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镇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22&run=13

【阳信镇】阳信镇位居阳信县中部,辖76个行政村, 5.48万人,面积64.7平方公里。
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37亿元,乡镇企业产值5.02亿元,财政收入922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2178元。 其中,鸭梨生产对财政的贡献额为280万元,鸭梨收入人均12
00元。 全镇鸭梨面积已达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成为阳信县主要的鸭梨生产
基地。
阳信镇是阳信鸭梨的发祥地和主产区。党委、政府把发展鸭梨生产作为增加农民
收入和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以鸭梨为主的高产高效创税农业获得全面发展。(1)
加强科技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鸭梨技术服务公司职能作用, 创办了
《梨园科普》小报,并创办100亩的科技示范园,不断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使果品产
量迅猛增加, 品质不断提高。1998年鸭梨产量达1亿多斤。该镇的鸭梨在全国林副名
优新稀产品展销交易会上获推荐产品奖。为进一步提高鸭梨品质,在总结示范园管理
经验的基础上,编印《优质鸭梨培育技术》科技读物一万册,无偿发放到果农手中,
并统一购进深色纸,着力在全镇各村户推广应用套深色双层纸袋技术,收到良好效果。
(2) 按产业化思路发展鸭梨,着重加强恒温库建设。为实现鸭梨贮存、保鲜增值,提
高鸭梨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年初,镇委、镇府深入调查研究,出台了《关于扶
持恒温库建设的意见》,从用地、用电、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通过采取多项扶持措施,为恒温库户节省资金80多万元。1998年,扶持23户果农新建
恒温库18个,库容量4518吨。为解决恒温库收购鸭梨资金之急需,镇委、镇政府发动
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集资,共筹集188万元供建库户使用,从而保证了恒温库当年建设、
当年使用、当年见效,每百吨库容量效益达5万元。(3)加强鸭梨市场建设。镇政府征
地52亩,投资220万元建起了面积3.37万平方米、可容纳40个固定摊位、150个临时摊
位的果品批发市场,解决了过去鸭梨有市无场、市场分散、经营不便的状况。鸭梨专
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了果品集散中心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
受广大梨农及外地客户的欢迎。(4) 为加大阳信鸭梨的宣传力度,扩大对外销售,该
镇充分利用梨花会、庆丰收活动、招商会、广交会之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
信鸭梨,使阳信鸭梨知名度不断提高。1998年与香港金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立了阳
信(香港) 金桥有限公司,联合购销鸭梨324吨,出口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香港
等地。镇政府通过金桥有限公司购销鸭梨,增大了调节价格的力度,发挥了调控市场
的作用,大大增加了梨农的收益。

【河流镇】河流镇位于阳信县中部,是渤海经济开发区沿黄经济区的交汇处, 总面积
57.5平方公里,耕地4.92万亩,78个自然村,3.77万人。
改革开放为河流镇经济和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几年来,河流镇广交国内
外朋友,依靠自身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广泛引进和利用外资,走上了一条外向
型经济之路。投资1300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为“三资”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
的条件。投资150万元铺设了近7公里的自来水管线,保证了各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
投资100万元铺设了两纵一横计18公里的园区主干公路, 改善了园区的交通条件;投
资40万元新上5000千伏安有载调压主变1台,解决了电力不足的矛盾;投资300万元改
造了程控交换机及通讯线路。与此同时,在政策方面也加大了优惠力度,凡来河流镇
投资的外商、港、澳、台客商可享受下列待遇:土地使用租买自由;外商的生产管理、
用工管理等由企业自主; 注册资本超过500万元的免费安装两部程控电话;企业污水
排放由企业出资,政府负责处理;外资企业需开采地下水的免交水资源补偿费;厂房
等基建工程由河流镇负责实施,免收税金和管理费;外资企业的批准证书、营业执照
由投资方提供资料, 管委会整理编写和报批。截止1998年底,工业园现有独资企业5
家(美资一家,台资两家,港资两家) ,合资企业8家,其他外向型企业28家,合同利
用外资5500万美元,年进出口额5000万美元(其中出口额3000万美元),年均实现产值
4.5亿元, 利税5000万元。主要产品有电子零件、半导体元器件、条码机、不锈钢餐
具、索具、链条、皮制手套、抽纱工艺品、箱包、牛肉制品等20多个品种。已初步形
成电子、不锈钢、抽纱工艺、尼龙塑料、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六大工业加工体系,产
品畅销美国、英国、加拿大及中东、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交货值连续
四年居全区榜首,被地委誉为“出口创汇第一镇”。园内台湾独资企业--长威电子有
限公司,列全省外商出口企业500强第92位,是海关信誉优良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既营造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又安置当地劳动力6000余人。收到了很好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流坡坞镇】流坡坞镇位于阳信县西部,辖73个行政村,人口3.98万人,面积62平方
公里,1998年财政收入4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43元。
流坡坞镇是滨州地区蔬菜生产重点乡镇之一,反季节蔬菜被评为滨州地区星火二
等奖。镇党委、政府着眼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以大棚蔬菜
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之路。1998年,全镇已经形成了品种齐
全、模式多样、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的蔬菜生产基地。万亩日本大叶菠菜以质优、
高产而享誉华北和东北地区。年末,全镇已发展大田菜2万亩,冬暖式高温棚1700个,
大提棚1500个,涌现出了20个大棚蔬菜专业村。全镇年产蔬菜3000万公斤,销售收入
3000万元, 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800元,蔬菜生产已成为全镇农村经济的主导产
业。
为搞活蔬菜流通,该镇建起了占地50亩,投资60万元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
批发市场设施齐全,服务周到,已闻名华北、东北各省。设摊位700多个,日销售量3
万多斤, 年成交额600万元。该镇还投资10万元,购置了专用车辆,除从信息上帮助
农民销售蔬菜外,还负责帮助农民统一购进大棚膜、草苫、水泥柱、铁丝、竹杆、种
子、农药等物资,实行无利销售,深受农民欢迎。
为促进蔬菜生产的发展,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蔬菜生产当作振兴农村经济的
突破口和建设小康之镇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班子换而发展蔬菜生产的路子不变。为
给蔬菜生产创造一个宽松环境,镇政府出台了鼓励农民蔬菜生产的十条优惠政策,在
用地、特产税、义务工、资金协调、物资供应等方面给予优惠,在产前、产中、产后
环节上提供全方位服务。镇政府组建蔬菜专业技术队,对建棚、消毒、育苗、嫁接、
移植、 病虫害防治等重点环节,对菜农进行技术指导和进行技术培训,使全镇近200
0多户菜农,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
蔬菜生产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1998年,流坡坞镇分别被地、县授予蔬菜生产
先进乡镇。
(姚式健)

【埕口镇】 埕口镇地处山东省最北端, 濒临渤海,与河北省海兴县隔河相望,素有
“山东北大门”之称。大济路(大口河--济南)纵贯全境,全镇总面积128.79平方公里,
人口2.17万人,1998年实现社会总产值4.5亿元,财政总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2180元。
埕口镇海洋资源特别丰富。拥有海岸线27公里,浅海滩涂50万亩以及世界上罕见、
总储量达3.6亿吨的贝砂带, 海产品种类齐全,盛产东方对虾、斑节虾、梭子蟹、鲈
鱼、文蛤、毛蚶、海蜇、牡蛎、缢蛏等。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该镇大力发展海洋经
济,已形成了以海洋捕捞、滩涂养殖、原盐加工、贝砂加工、海产品加工为主的海洋
经济产业。 拥有机动渔船520艘,总动力达5.8万马力,年捕捞总量3万多吨,创产值
1.6亿元, 全镇从事海洋捕捞的人数达5000多人。拥有全县唯一的船坞修造厂--水沟
船坞。 全镇海水养殖总面积3万亩,吸引了解放军总后、总参,辽宁、福建、河北、
青岛等地20多家客户前来搞滩涂开发、海水养殖。为适应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全镇建
有两座3000立方米的海水孵化场, 每年可孵化虾苗4亿尾。同时,海产品加工业也有
了较大发展,全镇冷储能力达到1000吨。从1995年开始,该镇已连续四年获全区“海
水养殖先进乡镇” 光荣称号。镇办企业车网城盐场,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198 7
年以来, 累计实现利税3000万元;1997、1998年连续两年上缴税金超过180万元。贝
砂加工业从1990年开始起步, 已发展到130多个加工点,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境内
沿大济路两侧形成了绵延5华里长的贝砂市场, 日加工能力达1400吨,年人均收入50
00元,产品远销新疆、山西、河南等地。
(刘洪敏 杨立冰)

【无棣镇】 无棣镇地处无棣县城,大济路、205国道在城区交汇。全镇总面积145.86
平方公里,人口5.87万人,199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8亿元,财政总收入7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52元,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发展经济功勋乡镇”。
典型的城郊型农业。无棣镇立足区位优势,坚持走高产高效农业之路,建立起了
以蔬菜、林果、桑蚕、良种为主的四大高效农业基地。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抓住地处
近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等诸多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形成了以商品经营、百货及副食批发、饮食服务、金融器具销售、服装批发、枣
制品加工销售、废品收购、机械修理、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主导产业。商贸流通异
常繁荣, 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建成了205国道饮食服务一条街、海丰商业一条街、东
关旅馆一条街、塔影街、院前街及棣新一路的大马、桃花岭、杨霍三里等商品销售和
综合服务区,形成了南北纵横、东西交错的商业网络。工业企业发展迅猛。以利达公
司为龙头的金融器具制作销售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销售基地;以滨州金
丝枣酒厂、霞立股份酿造公司为龙头的金丝枣加工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以宏达集团公司、第二、第三建筑公司及镇窑厂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业发展前景广阔。
金三角工贸小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其自行车零配件交易产品辐射河北、天津、青
岛等市地。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有运输专业村10余个,客、货出租车辆1500余部。
截止1998年底, 全镇第三产业从业户数达2300家,人员7000余人,年创产值2亿元。
第三产业已发展成为全镇经济的半壁江山。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推进。该镇教育教学质
量在全县名列前茅;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被滨州地委、行署命名为“人口与目标管
理先进乡镇”;“二五”普法是全县唯一一个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乡镇。
(刘洪敏 王炳南)

【马山子镇】马山子镇地处无棣县东北部,渤海湾西岸。全镇总面积677.26平方公里,
人口2.9万人。 1998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8亿元,财政总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2184元。
马山子镇拥有70公里海岸线,60万亩浅海渔场和20万亩沿海滩涂,沿海资源极为
丰富。盛产对虾、梭子蟹、梭鱼、鲈鱼、文蛤、沙蚕、卤虫等名、优、特产品。海水
养殖面积达3万亩, 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多样化的海水养殖格局。开发利用潮间
带进行贝类养护生产成效显著,产值达1200万元。沙蚕采捕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新门
路。海洋捕捞能力有较大提高,拥有各种作业船只400余艘,总动力达4万马力,年捕
捞总量3万多吨,创产值逾亿元。盐田面积达1.95万亩,年产原盐2万吨。
以鱼粉加工和丰年虫卵精选加工为主的私营经济是马山子镇经济的一大特色。鱼
粉加工已建起了四大生产基地和一个工业园区,现有加工厂31个,从业人员2900多人,
年加工能力7万吨,产值2.8亿元,利税2000万元。付山子丰年虫卵精选加工基地已成
为全国最大的丰年虫卵集散地之一,产品远销青岛、深圳及韩国、日本、比利时等10
余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1998年底,全镇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1200家,私营企业6 8
家,从业人员6500人,实现产值4.3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水陆交通便利。张东路(张连普--东风港)、疏港路、马
眨路(马山子--孙眨河)等县乡公路纵横贯通,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境内有3000吨级
港口东风港和建设中的万吨级港口滨州港两个海上通道。通讯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人
均占有程控电话量居全县各乡镇之首。
(刘洪敏 张玉敏)

【小泊头镇】小泊头镇地处无棣县西北部、两省(山东、河北) 三县(无棣、庆云、海
兴)交界处,是北上京津塘、南下鲁苏浙的必经之地。全镇版图面积107.14平方公里,
人口4.12万人。199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财政收入4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2170元。
小泊头镇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闯出了一条“农业立镇、工业兴镇、外向强
镇”的新路子,为实现向经济强镇的尽快跨越奠定了基础。良种繁育异军突起。按照
“以科研带实体,实体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指导思想,走出了一条集生产、加工、
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化路子。县政府批准成立的“无棣县良种推广中心”已发展成为拥
有固定资产160余万元的龙头企业, 其“广达”牌良种已远销北京、山西、河南等省
市。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渔网加工、鱼粉加工、绝缘材料生产为主导产
业的工业体系。渔网生产实现了由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由小型化向大型化发展的
飞跃, 止1998年底,全镇大中型渔网机发展到180台,从业人员1万余人,实现产值1
亿元。鱼粉生产逐步向小区集约化迈进。培育发展了以辛沙路沿线工贸小区为主的鱼
粉生产基地, 形成了17个鱼粉生产小区,建起了3个鱼粉批发市场,全镇有74家鱼粉
加工企业, 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年加工能力在3万吨以上。绝缘材料厂研制开发了
“FRP” 电机端箍、“高强度电机集电环”等新产品,均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
目。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以辛沙路、车泊路为依托,路域三产格局初具规模。北高粮
食批发市场、小枣批发市场、渔网市场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辐射带动力。在1998年全
县“争名升位”目标考核中,该镇综合评比列全县第一名。
(刘洪敏 王忠民)

【富国镇】富国镇位于沾化县中部偏南,镇政府驻县城。全镇辖42个行政村,4.38万
人口, 版图面积1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1万亩。境内有徒骇河、胡营河、洚河、
潮河南北平行穿过。 徒骇河富国港建有300吨级码头。永馆路、新海路、孤滨路交通
干线于此交汇。全镇村村通柏油路通程控电话。
1998年,富国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亿元,比1997年(下同)增长15.6%;农业
总产值1.49亿元, 增长18%;工业总产值9310万元,增长25%;乡镇企业总产值2.8
亿元, 利税2512万元,分别增长27%和27.5%;完成财政收入902.1万元,其中地方
财政收入688.1万元,分别增长24%和32.2%;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增长887元。
富国镇是沾化县乡镇企业先进镇,1995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全县率先突破亿元大
关,被行署授予“三强”(强镇、强村、强企业) 称号。1998年,乡镇企业发展到120
6家,从业人数达6741人,新增个体私营项目370个,总投入资金2516万元。实现纳税
金额691万元,其中地方税511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4%,再次被地委、行署授予
“发展乡镇企业强乡镇”称号。富国镇清源集团生产的高档瓦楞纸和木制品远销日本、
美国、台湾、北京、青岛、济南等地,1998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588万元。镇建筑公司
是省级“遵守财经法纪先进单位”和地区AA级信用企业,1998年完成产值1506万元。
镇卫生材料厂的产品在全国卫生材料质量信誉调查中被用户评为质量信誉推荐产品,
在全国同行业中进入四十强。1998年沿永馆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占地50公顷的商
贸、工业经济私营园区,已初具规模,当年吸引资金680万元。
(阎希清 崔清连)

【下洼镇】下洼镇位于沾化县城西21公里处。镇政府座落在永馆路南侧、秦口河西岸
的大下洼村。镇辖34个行政村,3.78万人口。总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5万亩。
1998年, 下洼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财政收入409万元,人均纯收入228
0元。冬枣产值800万元,人均增收200元,170个特困户由此脱贫致富。在全县争名升
位擂台赛中再获第一名。
下洼镇是沾化冬枣中心产区,开发早、规模大、效益好。在沾化冬枣获得“全省
七五科技星火新产品金奖” 、“首届环渤海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后,1995年2月冬
枣树被定为“沾化县树” ,1995年4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
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下洼镇把冬枣开发作为富民兴镇的主导产业,
制订出《发展冬枣密植园四万亩》 的远景规划。1998年成立冬枣开发总公司,投资3
00万元扩建育亩场, 使年育脱毒冬枣苗能力达到150万株。投资600万元建设贮藏量5
00吨、 保鲜能力4个月以上的冬枣冷藏气调保鲜库和冬枣自动分级选果包装生产线。
1998年度发展冬枣密植园467公顷, 栽植、嫁接冬枣树30余万株。截止1998年,全镇
已发展冬枣密植园1333公顷, 人均300平方米,每户庭院2棵冬枣树。冬枣总产量达1
0万公斤,冬枣已成为富民兴镇的支柱产业。
(阎希清 王中瑞)

【冯家镇】冯家镇位于县境西北部,濒临渤海,秦口河由此流经入海。镇辖30个行政
村,3.35万人口,总面积9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万亩。该镇以渔业生产为主导,
1998年渔业产值1.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渔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占人均总
收入的80%。
冯家镇以渔业生产为龙头,大力拓宽营销市场。1998年渔船发展到1000多只,当
年购船投资额达7000多万元,全镇从事捕捞业人员占劳动力总人数的40%,占全县捕
捞人员的80%,捕捞量达5万吨。全镇有9000多户人家从事渔具生产,产品销往天津、
大连、青岛等地,年纯收入400多万元。有7000多人从事海产品加工销售,南到中缅、
中菲边界, 北至中俄边境。镇政府驻地及附近建有占地1.5万平方米、1500个摊位的
鲁北海产品批发市场,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商家海米批发市场,五日三集,四方客
商云集,日交易额100万元。
(阎希清)

【兴福镇】兴福镇是博兴县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一个镇。镇党委、政府从创造适宜发
展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和运行机制入手,全面实施“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
战略,现已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两大基地、一大市场。厨房设备生产基地。全镇注册的
厨房设备生产企业130多家,产品有12大系列130多个品种,远销全国28个省、市、自
治区,成套设备销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明胶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食用明胶、工业胶
和火柴专用胶, 年产量达1.4万吨,销往全国各地。福旺黑白铁批发加工市场。福旺
黑白铁批发加工市场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黑白铁集散地,主营各类镀锌板、彩涂板、
冷轧板等,日交易量900余吨,1998年实现交易额23亿元。
1997年11月,全省个体经济理论研讨会在博兴召开,省、地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兴
福镇的经济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该镇党委、政府本着发挥优势,大力实施集团化、外
向型、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1998年,全镇实现社
会总产值10.34亿元, 乡镇企业产值9亿元,财政收入10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409元,人均银行存款突破1万元。全镇农民拥有私人轿车210辆,摩托车3100辆,程控
电话3950部,移动电话2000多部,传真机150部。全镇36个行政村,有25个村规划了楼
区,500多户农民住上了小康楼。

【店子镇】店子镇位于博兴县东南部,人口4.49万人,耕地面积8.18万亩,辖38个行
政村。1996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优势,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努
力搞好以发展大棚蔬菜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 3年来,共发展蔬菜大棚50
50个,并形成了日交易量20万公斤的蔬菜批发市场。产品远销东北三省、京、津、唐、
内蒙、上海等市场,并有部分出口俄罗斯。1998年,全镇蔬菜生产总收入5000万元,
人均占有1000余元。店子镇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不仅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劳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1) 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科技信息
网、宣传车、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并先后组织3000多人次群众分别到寿光、临
淄等蔬菜生产典型单位参观学习,请蔬菜专家、教授来镇讲座20余次,分析蔬菜市场
前景, 传授栽培技术,给菜农吃了定心丸。每年5月份都要评出“十佳状元”、“十
佳种菜能手”等,并组织他们在各村进行巡回讲演,与群众面对面地谈经验、谈效益、
谈体会,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大棚菜的积极性。(2) 制定优惠政策及奖惩措施。为
解决群众资金短缺问题,镇政府制定了大棚贷款及贴息政策。规定每新上一个蔬菜大
棚(面积0.5亩以上) ,镇政府提供贷款3000元,贴息300元,特困户增加贷款1 000~
2000元。3年来镇政府提供、协调调款1800多万元,贴息150多万元。镇政府还要求各
村要结合土地调整留出土质、水浇、交通条件好的地片作为大棚菜发展用地,并根据
实际情况在承包费、水电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镇党委、政府对机关干部和村
干部制定了奖惩措施;蔬菜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各级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
被列入镇政府的5项经济考核指标,年终与千分制考核一并奖惩。(3)搞好系列化服务。
一是产前物资服务。为保证物资质量,镇政府对大棚的种子、无滴膜、钢丝、压膜绳
四项物资进行统筹,还拨出专款,作为农药、化肥待周转资金,保证了大棚等生产关
键性物资的质量和及时供应。二是产中技术服务。镇政府从山农大、滨州农校聘请了
蔬菜专家作为全镇的常年技术顾问,从临淄南卧石村聘请了三名技术员作长年实地指
导, 还从镇直部门配备了5名大、中专毕业生一块负责技术指导,较好地解决了大棚
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以村或棚区为单位,共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300余期,发放
明白纸5万余张, 并编印《西红柿栽培技术》一书,无偿发放给菜农。三是产后销售
服务。 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设立了市场管理、治安办公室,配备了
通讯、交通、扩音设备。净化市场秩序,使客户有了到家的感觉。采取了外出联系客
户与广告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有力地保证了蔬菜的及时销售。
(刘金凤 曹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