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7&rec=15&run=13

县领导人员名单

中共县委书记刘成文*
田宝礼
副书记王力*
李慎猛
王登祥
吕耀珍
边茂田
尚龙江
常委刘成文*
田宝礼
王力*
李慎猛
王登祥
吕耀珍
边茂田
尚龙江
寇崇佩
马兴盛
杨守岭
孔繁强
吕德章
王守照
栾德仁*
王树丛*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菅继志
副主任宋延亭
张荣生
李兆锋
张忠望
县长王力*
李慎猛(代)
副县长边茂田
郭建新(女)
李福友*
吕德章*
商新生
劳炳尊
县政协主席张同祥
副主席毛秀兰(女)
张储英
颜景玺
赵文斗
郝思英
马玉清
中共县纪检委书记杨守岭

【县情综述】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主题,积极推进经济
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努力克
服种种困难,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3.7亿元,比上
年增长13%,比“八五”末增长5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4.9
%。 第二产业增加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
增长17.3%。全县财政总收入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8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7.4%、22.4%。地方财政收入比1995年增长154%,连续九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金融
工作平稳运行,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10.1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各项贷
款余额9.17亿元。全县加大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
三产业的比例由1995年的51:27:22调整为28.6:46.5:24.9。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基础地位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
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了以粮棉生产为基础,林果、畜牧、水产、蔬菜为支柱产
业的农业生产格局。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亿元,比上年增长5.4%。粮食作
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全年粮食总产5.6亿斤,比上年减少10.7%。棉花生产有所恢
复, 棉花产量10万担,比上年增长6.7%。以鸭梨为主的水果产量4.4亿斤,比上年增
长2.9%。畜牧业持续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量13.4万头,生猪存栏量17.4万头,分别
比上年增长10.2%、69.8%。淡水产品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2288元,比上年增长3.5%,比1995年接近翻一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
济发展状大, 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截止年底,民营经济发展到1.2万户,从
业人员7.94万人。 全年实现增加值7.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在全县经济建设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运行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加大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技
术改造步伐,使工业企业的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形成
了以棉纺服装、不锈钢制品、地毯工艺、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全
年工业增加值9.4亿元, 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
上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3亿
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利税8300万元,比上年增长77%,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
全区综合考评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外向经济发展迅速,外向带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招商
引资,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餐具、鸭梨自营出口权,建成河流国际工业园等
经贸园区, 为外商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年新批成立三资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
资1010万美元,列全区第一位。全县“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13亿元,占全县
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实现利税3864万元,占全县国税入库额的60%。其中长威
电子、瑞鑫地毯两个企业实现利税3132万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小开河及配套工程的有效利用,引黄
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5万亩,抗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
增强。 全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两座, 35千伏变电站6座,实现了全县村村通电。继
1997年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后,全县通车总里程939.23公里,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
发展创造了条件。 全县拥有程控电话近3万门,移动通讯业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由
于加强了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城综合功能显著增强,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园区建设
成效显著,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加大。全县研制推广重要科技成果128
项, 提高了工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全县完
成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通中小学在校生6.3万人,适龄儿
童入学率达到100%。全县城乡医院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城乡群众医疗条件有了较大
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突出,园满完成了省、地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文化、体育、
广播、电视等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2000年,阳信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
外贸易不断增加,外贸出口额6031万美元,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台资企业长威电
子有限公司全年出口1600万美元,连续三年增长10个百分点。瑞鑫毛制品有限公司出
口额突破1000万美元, 较上年增长60%;全县电子、不锈钢、地毯、抽纱四种产品出
口总额已达3860万美元,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阳信县注重扩大出口市场,
不失时机地抓住亚洲经济复苏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机遇,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和市场结构,在继续稳固东南亚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非洲和澳大利亚市场。阳信鸭
梨成功地取得了出口澳大利亚通行证,对欧美的出口也有了较大增长。出口商品也由
电子、不锈钢、地毯、抽纱扩展到服装、家具、假发等产品。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阳信县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为乡镇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
的环境。 2000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销售收入43亿元,利
税4.4亿元, 实际纳税额5435万元,已成为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乡镇企业呈现
的特点:一是总量增长快。全县乡企和个体经营业户达到2.1万个,从业人员达7.9万
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1%,产销率达95%以上,显示了乡镇企业、个体经济的生机和活
力。二是规模经营正在形成。全县13个乡镇,乡企产值都在2亿元以上,其中河流镇、
流坡坞镇、阳信镇的产值都超过5亿元。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发展到22家。
三是支柱产业已经形成。地毯、抽纱、不锈钢制品、制衣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其产值
占全县乡企产值的15%。尤其是地毯加工业,从业人员多、收益高,其产值已达1.4亿
元。四是龙头企业带动日益发挥作用。银高乡的友华工艺服装有限公司已建分厂8家,
年产服装150万件,产值1000万元,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县农业局竭诚为农服务】县农业局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引进优质品种,在试验、示范取得成
功的基础上,在全县普遍推开。2000年全县优质麦种植面积达35万亩,总产1.26亿公
斤, 为农民增收1000万元。 阳信县被指定为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和
“优质专用小麦制种基地”。县农业局在狠抓科技推广的同时,注重使用技术的推广
应用, 利用科技培训、农业信息、110服务、科技示范四个网络工程,先后推广了小
麦精播、农作物科学菅理、果树修剪、种子包衣、大棚蔬菜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
综合防治等30项实用技术,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该局组成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建
立科技示范片、业务联系点,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深受农民欢迎。继1999年被评为
全省农业系统先进集体之后,2000年又被评为全区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县“优质服
务年”先进单位。

【共青团工作富有成效】阳信县团委紧密结合本县实际和团队特点,团结带领全县青
少年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参与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为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是参与经济建设。团县委加强与团中央、中青农村发展中心的联系和合作,建立了
无子西瓜示范推广基地和牧草基地,创建了生物钾肥实验基地、中青农业高新科技示
范园,充分发挥了引导示范作用,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二是倡树社会新风。团县
委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青年教师菅新刚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标兵”称号;中国银行阳信支行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三是援助希望工程。团
县委拓宽筹资渠道,共筹集款物计11万元,援助希望工程,使特困学生得到了有效救
助。四是探索民营企业团建模式。在广泛调查论证基础上,在小桑乡瑞鑫毛制品有限
公司组建了团委,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模范作用,探索出了新形
势下团建的新路子,受到了团省委的充分肯定。五是活跃中小学团队活动。在全县中
小学普遍成立了兴趣小组、雏鹰假日护林小分队等组织,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
和“手拉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友谊,提高了科技意
识和环卫意识。团县委卓有成效的工作,被命名为2000年度全区“五四红旗团委”,
并被推报为山东省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组织奖、山东省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神农奖、
山东省希望工程建设奖先进单位。

【县农业发展银行与粮食购销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双赢】阳信县农业发展银行正确处理
监督和服务之间的关系,与粮食购销企业加强勾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走出了一
条支持监督、化减风险、搞好经营的新路子,呈现出银行、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县农发行坚持银行、粮食购销企业“捆绑式”管理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将信贷管理溶
于对企业的服务之中,以支持粮食企业购销为突破口,帮助多购快销,加快库存周转,
谋求银企双赢。 2000年, 全县粮食收储企业实现经营量59.36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
2.55亿元, 实现利润520.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57%、15%,收储企业利润列
全区第一,在全省同行业也名列前茅。县农发行在为企业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
强化监管职能,严防收购资金流失,实现了粮食销售贷款回笼率100%,归还银行本息
100%,库货挂勾比率100%,银、企实现双赢。

(姚式健 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