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7&rec=38&run=13

【概况】2000年,全区民政部门发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维政为民,争创一流”
的民政精神,按照“树形象、强素质、增合力、上水平”的工作总体要求,奋发图强,
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有了新进展,难点工作有了新突
破,整体工作上了新水平,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认真组织了对全区“三老” (老烈属、老伤残军
人、老复员军人) 优抚对象“治病难”状况的调查摸底。通过县、乡两级民政部门逐
户、逐人调查摸底、汇总和分析,基本掌握了全区“三老”优抚对象“治病难”状况。
调查显示,全区有烈属、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24745人,存在治病难
问题的3776人, 占15.3%,其中烈属622人,在乡伤残军人737人,在乡复员军人2417
人, 患大病、重病的有872人。利用元旦、春节、“八一”特别是纪念抗美援朝作战
50周年活动,广泛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并对困难优抚对象进行重点帮扶。邹平县一
次性投入138万元为391名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治病,三等伤残军人因伤口复发治疗,
全部报销医疗费,对老复员军人、烈属分别报销30~50%的医疗费。博兴县733名副科
级以上干部,沾化县31名县级领导干部、94个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与重点优抚对
象实行结对帮扶。惠民县筹措资金20万元建立了优抚医疗保障金,投资80万元在乡镇
敬老院建设高标准光荣间25间,安置“三老”对象42人。阳信县通过缴纳“特殊党费、
团费” 等形式,筹措资金110.7万元,新建、改建住房735间,解决248名重点优抚对
象的住房难。无棣县出台对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用实行减免的规定,凡持有《重点优
抚对象优待证》的优抚对象到所在县、乡镇卫生医疗单位就诊,免收门诊挂号费和减
免检查费、治疗费、住院费的20%。滨州市为2.5万名优抚对象办理了医疗优惠卡。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优抚政策的全面落实。在1999年对全部优抚对象大幅度
提高抚恤补助标准的基础上,2000年又落实资金180多万元,提高了“三属”(烈属、
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和革命伤残军人的抚恤补
助标准。全区在乡革命伤残人员的年伤残抚恤金分别增加了210元至660元不等;在乡
退伍红军老战士年生活补助标准提高520元;“三属”的年定期抚恤金增长了240元;
在乡老复员军人的月定补标准最高达到135元。优待金社会统筹有了较快发展,全区5
县市实行县级统筹,优待标准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由原来的户均
576元,提高到1000元。部分县市对“三老”优抚对象实行了现金优待。
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做好退伍安置工作。针对新形势下安置任务需求,按照公开、
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实行了“量化考核,优兵优安,高分择岗,自主选择”的安
置工作改革办法。 全区接收退伍义务兵3714人,志愿兵401人,需在城镇安置的1570
人,安置任务基本完成。全区还积极开展了军地两用人才的开发工作并妥善处理了退
伍安置中的一些遗留问题。军休干部两项待遇得到进一步落实,军休干部住房条件、
娱乐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
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不断营造双拥
工作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科技拥军活动,注重为基层驻军单位办实事、办好事。基
层军民共建活动更加活跃,军政军民团结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的遗留问
题进行了妥善解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成果。全区村委会换
届选举任务基本完成。结合干部下访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村民自治规划,进一
步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等制度,全面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的民主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配合组
织部门对村委会成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技能,进一步理顺了
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关系,为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居民委员会建设的通知》和全省全面
推进小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县城城区组建居委会工作和社区建设工作有了较
快发展。滨州市出台了《滨州市社区服务三年规划》《滨州市社区服务设施暂行规定》,
惠民县社区服务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邹平县完成了城区居委会的组建工作,博兴
县进行了居委会建设的试点。
殡葬改革工作更加深入。狠抓了火化率的巩固和提高,全年共化尸2.56万具,火
化率达到98%以上。全面开展了丧葬用品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安息工程”建设,沾化、
阳信、 博兴的殡葬用品市场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管理。5月26日,在博兴召开了“安
息工程”现场会,推广了博兴试点经验,并得到了较好的普及。进一步强化殡仪馆的
建设。 全年用于殡仪馆建设的资金共计800多万元。滨州市、博兴县殡仪馆已上报国
家二级馆,阳信县殡仪馆上报国家三级馆,无棣县殡仪馆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沾化
殡仪馆改建工程已破土动工。殡仪馆经营创收盈利达到148万元。
婚姻登记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坚持依法登记,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3.18万对,离
婚登记440对,登记合格率和统计合格率均为100%,女性初婚晚婚率达99%。加强婚
姻登记的规范化管理,6个县市实行了婚姻登记微机管理,并实现了与省民政厅联网。
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婚姻介绍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
行政区划、地名勘界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在撤地建市、乡镇
规模调整等项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撤地设市任务。乡镇规模
调整工作也按照地委、地区行署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进行。勘界工作任务基本
完成,滨州地区牵头20条边界线,已贯通19条,并上报省勘界办成果资料。配合的11
条边界线,已贯通9条。
社团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
作的通知》和中央、省、地召开的关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社
会团体特别是气功类社会团体的清理整顿。 全区有571个社团参加清理整顿,合格保
留283个,依法注销288个;其中全区性的160个,保留52个,注销撤销108个;14个气
功类社团组织通过专项清理全部予以注销。同时启动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
作,全区统计核实民办非企业单位5200个,确定以惠民县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
试点单位先期进行,其他县市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为2001年复查登记的全面开展
打下了基础。
福利企业和彩票发行活动健康发展。全区有发证福利企业98家,全年完成销售额
3.3亿元, 实现利税2500多万元。为加强对福利企业的宏观管理,积极引导福利企业
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进行改制, 根据省民政厅等6部门联合下发的《山东省社
会福利企业改制工作若干意见》,优选5家福利企业进行改制试点。这5家企业生产经
营正常,效益比以前均有提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了5月1日电脑福利彩票正
式开通,开通以来,运行正常,全年共销售电脑福利彩票1350多万元。同时,销售即
开型彩票、中华风采彩票110万元。
民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复军医院积极贯彻“发展医院,服务病
员,富裕职工”的办院方针,坚持具有优抚医院特色的“一个中心” (加快发展) 、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医院发展,有利于患者康复,有利于职工利益)的指导思想,
在进一步完善经济目标责任制、调整创收指标和奖惩办法、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基
础上,加强对院办经济的管理,大胆探索对外开设门诊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
完善的新路子。社会福利院在顺利完成搬迁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做好医护人员素
质的提高以及儿童、寡、残人员的收养、护理和在校聋哑学童的培训工作。收容遣送
站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对外地流浪乞讨和疯傻痴呆人员进行了收容和遣送,为净化和稳
定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烈士陵园狠抓绿化工程和壁灵建设工程,取得良好的效
果。军休所、殡仪馆、敬老院等也都根据不同情况,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发挥了精
神文明建设窗口作用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信息宣传、民政信访、计划财务、干部学
习教育、政治思想工作、纪检监察、儿童收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
绩。

(安中军)

【地名管理】2000年,全区地名系统干部职工以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为契机,团
结奋斗,扎实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设置标准地名标志。 2000年6月,行署根据国家四部局和省四厅局的文件部署,
以滨行办发[2000] 54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区设置标准地名标志的通知》 。到
2000年底,全区共设置街路地名标志64块,门牌、楼、单元、户号3873块,摸底普查
登记编码4263块, 新命名地名2处。在滨州地区撤地设市中,地区地名办和原滨州市
地名办联合办公,对地直和滨州市行政、事业和部分企业单位门牌进行更换,共换置
单位门牌300余块。
规范政区名称。 根据国家民政部、教育部、语委和省民政厅、省教委的部署,7
月,地区民政局和教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名用字审定工作的通知》,成立了领
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年内对全区7处县级和100多处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区名称进行了
审查,对查出的41处县乡政区名称中存在的生僻字、次生僻字、一名多字、一字多音
的用字,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统一填表上报,并经省、
地、县之间多次反复修正补充,达到了要求。
档案管理。按时完成了当年地名资料的立卷归档工作,并利用地名档案资料积极
向社会提供服务, 咨询服务达600余人次。阳信县对地名档案室进行了整顿,重新购
置40节铁橱代替了原来的木橱,整理编写地名标志卡片1300余张,编制了《县城区门
牌编码簿》,补充完善了地名档案资料。惠民县调换了地名档案库房,使档案存放更
加整齐有序。
全区地名工作者充分利用地名资料对外进行宣传。邹平县印刷出版了《邹平县地
图》大小两种版本压膜图6000份,向社会发行后受到一致好评。按照行署要求,各县
区地名办为撤地设市后的《滨州市地图》核对地名用字、位置及边界线相关资料内容,
为其提出了许多地图编制方面的建议性修改意见,在提高市图的质量水平上做出了积
极贡献。2000年,全区地名工作人员积极撰写地名论文,在国家、省和地区级刊物和
报纸上发表文章共30余篇。并有7件作品及论文被省评为优秀成果奖。

(史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