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区小康镇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21&run=13

【邹平镇】 邹平镇地处县城,辖7个办事处,7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7.19万人,
耕地面积6.52万亩。自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奔小康,团结
带领全镇人民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勇拼搏。在改革环境复杂、困难比较多的情况
下,经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指标均达到小康镇标准。1998年全镇实
现社会生产总值19.132亿元,先后跻身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行列,被评为地
区综合经济实力强乡镇。
农业稳定发展,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全镇形成了6.2万亩丰产方,1.3万亩水杏,
1.03万亩杂果,1.32万亩蔬菜四大基地。畜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全镇存栏
家禽138万只,大牲畜1.9万头,猪8.2万只,兔15万只。1998年农业总产值2.98亿元。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全镇实现了方田路沙石化和井电林网配套,旱能浇、涝能排,
为农业大丰收奠定了基础。 为加快产业化进程,投资100余万元建成的林果示范服务
基地对水杏主导产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生机勃勃。 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6.155亿元,利税8
500万元。 连续三年被地区命名为乡镇企业强乡镇。通过实施“强强”战略膨胀了优
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增强了纺织、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铸造四大主导产业的发
展后劲,涌现出了飞翔巾被有限公司、鲁扬化工厂等20个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东
关、 北关等20个年工业产值过千万元的经济强村及汽标厂、第三棉纺厂等6个年产值
过3000万元的强村。玄武岩石料开发、家具制造、塑料制品加工三大新兴产业出现良
好发展势头,1998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
第三产业蒸蒸日上, 全镇个体私营业户已达6000余家,初具规模的私营小区达1
6个, 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村10余个。农村改革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统分
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以邹平畜禽交易市场、郎君水
杏批发市场、前城鲜蛋批发市场及东范后村养猪基地为依托,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
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带动了全镇畜牧业和水杏等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的
大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乡镇企业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1998年全镇外贸出口交货
值8543万元。
199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856元,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37公斤,钢木结构住房比
重达到90%,电视机普及率达到100%,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达到9年, 通公路的行
政村比重达到100%, 安全卫生用水普及率达到100%,享受社会五保人口比重达到10
0%, 人均纯收入1200元以上的户达到95%,文教卫生、科技体育、计划生育、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事业硕果累累,经县委、县府验收已有73个村实现了小康村。

【魏桥镇】 魏桥镇地处邹平县西北部,跨小清河两岸,总面积94.3平方公里。辖3个
办事处, 42个行政村,人口4.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33万人。有耕地7.8万亩,
人均1.9亩。 199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51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301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29亿元、282万元、307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区
各乡镇第一位。
魏桥镇属农业大镇,近年来,镇委、政府不断强化农业地位,坚持调整种植结构,
大力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农业,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1998年, 实现农业总收入961
8.92万元;粮食总产2.9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生产扭转被动局面,全年产皮
棉1865吨,是近几年来产量最高的年份。林牧渔各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畜牧、
果品、 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畜牧业生产取得较大突破,年末大牲畜存栏2.6
万头,蛋鸡120万只,生猪4.5万头,羊2.8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5亿元,人均畜牧
年收入350元以上。 林业生产成绩显著,共有林果面积2566亩,沟渠路绿化60公里;
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截止1998年底,全镇完
成了中小农田水利设施的租赁、承包工作,实施了户办、联户办,镇、办事处、村三
级兴办水利的建设格局, 全镇7.8万亩耕地全部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为农业丰收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逢勃发展。乡镇企业按照“八方联动,再造优势、重点
突破、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努力增总量,增效益,增后劲,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和
企业集团, 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1998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达5.9亿元,成为农村
经济的最大支柱。
依托魏棉、服务魏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了以饮食、美容美发、五金修配、
交通运输相配套的综合服务体系。至1998年底,全镇有商贸户749户,个体摊点11 50
余个,从业人员5600余人。有运输车辆1800余辆,摩托车7600多辆,第三产业年实现
增加值2.8亿元。
小城镇建设实现了新的飞跃。近三年来,投资1500万元,改造、新修公路67公里;
投资4100万元, 在镇规划区内新建成商贸楼126幢,宿舍楼68幢;投资87万元,新建
西瓜、 蔬菜、果品等9处市场,营业面积近千亩;投资2000万元新建11万伏变电站,
投资25万元建成占地2.4万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 魏桥镇已初步建设成为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镇容优美的新型城镇。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通过了“两基”验收,科技、文化、卫生、体
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计划生育全面完成了
人口计划指标,夯实了基础,走了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1998年,被行署公布为
小康镇。

【临池镇】 临池镇地处邹平县南部,与淄博、济南搭界,309国道横穿全镇,交通便
利。总面积50.3平方公里,辖5个办事处,43个行政村,1998年全镇人口2.83万人。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
基础上, 大力发展以蔬菜、畜牧、林果为重点的特色农业,旱作蔬菜面积发展到313
0亩, 林果面积6200亩,各类畜牧小区12个。积极发展食用菌生产,投资19万元建成
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与省农科院合作自制菌种,由机关干部领办示范服务基地,以
此带动全镇120个食用菌大棚发展。 坚持开展以治水为重点的山区综合治理开发,农
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全镇共有53座水库、塘坝,600余眼水井。基本上保证了农田
的浇灌,其中有1/4的农田实现了节水灌溉,1998年底,全镇农业总收入达2194万元。
乡镇企业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强。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山区农村致
富的突破口,制订优惠政策,深化企业改革,强化服务意识,使乡镇企业迅速成为全
镇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镇拥有镇办中美合资企业1家,出口创汇企业4家,个
体私营1714家, 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 乡镇企业总产值7.4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
1.92亿元,税收占全镇的90%。中美合资沣平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日用精炻器全部出
口,1998年创外汇1.4万美金;滨州最大的私营企业--山东华孟集团,拥有资产1.1亿
元, 职工800余人,十余家下属企业,1998年上交利税51.7万元,其规模与效益列全
省百强私营企业第28位,公司生产的氯乙酰氯、本草蒜素和真菌系列保健品均属国家
高科技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已建成并投产的本草蒜素保健品项目属邹平县重点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 镇驻地中心路贯穿镇区南北,北连邹临路,南接309国
道。 拥有11万伏变电站1座,安装了1000门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柏
油路, 村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开始大面积安装。第三产业日趋活跃,建有5处集贸
市场,一处沙发专业批发市场和一处综合服务中心。初步构成了“多功能、全方位、
开放型”的小城镇框架。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教育放在战略首位,加大投入,改善办学
条件,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投资600万元,新建和扩建学校6处,建成高标准幼儿
园1处。临池中心初中1998年投资20多万元,购买了25台586电脑供学生使用,建立了
高标准语音室和实验室各一处,被省教委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镇教委连续三
年被县教委评为先进单位,临池镇也被地委行署授予“全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的称
号。
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全镇各村都实行村务公开,坚持民主议事,
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和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村建立了普法宣传一条街,逐步实现
了村民自治, 保证了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连续6年无一起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全镇社
会稳定,事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
计划生育工作1998年在全县考核中列第二名。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镇卫生院
购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 派出专人到县医院学习深造,大大地提高了医术水平,199
8年投资90余万元, 建设新卫生院楼一座。社会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工作开展顺利,
全镇敬老爱老,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1998年,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49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49亿元,地方财政
收入326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动物性食物消费量35.5公斤,钢木结构住房
比重91%,电视普及率97%,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为8年,行政村通柏油路达100%,
安全卫生普及率达100%,享受社会五保人口比重达100%,实现了小康目标。

【礼参镇】礼参镇位于邹平县城东五公里,地处平原,东临长山,南部与淄博毗邻,
济青高速公路和章索路横穿境内, 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有耕地3.22万亩。全镇辖3
个办事处, 34个行政村, 总人口2.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9万人,非农业人口
0.13万人。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奔小康总揽农村工作
全局,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998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01亿元, 比上年增长10%,人均纯收入2810元,
比上年增加160元,财政收入实现346万元,比上年增长45%。动物性食品消费量人均
35公斤,钢木结构住房比重达93%,电视机普及率达98%,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为
9年, 行政村通公路率达100%,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100%,享受社会五保人口比重
达100%, 全镇97%农户达到了小康标准,33个村实现了小康,全镇经济繁荣社会稳
定,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各项指标均达到小康水平。1998年被滨州地区
行政公署命名为小康镇。
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来抓,稳定粮食,突出特色,扩张基地,开
拓市场,努力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1998年农业尽管遇到了严重的风暴灾害,
粮食总产仍达1.8万吨。蔬菜面积1.1万亩,建起了较大规模的猪、牛、兔场,全镇畜
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林网发展到了3.3万亩。
在抓好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98年通过对企业进行改制,强化实
施了“一把手”工程,积极吸引外资,壮大经济总量,制定优惠政策,路域经济和镇
驻地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98年全镇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800户,工业总产值达到5
亿元,出现了一大批纳税大户及人均税收超百元的村。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4.24
亿元, 实现利税2886万元。财政收入实现346万元,比上年增长45%,人均财政收入
达到110元。
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 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完成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的商品楼, 并投资200万元,建起了邹平家具城,投资20万元,硬化了镇驻地集市路
面。完成邹长路礼参段绿化任务;村村开通了有线电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组建
了化工和家具两个企业集团; 焦临路礼参段完成4公里路段的路基工作。逐步向布局
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小城镇迈进。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 两手硬”的方针。1998年投资100万元,建起了高
标准的中心初中教学楼。全镇有职业中专1处,初级中学1处,小学12处。小学、初中
入学率达100%, 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
提高,全镇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全民健身计划得到实施,社会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工
作开展顺利。通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全镇尊老敬老、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 ,推进“三结合”,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减
少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连续被地、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先进单位。

【好生镇】好生镇地处邹平县东南部,紧临淄博,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
全镇辖三个办事处, 39个行政村,3.23万人,3.2万亩耕地。1998年,全镇农村社会
总产值达13.9亿元, 比上年增长16.8%,农村社会经济总收入达10.51亿元,比上年
增长10%,其中多种经营、乡镇企业收入达9.3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8.5%,
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上年增加340元,增长10.9%,地方财政收入达566.7
万元,比上年增长25.2%,人均动物性消费量32公斤,钢木结构住房比重达到85%,
电视机普及率达85%,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8年,行政村通公路率达100%,安全卫
生水普及率达100%, 享受社会五保人口占96%,全镇90%以上的户人均纯收入达到
小康标准。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充实,
全镇小康指标实现程度达到100%。
镇委、政府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和
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南果北粮中间菜,城郊农业齐发展”的工作思路,
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特色农业,初步搭起了以花卉、蔬菜、畜牧、林果为主
的区域农业框架,稳定了农业基础地位。1998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1700万公斤。花卉
种植面积达到近2500亩,实现收入3000万元。以建设周村西菜园为目标的蔬菜基地种
植面积达到5000亩, 实现收入2200万元。全镇年终大牲畜存栏达1100头,生猪存栏8
283头, 羊3300只,蛋鸡存养量14.5万只,肉类总产1623.7吨,禽蛋类总产8220吨,
实现畜牧产值3410万元。生产果品2500吨,实现林果收入550万元。
按照“以工兴镇”的战略,继续把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加大企业
改革力度,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上规模,强支柱,壮实力,增总量,培育出了
一批骨干企业和行业,在实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中做出了新的贡献。加大力度,
推进企业改制进程, 对镇属7家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并对第二汽修厂、鲁生宾馆、
院上花园三个单位向社会公开出售。 1998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近800家。实现的产值
占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的90%以上。银丰化工厂的饲料添加剂氯化胆碱畅销省内外,
并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各国,1998年出口120吨,创外汇10余万元。投资300万元,拓
宽了长3.1公里的周西路好生段, 拓宽大街,新建楼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
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柏油路。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
教育事业打了翻身仗。1998年,为彻底改变镇经济发达,教育滞后的状况,提高
升学率,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措施,使全镇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
高。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深入加强,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9.3%,晚婚率93.3%,晚育
率97.1%,出生率10.96‰,人口自然增长率5.30‰。

【明集镇】 明集镇地处邹平县城西北部,面积72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36个行政
村。 全镇有9125户, 3.4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12万人。有耕地6.72万亩,人均
1.96亩。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48亿元;农业总产值2.58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
1.21亿元;乡镇企业产值7.3亿元。人均纯收入2922元。地方财政收入346.3万元。
近年来,明集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总揽工作全局,把农
业、畜牧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作为增加“两个收入”的主要途径。继续确立以稳
定粮棉生产,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和畜牧业、蔬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济工作思路,
取得了显著效果。1998年被地委、行署命名为“小康镇”。
强化基础,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畜牧业。明集镇重视加强农业的基础地
位,以高产、优质、高效作为农业的发展方向,以科技为先导,从抓基础、抓服务入
手, 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1998年粮食单产802公斤,总产
2933万公斤, 棉花亩产皮棉70公斤,总产154万公斤,比上年有较大增长。把蔬菜生
产作为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
向群众提供扶持资金60余万元, 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全镇共建成蔬菜大棚1
00个, 200余亩,小弓棚韭菜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亩。采取多种形式引导
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畜牧业,在巩固蛋鸡饲养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肉鸡生产。新
上饲养大棚60个,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肉鸡生产基地。蛋鸡存养量达到45万只,肉鸡饲
养量达66万只。 多渠道增加投入,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投资3万余元在解家搞了大棚
滴灌示范,投资30万余元建起了明集村千亩喷灌示范区。黄淮海开发项目中芽庄湖开
发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放开搞活,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
进一步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外部环境,1998年,基
建项目投资1100万元, 新建个体私营企业113家。在段桥村工业小区的基础上,又划
出1000亩建立了个体私营经济园,是全县四大个体私营经济园区之一。继帆布之后,
棉短绒的交易、 加工已成为第二主导产业。新上加工厂12家,实现产值1.3亿元,创
利税1170万元。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7.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9亿元,乡镇企业实
现利税6571万元。
加大投入,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继续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保
证重点的原则,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镇驻地明发路的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商
贸楼56栋, 7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新建无线电话机站一处。投资60万元建成高标准
敬老院。建立了兰芝里集贸市场。有10个村硬化了街道。
文化教育、卫生等工作迅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素质教育得到
进一步重视和强化。卫生工作通过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
高。狠抓卫生防疫,整顿医药市场,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既
要抓紧,又要抓好”的要求,集中清理了计划外生育,非婚生育等现象。计划生育率
和完婚率达98%以上,计划生育工作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李福林 马秀娟 赵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