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7&rec=140&run=13

【概况】2000年,全区各级气象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牢固树立“强化气
象服务,造福滨州人民”的宗旨,突出气象服务这一中心工作,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和
气候预测准确率,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地方气象事业,取得了精神文
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进一步促进了全区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
会进步做出了新的贡献。
气象基本业务保持一级水平。2000年,全区气象测报、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气
象通讯等基本业务质量,按省气象局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继续保持一级水平。综合
目标考核验收达96.22分, 被评为优秀达标单位;无棣县气象局被中国气象局评为气
象服务先进单位; 全区有13人次创测报连续百班无错情,有1人次创农业气象测报连
续百班无错情;有1人被山东省气象局评为气象服务先进个人,1人荣获“气象信息网
络优秀业务人员”称号,均受到省气象局通报表彰。
气象业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各级气象台(站)从促进经济发展、
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战略高度来提高服务质量和强化服务手段,坚持把为领导决策服务
放在首位,突出为农业生产服务这个重点,千方百计在准确、及时、科学、高效上狠
下功夫。地区气象台定期发布年、季、月的短期气候预报,地、县两级气象台(站)都
定期编发气象旬、月报,及时向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供实时气象资料和中期天气趋
势预报。地、县两级气象台(站)根据不同农时季节,严密监视天气变化,把关键性、
转折性、灾害性天气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各种通讯手段和传播媒介及时为各级领导机
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气象服务。年内,除正常的天气预报服务外,
地区气象台仅汛期向地委、 行署领导汇报重要天气情况就达10余次、传真服务100余
次、雨情服务36次,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春播期间,各气象台站及时向领导提
供温情、墒情、雨情,提出农业生产建议,开展小麦产量预报,供领导参考。麦收期
间,地区气象台增发未来七天的逐日滚动天气预报,用传真电话报送地委、行署领导
和有关部门。2000年是滨州地区历史上严重的春、夏连旱年份之一,抗旱成为农村工
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抗旱服务中,坚持认真分析天气气候趋势,年初作出了“春旱
及汛期降水少于常年” 的趋势预报;5月底较准确地报出了“雨季开始明显推迟,将
出现初夏干旱” 的预报,并多次向地委、行署领导汇报。6月末,出现滨州地区历史
上少有的严重干旱,地区气象台进一步分析环流形势和未来天气发展趋势,以呈阅件
的形式向地委、行署等领导机关提出:“今年我区出现少有的春夏连旱,旱情仍将继
续发展、加重”的分析预报,并围绕抗旱双保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地委、行署及各县
市领导十分重视,采取了有力抗旱措施,使干旱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针对夏季出现严
重干旱的情况, 地区气象台从7月1日~8月31日,每天发布汛期一周滚动天气预报,
并利用传真传送到地委、行署和抗旱防汛部门领导手中;遇有重大天气过程,各级气
象部门当面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同时还调用全省雨情资料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服务。
7月15~16日的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8月8~9日和8月30~31日的中雨局部暴雨等天气
过程,地区气象台都做出了准确预报,并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缓
解了旱情的进一步发展。 9月份,接到为军事演习提供气象服务的任务后,地区气象
局高度重视,制定了应急预案,组织业务人员24小时值班,认真观测天气要素,及时、
准确地发报。同时,对重要经济部门,如电业、公路、交通、水利、城建、盐业等十
几个部门和行业开展长期、中期、短期、警报、终端服务,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
益。地区气象局按照“稳定一级目标,确保全省先进位次”的目标要求,结合地委、
行署开展的“优质服务年”活动,狠抓了气象队伍素质建设和气象现代化建设,使气
象服务水平、能力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上年。
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在地方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
气象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项目在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度
大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在雷达生产厂家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
系统的安装调试任务, 7月份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实现了提前一年进入汛期服务的目
标。 地、县两级气象部门均建立了地面卫星小站;地区气象局投资100余万元进一步
改善了气象预报会商系统和地县网络系统。软件建设方面,健全完善了农业气象数据
库系统,实现了对气象历史资料的检索、查询功能;进行环境预报系统开发,逐步开
展了大气污染指数等环境预报服务;加强了对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前气象工作的需要。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部分项
目走在了全省前列,地市级雷达系统建设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效果明显。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进一步改造、完善,新增设气
象寻呼系统,实现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的双轨运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加大管理
措施,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和通播率开展工作,除了发布天气预报、警报等方面大量气
象信息外,全区还发布各类农村实用技术、栽培管理经验、致富信息等稿件5000多篇,
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信息
的迫切需求, 经过多方调研论证,9月份开通了气象寻呼系统,把农村网、政府网、
因特网上的信息通过寻呼机迅速、快捷地传输到农民群众手中,为“优质服务年”活
动增添了新内容。实践证明,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在向广大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
致富信息、政务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已成为发
展农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渠道之一。
创建文明气象系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气象部门结合地委、行署开展的“优质服
务年”活动,把创建文明气象系统工作放在“提高气象服务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的高度,按照“硬件不能软,软件一定要硬”的要求,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管
理。分别于3月和4月下发了《关于强化措施,加快步伐,确保2000年建成文明气象系
统》《滨州地区气象局机关2000年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单位制定
计划和措施,抓好任务目标的落实。同时,加大对创建工作硬件的投入,狠抓了机关
综合改善工作,加快了环境改造步伐。10月底,地区气象局为促进县气象局工作的全
面开展,制定了《“八化县局站”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气象业务现代化、管理
工作法制化、地方气象规范化、科技服务产业化、职工生活小康化、办公宿舍楼房化、
院落环境园林化、文明建设系统化”的建设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验收考核办法。截
至2000年底,该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促进了全区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继续开展
了以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树立气象部门良好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积
极开展“三讲”教育及“三讲回头看”活动,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
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干部群众深入进行思想、作风、纪律教育,健全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经常性的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
开展评选模范党员、优秀团员、五好家庭等争先创优活动;开展规范化服务活动,将
电视天气预报制作和“121” 电话自动答询作为气象部门的“窗口”试点,制定了规
范化服务活动实施细则;组织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机关业余文化生活。通
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全区气象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2000年度,地区气象
局、邹平县气象局、博兴县气象局、阳信县气象局、无棣县气象局均被评为地级文明
单位,惠民县气象局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

【人工增雨防雹创佳绩】2000年,全区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按照“扩大防护面积,力争
实现全防全保,实现全年防护区内无重大冰雹灾害;抓住一切机遇,搞好增雨”的目
标,通过推行规范化管理、狠抓炮手队伍技术培训、加强地县指挥中心建设、强化高
炮维护保养、 加大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连续5年作业防护区内无冰雹灾害
的目标。自4月9日开始至10月10日最后一次作业结束,全区共进行增雨消雹作业35次。
其中, 增雨作业31次,445个作业炮次,发射炮弹5285发,增加降水1.18亿立方米,
增加经济效益3553万元。5月9日、6月22日、6月28~29日、7月15~16日、10月9~11
日等几次重要天气过程,人工增雨防雹指挥中心都抓住有利时机,指挥炮点适时进行
了增雨作业,缓解或解除了全区的旱情。由于是年天气特殊,没有出现大面积冰雹天
气, 全区进行防雹作业4次,13个炮日,发射炮弹297发,减少损失495万元。在4月9
日和6月30日分别于无棣县、 邹平县境内出现强对流云天气,经过增雨防雹系统及时
有效地消雹作业,有效地抑制了雹云的发展,将冰雹消灭在萌芽状态,年内全区无雹
灾发生。 通过实施增雨防雹作业,全区全年防护面积和受益面积累计2万平方公里,
经济效益达4000多万元。全区有23名同志被授予“人工增雨防雹先进工作者”荣誉称
号。

【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运行】 1997年3月,中国气象局根据滨州地委、行署和山东省
气象局的请示,正式批复同意在滨州建设新一代天气雷达。该建设项目由中国气象局
和地方政府按1:1比例投资共同建设,地方政府投资建设雷达业务楼,中国气象局负
责雷达生产、 安装调试工作。同年9月28日,雷达业务楼奠基开工。1999年12月,雷
达天线吊装成功。 2000年7月初, 雷达主机安装调试到位, 完成投资近2300万元。
2000年7月18日, 由中国气象局和山东省政府、滨州地区行署共同投资建设的,我国
第一部国产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正式建成, 并交付业务使用。该设备具有24小时连
续工作能力,可将半径500公里内的回波强度信息和半径250公里内的大气速度场、速
度谱宽等多种信息尽收眼底,还具备一定的晴空探测能力。可对暴雨、热带气旋、龙
卷、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进行有效地监测和预警,是监测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最有效、
最先进的手段。该系统建成投入业务运行,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短时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还可为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提供大量气象资料信息,将对全区气象防灾减灾、领导指挥
工农业生产,乃至为黄河三角洲的综合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促进全省气象工
作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科技产业稳步发展】2000年,滨州地区气象部门在做好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工
作的同时,以《气象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大了对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的力度。
为了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领域, 使气象科技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滨
州地区气象局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维持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正常运
转、 增设了气象寻呼系统的情况下,完善改进了“121”电话平台服务系统,依托电
信部门建立信箱, 使“121”电话气象服务信息覆盖全区。天气预报影视制作系统进
一步完善,提高节目质量,积极开拓影视广告市场,完成了预定目标。防雷工作在开
展避雷监测、防雷工程的基础上,发展了建筑施工中的防雷设计、施工项目,并且协
调防雷设施验收工作由地区建委与地区防雷中心共同负责。同时,气象部门还开展了
飞艇广告、电子礼炮及纸箱生产等项目,业务发展均呈现上升态势,为社会庆典服务
增加了新内容。

(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