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6&rec=8&run=13

199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
下认真贯彻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改革,扩大投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区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
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
现2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亿元,
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9.7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68.5亿元,增长
16.6%。 三次产业结构为25.2:46.1:28.7,实现了由二、一、三型向二、三、一
型的历史性转变。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比上年新
增2.6万户, 从业人员比上年新增5.6万人,注册资金比上年新增3.4亿元。个体私营
经济纳税额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
企业改革成效显著。股份制改造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区1762家乡及乡以上企业已
改制1571家, 改制面达89%。 在464家国有企业中,已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
193家, 占41.6%。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突破。全区520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
业股本总额28.12亿元。 其中职工股、外资股分别占股本总额的12.8%和18.1%,呈现
出国有股比例下降,多元股权并存的局面。资产优化重组有了新的进展。全区先后有
近100家国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 产权转让、嫁接改造等方式的重组,共盘活和优化
存量资产20多亿元。企业改制上市融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到1999年底,全区已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18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定向募集公司13家,发起式公司4家,股本
总额达11亿元, 实现直接市场融资5.2亿元。同时,全区通过组建44家职工持股会实
现融资1.57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全区共有12.24万名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年末养老
保险社会覆盖率达90%以上; 1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比上年增加4000人。调整了企
业最低工资标准,省政府确定滨州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20元,比上年提高60元。
住房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全区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了
住房向商品化、 市场化的转变。全年销售住房面积比上年增长30%,其中售出的经济
适用房的5%为群众个人直接购买,加上单位购买再卖给职工的部分,个人购买住房已
占到94%以上。在现有的存量住房中,已有96%出售给个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表现在:结构性矛盾依
然比较突出,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消费需求不足,民间投资激而不活;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和社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1999年,全区各级加强对
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各项
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牧渔菜
生产和多种经营,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克服了农产品价格走低、旱情较重等不利因素
的影响, 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5.6亿
元, 增长8.6%。其中,农业增长8.1%;林业增长12.1%;畜牧业增长7.7%;渔业
增长13.9%;农林牧渔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农产品获得好收成。粮食生产又获丰收。粮食总产量257.64万吨,比上年增
产8.06万吨,增长3.2%。其中,夏粮总产量135.13万吨,比上年增产8.92万吨,增长
7.1%;秋粮总产量122.51万吨,下降0.7%。棉花有所下降,棉花总产量5.56万吨,下
降8.2%。油料有较大增长,油料产量15280吨,增加2612吨,增长20.6%。蔬菜瓜类继
续呈增长势头, 蔬菜瓜类产量达253万吨,同比增长6.3%。水果生产平稳增长,水果
总产量45.63万吨,增加4.97万吨,增长12.2%。
林业生产形势看好。 全区新增农田林网面积25.44万亩, 发展枣粮间作面积
8.66万亩。完成造林面积14.96万亩,育苗面积1.99万亩,同比分别增长7.4%和13.1
%。 冬枣发展取得较大突破。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肉类总产量16.9万吨,增长
7.0%;禽蛋产量23.8万吨,增长6.6%;奶类产量1.15万吨,增长32.5%。渔业生产发展
较快。 水产品总产量20.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海水产品13.03万吨,增
长6.6%,淡水产品7.1万吨,增长23.3%。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
善。全区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46.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
械133.57万千瓦,增长8.1%;联合收割机达3122台,增长78.4%。农村用电量5.23亿千
瓦时,增长7.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4.47万吨,增长2.0%。年末耕地面积39.01
万公顷, 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8.87万公顷,增长1.2%。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现
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区工业 (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
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企业,下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企业改
革为突破口,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扭亏增盈力度,狠抓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市场,工
业生产和效益保持了快速增长。 1999年,全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8.93亿元,增长
19.5%。
轻工业生产步伐快于重工业。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03亿元,增长12.6%;轻工业
完成32.81亿元,增长22.9%。受市场需求拉动,由去年基本同步,转为轻工业增速逐
步加快,增幅高于重工业10.3个百分点。
国有及大中型工业企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96亿元,
增长15.6%。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68.亿元,增长16.3%。其中,国有大中型
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70亿元,增长14.9%。
骨干优势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好, 带动作用显著。5家省级重点企业,即:鲁北化
工企业集团、魏桥棉纺织集团、山东渤海活塞集团、滨州化工集团和滨州印染集团共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实现利润5.58亿元,增长40.4%,
实现利税8.2亿元,增长33.7%,分别占全区的29.7%、57.2%和44.8%。
非国有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集体工业实现增加值13.08亿元, 增长19.3%。股份合
作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30亿元, 增长5.5%。 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6.69亿元,增长
1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实现增加值5.31亿元,增长43.6%。非国有经济规模日
益壮大,发展势头强劲。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1999年,全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7.9亿元,同比增
长25.1%,实现利润9.77亿元,增长52.7%,实现利税18.38亿元,增长34.9%。亏
损面为10.06%,同比减少0.4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31亿元,同比降低40.38%。
反映全区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综合效益指数为121.62%,同比提高13.47个百分点。
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水平的七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总
资产贡献率11.18%, 提高1.14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122.05%,提高3.71个百分
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63.83%,下降1.5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02次,加快
0.22次; 成本费用利润率6.02%,提高1.2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9024元/人,
增长23.63%;产品销售率98.38%,提高0.9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日趋合理。1999年,全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59.28亿元,同比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 (月报口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
投资)完成28.71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国有及控股单位投资额完成28.21
亿元, 增长31.9%。投资的主要特点:一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鲁北化工放大工
程、山东渤海活塞集团扩建项目、邹平粮食集团深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和
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加大, 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高速度,增幅达
104.3%。更新改造投资增加、投资比重上升,对加速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明显好转。 全区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20个,完成施工产
值17.5亿元, 增长5.5%,其中,国有施工企业完成产值3.2亿元,增长5.2%。全员劳
动生产率为28573元/人,增长8.5%。实现利税8980万元,增长5.2%。建筑质量意识提
高,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达100%。
五、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区交通系统进一步深化改革,
努力调整运输结构,强化综合运输优势,运输能力稳定增长,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为经济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1999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
程3779.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5.7公里,二级公路1097.4公里,三级公路564公里。
年末全区沥青路7761.1公里。全区公路共完成改建工作量2.56亿元,标志着全区公路
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客货运输有较大的增长。全区公路旅客运输量完成876万
人次, 周转量8027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和7.3%。公路货运量完成1413万吨,周
转量121451万吨公里, 比上年增长13.1%和4.3%;海上运力发展到4560吨,完成货运
量13.15万吨,周转量3378.6万吨公里。
邮政业务快速增长。 1999年,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完成5617.25万元, 同比增长
49.66%,减亏1028.45万元。特快收入完成445.02万元,邮政储蓄达到9.5亿元, 比去
年底净增1.7亿元; 集邮业务比上年增长61.92%,报刊发行完成流转额2023万元。电
信通信业快速发展。 1999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8%。
市、 农话交换机容量30万门。全区长途电路3500路,比上年净增502路。电话普及率
达到6.31%,比上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电话拥有量20万部,比上年增长6万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城乡市场销售稳中趋升。全区努力扩大内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促进消费需求
增长,特别是国家采取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再次降息、开征利息税等一系列启动内需
政策措施后,对刺激有效需求,产生了积极效应,市场销售由稳转升。1999年,全区
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9亿元, 同比增长7.8%,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0.1%。从城乡市场看,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8.30亿元,增长5.8%;城镇市场
实现零售额26.39亿元,增长9.3%,增幅高于农村市场3.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
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9.25亿元,增长10.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9亿元,增
长8.9%,除制造业增幅下降外,其他各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集贸市场发展平稳,
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6.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 1999年,全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7.9%,比上年下降
2.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8%,下降1.2%。其中,粮食类下降3.3%,肉禽及其制
品类下降5.2%,水产品类下降5.5%,鲜菜类上升3.7%,衣着类下降1.9%,家
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1.6%,医疗保健类下降1.6%,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5.4%,居住
类上升2.6%,服务项目类上升8.9%,农业生产资料类下降3.6%。物价走低,对经
济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出口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区紧紧抓住亚洲金融危机有所缓和的有利时机,加大
政策推动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努力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领域,实施骨干带动
战略,积极培育重点出口企业和重点利用外资项目,全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加快。
据海关统计, 1999年,全区进出口完成2.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进口
完成422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1%;出口完成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1%。出口增
幅居全省第二位,出口总值在全省排名比上年上升了两个位次,列全省第七位。在全
部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达12613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71%,比上年增长29.6%。
利用外资形势好转。 1999年,全区新批三资企业项目25个,比上年增长19%;合
同利用外资增幅较大, 共实现合同利用外资3840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149%,其中过
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有所增长,共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230万美
元,比上年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额在全省列第8位。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长, 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区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
财政政策,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强化依法治税措施,努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
出结构,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管理。1999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5059万元,增长
19.78%,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0855万元,增长19.98%,增幅居全省第三位。按分税制
口径,亿元县(市)达到5个。在全省141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排名中,五县一市位次
又大幅前移。从主要收入项目看,增值税(25%部分)完成12134万元,增长21.26%;营
业税完成12034万元,增长24.76%;企业所得税完成15379万元,增长0.10%;农业四税
完成10118万元,增长5.36%。财政总支出完成140092万元,增长12.02%。按现行财政
体制计算, 连续8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支出集中体现了保重点、保稳定、促改
革、促发展的要求。在支出项目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长54.42%,科技三项费用增
长25.02%,教育事业费增长15.98%,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增长31.73%,社会保障
补助支出增长101.73%。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态势, 各项存款继续增长。1999年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60.75
亿元, 比年初增加15.62亿元,同比多增0.91亿元。其中受经济状况好转、企业效益
大幅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存款加速增长,年末企业存款余额30.05亿元,比年初
增加4.55亿元,同比多增2.39亿元。在中央银行利率下调、征收利息税等政策引导下,
储蓄存款增长平稳。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9.39亿元,比年初增长6.46
亿元, 同比少增4.71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年末余额为91.78亿元,比年初增长2.52亿
元,同比少增4.46亿元。在贷款方面,全区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扩大内需,促
进经济发展的各项货币信贷政策,调整优化贷款结构,贷款增长适度。至年末,全区
各项贷款余额135.56亿元,比年初增长0.89亿元。剔除工行、建行贷款资产剥离7.07
亿元因素,贷款实际比年初增长7.96亿元,贷款投放基本满足了全区工农业生产和商
品流通的合理资金需要。 现金投放明显减少, 至1999年年末,全区累计净投放现金
6.09亿元,比上年少投放5.05亿元。
人民保险稳步发展。1999年,全区承保的各类资产总额达200亿元,保费收入1.1
亿元,累计支付各类保险赔款6353.6万元,交纳各类税金900万元。
人寿保险快速发展。 1999年,共实现保费收入12994万元,同比增长44.06%。在
狠抓业务拓展的同时, 认真做好理赔和给付工作,全年短险赔付884万元,同比增长
13.48个百分点。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就,科技实力有较大提高。1999年,全区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116项,其中1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或星火奖,101项获地区科技进步奖或星火奖。知识
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全区专利申请量达78项,专利授权42项。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项目实施实现新突破。全年地、县两级科技三项经费总额达
1551万元,比上年增加258万元,增长19.9%。全年共争取、实施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
项目86项, 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66项。项目拨613万元,贷款规模1.15亿元,无偿
补助经费比上年增加128.5万元,增长26.5%,创历史最高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化卓有成效,科技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年内先后启动了12个高新技
术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3.0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科
技富民工程新上项目68项,补助经费385.5万元,贷款规模6900万元;科技创业工程新
上项目47个, 补助经费477万元。到1999年末,共认定科技示范乡镇、村、户等科技
示范点321个,各级各类科技示范企业发展到164家,典型培育初具规模,先导示范卓
有成效。
星火计划成效显著,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全年共安排地区以上星火计划项目46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15项,项目总投资16945万元,贷款8540万元。发展星火示
范企业10家, 星火示范乡镇5个,评出星火明星企业家17名,星火优秀青年10名。全
区民营科技企业和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260家, 比上年增加25家,各类管理从业人员
6465人,技工贸总收入达8.1亿元。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1999年,城市建设完成投资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列
入国家下达的国债项目2个, 总投资1.86亿元,其中国债4300万元,累计完成投
资4500万元。 自来水供水能力6849.5万立方米/年、供热面积22万平方米,公交运营
车辆93辆,城市道路面积484.3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得到广泛重视,建成了一批绿地
广场和游园绿地,美化了发展环境。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果。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
取得重大进展,省、地、县下达的352个限期治理项目中已有244个达标排放,达标率
为69.3%。其中省控45个重点废水污染源中有29个达标排放,达标率为64.4%;省控41
个重点废气污染源中有27个达标排放,达标率为65.9%。全区已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5
亿元, 完成计划投资的67.7%。形成污染物COD削减能力3.3万吨。1999年,全区工业
废水排放量为2382.16万吨,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全区关停的十五(土)
小企业未发现死灰复燃现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了新进展。1999年,滨州市大气二
氧化硫年日均浓度值为0.098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年日均浓度值为0.040毫克/立方
米, 总悬浮颗料物年检出范围为0.104~0.914毫克/立方米,与去年相比市区综合污
染指数由4.17降低到4.03, 降低了3.36%。滨州市累计建成城市烟尘控制区面积
达18.5平方公里;建成城市噪声达标区面积11.25平方公里。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1999年,滨州地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各级
各类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师专、电大、教育学院实行实质性合并,高等学校招生、
在校生规模扩大。普通高等学校2所,招收本、专科生2025人,比上年增加474人,在
校生4832人,比上年增加845人。中等教育稳步发展,结构更加合理。普通高中21所,
招生10121人, 比上年增加675人,在校生28320人,比上年增加2406人;中等职业技
术学校30所, 招生8969人,比上年减少245人,在校生26070人,比上年减少590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47.94%。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水平
进一步提高。 小学招生49769人,比上年减少5243人,在校生303067人,比上年减少
18014人; 初中招生66626人, 比上年增加9612人, 在校生199647人, 比上年增加
14967人;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3%,在校生巩固率99.86%,小学毕业生升学
率98.89%,初中在校生巩固率99.45%。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也有较大发展。聋童学校
7所,新建盲童学校1所,在校生581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0%。幼儿园1544所,在园幼
儿76029人, 3~6周岁幼儿入园率72.45%,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94.93%。成人教育形
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成人高等学校招生807人, 在校生2033人; 成人中等学校招生
2738人, 在校生6937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58.25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
25813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41931人,其中专任教师
35038人,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84%、90.88%和75.87%,分
别比上年提高0.09、3.01、4.45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 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为重点, 年末全区各类医院及卫生院
121所, 比上年减少3所。医院病床7502张,减少0.6%。卫生技术人员13213人,其中
医生7404人,护理人员3313人;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2742人。中医事业健康发
展,中医科病床630张。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899人。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全区7县市全部提前一年完成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1999年,全区共有专业剧团7个,演出1084场。艺术表演场
所2个,艺术演出57场次,放映电影196场。图书馆8个,总藏书量达68万册(件) 。文
化馆8个,举办展览69次,组织大型文艺活动163次。
广播、 电视事业加快发展。1999年末,全区有地级广播电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
台6座, 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地级电视台1座,电视发
射台和转播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5%。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在全省青少年比赛中,夺得金牌22枚、银牌36枚、铜牌34
枚;参加各级各类全国比赛获金牌13枚、银牌2枚、铜牌6枚。年内向省以上优秀运动
队输送13人。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
十二、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1999年,滨州市区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0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67元,
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73元,增长4%。全区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达91.9%。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有所提高。1999年末全区在岗职工人数22.23万人,
全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808元,
增长12.8%。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区各级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计
划生育政策,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了低生育水平的继续回落。年末经省考核,
滨州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又获一等奖,实现了在全省的七连冠。据公安部门统计,
1999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592009人,比上年末增加22936人,人口出生率11.38‰,人
口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长率4.94‰。

(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