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6&rec=141&run=13

【概况】1999年,地区气象系统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
宗旨观念,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优势,努力提高预报服务质量,为农业发展和领导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开展人工增雨防雹和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工作,促进了气象事
业的全面发展,为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新的贡献。
气象基本业务保持一级水平。1999年,全区气象测报、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气
象通讯等基本业务质量,按省气象局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继续保持一级水平。全区
有12人次创测报连续百班无错情, 有2人次创农业气象连续百班无错,地区气象台获
全省电视预报竞赛第三名,受到省气象局的表彰奖励。
气象服务效益明显。各级气象台(站)以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把
为领导决策服务和为农业服务放到突出位置。地区气象台定期发布年、季、月的短期
气候预报,地、县两级气象台站都定期编发气象旬、月报,及时向领导机关和有关部
门提供实时气象资料和中期天气趋势预报。地、县气象台(站)根据不同农时季节,严
密监视天气变化,把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各种通讯手段
和传播媒介及时向各级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开展全方位气象服务。1999
年度,除正常的天气预报服务外,仅地区气象台发布大风降温警报、重要天气公告就
有10次,全年的重大天气过程无空报、漏报。春播期间,各气象台(站)及时向领导提
供温情、墒情、雨情,提出农业生产建议,开展小麦产量预报,供领导参考。麦收期
间,地区气象台增发未来七天的逐日滚动天气预报,用传真电话报送地委、行署领导
和有关部门。6月13日,地区气象台在认真分析天气形势的基础上,预报“6月15~16日
将有一次中等强度降水天气过程, 15~18日以阴雨天气为主,建议做好麦收防雨防霉
工作,并抓住有利时机突击夏播”。地委、行署领导根据建议对各县市进行了部署检
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7月初到8月上旬,全区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严重伏旱,降
水量仅为常年降水量的30%左右,有5个县创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降水历史最少记录。
对此次严重伏旱,气象台在5月份就准确地作出了趋势预报,向领导机关进行了汇报,
并通过报纸、电台等舆论工具提醒广大群众做好抗旱准备。自6月底到8月初,先后十
几次向地委、行署领导汇报情况,做好抗旱参谋服务工作。各级党委依靠科技,正确
决策,科学调度,广泛调动群众抗旱夺丰收,一个月内,仅黄河引水量就达2.08亿立
方米,创汛期引黄最高记录,使全区灾情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大灾之年仍获得丰收。
人工增雨防雹再创佳绩。全区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按照年初提出的“扩大防护面积,
实现全年防护区内无重大冰雹灾害;抓住一切机遇,搞好增雨”的目标,通过推行规
范化管理、狠抓炮手队伍技术培训、加强地县指挥中心建设、强化高炮维护保养、加
大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连续4年“作业防护区内无雹灾”的目标。自3月18
日开始至10月31日, 全区共进行增雨消雹作业28次。其中增雨作业18次,212个作业
炮日,发射炮弹1856发,增加降水4462.2万立方米。3月18日、5月9日、7月21~22日、
8月9日和11日等几次重要天气过程,人工增雨防雹指挥中心都抓住有利时机,指挥炮
点适时进行了增雨作业, 缓解或解除了全区的旱情。全区进行防雹作业10次,109个
作业炮日,发射炮弹3105发。特别是在5月9日、5月25日、6月2日和7月15~18日等几
次大范围降雹天气过程中,各县市的增雨防雹系统及时有效地进行了消雹作业,做到
了作业防护区内无雹灾,同时有效地抑制了雹云的发展,大大减轻了作业防护区外的
灾情或避免了大范围雹灾的发生。通过实施增雨防雹作业,全区全年防护面积和受益
面积累计1.71万平方公里, 减少经济损失和增加直接经济效益达1亿元。全区有21个
乡镇政府和地区高炮维修中心被地区增雨防雹领导小组授予“人工增雨防雹先进单位”
称号,有23名同志被评为“人工增雨防雹先进工作者”。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效益显著。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拥有警报接收机4000多台,
形成了以县市为中心,以乡镇、村为基点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覆盖率占全区行
政村的80%, 在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气象信息、政务信息、指导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除每天定时通过这一信息网向广大农村广播天气预报、警报外,还播出各类
科技信息稿件7000余篇,为各级领导指挥生产、组织防灾抗灾提供了依据, 成为农民
普及科技知识、 获得致富信息、学习实用技术的重要来源。1月25日,滨州市利用农
村网召开食用菌推广暨经验交流会。会后,市气象局又用该网对食用菌生产的有关知
识进行广播,使全市食用菌生产由1998年的1200个大棚发展到1999年的1800个大棚,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月份,针对牲畜易发“口蹄疫”的实际情况,
滨州市各乡镇利用农村网传播快、覆盖面广的特点,进行了反复宣传广播,有效地预
防了“口蹄疫”的发生。滨州、邹平、阳信等市县在农村科技信息网推广应用方面都
培养了自己的典型,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农村科技信息网的应用,
使其在农村科技服务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全区有11个乡镇政府和37名同志分别被地
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领导小组授予“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先进单位”、“农村科技
信息服务网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气象科技产业稳步发展。在做好气象服务和减灾防灾工作的同时,滨州地区气象
部门积极开展了专业、专项气象科技服务。为了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领域, 使气象科
技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滨州地区气象局年内投资20万元,引进了电
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在当地电视台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社会、
经济效益明显。 改进完善了“121”电话自动答询系统,随时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24
时、48时、5日及旬(月) 天气预报,提高了服务质量。防雷工作方面,年初行署发文
成立了“滨州地区防雷中心”机构,负责全区防雷工程工作;下半年,同地区建委共
同发文明确了建筑工程的防雷设计、施工、验收都由防雷中心参加。同时,气象部门
还开展了飞艇广告、电子礼炮等项目,为社会庆典服务增加了新内容。
气象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在地方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
气象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分组交换网于3月份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由中央和地
方配套建设,总投资2640万元的滨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项目进展顺利,新一代天气雷
达业务楼于7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区各县市气象局卫星小站建设资金全部到位,有4
个县局全面建成县级标准化增雨防雹指挥中心,安装了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开通了对
政府领导机关的微机服务终端。各县市气象局建成局域网络系统,12月开通了全区气
象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12月16日,新一代天气雷达天线吊装架设成功,成为气象部
门的形象工程,也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年初,地区气象局修订下发了《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的实施意见》 ;4月下旬,下发了《关于加强创建文明行业的通知》。按实施意见
的要求,提出了建设文明行业、创建文明单位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结合地委、
行署开展的“干部素质提高年”活动,对干部群众深入进行思想、作风、纪律教育,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经常性的党组织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
开展评选模范党员、优秀团员、五好家庭等争先创优活动;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活跃机关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区气象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全区气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1999年度,所属县市气象局除沾化气象局外,均被
当地评为“文明单位”;地区气象局被评为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十佳单位”,被地委、
行署评为文明机关;阳信县气象局和邹平县气象局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

(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