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6&rec=93&run=13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始建于1977年8月,始称无棣
县硫酸厂,位于无棣县马山子镇。到1999年底,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0亿元、52个成
员单位、5000名员工,拥有32项重大科研成果,获得12项专利权。横跨化工、建材、
轻工、电力、机械等12个行业,是“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化工国有特大型集团
企业。1999年,总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47亿元、利税3.65亿元,较上年增长3%和36
%, 连续15年保持了高速持续增长,成为全国520户重点企业之一。上市公司鲁北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50家上市公司” ,居第4位,入选上证
30指数样本股。
加强企业管理。 继续实施名牌战略, 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全面推行
ISO9002质量标准,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氮磷钾复合肥、水泥、原盐、工业溴、离子
膜烧碱等主导产品获国际采标证书,成为山东省名牌产品,磷铵、水泥获山东省免检,
磷铵被国家农学会确认为“两高一优”产品,普通525#水泥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
注册“鲁北”牌商标被山东省、河北省评为著名商标。建立健全营销服务网络,在全
国26个省市区建立了上千个销售网点,产品辐射860个县市,产销率达98%。
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重点进行了新型磷酸污水封闭循环利用技术,磷酸外环
流氨中和多效浓缩一体化工艺技术,硫酸、水泥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盐化工技
术的研究及磷石膏旋风预热器、窑气净化装置、快速干燥机等大型国产化设备的研制,
结合生产技改, 把成果运用到“年产3万吨磷铵、4万吨硫酸联产6万吨水泥”国家示
范装置上,使其产量翻了一番。“年产15万吨磷铵、20万吨石膏制硫酸联产30万吨水
泥”工程,在建设的同时,产能比设计能力提高一倍,达到“30、40、60”的生产规
模,使鲁北成为全国最大的磷铵生产基地,奠定了鲁北在国家石膏制酸行业的主导地
位,为减少进口,增强民族磷复肥工业竞争力,提高国产磷复肥的市场占有率做出了
贡献。
国内外发展空间开阔。 1999年,成功发行1.9亿元的企业债券,为企业发展提供
了资金保证。在国内实施联合、控股、并购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经营空间,在同俄
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签定技术转让协议的基础上,重点同印度、日本
客商进行了经贸商谈,签定了15万吨磷酸二铵的出口协议,使鲁北的技术、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拥有了自己的份额,改写了中国磷复肥只大量进口而无批量出口的历史。

(刘悦忠 刘洪敏)

【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公司】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公司位于邹平县魏桥镇。1999年,该集
团实现利税2.41亿元, 利润1.4亿元, 自营出口创汇5832万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
33.08%、26.7%和123.37%,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在全国同行业保持领先,经济效益在
全区遥遥领先,为全区第一利税大户。
科技创新工作。年内,魏桥纺织集团开发生产出了一批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具
有精梳高支纱、特细条灯芯绒、高支高密斜纹布、高支轻磅牛仔布、宽幅提花染色灯
芯绒等几十个系列新产品。 其中精梳120支纱在省内同行第一家研制开发成功,其吨
纱利润是普通产品的5倍。“魏桥”牌系列产品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名牌产品。
市场营销工作。魏桥纺织集团抢抓机遇,多元化、全方位开拓市场,一切按市场
经济规律办事,近几年开拓市场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信息网络建设,利用国际互
联网、中国电子商务网、中国纺织信息网等先进的通讯方式和遍布国内外的40多个办
事处、信息网点,及时获取各种信息,超前预测市场动向。不断扩大和完善营销体系,
注重提高营销队伍的业务素质,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健全了市场创新机制和监
督激励机制,保证了市场开拓的成功率。该集团市场覆盖日本、香港、美国、韩国、
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大部分省市,棉纱年出口量占山东省出口总量的
三分之一,精梳纱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六分之一。
管理工作。魏桥纺织集团建立起了低耗高效的内部经营机制。在生产经营实践中,
该集团注重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之路,努力做活“减本增效”、“减员增效”、“提
质增效”的文章。采取“目标成本否决法”对生产环节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成
本控制,对所有购进商品实行公开竞价招标,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两个不准、三不
放过”,人事管理建立了行政干部聘任制、全体员工合同制、引进人才优惠制、新进
人员试用制、工资定额计件制,因岗设职,一人多职,一职多用,达到了满负荷运转。
1999年,该企业的用工总数比同行业平均水平少60%左右,非生产人员只占总人数的
2.9%,管理人员仅占1.3%,比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吨纱耗棉比国内一
档水平低20公斤,三费支出创全国同行业最低水平,人均劳效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
1999年2月, 魏桥纺织集团控股经营连年亏损的滨州第一棉纺织厂,改制组建了“滨
州魏桥纺织有限公司”,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设备、调整结构,把集团的分配机
制、用人机制和市场营销机制、产品开发机制、管理机制引入新公司,使企业迅速扭
亏增盈。到1999年12月底,新公司实现利税2859万元,利润1886万元,职工10个月的人
均收入达到1.05万元,使老企业焕发了青春。

(马秀娟 赵儒)

【山东渤海活塞集团】山东渤海活塞集团的核心企业--山东活塞厂,位于滨州市渤海
六路, 是国内活塞产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专业化内燃机配件制造厂,全国500强企
业之一, 国家机械工业部重点企业。该厂始建于1945年2月,1963年,改名为北镇活
塞厂,经省机械工业厅批准,定点专业生产柴油机、汽油机活塞,1983年更名为滨州
活塞厂。 1990年2月改名为山东活塞厂。 1995年5月, 在全国活塞行业第一家通过
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1996年5月通过美国卡特匹勒公司质量体系审核,
正式参与世界级商品竞争。1997年,经地委、行署批准,以承担债权债务的方式,兼
并滨州电影机械厂,以债务挂帐停息方式兼并惠民拖拉机厂,采用控股方式兼并长春
活塞厂、淄博高青农机厂,又采用国有资产划拔的方式将滨州曲轴厂、滨州柔性石墨
厂、黄河铸造公司并入集团,并以上属厂家为集团成员,实行兼并和资产重组,组建
了“山东渤海活塞集团”形成了以活塞为龙头,以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和铝箔加
工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动力配套基地的构想,集团的组建,不仅盘活
了国有资产2.4亿元, 还解决了3000多名困难职工的就业问题。到1998年底,山东渤
海活塞集团发展成为国有大型(二) 企业,拥有总资产6.3亿元,在全国同行业中规模
最大,经济效益最好。注册商标“渤海”牌活塞荣获省首届著名商标称号。
1999年,山东活塞集团主要经济指标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创全国同行业十四连冠,
进入世界同行业十强;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被国家经贸委批准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产
品设计开发得到了主机厂的认可, 年内开发新产品310个,创造了全国同行业之最;
集团进入国家520强企业, 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型巨人”,开创了小部件、大市场、
大发展的企业发展道路;集团骨干企业山东活塞厂改制成功,组成“山东滨州渤海活
塞股份有限公司”,走出了严格按《公司法》、《证券法》建立股份制公司的新路子,
为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成功研制活塞铸造机6台,为消化吸收国外高
科技产品的技术创出了新路; 使用天然气熔化铝试验成功,年节约燃料费200万元;
长春公司车用活塞成套项目验收合格,为一汽配套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直接投资或
帮助分公司新上活塞、铝箔、板材生产线多条,增添了企业发展的后劲。截止年底,
集团共完成活塞产量1002万只,比上年增长17.6%,石墨板材552吨,比上年增长6%,
生产各类曲轴7.06万支,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亿元, 销售回款5.48亿元, 利税
55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2%、25%和11%。

(孔祥森)

【山东滨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滨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8年,1970年10
月投产,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发展成为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中心,精细化工、氯碱、
炼油、热电相配套的国有大型(一)企业,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拥有员工2494人,其
中各类技术人员700多人。 拥有固定资产6.3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4.36亿元。作为全
国油田化学品定点生产厂家,滨化集团是全国15个精细化工基地龙头企业。从1989年
开始利税突破2000万元,从1993年开始利税突破5000万元,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位居
全省同行业前列。先后获得山东省工交财贸系统行业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山东省
AAA特级信誉企业” 等众多荣誉称号,1999年滨化集团通过ISO9001、ISO9002质量体
系认证,企业主要产品达到了省优产品、国家级新产品和国际一般水平。
1999年,滨化集团克服了原油大幅度涨价、氯碱产品大幅度降价的困难,同心同
德,团结奋进,积极开拓市场,加大销售力度,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确
保销、供、产科学运行,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坚持两个文明
建设一齐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加工原油45.12万吨,
催化加工量16.75万吨,分别是上年的111.65%、112.15%;生产烧碱3.5万吨,生产环
氧丙烷6838吨, 生产各种助剂、 乳化剂2735吨,分别是上年的137.22%、189.05%、
97.26%; 发汽量67.1万吨,发电量7411万度,分别是上年的118.8%、122.61%。完成
工业总产值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6%,完成销售收入9.56亿元,比上年增长53.2
%,实现利税总额9760.95万元,比上年增长30.68%,实现利润471.07万元,比上年增
长576.05%。 实现双增双节目标3072.72万元,货款回收率103.93%,产销率98.33%,
公司职工人均收入12337元,比上年人均增长2277元。
一、2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是滨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度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是拉动集团公司相关装置全面发展的龙头项目,由滨州地区化
工设计院(滨化集团公司设计室)承担施工设计,集团公司基建处组织施工,自1999年
1月开始设计到11月6日建成投产,顺利地实现了集团公司年初制定的当年设计,当年
建成投产, 当年见效益的目标。该项目工程决算1875.11万元,创造了国内环氧丙烷
行业同规模建设史上投资省、 速度快、效益质量好的典范。1999年11月6日,2万吨/
年环氧丙烷项目装置一次性试车成功,并实现了连续稳定的正常生产,产品质量全部
达到了国家优级品标准,主要原料消耗指标也都达到并超过了预期目标,经初步测算,
新建环氧丙烷装置与原有环氧丙烷装置相比,单位吨产品成本降低1000多元,新装置
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可达3000余万元。
二、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优化助剂产品结构。滨化集团公司在油田助剂开发研究、
推广应用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近年来,各大油田都建立了自己的油田化学助剂
工厂,并采取了政策保护措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滨化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
势,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年共开发研制各种新产品50余种, 推广应用助剂产量达1000余吨,创利税150余万
元。⑴在原油破乳剂开发研究中重点加强了产品分子结构分子量的调整,以多羟基、
多支链树脂为起始剂,研究开发了DH系列产品,经胜利油田现场试验表明,该系列产
品具有脱水速度快、水质清、界面齐、用量少等优点,先后在现河、孤东采油厂应用
210吨, 创经济效益30万元。⑵在积极研究开发油田助剂产品的同时,先后与山东大
学与山东化工研究院、胜利油田设计院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集中必要的财力人力进
行产品转向,开发研制成功了BH系列酸化缓蚀剂,BJ2101农药乳化剂。BH系列酸化缓
蚀剂是目前国内最新产品,其技术水平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先后在胜利油田、新疆油
田、华北油田获得大面积推广。BJ2101农药乳化剂是专为滨州地区侨昌公司研制的除
草剂用乳化剂, 也是公司转向的一个典型产品,1999年侨昌公司使用该产品就达150
余吨,为助剂产品的转向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对弥补助剂产品长期低迷,创造新
的经济效益发挥了作用。
三、加强网络信息中心建设。着眼于21世纪的信息化产业技术要求和企业的信息
网络服务,6月,山东滨化集团建立了信息网络发展中心,在滨州地区首家以128kbps
高速DDN专线与滨州电信局相连。采用SUN服务器安装UNIX操作系统作为主DNS服务器,
采用Linux系统作为辅DNS服务器、FTP、E-MAIL、TELLNET、MEWS服务器。滨化网站同
时配备了拨号用户接入服务器,TACACS认证软件和用户计费、用户E-mail管理软件,
实现了滨化内部无话费拨号上网,实现了滨化内部与Internet的高速互连。1999年成
功地举办了滨州地区首届“滨化杯”网络知识大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直
属国家石化局中国化工报的中国化工决策信息网也与中心建立了战略联盟伙伴关系,
将化工决策信息网分中心建立在滨化集团。2000年中心将与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国
化工杯”网络知识大赛,并担负着决策信息网山东分中心的建设。

(山东滨化集团)

【滨州印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州印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国营北镇印染厂,
始建于1976年, 1980年投产。 1995年,滨印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当年实现出口创汇
1069万美元,出口创汇能力迅速增强。1996、1997、1998年,分别创汇3038、4089、
4166万美元。1999年,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14亿元,利税4284万元,自营出口创汇
4500万美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保持了全国印染行业的龙头地位,发
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印染生产企业。
改善营销网络,获取社会资源,提高企业的成长性。滨印集团多年来在国内外两
个市场的空间占有、客户组合、产品分布以及营销策略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客户结
构得到逐步优化,与往年相比,一手客户、最终客户、实力客户、长期客户明显增加;
不仅有大批国外客商来滨印合作,而且先后有古巴、尼日利亚、亚美尼亚等国使馆人
员来滨印访问, 并在青岛召开了有西非14国政府官员参加的“投资贸易洽谈会” 。
1999年,滨印获得国家3.27亿元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数额在全国印染行业中最大;
中国进出口银行向滨印提供4000万元的低息出口卖方信贷;滨印的“天丝”产品被确
定为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获得2000余万元的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拨款;同时,企
业获得的出口配额价值比上年度翻了一番。
推动科技进步,加快产品创新,提高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近年来,滨印科技进步
投资力度逐步加大,产品开始向品种多、规格全、布幅宽、套色多等方向发展,一批
专有技术产品逐渐培育成熟。1999年,滨印依靠“减量增值”的发展思路,把产品功
能渗透到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精神要求等领域,使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贡献率达到
了65%。 全棉免烫高档服装面料、高弹力系列产品、阻燃特防系列产品等数十个新产
品的研制开发成功,标志着企业产品持续创新步入一个崭新阶段。
完善企业机制,增强内部活力,向更高目标迈进。1999年,滨印集团在生产体制、
用人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改革。除董事长、总经理之外的各层次管理者一律实行公
开招聘、竞争上岗,“经营承包考评制”、“经营风险责任制”、“最后一名淘汰制”
等措施的施行,给各层次员工带来了冲击与震荡,“我要干”的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

(滨印集团)

【山东滨州黄河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滨州黄河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滨州市黄河
六路东首,始建于1965年,1997年8月改制为集团公司,到1999年底,下设4个公司,
4个生产厂, 有职工2570人,净资产1.1亿元,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1999年实现工业产
值(不变价)1.18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53亿元,实现利税3253万元。拥有文化纸生产线
7条, 箱纸板生产线3条,加工纸生产线5条,主要产品有:双面胶版纸、胶印书刊纸、书
写纸、邮封纸、有光纸、考贝纸、涂布商标纸、涂布白板纸、挂面箱纸板、瓦楞纸箱
等十个品种上百个规程。公司坚持“以诚赢得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靠上乘的质量
赢得了用户,“黄河”牌纸品在广大用户中享有较高信誉,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
区。
依靠科技进步,重视技改工作和新产品开发。开发的草浆涂布刷光商标纸不仅填
补了国内空白,还可替代进口中、低档铜版纸。该产品继1998年荣获山东省一轻工业
科技进步一等奖后,1999年又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投资6000余万元的100吨/天碱回
收治污节能工程于1999年9月22日一次点火试车成功; 为彻底治理污染,投资5200多万
元的二期治污项目3.5万立方米/天中段污水处理工程于11月初开工建设; 新制浆工程
及1760毫米涂布刷光商标纸和1760毫米长网文化纸项目分别建成投产; 从南京租赁的
2500毫米板纸机从拆卸到安装试生产仅用三个半月时间。集团公司坚持两个文明建设
一起抓,已连续14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荣誉。
为“生命工程”集资千余万元。1999年,集团公司环保项目建设由于投资大, 资
金筹措十分艰难,致使碱回收迟迟不能试车,中段污水工程也不能按时开工建设。环保
项目被视为企业的“生命工程”,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公司领导号召全体员工集
资建设生命工程,广大员工心系企业,顾全大局,通过各种渠道,想尽一切办法筹措
资金1195万元,保证了碱回收工程的顺利建成和中段水项目的开工建设。
整体接收市制革厂。原市制革厂因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于1998年依法宣布破产。
黄河纸业集团顾全大局,为市政府排忧解难,对制革厂进行了整体接收。对其资产进行
了清理核查,物资设备进行了变卖处理,部分厂房得到合理利用,160余名职工经培训后
陆续得到安置。整体接收制革厂对于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 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
作用。
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公司基本建立起了符合
ISO9002标准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 广大员工质量意识显著提高,按体系标准开展经营
活动, 组织和控制生产,产品质量和信誉在用户中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1999年12月20
日顺利通过了国家权威评审部门的评审。

【山东滨州针棉织品集团公司】 山东滨州针棉织品集团公司始建于1975年6月, 到
1999年底,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一)企业,拥有固定资产达到2.24亿元,流动资产达1.94
亿元。产品种类达到8大系列3000多个花色品种,注册商标“亚光”荣获1999年度山东
省名牌产品称号,并于1999年7月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产品直销日本、
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公司拥有大、中专人才360人,中等职称人员
152人; 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公司董事长王延平被评为1999年度国家纺
织行业先进个人。
经济效益大幅增长。1999年,各分厂充分挖掘设备潜力, 把内部挖潜作为企业新
的经济增长点,产品产量有很大提高,最高月份增幅近50%;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4.06亿
元, 同比增长19%;出口交货值2.90亿元,同比增长49.7%;实现利税3296万元,同比增长
64%; 其中利润800万元,同比增长31%;自营出口创汇1932万美元,同比增长78%;生产棉
纱5910.3吨,同比增长13.7%;针棉织品折纱4627.8吨,同比增长21.9%;全员劳动生产率
10.87万元, 同比增长11%;均超额完成预定指标,安全生产达到了“三无”。荣获“山
东省出口创汇大户”、“山东省纺织行业出口创汇大户”、“滨州地区功勋企业”等
荣誉称号。

(宋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