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6&rec=75&run=13

【概况】1999年,全区农业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农业和特色农业,克服了农产品市场疲软、价格低迷和多种灾害的影响,夺取了全年
农业丰收,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全区粮食总产257.64万吨,
比上年增长3.2%;棉花总产5.56万吨,比上年减少8.2%,但通过调整面积、改换良种,
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蔬菜总产253万吨,比上年增长6.3%;食用菌生产规模比上年翻
了一番,生产农户达到1万个,总产值达到2亿元。全区农业增加值59.9亿元,其中种
植业增加值3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3元,比上年增长4%。

【小麦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自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全区遭遇历史上罕见
的特大干旱, 平均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少85%。小麦生育后期,蚜虫、叶枯病、白粉病
又大发生。面对严重灾情,各地大打抗旱双保攻坚战,强化麦田管理,落实增产措施,
确保了夏粮丰收。 全区实收小麦355.39万亩,平均单产380公斤,总产135.13万吨,
分别比上年增加18公斤和8.92万吨,增长幅度分别为5%和7.1%,单产、总产均创历史
最高水平。

【夏蝗防治全面告捷】继1998年夏蝗大发生以来,1999年全区夏蝗再次大发生,发生
面积39万亩,分布在21个蝗区。发生面积之大、密度之高,为近30年最严重的年份之
一,而且蝗蝻出土极不整齐,更增加了防治难度。面对严重蝗情,地委、行署高度重
视,地、县市两级都成立了治蝗指挥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广大治蝗人员发挥渤
海老区人民不怕苦、不怕累、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在省治蝗指挥部、地委、行署及
有蝗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集中人、财、物力,大打治蝗灭灾攻坚战。夏蝗防
治自6月7日开始至25日结束, 历时18天, 全区参加治蝗人员2300多人次,出动3WC-
5.5超低容量弥雾机4台、 三用机7台、泰山18机350部、配套动力机械上海50拖拉机4
台、 25拖拉机4台、 各种运输车辆100余辆、渔船2艘,调动运五飞机2架,使用农药
160余吨、 油料15吨,地、县、乡三级财政投入资金80余万元。全区完成防治面积39
万亩, 共计41.9万亩次,防效达98%以上,飞蝗密度全部控制在了防治指标以下,实
现了飞蝗不起飞、不成灾的目标,夺取了夏蝗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为农业丰收作出
了重要贡献。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1999年,全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压缩粮棉面积,稳
定蔬菜面积,大力培植发展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在品种结构调整上,大
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全区收获优质麦20万亩,其中阳信县15万亩,基本实现了优质
优价, 增加农民收入960万元。全区秋种优质麦面积达到了80万亩,以质量为中心的
粮食特别是小麦生产结构调整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全区抗虫棉面积达到70%,降低
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仅此一项节支增收5000万元以上。引进、示范种植了专用玉米、
名优特稀蔬菜、食用菌、彩色棉等新品种。在种植方式上,大力推广间作套种和立体
种植,特别是以保护地栽培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无公害化生产、工厂化
育苗等新技术、新模式,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益,为农
村经济培植了新的增长点。

【四大兴农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农业系统精心组织实施以种子工程、推广工程、
培训工程和示范工程为内容的四大兴农工程,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
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八五”期间的37%,提高到了40%以上。种子系统狠抓良种引进、
试验、示范,提高良种繁育质量,扩大统一供种面积,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同时,把种子科研工作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关键,选育出一些有苗头的小麦、玉米、
蔬菜和食用菌新品种。以丰收计划、星火计划、推广计划、沃土计划、“一减双保”
(减少瓜菜生产中的化学用药量, 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瓜菜产品农药残留量不超国家
标准)、“四位一体”(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一块土地上将沼气池、猪舍、温室、
蔬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建立一个生物种群较多、
食物链结构健全、能流、物流较快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等技术推广工程为主线,
大力推广高产、高效实用技术30多项,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
地、县市农业部门结合种子工程和推广工程,创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30多个,带动了
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科技咨询和
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年内轮训农技人员2500人次,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绿色证
书”培训力度加大,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分别在惠民县和滨州农校启动,实施效
果良好,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

【科技“110” 服务“三农”建新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农业科技革命
的大潮,农业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为“三农” (农业、农民
和农村经济) 服务的新路子。地区农业局和邹平、阳信、博兴、惠民四县农业局相继
开通农业科技“110” 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快捷、高效的科技服务。各
地加强领导,成立专家顾问团,安装专线电话,配雇服务专车,采用电话服务、现场
指导、专家会诊咨询服务等方式,并辅以开辟广播专栏、举办电视专题讲座、开展物
化服务等形式,全方位地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截止年
底, 科技“110”服务热线共解答农民电话咨询3890人次,接待农民来人咨询4100人
次,农业科技“110”专家现场指导出诊200余次,举办电视和广播专题讲座56次,搜
集整理科普资料3000余份,印发信息快讯、技术明白纸40万份。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为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全区农业
系统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制度化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农业行政执
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自3月份开始,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为主要内容的“打假护
农”活动在全区全面展开,全年共查处违法经营单位20多个、假冒伪劣农资300多种、
120余吨,有力地净化了农资市场,打击了不法经营行为,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进行。
5月份,全区开展了“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农业法律法规知识。
全区农业系统内组织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执法人员300多人次,有240人取得了执
法上岗证。

【规范农村经济管理】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逐步规范。1999年,全区继续推行“总量
控制,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坚持“三个不准突破”,即以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为依据,“三提五统” (“三提”指村级三项提留: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
统” 指乡镇五项统筹: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乡村道路建设)
不准突破5%; 以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依据,农民负担总量不准突破10.4%;在水
费人均增加11.50元的情况下, 1999年度农民人均负担总量不准突破1998年。通过强
化监督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政策,全区1999年农民负担总额比上年减少56.93万元,
人均减少0.19元; 人均负担总量占1996年人均纯收入的9.47%,比规定标准降低0.93
个百分点; “三提五统”人均负担88.70元,占1996年人均纯收入的5%,严格控制在
了规定限额之内。⑵土地延包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全区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延长土
地承包期30年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年底,全区有4882
个村完成土地延包工作并签订了30年土地承包合同, 占合同到期村数的91.7%。全区
共印制土地承包合同书82.4万份,基本签订到户并经乡镇农经站鉴证;全区印制《土
地承包经营权证》 81.8万本,已发放到户51.2万本,到户率为63.2%,基本达到了省
委、省政府的要求。⑶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工作稳步进行。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
对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清理整顿的要求, 全区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于6月中
旬全面展开,113处农村合作基金会于6月15日12时之前全部关门停业进行清理整顿。
经过反复协调和各级农业部门艰苦细致的工作,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工作取得显
著成效。全区共有47处农村合作基金会并入农村信用社,其余清盘关闭的基金会首期
资金兑付工作也顺利进行,有效地化解了金融风险,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马兴伦 朱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