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执政同志在滨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7&rec=3&run=13

(2001年1月14日)

各位代表:
国务院批准滨州撤地设市,标志着滨州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滨州人
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撤地设市后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新一届市人
民政府,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开创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新局面的伟大历史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
按照中央、省委和地委的要求,行署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编制《滨州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广
泛征求了各级各方面的意见,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了认真修改,并提交地
委扩大会议原则通过。《纲要(草案)》的编制,较好地体现了群众路线、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的要求。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九五”是滨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地委的领
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
定的大局,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
真务实,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刹住了主要经济
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继续拉大的局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九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
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扩充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实
力和发展后劲。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270亿元,比1990年翻了两番,按可比
价格计算, “九五” 期间年均增长13%,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7500元。 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2000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07亿元,年均增长
24.3%,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构成由“二、一、三”型
调整为“二、三、一”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预计2000年三次产业构成可达到22.8
∶48.3∶28.9。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林果、水产、蔬
菜、畜牧、桑蚕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冬枣等特色产业开发步伐加快,正在成为新的
经济增长点。 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2%。全市工业化进
程明显加快。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纺织、化工、轻工、机械等优势产业得到了
膨胀和升级,魏棉、鲁北化工、滨化、滨印、渤海活塞等一批骨干企业对整个经济的
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1家。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工业经济效益指标增幅连续几年在全省名列前茅。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及新兴产业发
展开始起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综合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邮电通信、金融保险、房
地产、旅游、信息咨询、社会服务等新兴行业已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260亿元,年均增长18.7%,其中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0亿元。水利引
蓄能力进一步扩大,小开河一、二期工程建成送水。全市万亩以上引黄灌区达到13处,
引黄能力达到516立方米/秒,新建1000万方以上平原水库9座,蓄水能力达到2.5亿立
方米。无棣、沾化两县人畜吃水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对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
等主要骨干河道进行了疏浚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1997年率先在全国平
原地区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205国道、大济路等部分干线公路完成改造升级,滨博高
速公路开始动工兴建。全市油路通车里程2000年已达到7971公里,比“八五”末增加
了2135公里。 电力建设呈加速发展态势,鲁北、魏棉、邹平3个热电厂建成并投入运
营,滨州500千伏变电站和滨州、西王2个热电厂正在兴建;投资6.84亿元实施了城农
电网改造,建成了邹平、博兴、惠民3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小城镇建设有了大的发展。通信事业快速发展,仅“九五”后
两年全市邮电通信投资达10亿元以上,超过了建国以来至1998年投资的总和。水利、
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观。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体制转换进程加快。国企改革成效明显,先后有近百家
国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产权转让、嫁接改造等方式实施了改制重组,盘活优化存量
资产近30亿元,基本完成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乡及乡以上企业改
制面达90.3%。 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业户已发展到18
万户,从业人员64万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达到224家。流通体
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有了
较大发展。农村改革和财税、金融、外经贸、投融资、科技教育、社会保障、住房制
度等改革不断深化,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经外贸有了较快发展。坚持实施外向带动和经济国际化
战略,始终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措施来抓,促进了进出口贸易
的大幅度增长, 连续五年增幅位居全省前列。2000年出口总额达到2.7亿美元,年均
增长21.5%。 培育了一批外向型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58家。利用外
资稳步增长, 全市三资企业已达218家,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6亿美元,年均增
长19.3%。境外投资开始起步,兴办境外企业8家。
科教兴滨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科技意识普遍增强,技术创新和技
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全市共完成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科技成
果推广项目325项, 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
抗虫杂交棉制种等一批先进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5%, 6县1区全部跨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教
育事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两基”教育、综合改革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教育
布局得到初步调整,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高校教育实行了“三校合一”,职业教育和
成人教育有了新的发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取得较好成效。文化事业
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卫生改革初见成效,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广播电视、体育、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油区管理、国
防教育及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可持续发展得到重视,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七年获省委、
省政府最高奖,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质量明显提高,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得到
加强。依法保护耕地,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认真实
施“省长专员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基本实现了“一控双达标”的环境保护目标。
道路绿化、 城市绿地建设有较大进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9%。人民生活环境、
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00年底,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1.5平方米,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
高,总体上已基本实现小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两手抓,两
手都要硬”的方针,用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指导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
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
了一大批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同“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了坚决斗争,加强了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 随着“九五”计划的完成,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跨上了
新的台阶,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经济和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可
以自豪地说,勤劳智慧的滨州人民以优良的工作业绩、崭新的精神风貌满怀信心地跨
入了新的世纪!
“九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回顾我们的工作,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
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不动摇。“九五”以来,地委、行署始终坚持“三个
有利于”的标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把加快发展作为振兴滨州的主旋律,每年确
定办几件大事、建设几大工程,围绕“抓投入、上项目、增后劲”,狠抓落实,扎实
工作,培育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上下出现了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工
作局面。二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市坚持稳农、强
工、兴三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性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后劲明显增强。三是以改革开
放为动力,努力塑造体制优势。坚持“抓大放小”,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对
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采取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实现了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努力营造开放氛围,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
资和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抢抓机遇,努
力改善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入的机遇,以水利、交通、
电力建设为重点,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建成了一批骨干工程,拉动了经济增长,有效
地缓解了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的矛盾。五是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改善经济发
展环境。深入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干部素质提高年”、“优质服务年”、
优化环境大讨论等活动,重点抓了公示制、挂牌保护、热线服务等行风建设,机关作
风有了明显转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
进行了“三讲”教育,较好地解决了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千名干部
下访,解难题、办实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地委、
行署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新一届
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驻滨州部队指战员、武
警官兵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前进中还面临着
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大发
展的气氛还不浓;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速度不够理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产业
化水平不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展不快,经济外向度仍然较低;“科教兴滨”战略
实施不够有力;有些地方社会治安还潜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部分城乡群众生活困难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在有些地方落
实得还不够好;干部作风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宗旨意识不强,群
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不实,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消
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
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五”时期的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各位代表!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制定并实施好“十五”计划对于实施我市追赶战略、赶超全
省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滨州最大的实际是欠发达,最大的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
甩掉欠发达帽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解决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保
持社会稳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出路,也是360万滨州人民的强烈愿望和迫切
要求。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
势,加快了国际性经贸协作和产业转移,凭借地处渤海湾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
势, 我市将会成为外商投资和产业承接的新热点;中国加入WTO,我市具有明显竞争
优势的纺织、化工、轻工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和产品,将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助于我们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
展的后劲;体制改革方面的深度市场化趋势,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提高市域经济的增长质量;黄河三角洲开发、“海上山东”建设和黄骅大港建设三大
跨世纪工程的实施,以及滨博高速公路及黄河二桥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
有利于改善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撤地设市后文化行政中心的西迁,必将带动大
规模的新区开发建设,推动全市城市化进程;经过“八五”、“九五”的快速发展,
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全市干部群众
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各级党政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提高,为实现滨州经济的跨
越发展积蓄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今后五年,滨州面临着难得的
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是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跨世纪发展目标,改变经济欠发达
面貌、赶超全省平均水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着来自
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实施,沿
海发达地区将进入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周边及西部一些欠发达
地区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源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区域间的竞争呈加剧之势。
可以说,滨州今后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市
36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 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的新胜利。
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确定“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
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
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解放
思想,抢抓机遇,全面实施追赶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强经济国际竞争
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人民
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市“十五”计
划的预期目标是: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6亿元,年均增长12.5%,其中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3%、14.3%、14.7%,三次产业构成比例达到15.6:52.5:
31.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年均
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年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38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三、“十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五”期间,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速农
业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为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加大工作措施,确保农业稳
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和农村社会长治久安。一是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
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建设棉花、林果、蔬
菜、苜蓿、水产养殖五个百万亩基地。把冬枣作为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迅速膨胀规
模,拉长产业链条,坚定不移地把这一产业搞上去,使其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立草为业,大力发展食草型畜禽,加快建设畜牧大市的步伐。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
用和名特稀新品种,加快开发新兴产业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培植农产品名牌,
提高市场竞争力。 到2005年力争使全市粮、经、饲料作物比例调整到3.5:5:1.5,
果菜牧渔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 二是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努力提高农业产业
化水平。围绕果菜保鲜,畜产品、水产品、牧草深加工,培植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
贮藏、运销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增加延伸效益。大力开拓市场,搞
活农产品流通,兴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
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公司带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形式,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三是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不断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抓好水利建设,加快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和配套步伐,大力推广节
水技术, 着力提高大型灌区的防渗节水标准。到2005年,全市蓄水能力达到4亿立方
米,骨干排涝河道基本整治一遍。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继续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
重点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个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搞好水土保持,加强水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四是认真落实党在农村
的各项基本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当前,特别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
制度改革,从制度上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和乱摊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二)加快工业调整和发展步伐。“十五”期间,要立足“工业兴市”,加快培植
主导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扩充工业总量,努力提
升产业层次,尽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经济结构。一是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
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发挥已有的规模优势,以调整增
量、优化存量、增加品种、改善质量为重点,抓好一批技改项目,有重点地改造一批
骨干企业,大幅度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建设好纺织印染、化工、食品轻工、汽
车配件四大工业基地。二是积极培育骨干优势企业。引导和扶持鲁北、魏棉、印染、
滨化、活塞等骨干优势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市场、品牌等优势,通过资本运营,迅
速膨胀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对全市76户工业骨干企业,实行重点扶持,重点管理,
重点考核, 促其迅速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利税
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31家、 过3000万元的29家、过亿元的14家、过10亿元的2家。
三是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建立完善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
机制,坚持“三改一加强”同步推进,引导企业以市场营销为中心,以财务管理、成
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培
育和争创名牌,集中力量优先支持和发展现有12个省级名牌,膨胀生产规模,扩大市
场份额,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力争到2005年,全市新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
加值的比重达到20%。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
“十五”期间,要在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高新科技和知识型服
务业,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业总量,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岗
位,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是改造提升商业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
乐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增强流通企业活力,促进优势服务企业壮
大规模;广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网上销售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
提高产业素质、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流、会计、
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扶持和规范会计师、律师、咨询等中介服务行业,带
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全力开发和利用信
息资源、信息技术,重点建设好我市现代化信息网络交换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上网、
电子政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高社会信息化应用程度。四是加快发展物业管
理、社区服务等社会性、公益性服务业,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引导文化娱乐、教育培
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产业发展,满足服务性消费需求。进一步发展以经济适用
住房为重点的房地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加快鹤伴山、魏
氏庄园、孙子故园、麻大湖的综合开发步伐,注重开发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五是加
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放宽市场准入,引进竞争机制,鼓励企业优化重组。
推进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和改制,尽快实现企事业、机关单位服务市场化、社会
化。
(四)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上
实现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市
场竞争的主体。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采取外资嫁接改造、
法人之间相互参股、债权转股权、内部职工持股等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已经
改制的企业,要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切实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抓好
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积极探索国有资产
管理的有效形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财源建设
步伐,把培植财源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扶持涵税产业的发展,不断壮大财政实力。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促进财政增收。切实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努
力缓解财政困难。深化财政支出改革,清理规范财政供给范围,扩大政府统一采购领
域,严格支出管理,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确保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深化社
会保障制度改革,维护社会稳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建立以养老、失业、医
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着重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完善城镇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做好民政工作,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区服
务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事业。坚持配套联动,推进和完善流通、金融、住房等其他领域
的各项改革。
(五)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鼓励,大力支持,
放开、放手、放胆发展,实施全方位推进,在全市形成民营经济铺天盖地大发展的新
格局。按照“横展一片,纵抓骨干,强化载体,优化环境”的工作思路,努力在增总
量、扩规模、上水平上搞突破。一是突出特色,壮大优势产业。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
重点抓好厨房设备、鱼粉渔网、家具、化纤绳网、丰年虫卵、地毯、不锈钢制品、建
筑建材、帆布、草柳编制品十大行业,并不断培植新的优势产业。二是加强管理和引
导,努力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在抓好“铺天盖地”的同时,集中扶持一批规模大、
起点高的民营骨干企业,使其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
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00家,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0家。抓好民营企业
体制和技术创新,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后劲。三是加快各类经济园区建设。着
力抓好兴福、河流、李庄、明集等24个省地级私营经济园区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个体私营业户向园区集中,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形成聚集效
应和规模效益。四是搞好服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良好
的舆论氛围。要转变政府职能,明确部门职责,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执法行为,坚决
制止“三乱”,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六)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面对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以更
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在新一轮对外开放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
主动,推动全市经济国际化进程。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档
次。努力拓宽招商领域,广泛推行“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
效,力争在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项目、新兴产业及与跨国公
司的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鼓励和支持有竞
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参与国际开发,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和劳务输出。继
续实行领导和部门招商引资责任制,形成齐心合力抓招商的局面。二是大力开拓国际
市场,努力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档
次,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巩固拓展纺织品出口市场,扩大蔬菜、瓜果、肉禽
等农副产品份额,努力提高轻工、机电、工艺美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调整出口市场结
构,在巩固日、韩、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同时,扩大欧美和非洲市场份额。加大扶持
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三是自觉推行国际通行规则和标准,加快与国
际惯例接轨。深入研究、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过渡期条款,做好加入世贸组
织的应对工作。按照国际标准和贸易惯例要求组织生产和经营,力争有更多的企业达
到国际认证标准。四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推进对外、对内开放。积极参与
国际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加快外
经贸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叫响“滨州以外都是外”的口号,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周
边地区的联合与协作。
(七)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快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力
争在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四大领域有较快发展,努力提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重点抓好禽用蜂胶疫苗、海洋生物工程制品、高
性能密封材料、精密活塞装备技术项目的研制和产业化开发。依托鲁北企业集团,建
设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发展前途的科技型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创
业板上市,融集资金,迅速形成产业规模。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深化科技体制改
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到2005年科技
进步贡献率达到50%。 引导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相应的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重
点抓好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点和星火支柱产业的发展,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业,领办
创办民营科技组织。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
好风尚,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深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人才脱颖而出和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创业环
境。制定优惠政策,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招贤纳才,着力引进经济建设急需的关键
性人才。
(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集中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项目,从根
本上改善我市投资硬环境。交通建设,以高等级公路为重点,建成滨博高速公路、黄
河二桥和滨博高速公路北延工程, 改造升级220国道滨州段为一级公路,加快鲁冀大
桥以及滨州至莱州、滨州至东营、滨州至德州高等级公路的项目前期工作,抓好省道
干线和县乡村公路升级改造,力争尽快形成滨州连接各县城的高等级公路框架。努力
争取黄大铁路开工建设。 电力建设,重点建设滨州500千伏黄河北输变电工程,搞好
部分县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新建和增容, 开工建设滨州热电厂及部分县区热电工
程,搞好沾化电厂一期扩容项目建设。通信方面,继续抓好通信增容,进一步完善数
据宽带信息网络,全面启动政府、企业、家庭上网工程。
(九)高起点抓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撤地建市,标志着滨州城市建设将进入
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适时调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集中力量抓好滨州城区建设。在
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加快以文化行政中心为
重点的新区建设,带动市区建设上层次、上水平。搞好旧城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增
强城市功能。 重点抓好东西外环路、 供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
“五馆两宫”、环保等10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区净化、绿化、美化的质量和水平,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到200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0万人,
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风景秀美、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现代化文明城市。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广泛开展以城市治安、市容卫生、交通秩序为重点的城市综合治
理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深入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搞好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抓好县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小城镇,
集中力量抓好省地确定的中心镇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小城镇建设方式,深化土地使用
制度、投融资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等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增强辐射力和承
载力。到2005年,初步建成以滨州市区为中心,各县城为支点,小城镇为依托的城镇
网络。
(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繁荣。高度重视和加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精神
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调整结构和布局,优化教师队伍,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现有高中规模,大
力发展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充分利用现有高教资源,努力争取建立地方综合大学。
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突出
精品意识,繁荣文艺创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
场。搞好黄河三角洲文化、孙子文化的研究工作,繁荣社会科学。继续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医药市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
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抓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
兵预备役工作,提高“双拥共建”工作的水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史志、
气象、防震、油区管理、老龄等各项工作都要有新的发展,为滨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落实三大基本国策,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毫不放松地抓好
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国家
实验区工作,建立起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的管理
机制。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矿产资源,确保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水资
源开发和管理,加大节水工作力度。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环
境监测,全面提高环境质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
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
党派、工商联、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全面推行机关、工厂和乡镇、农村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
教育,提高全社会法制观念。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正确处
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
件,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
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斗争,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
现象,加大对制假、贩假的打击力度,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
境。
各位代表!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今年
的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
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十五”计划纲要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的关系,突出改革开放、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民营经济和加快城市化进
程五个重点,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快速
健康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
增加值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出口总值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新一届市政府有决心、
有信心,在中共滨州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
心, 励精图治, 扎实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以上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
“十五”的良好开局。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
效的原则,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水平,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搞
好服务。
(一)加强学习,勤于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认真
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
思想,学习现代经济、金融、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好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驾
驭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勇
于实践,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
把政府职能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努力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
竞争环境。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
平,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职能。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机关
形象和行业作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三)廉洁勤政,从严治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牢记党的宗
旨,增强公仆意识,忠于职守,勤政为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坚持从
严治政,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以良好的政风带动民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切实做到自
重、自省、自警、自励。要认真学法、用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法办事。
坚决杜绝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和政
绩复核、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政府工作人员行
为。
(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要强
化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反
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狠抓工作落实,摆脱文山会海,减少公务应酬,力戒摆花
架子、做表面文章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扎扎实实地为人
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放在工作落实上。市政府将每年确定几件牵动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全局的实事、大事,向社会公开承诺,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责任制,严格考
核奖惩,保证落实到位,取信于民。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密切协作配合,确
保政令畅通,形成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的工作局面。
各位代表! 今后五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
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十五
届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共滨州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同心同德,真抓
实干,夺取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的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