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6&rec=130&run=13

1999年,全区教育工作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地科教会议精
神为动力,紧紧抓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机遇,自我加压,奋力开拓,使教育工作
在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全区“两基”(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在鲁西北率先
通过省政府复评并获高度评价。5月份,省政府对滨州地区“两基”工作进行了复评,
复评组一致认为:滨州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两基”重中
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强化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投入,采取有力措施调整学校布局和改
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教育的新路
子。“两基”的几项主要指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率先在鲁西北地区通过省政
府“两基” 复评。全区实现“两基”后又投资1.7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各县市基本做
到教育投入不减,集资政策不变,并能及时地引导社会各界把消费观念转到支持教育、
发展教育上来。全区投资5300多万元新上了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和实验教学设备
及电教器材,一批学校已达到了“四机一幕”(电视机、VCD机、录放机、投影机、银
幕) 进课堂。投资4000多万元为教师新建了一大批住宅楼,使城乡教职工住房条件有
了很大改善;投资1.2亿元调整学校布局,消除危房,改造薄弱学校;撤消教学点450
多处,新建了部分完全小学,使在完全小学就读的小学生达65%以上。农村中小学调
整布局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一些行政村拍卖小学不动产,购置交通工具接送学生到
乡镇驻地或学区集中上学,缓解了择校压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减轻了农民负担,推
动了小城镇建设。全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乡镇“四中心” (中心初中、中心
小学、成教中心、中心幼儿园) 建设,起到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辐射带动乡镇教育
发展的作用。乡镇成教中心在基地开发、龙头示范、技术推广等方面为全省创造了经
验,既为初中的分流教育提供了裁体,又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服务,也为农民致富
奔小康提供了捷径。 民办教育开始起步,有2所民办高校通过了省教委评估验收,已
经挂牌招生;地区以盲校为基地,以北镇中学为依托,创办了公办民助初中;地区加
强了对民办学校的年度检查,有46所学校通过年检。
教育现代化装备水平跨入全省第三位。 1999年全区又有4所学校申报省级规范化
学校验收, 已通过省级验收的达到15所。1999年又建成6所省级示范幼儿园、50所一
类幼儿园。全区教育办公系统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传真联网,第二个在国际互联网络
建立了地区教育网站,第三个实现了微机联网。博兴县成为全省农村地区第一个实验
教学普及县。滨州地区在全省较早地启动了初中实验技能考试和计算机期终统考,在
全区圆满完成了初中毕业生实验技能考试, 2.87万名考生中有98.5%达到合格以上,
其中49.8%达到优秀。全区在省、地规范化学校创造性地启动了“音像电子馆”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新的进展。全区有3个县被省教委表彰为全省素质教育先进县,
素质教育整体水平达到全省上游,全区涌现出了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素质教育实验县、
实验乡、实验校。加强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讨,3~4月份相继举
办了全区小学和初中素质教育报告会。进一步深化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制发了《滨
州地区初级中学贯彻课程方案评估标准》、《关于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意见》
以及《滨州地区关于1999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完善和深化了“一评二挂”
(对乡镇教育水平和办学水平实行全面评估, 评估成绩与分配普通中专和普通高中招
生指标挂钩) 制度,进一步改革了中考科目设置及管理办法,规范了对高中招生工作
的管理,基本建立起了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正确导向机制。通过抓龙头,树典型,带
动了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4月份,地区教委在邹平县实验中学召开了初中
教育改革现场研讨会。 5月份,行署在博兴县召开了全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场经验交
流会。全区基础教育质量大幅提高,1999年普通高考全区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580人,
比历史最好的1998年接近翻一番,各学科的平均分首次全部超过全省平均分,标志着
全区的普通高中教育开始走出低谷,呈现出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态势。
实施教育形象工程、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优化教育行风的经验在省委、省政府召
开的全省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地区教委从年初开始,按照地委“干部素质提高
年”的总体部署,针对教育系统存在的热点问题,在全区教育系统实施教育形象工程。
教育形象工程确立的不打招呼、不发通知、直接到校、随机检查、公开曝光、勇于揭
丑的工作方式, 达到了以查促改、以查促变的目的,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4
~6月份, 地区教委按照地委“三讲”整改工作的部署,结合近期整改中教育方面的
工作, 组织百名教育干部对全区七县市的38个乡镇、250所学校进行了深入调查,对
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地区教委将辍学问题纳入了行风治理的重点,列入了一
把手工程,多方筹资近百万元,设立了“全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救助基金”,
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学杂费,对特困生给予救助。各县市政府都出台了治理辍学的
文件,全区动员辍学生返校5200人,返校率达65%。全区共查出学校自立收费项目5种,
乱收费金额36.6万元,已全部清退。调查还发现,全区有关部门向学校及学生乱摊派
收费项目达8种之多, 包括一些部门的书刊费、卫生防疫费、电影费、保险费、新华
书店通过课本搭派图书、地方政府通过学生代集资等,平均每个学生每年增加负担12
元。地区教委也作出决定,凡此类没有省、地教育、物价部门明文规定的代收费用,
一律废止。从11月份以来,地区教委以“三讲”教育为契机,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了
“减十帮百增千”活动。即为全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学年减轻经济负担十
元以上,地区教委和各县市教委每年分别帮助百名以上贫困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
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再使初中辍学生返校就读人数增加千人以上,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
辍学率控制标准。这项活动又使1635名贫困学生领到救助金32.7万元,48万中小学生
人均一年减负13.2元, 总计金额633.6万元,3651名初中辍学生陆续返校就读。滨州
地区教委成立“学生用品审批领导小组”,对所有面向中小学生的有价物品和收费服
务实行总把关。除课本之外,小学、初中只保留一套由地区审定的学习辅导资料,其
他搭配资料一律取消,并实行先发书后交款,取消预定款。学校每学期开学之后一次
收齐应收费用,中间不再收取一分钱。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师资建设继续在全省创造了新鲜经验。地委组织部、人事局、
教委联合下发了《滨州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就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管
理体制、编制、聘任、义务与权利、资格与录用、考核、奖惩、职务晋升与任免、培
训、流动、退离休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全区教育系统在深化学校“五定四制”改革的
基础上,重点推行了以无棣县为代表的职称评聘分开等系列改革,高职可以低聘,低
职可以高聘,推行绩效工资管理体制,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
计, 全区将所有代课教师3000人全部辞退,落聘不合格教师800多人,进一步优化了
教师队伍。这项改革又在全省、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滨州地区对校长、教师的培训、
管理工作受到省教委表彰。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全省教学能手评选中,滨州地
区入选率达到74.2%,列全省第四位。地区教委被省教委评为中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地区盲校的建立填补了滨州地区教育史上的一项空白,省教委给予高度评价。地
区将原商业技工学校改建为地区盲校,组建了新的学校领导班子,在原来基础上又投
入近1000万元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大楼,分批选派骨干教师到特殊师范学
校进行专业培训,并已有10名教师取得特教教师岗位合格证书。一所集盲、聋、哑、
弱智教育为一体的初具现代化标准的地区特教中心已经挂牌成立,填补了全区没有盲
童教育的空白。
贯彻落实《教师法》有了新的特色。教师住宅小区建设在全省创造了一流水平,
省教委已确定在滨州地区召开现场会议。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拖欠教师
工资问题有了明显好转。全区教师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实施良好,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
积和住房成套率都已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滨州市教师住宅小区堪称全省一流,一些县
和乡镇也正在启动这项工程的实施,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
校舍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全区教育系统对所有固定资产全部纳
入了规范管理, 已经涌现出校舍设施维护管理优秀学校261所,校舍设施维护管理优
秀乡镇9个。在1999年全省校产管理工作会议上,滨州地区作为5个典型之一作了经验
介绍,受到省教委、省财政厅表彰奖励。
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取得新成果。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区两处中
等师范学校在全省第一个全部转制为五年一贯制师范专科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面
向小学培养教师。有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被评估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有两
所中等专业学校被评估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7个县市的职业中学通过复查
都达到了省级及以上职业学校标准,其中继无棣县之后,博兴职业中专经验收又达到
了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标准。60多个乡镇成教中心在实验实习基地进行了项目开发,
既促进了乡镇成教中心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县市属
以上企业下岗职工,凡是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全部纳入了再就业培训。深入
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地区教委从中国电影电视制作中心购买农业科技录像带20多
种, 印发《科教兴农》报10万余份,推广农村实用技术150余项。全区勤工俭学1999
年总收入突破8000万元,6个县市已达省级校园经济开发示范县标准,地区教委被省教
委表彰为全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教育科研和教育宣传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地区教委办公室被省教委表彰为全省
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先进单位。 1999年, 地区教委完成了国务院“九五”重点课题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的重点个案,《滨州地区面向21世纪教育规模、
结构、 模式、形态研究》,在全省确定的青岛、烟台、滨州3个子课题中,滨州被省
课题组评价为研究质量最高的一个。地区教委主要负责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工作研
究文章29篇, 教委各位主任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7项。在教研领域有两项课题通过
国家级验收,其中一项已确定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滨州地区教育科研工作受到省教委
表彰, 被评为先进单位。1999年,省级以上报刊报道全区性教育实践成果的新闻110
篇, 其中有1篇获全国新闻学会一等奖,1篇获《人民教育》文章评选三等奖,1篇获
山东省教育新闻二等奖, 《山东教育报》刊登头版头条8个,列全省各市地之首。地
区教委创办了《滨州教育》,办刊质量达到了全省同类报刊上游水平。地区教委机关
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

(王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