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67&run=13

【全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区工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
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精神,以改革统揽全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
企业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市场供过
于求带来的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全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速度和效益走在全省的先进行列。全区工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以上的
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 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0.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7%;
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18.08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工业增加值39.42亿元,同比增长
15.41%。滨州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高出全省平均速度4.13个百
分点和2.61个百分点,均列全省17个市地第2位。
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45.71亿元,同比增长16.87%,产销率达到97.05%,
生产与销售保持了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5.05亿元,同比增长1
7.81%。实现利润6.37亿元,同比增长28.14%;实现利税13.49亿元,同比增长19.61%。
全区非国有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国有企业发展滞后。非国有经济中的集体工
业实现增加值17.07亿元,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6.28亿元,其它类型0.7亿元,同比
增长分别为22.1%、19.4%、46.3%。国有企业实现13.75亿元,同比下降6.4%。
全区优势骨干企业的拉动作用异常明显。全区五家省重点企业集团鲁北化工、魏
桥棉纺织、滨州印染、滨州化工、渤海活塞集团创造的利润和利税总和达到3.87亿元
和5.74亿元,分别占全区的60.8%和42.6%,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异常突
出。

(吴海波 李忠)

【全区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1998年,全区企业改革贯彻了中共十五大精神,制定了
《滨州地区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三年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意见》,全方位、多
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各项改革开始向纵深推进。(1) 改制形式由一企
一制开始向一企多制转变。(2) 改制步骤由一次改制开始向多次改制转变。年内,改
制的企业多数再次改制,有的已是多次改制。沾化金丝枣酒厂是两次改制,滨州环宇
纺织集团进行的已是六次改制。多次改制使企业活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3)改革重点由优势企业开始向困难企业转变。邹平县对4家县属大企业、困难企业实
施了分离重组,嫁接改造和并购,盘活优化资产达1.35亿元。(4) 改革的主攻方向由
一企一改、单门独户式改制开始向资产重组、结构调整转变。山东锦绣纺织集团公司
通过与香港华润集团合作, 转让70%的产权组建合资企业,带动盘活了企业绝大部分
生产经营性资产。博兴、无棣等县也通过多种形式促使低效、闲置存量资产向优势企
业聚集,实现互补。一年内全区通过改制盘活、优化存量资产8亿多元。(5)对改革的
要求由数量型开始向质量型转变。改制的国有工业企业和乡镇办企业中,生产经营状
况好转,实现盈利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分别占80%和86%。无棣县新改制的近20家国
有工业企业,无一亏损。到年底,全区1829家乡及乡以上企业已改制1585家,改制面
达86.7%, 其中属于产权制度改革的828家,占全部改制企业的53.3%。股份制企业由
1997年底的203家发展到280家, 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到353家。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
总数为106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64家。列入省重点的5家企业集团依靠
资本、技术、人才、管理优势,走低成本扩张和资本运营的路子,兼并、联合了35家
企业, 盘活存量资产7亿多元,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得到快速膨胀发展。同时,全区通
过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与增资扩股融资近4亿元。

(钱杰 吴海波)

【强化营销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全区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市场营销工作会议
精神,开展了“市场营销大讨论”活动,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了市场意识。
(1)5家省级重点企业集团实施了市场部、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三大建设工程,国内网
点达1089个,国外网点20个;调整充实营销人员50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2.67%,其中
滨印集团、活塞集团和鲁北集团营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了5%以上。(2) 积极
组织企业参加了青交会、,98上海山东商品展销会和第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
展览会,共签订出口贸易合同、协议1140.3万美元,成交国内贸易合同3530万元,签
订国内贸易协议11项,金额1.2亿元,提高了滨州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3)积
极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千方百计巩固亚洲出口市场的同时,加大了对欧美、
拉美、南非及独联体等地区的市场开拓,工业品出口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区工业
企业出口交货值实现20.23亿元,同比增长3.87%。

【突出创新意识 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全区有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 5个产品荣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3个项目
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 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55项,其中新产品220项,利税1.3亿
元。为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制订出台了《滨州地区地区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
意见及确认评价考核办法》。全区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
家。 组织企业参加全省产学研洽谈会,会上共签协议3项,达成合作意向26项,人才
交流63人次,31家科研单位提出了帮助解决难题的意见。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新进展。 全区有2个项目
列入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跨世纪工程项目, 总投资3600万元。有3个项目列入国家经贸
委专项框架计划, 并初步列入年度贴息计划,专项贷款6400万元,贴息640万元,占
全省的10.7%。 为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组织编制了《重点企业集团“九五”后
三年技改发展规划》、《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规划》、
《滨州地区涉海工业建设项目规划》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改项目导向目录,进一步
明确了技改在供大于求情况下,不再搞一般生产能力的填平补齐,集中力量用高新技
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把工作重点放在品种、 质量效益上,促其升级换代。
1998年, 全区在建技改项目582项,其中国有123项、集体459项;完成技改投资21.3
2亿元, 完成计划的106.6%,同比增长3.4%,其中国有企业完成9.67亿元,同比增长
3.1%, 实施利用外资嫁接改造项目15项,资金到位8804万元,利用外资416万美元。
全区自营生产企业达到20家, 机电设备进口引进用汇476.3万美元,引进国外先进设
备272台(套)。

【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经营效益】1998年,地委、行署加强了对工业行业的管理力度,
在原全区工业生产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全区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坚持一月一次
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通报情况、查摆问题,对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予以
研究解决。全区建立起了工业经济运行预测体系,地区经贸委与22户重点企业联网成
功并实现了数据传输,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早期资料。各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
为中心,积极开展学习邯钢、海尔先进管理经验活动,加强财务管理,以成本和资金
管理为重点,挖掘内部潜力、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全区实现综合管理效益
1亿多元,为工业经济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继续实施管理示范工程。4家省级管理示范企业与37家企业开展了管理互助活动,
扩大了示范企业的影响,推动了全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地区下发了《关于大力压
缩产成品存货和应收账款两项资金占用的意见》,各县市和部门根据地区的要求和两
金压缩目标任务,以两项资金占用超2000万元的大户为重点,加快处理积压产品和货
款回收,使全区两项资金占用增幅明显降低。到年底,全区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同
比增长为2.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
认真组织贯彻落实《节能法》,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全区工业企
业节约标准煤4.86万吨,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到7亿元,利润2亿元,企业按照资源综
合利用的政策规定减免税费1000万元。

【加大国有企业扭亏工作力度】围绕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各级对国有大中型企
业进行了摸底调查,提出了扭亏解困分年度目标和解困措施。地区和各县市紧紧抓住
扭亏有望的企业和亏损过百万元的亏损大户,继续实行扭亏增盈责任制,加大了扭亏
解困力度。各级把扭亏同改革、调整结合起来,采取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增资减
债等综合性措施,推动了扭亏增盈工作深入开展。到年底,全区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
16.9%, 比省目标低3.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13.56%,
比省目标低0.44个百分点。纺织压锭解困工作进展顺利。到年底,全区纺织完成压锭
47444枚,超额完成了省里安排的压锭任务。

(吴海波 李忠)

【全区大中型企业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工业系统积极探索科研
机构多模式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使全区大中型企业科
技事业迅速发展,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1) 科技力量雄厚,人力资源潜力巨大。经
过多年的充实和调整,全区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更趋优化。根据对全区大
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资料分析,1998年底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为81545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364人,高中级职称人员2126人,无高中级职称的本科及以上人
员1075人。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的科研机构25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2431人,其
中,高中级职称人员614人,比上年增长15%;无高中级职称的本科及以上人员640人,
比上年增长20%。(2)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研究与发展经费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随着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企业“优胜劣汰”的决定性因素已由过去的资本实力转变
为技术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1998年全区大中型
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为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8%,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07亿
元,比上年增长151.4%;银行贷款7090万元,比上年增长241.9%;上级拨款43 5.2万
元;用其它形式筹集的科技活动经费7451.7万元,同比增加3040.7万元。(3) 科学研
究成效显著,科技成果丰硕。年内,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申请专利14项,专利授权10
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5项,其中,地、市级9项,国家级5项,省部级11项。全区大
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4)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及创新能力不断提高。1998年,全区引进国外技术改造投资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
长292.8%。其中,引进设计图纸工艺配方专利及关键设备投资7261.8万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165.7%。

(戴爱玲 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