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8&rec=100&run=13

【概况】2002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2.99%,地方财
政收入总量保持全省第13位。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3.95亿元,占预算的118.54%,
增长21.48%。按现行财政体制,全市财政收支相抵,连续11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积极组织财政收入】2002年,市委、市政府在客观分析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确
定“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增长18%、力争增长20%,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
保持上年在全省的位次”的工作目标。市财政局积极联合国税、地税等职能部门,围
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追赶战略”的实施,努力培植和扶持基础财源,认
真分析税源结构和增长因素,将收入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区,细化到各乡镇
和征收部门。认真贯彻全省、全市增收节支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
重点税源的监控, 协助税务部门力保所得税、营业税基数。全市企业所得税完成2亿
元,超收入基数1691万元;个人所得税5357万元,超收入基数792万元;营业税1.8亿
元,超收入基数3451万元。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健全了农业税收征管机构,
严格执行新的农业税收政策。全市完成农业税收收入2.3亿元,其中农业税1.7亿元,
增长4.8倍。 严格执行税收减免政策,落实社会减免1702万元、灾歉减免1200万元。
在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为11.7亿元,增长37.88%,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
4.8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到81.83%,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2.6亿
元,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力支持经济发展】(1) 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全市经济加快发展。
市财政筹措资金1.28亿元,用于西区建设,逐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功能,改
善投资环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同有关部门争取国债专项资金1.44亿元,支持
了城市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2) 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为目标,正
式启动财政支农“双增工程” ,全市第一批列入省级“双增工程”示范乡镇4个、市
级9个、 县区级8个。其中省、市财政投资启动资金410万元,吸附社会投资、银行贷
款等1.16亿元,重点支持16个项目建设。同时,支持“十乡百村”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化试点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工作。(3) 全
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运用财政贴息、补
助等手段, 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6亿元、科技三项费用3485万元,增强了重点企
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认真落实《滨州市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把支持民
营经济发展纳入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科技三项费用等扶持范围,市财政共筹措600万
元,支持22个民营经济项目建设。筹集资金1095万元,支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污水
处理和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等,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积极运作中小企业投
资担保中心,全年为一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727万元。(4) 争取中央、省出口商品贴
息、 出口退税专项贷款贴息等1114万元, 争取省财政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27.5万元, 有力地支持了外贸出口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制定了《滨州市粮食风险
基金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实行“划分粮食新老库存,确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将粮食
风险基金补贴重点由库存环节转到销售环节”的政策,全年拨付粮食风险基金7103万
元,促进了敞开收购粮食政策的落实, 较好地解决了高价位商品粮、“甲字、506战
备”粮的销售处理工作。(5) 增加安排招商引资经费,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奖励资金,
支持全市招商引资工作。

【集中财力保重点】2002年,全市各级财政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严
格按照“保工资、保稳定、报法定支出”的顺序安排支出,进一步深化支出改革,优
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1) 年内,全市各县区、乡镇工资发放形势
严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国库工资专户制度和县区财政统一代发乡
镇工资办法, 并对下分配省、市工资性转移支付8765万元,拨付调度款3.2亿元,有
效地弥补了乡镇财政收支缺口,解决了农业税收季节性入库等造成的资金调度困难,
保证了乡镇干部职工必保工资的基本正常发放。从4月1日起,对市直离退休干部按基
本工资的25%发放了住房补贴。(2)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全市发放国有企业下岗职
工基本生活保障金1269万元,并积极稳妥地完成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
保险制度并轨。从7月1日起,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28%提高到29%,
其中单位缴纳部分由26%提高到27%,缓解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矛
盾。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加大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完善企业养老保险金省级
和市级统筹制度。 全市企业养老金收入1.9亿元,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正
常发放。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将1.93万人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增
1.22万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同时,按要求落实了企业军转干部增加养老金、在乡老
复员军人提高补助标准等政策。

【深化财政改革】(1) 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按照清理财政供给范围的要求,压减部
分有收入的事业单位的财政经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增收
节支工作的意见》,健全了会议、通讯、接待等支出管理制度,从紧从严控制一般性
支出。 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对市直各预算单位的公务费压减10%,挤出资
金用于重点支出。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扩大部门预算试行范围,对
教育等5个部门编制了部门预算。(2)以工程项目为主要突破口,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规
模, 全市实现政府采购额1.13亿元,节支率14.4%。完成了市级会计核算中心的各项
筹建工作,为在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打下基础。(3) 农村税费改
革。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按照“三方认可”(乡镇、村、农户)和“三个百分之百”
(土地核实率百分之百、核实结果准确率百分之百和核实结果张榜公布率百分之百)的
要求, 丈量核实了计税土地面积,并张榜公布,签字认可。统一采取“下管一级”的
办法和“五步走”的工作步骤, 逐级核定了计税常年产量。根据省政府批复的《滨州
市农村税费改革方案》 ,全市测算确定平均常年产量为612公斤,农业税计税价格为
1.08元/公斤, 农民平均减负率23.9%。及时合理分配省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1亿元,
有效地弥补了改革后乡村收支缺口,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1)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强
化票据源头控管,扩大“票款分离”“罚缴分离”办法实施范围。先后制定完善了票
据月缴销、 财政专户、票款分离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全市671个执收、执罚单位中有
647个实行了“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办法,占执收、执罚单位的96%,票款分离
率和罚缴分离率均达到100%。 市、县两级完成预算外资金收入5.86亿元,增长13%;
预算外资金支出5.31亿元,增长9%。积极运作“集中收费”管理,建立了收费服务大
厅,对市直10个执收部门涉及市直11家大型企业的15项收费项目试点实行“集中收费”
管理。 2002年,全市银行代收网点办理收费业务4.8亿元,占市、县两级收费总额的
73.7%,比上年增长38.6%。(2) 财政监督检查。协调物价、监察等部门成立了清
理收费办公室,结合财政监督方式和内容的转变,制定实施统一的财经执法检查计划,
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按照“收支并重、内外并举、监管并行”的原则,加强事前、事
中、事后监督的结合,实行“一家检查,信息共享”制度。组织开展了预算收入征管
质量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转移支付资金检查、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等,
有效地整顿了财经秩序。(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围绕财政增收,主动帮助单位建章
立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全市54户重点企业2001年度经营收益分配
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市直催收入库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13亿元。进一步建立公
物拍卖机构,积极运作公物拍卖。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公物处理实行公开拍卖的通
知》《滨州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滨州市公物处理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
把公物拍卖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严格拍卖工作程序,实行公物处置审批、
评估、拍卖、购置一条龙服务,完善公开拍卖、购置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
廉政建设。2002年,实现拍卖成交额4933万元,并在阳信县、博兴县设立了代办点,
积极开发县域拍卖市场。(4) 加强财政债务管理,努力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编
制分县区、分项目、分年度的财政债务还款计划,积极争取债务展期等支持,建立偿
债准备金制度,努力做好还本付息工作。全年归还中央专项再贷款3447万元、国际金
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299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1553万元,保证了正常的财
政运行机制,维护了全市还贷信誉。

(巴建国 孙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