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6&rec=136&run=13

【滨州医学院内部改革成效显著】1999年,滨州医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需要,
全面深化了内部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干部制度改革。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本着公
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按照公布职位、
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理论考试、竞岗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委研究决定、
聘任或任命的步骤进行公开选任, 取得了较大成效。 12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
(其中博士6人,硕士2人)走上了领导岗位,领导干部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得到了
很大改善。另外,还按照干部岗位交流、轮岗锻炼的原则,对近20名处级干部进行了
岗位交流。
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⑴合理调整机构设置。在确定内设机构时,本着“精简、
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总体上压缩一块,向教学管理方面倾斜一块,向企业化、
社会化方向甩出一块的思路,在科学定编、定岗、定责基础上,合理调整管理机构,
努力压缩非教学人员。将学校原有19个党政职能部门精简为11个。⑵科学定编定岗,
分流冗员。在机构改革的同时,根据满负荷工作的目标,打紧党政机关的人员编制数
量, 如工会、团委等,每个机构定员仅为2人。同时,积极推进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行
政人员向教学转岗,把经营性单位的人员从事业编制中剥离出去,不断优化教职工队
伍结构。 撤销了总务处总务科、校产科、供暖科、保健科、幼儿园、膳食科6个科级
机构,组成了经营服务型实体水电暖服务中心、保健服务中心、膳食服务中心和幼教
服务中心,均为经营服务型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总务后勤人员由学校拨款的人数
从101人减到13人, 学校为此每年减少开支100余万元;临时工人数由100余人减为23
人,减少支出近20万元;通过机关精减,人员转岗分流,教职工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
学校事业编制由612人减少到了574人;专职教师由259人增加到300人,使专职教师占
教职工总数的比例由42.3%提高到52.2%; 党政管理人员编制由104人减至80人,减
少23%,占全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13%,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⑶实行全员聘
用制。对管理服务人员,在全员下岗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设置和职责要求,自上而下
进行选聘。具体办法是先通过竞争上岗对正处级岗位进行选聘,然后以同样方式对副
处级岗位进行选聘。处级干部确定后,分部门按个人报名、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程
序对科级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进行选聘。对落聘人员,年老体弱的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年轻的进行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同时设立“轮换工作岗位”,安排待聘人员。对教
学科研人员,在等职聘任基础上,实行评聘分开,根据工作需要和受聘人员的德才表
现,实行正常聘任、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全面推行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了一系
列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级升降、工作奖惩、解聘改聘、待遇分配的
重要依据。对于处级干部,实施了“末位淘汰制”,规定凡任期内连续两年被考核为
后二名的干部,根据情况予以诫免、调整、降职或就地免职。任期届满总考核不称职
者,取消重新竞争上岗资格。⑷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实行了国家工
资与校内津贴双轨运行的分配模式,按着向教学科研倾斜的原则,根据各类人员的不
同情况以及工作实绩与贡献大小,拉开分配差距,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总务后勤改革。研究制定了《滨州医学院总务管理改革方案》,按着“小机
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思路开展工作。经过改革,总务处保留了基建科,将环卫科
更名为校园管理科,撤销总务科,设立总务处办公室,作为管理服务单位。这样,就
使总务处与4个中心实体之间形成了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的甲乙双方关系。总务处代
表学校以契约形式向中心提出计划、 任务、要求,并进行检查、监督、协调;4个中
心作为经营型实体,搞好经济核算,自负薪酬,缴纳水电暖等费用,使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同时搞好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方面的后勤服务工作。经过一年运行,实现了
较好的效益。幼教服务中心不仅自负薪酬,向学校正常交纳水电暖费用及管理费,而
且增添微机等固定资产60多万元;膳食服务中心增添设备40多万元。
四、财务物资管理体制改革。⑴为了加强对财务、物资的统一管理,增强学校对
财务的宏观调控,撤销了原直属科室财务科及教务处实验室条件装备科,成立了财务
物资处,统一学校综合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业务领导,
统一管理院内各类经济活动。经过合并及人员调整,全院会计人员由原来的26人减少
到15人,做到了人员精减,职能加强。⑵强化预算管理工作,制定下发了《滨州医学
院预算管理及审批报销规定》,实行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财务
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以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制约制度为主体内容的管理制度,开展
了“财务工作检查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活动”。⑶加大了国有资产管理力度。财务物
资处下设资产管理科,统一管理全院各类资产,积极开展了资产清查工作,做到了帐、
卡、物相符和微机化管理,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规范了公共物资采购运作方
式,成立了由院领导、财务物资处、纪委、审计和使用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集团采购领
导小组,对物资和大型设备实行招标方式,降低了采购成本,体现了采购工作的公开、
公平、公正,得到了全院职工的好评。
五、教学科研改革。教学改革是校内改革的核心。结合教育思想大讨论,制定了
《滨州医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健康运行。⑴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
学管理体制。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积极选调得力人员加强基础教学部、临床教学部、
社会科学教学部和医学二系、口腔医学系、护理系等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正在逐步
使各专业系向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三位一体的实体系过渡。⑵加快了课程
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横向缩短、纵向拓宽,突出主干、减少重复,注重实
用、加强实践”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开设了25门选修课,优化了专业知识
结构,保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积极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力争到2000年使
全院的本科主要课程都达到重点课程标准。⑶完善了教学评奖办法,建立了教学工作
新的激励机制。制订了《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评奖办法》,举办了“教学能手”评
比活动,以奖励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教师。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⑷
改革了实验课教学管理体制,对实验室实行院、部(系)两级管理体制。为优化实验教
学资源配置,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全院将14个基础课实验
室调整、 合并成6个实验室。减少了验证和演示性实验教学,增加了探索性和综合性
实验。 同时,加大了教学投入。近3年,全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大幅度增长1000余万
元,超过了学校前20年仪器设备投入的总和,实现了历史性跨跃。⑸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制定更加有力的措施,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选送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
位,到其它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使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年末,全院具有硕
士以上学位人员已达130余人, 其中博士研究生30余人。青年教师中有18人破格晋升
为教授,41人破格晋升副教授,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合理,素质不断提高。⑹科研改革
方面。制定了《科研改革方案》等文件,着力建立横向拓宽,纵向攀高,多出成果,
快出成果的新的科研工作运行机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理顺了科研管理
体制,对原有科研所(室)进行了整顿,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组长负责制。按照有利于多
出成果的原则,积极拓宽横向联合,大力扩大科研经费来源,突出应用型课题研究,
勇于打破专业技术人员部门管理的界限,集中优势力量,积极开展纵向课题的立项攻
关。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努力加强省级和院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及中青
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取得了较大成效。

(孙祥军)

【滨州师范专科学校概况】1999年,滨州师范专科学校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促
进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学校占地206亩, 校舍建筑面积达到了7.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67.7万元,
图书馆藏书25万册。有政治、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体育、
艺术9个系,思想政治、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体育、
音乐、美术10个师范专业,文秘、电气技术2个非师范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律师、
会计电算化、 外贸英语、园艺、文秘6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职工队伍得到了
优化,在校教职工479人,其中教师211人;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59人,讲师78人,
助教及未定职称的60人。 专任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3人,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
会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教师奖的5人, 全校有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0人。办学规模进
一步扩大,普通教育在校生2355人,成人教育学生1216人。在教学方面,加强了学科、
课程建设,汉语言文学教育、物理学教育和化学教育专业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新上
了6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 加强了教学规范化管理,促进了教育质量提高。在科
研方面,共发表论文247篇,出版著作5部,有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8项获地级
奖励;争取到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地区重点研究课题,1个专业、1门课程被省
教委列为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先后被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省委高校工委、
省教委、省公安厅、省建委等有关部门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
单位”、“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国家安全先进集体”、“省级花园式单位”;
在全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预审中,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委评为优秀。

(赵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