行规定》,稳定现有人才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在聘请外籍教
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2名外国文教专家来校任教。教职工72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
业技术职务的160人,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62人;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人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12人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澳大利亚本迪戈地区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以
下简称BRiT)合作办学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气技术两个专业2000级的105名学生获得
BRiT四级证书,6名学生获得BRiT提供的奖学金, 10名学生取得赴澳留学资格, 3名
学生已办理赴澳留学手续;2002级的122名学生在BRiT注册。8月,法国欧洲终身教育
集团雷恩语言中心来校访问,签署了交流合作意向书。
(许金)

滨州职业学院

2002年, 滨州职业学院占地280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教职工810人,在校
生1万余人。设生物工程系、工业工程系、医学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信息科学系、
艺术系和基础教学部,开设的专业涵盖工、农、医、财经、艺术、信息六大领域,涉
及60多个专业方向,形成了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专业群体。
教科研成果显著。学院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实践,提升学术品位,提高教学质量。
年内立项国家、 省、市科研课题35项,承担国家、省级区域实验11组,发表论文110
篇, 出版论著14部,举办社会性科普培训3500人次。其中,"小麦主茎叶龄数及其在
高产栽培中的应用"项目, 成果水平达国内领先;滨豆95~20大豆新品系通过山东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滨职豆一号",在黄淮海流域种植推广。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年内投资1.2亿元用于硬件建设,完成教学主楼、学生公寓
楼、图书楼、实验楼等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绿化、硬化及景点建设面积80万平方米。
投资1000万元,用于实验设备、图书购置等软件建设,购置微机326台、图书2万册及
实验用医疗器械5台。
招生规模列同类学校榜首。学院坚持走全日制教育与函授教育、学历教育与短期
培训、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相结合之路,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形成省内为主,覆盖
东北、西北、东南13省的招生网络。与中国农业大学、石油大学、韩国大邱市职业学
校等国内外大学联合办学及推荐学生专升本,提升了办学档次,解决了学生深造问题。
与青岛海尔集团、渤海活塞集团、滨魏集团、亚光集团等大型企业签定就业协议书,
实行"定单教育"及小专业定向培养模式,推荐、安置1500人就业。有效地解决了毕业
生的就业问题并以此拉动了招生, 构建起招生、 就业、深造的立交桥,2002年招生
4700人,名列全省同类院校榜首。
教职工队伍进一步优化。 年内接收研究生2人,应届本科毕业生18人,有66人考
取研究生或攻读硕士学位,聘请5名社会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学院有教职工810人,
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2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
奖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市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7人。
(仝丙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