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7&rec=135&run=13

【滨州医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00年,滨州医学院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学
习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学校的办学规
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取得
了优异成绩。滨州医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003人,成人教育在校生达到3220人。在
充分论证、精心筹备的基础上,新上了护理学专升本专业,使学院的专业结构日趋完
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还聘请了两位院士为名誉教授,聘请了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
教授为兼职教授,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年内,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都有了较大
提高。 教学工作方面,教师课堂教学优良率达到98%以上。科研工作方面,共承担科
研项目20项,其中厅局级以上10项,院级10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91篇,获得
各级奖励60项,其中省科委奖励1项、省教委奖励6项。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6万册,固定资产
总值9525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21万元,跃居全省医学院校前列。多方筹措
资金, 在滨州、淄博教学基地新建了2座教学综合楼6500平方米,当年施工,当年投
入使用,大大改善了两个教学基地的教学、生活条件。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1) 干部制度改革。在坚持干部“四化”方
针和德才兼备条件的前提下,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大力选拔年轻干
部,使领导干部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并试行了干部任期制和任
前公示制,加强了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2) 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国家工资与校内
津贴双轨运行的分配模式,根据各类人员的不同情况以及工作实绩与贡献大小,拉开
了分配差距。大幅度提高了职工的福利待遇,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总务后勤改革。“四个服务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为进一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 财务物资管理体制
改革。强化了预算管理工作,加大了国有资产管理力度,规范了公共物资采购运作方
式,对物资和大型设备实行招标方式,降低了采购成本。(5) 教学改革。加快了课程
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口腔专业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儿科学、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加强了对临床教学和教学基地的管理,在淄博
中心医院成为非直接领导的附属医院的基础上,又推荐威海市立医院和滨州地区人民
医院为非直接领导的附属医院。学院还在德州人民医院建立了教学基地,促进了临床
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6) 科研改革。出台了科研工作奖励办法,加大了对科研工
作的奖励力度,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同济医科大学联办的在职研
究生课程学习班顺利开班,为学院开办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基础。

(孙祥军张玉龙)

【滨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滨州师范专科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
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各项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学校占地362.5亩,校舍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图书馆
藏书31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27万元。
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校有政治、中文、历史、英语、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
化学、地理、生物、体育、美术、音乐13个系,11个师范专业、5个非师范专业和9个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374人, 其中普通生2714人,成教学生
660人;非全日制在校生2660人。
教职工队伍得到优化。学校有教职工68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48
人,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28人;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荣获曾宪梓教
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
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2000年1月,滨州师专与滨州教育学院、滨州广播电视
大学实现了合并,初步形成了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
为辅,多种教育形式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
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学校与澳大利亚本迪戈地区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签署
了合作交流协议书,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气技术两个合作办学专业各招收学生50人。
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组织实施了物理学教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改革试
点工作;在汉语言文学和物理学教育专业试行了主辅修制和学分制。新上生物学教育
专业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检查验收;投入84万元,加强了藏书建设和图书馆
自动化建设;投入94万元,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投入92
万元,建成了校园网,并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成立了“黄河三角洲研究所”
和“泛函方程研究所” ,重组了“古籍研究室”;发表论文226篇,其中在国外公开
刊物上发表18篇,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208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获得各类科研成果
奖58项,其中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等
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省教育
厅优秀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2项; 在全国非重点大学--师范院校学术成果排行中列第
30位,在师范专科学校中处于第1位。
年内,学校被地委、行署评为“蒲湖风景区绿化建设先进单位”“无偿献血先进
单位”;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王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