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20&run=13

县领导人员名单

中共县委书记 崔建平
副书记 李炳众
宫敬宝
刘士合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元德*
宫敬宝(兼)
副主任 王景山*
尹兆明
王荣嘉*
王泽云*
刘安芳
国兴庭
史绪海
李修瑞
赵佃荣
县长 李炳众
副县长 刘安芳*
李泽岭
国兴庭*
方守金
刘来河
王桂香(女)
刘淑勇
朱秀东
县政协主席 杨秉海*
崔建平(兼)
副主席 李志华
贾玉忠*
傅东岳
李允贵*
李汝义
曲延庆
韩玉花(女)
中共县纪检委书记 宫敬宝*
刘书忠

【县情综述】 邹平县辖15镇2乡858个行政村,总面积1251.75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
积7.16万公顷,人均耕地0.11公顷。199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亿元,按可比价
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
加值19.3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15.5%。全年完成固定
资产投资7.6亿元,比上年减少0.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
6.45%;实现外贸出口总额8.76亿元,增长7.7%;全年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
增长28.9%,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1.88亿元,占预算的104.16%,增长5.9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0元,增长6.04%。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比上年增长
11.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9%。1998年底全县人口为68.19万人,比上年
未增加3884人。 其中农业人口62.07万人,非农业人口6.12万人,人口出生率12.3 3
‰,死亡率6.18‰,人口自然增长率6.15‰。
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14.87亿元,增长10
%; 粮食总产52.74万吨,增长11.2%;棉花总产1.42万吨,单产达到73公斤,通过
了“全国棉花标准化示范区”验收。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棉菜、棉瓜间作套种
面积扩大, 蔬菜总产58.66万吨。畜禽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益明显,全县养殖专业
户达3.3万户,畜牧小区发展到189个,畜牧业产值6.1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41.5%。 完成成片造林6864亩,果品总产5.6万吨。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对沉沙
池、郑一沟、喜庆沟等骨干河道进行了疏浚治理。农业开发力度加大,完成了焦桥镇
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青阳镇2万亩中低产田、7000亩芽庄湖开发治理任务。按照“围
绕产业办基地, 办好基地促产业” 的要求,创办机关干部示范服务基地78个,面积
2.2万亩,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整体上基本实现小康。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县属工业总产值17.13亿元,利税
3.15亿元, 利润1.51亿元,分别增长17.8%、22.4%和31.3%。魏棉、琥珀、电力、
亚视四个骨干企业实现利税2.99亿元,利润1.44亿元,占全县工业企业的70%和63%,
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县乡各级都培植了一批新的经
济增长点。乡镇工业总产值14亿元,增长22.3%。外向型经济有了新发展。新批“三
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8.8亿元,增长10%,
其中“三资”企业与企业自营出口4360万美元,增长55.7%。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规模化趋势明显。全县个体工商业户达到2.71万户,
从业人员达4.92万人,注册资金2.15亿元,分别增长29%、15%和39%。私营企
业发展到813家,从业人员1.42万人,注册资金2.17亿元,增长23%、30%和14%。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成效明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其
中技术改造4.15亿元。魏棉综合改造、电力总公司热网二期工程、会仙药业年产65吨
钙制剂、 华孟真菌系列保健品一期工程、县商品粮基地、郭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
工投产并发挥效益。好生花卉基地、电信设施改造、粮食集团玉米深加工、亚视集团
高档纯棉色织布等项目进展顺利。交通建设力度加大。庆淄路、孙刁路九户至魏桥段、
魏码路、台子黄河浮桥竣工通车、东城汽车站一期工程完工。新建改造重点输变电线
路120公里。 “三八”水库扩容改建破土动工。邮电通讯事业有了更快发展,完成黄
山支局2048门模块扩容工程,村村通电话率由上年的80.3%提高到90%。小城镇建设
步伐加快,县城建设取得新成绩,完成黄山二路东延工程,改造黛溪三路,建设文明
一条街,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发展活力增强。1998年全县乡镇办企业和县属企业改
制面分别达到96%和87%,盘活存量资产1.67亿元。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粮
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等项改革。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农村特困人口最
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建立起再就业服务中心43个,年内妥善安置下岗职工1716名,下
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1.4%。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实施地级以上科技计划7
项,推广优秀科技成果22项,新批民营科技机构18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7%。以落实“四法一纲”为重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高考本科上线243人,创历史最好水平。基础教
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成为全省素质教育试点县和全国成人教育扫盲先
进县。顺利通过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在全区率先实现有
线电视光缆传输。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县急救中心和肿瘤防治中心建成使用。计
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6.15‰。全社会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完成了环境
目标责任制。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省级验收。人民生活水
平不断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五”普法和依法治县成效显著。开通了148为民服务
法律热线。 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110报警服务社会联动工作进一步加
强。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及时疏导和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积极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
和廉洁勤政教育,积极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注重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全县基本实现小康县目标】近年来,邹平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奔小康总揽农村工作全
局, 取得明显效果。 截止1998年底, 全县共建成小康村775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
90.3%。依照省委省政府规定的标准,已基本实现小康县目标。
多管齐下,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县委、县府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大做文章,加
快了奔小康步伐。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基础上,孙镇的小麦良种繁育、里八田的棉花良
种繁育、码头和里八田的早春西瓜已成规模。以日清公司为龙头,带动了全县蔬菜生
产的发展。邹平镇的水杏基地、魏桥镇的苔韭基地、好生镇的花卉基地、西董镇的银
杏基地也已初具规模。畜牧业生产大步前进,蛋鸡、生猪、奶牛、兔、小尾寒羊等养
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养殖专业户已发展到3.3万户,畜牧小区发展到189个,畜牧产
值达6.17亿元。小城镇建设步履坚实,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县个体私营经济规模化趋势明显,到1998年底,
全县个体工商户达2.71万户,从业人员4.92万人,注册资金2.15亿元;私营企业发展
到813家, 从业人员1.42万人,注册资金2.17亿元。明集、长山、青阳、好生四个私
营经济园区已初具规模。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农村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
户”、“五好家庭”等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提高了建设效果,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追求文明、追求科技成为农村新时尚。
邹平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全省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和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 在鲁西北地区率先实现教育
“两基”。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人民在收入分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质、生活
环境、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截至1998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2680元, 77.1%的户住上了钢木结构住房;青壮年非文盲率100%,各项指标均达到
小康县标准。

【重点项目建设硕果累累】1998年,邹平县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累累硕果。全县10个重
点项目计划完成工作量1.70亿元, 实际完成1.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10个项
目中, 年初计划完成5个,年底实际完成6个,其余4个项目也如期完成了预定目标。
1998年重点项目建设的圆满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县域经济质量,大大改善了县的财政
状况。
加强领导,完善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为保证重点项目建设
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实施,县委、县府主要领导把项目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
好。工作中,实施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全县10个重点项目,每个项目有1至2
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项目的调度与协调工作。针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
时组织调度会或现场办公,为项目单位出主意想办法,切实帮助解决困难,有力地保
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围绕中心,配套联动,优化了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县直各部
门根据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重点项目管理的意见”的要求,强化中心意识,密
切配合,在资金投入、项目审批、规费收缴上给予倾斜,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金融
部门积极筹资,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非金融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全方位
融资,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县电力总公司、建委等部门倾斜政策,优先保证
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最大限度地减免各种规费。各职能部门配套联动,一
路绿灯,极大地推动了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认真督查,严格奖惩,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县委督查室、县府督查室、县重点项
目办公室联合每季度对全县重点项目进行一次督查,把督查的详细情况向县委主要领
导汇报,并通报全县。通过督查,大大加快了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与质量。同时,完善
重点项目竣工验收制度,严格兑现奖惩。对竣工项目按程序验收作为重点项目考核依
据,并对竣工投产并验收合格的跟踪三年评价项目效益情况,按三年项目新增利税的
1%, 奖励项目负责人和有功人员。此外,还创办重点项目简报,向全县及时通报项
目建设情况,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县属中小企业改制初见成效】1998年,邹平县在实施企业改制过程中,坚持“三个
有利于”的标准,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在企业改制的具体形式上进行了多种探索,
使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改制转换了机制,焕发了生机,提高了效益。主要形式有:
对中小企业中的骨干企业,改租为国家、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国有资产控股,
保持了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使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全县有16家企业
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改制中,吸收职工入股和法人入股,使职工与企业的命运联系更
加紧密,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对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生产社会化程度低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将资产有偿
转让给企业劳动者,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所
有者,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劳动,自主经营,自主决策,按劳分配,按股分红,共担
风险,自负盈亏。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职工的利益联系更加直接和密切。
对那些资不抵债或用其他方式搞不活的中小企业实行出售。全县在出售企业上注
重把握了三个要点。一是正确确定售卖企业与购买者。全县出售的大都是经营困难、
负债累累的企业,如不及时注入资金,盘活存量,很快就会到达破产地步。邹平县把
那些有雄厚资信的公司确立为优先购买者。二是合理确定售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这是确定企业出售的基本前提。三是妥善安排好职工,要求购买企业须全部接受原有
企业的职工,量才使用,妥善安排劳动岗位。
邹平县放活中小企业的做法还有兼并联合、外资“嫁接”改造、剥离经营、破产、
承包、 租赁等。 至1998年年底, 全县120家县属企业已完成改制98家,改制面达
81.6%,改制后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效益比改制前明显好转,显示了蓬勃的
生命力。

【琥珀啤酒厂再创佳绩】山东琥珀啤酒厂1998年生产啤酒14.3万吨,实现利税6200万
元,利税比上年增长了13.8%。
1998年,琥珀啤酒厂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啤酒价格大幅度下跌的严峻形势,
确立了紧跟市场作文章、立足市场创名牌的营销策略,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以树立
新的品牌形象来保价格,以保中间商利益而保市场,重点推出了“琥珀金海岸”啤酒,
并对该品牌的营销、宣传、包装进行了全面策划。他们加大了产品宣传力度,把广告
宣传重点转向主要销售区和目标市场,投入600万元购进大批1×12的小周转箱,瓶盖
印有十二生肖兑奖图案,并回收旧瓶,让客商和消费者得到实惠。为适应市场需求,
开发出银杏啤酒、营养啤等一些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特别是营养啤,上市后很快成为
畅销市场的新型冬季饮品,短短3个月时间,产销量就达到4000吨。
琥珀啤酒厂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在质量管理中严把材料关、技术关、生产
工艺关和落实责任关,使质量管理的各个部门和环节都有了压力和动力,通过加强抽
检和自检,杜绝了不合格产品出厂。厂里对发生的意外质量事故,及时分析处理,提
高了全厂的整体质量意识。由于质检、技术和生产部门的严格管理,产品质量不断提
高,顺利通过了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认证复查,其产品又荣获山东名牌称号,琥珀商
标也被评为山东著名商标。 他们还投资100多万马克,从德国引进了2台包箱机和1台
贴标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包装质量。

【县电力总公司为全县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1998年,邹平县电力总公司突出重点
工程建设,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和综合利用深挖增收节支潜力,成为拉动滨州地区经济
增长的三大企业之一、全区经济增长幅度最大企业。全年共完成供电量4.53亿千
瓦时, 完成发电量1.5亿千瓦时,完成供气量6.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67亿元,工
业总产值1.20亿元,全面完成预定目标,为邹平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
献。
完成1998年度全县重点工程--郭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该工程1998年4月开工,
全部投资1450万元,为使工程尽早完工,广大电力职工冒酷署、战严寒,一期工程提
前半年就竣工投入使用。该工程的建成投运,进一步完善了邹平县电网的网架结构,
大大改善了西北部乡镇的供电能力,提高了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为西北部的经济发展
奠定了良好的能源基础。
顺利完成了热网二期工程。 该工程北起范公酒厂,南至黛溪山庄西测,全长3.2
公里。工程于1998年4月下旬动工,11月上旬竣工,总投资达635万元。已为县城二十
多家单位正常供气,既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县城环境,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同
时,提高了效益,降低了发电成本。
搞好农网改造,为农田管理体制改革和实行同网同价打好基础。为高标准、高质
量地完成任务,编制了农网建设改造规划并组织实施。截至1998年底,已改造10千伏
线路125公里,总投资410万元;改造低压线路60个村,投资额达500万元。
背靠主业,多元发展。电力总公司以高科技项目开发为突破口,逐步实现跨行业
集团化发展战略。利用热电厂的工业温水,建起了养鱼场;利用炉灰,开发煤炭砖项
目,建起了建材厂;还新上一套纯净水系统,生产出了“天河”牌纯净水。1998年下
半年,对代血浆等高科技项目反复进行考察、论证,已初步达成意向。

【华孟集团一年新上两个高科技项目】华孟集团是滨州地区最大的私营企业,规模和
效益列全省百强私营企业第28位。华孟集团从一家窑厂起步,“雪球越滚越大”,逐
步发展成为拥有4家窑厂、 金刚石厂、化工厂等10家企业在内的省级集团公司,资产
达1.1亿元。 该集团公司内部机制灵活,管理严格,多年来效益一直较好,但产品技
术含量低,发展后勤不足。1998年初,在县委书记崔建平的帮助下,集团董事长、总
经理孟令水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高科技项目问题。
在广泛考察筛选的基础上,选准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真菌系列保健品。
该项目是山东大学生命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属第三代保健品,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山大以技术入股,华孟集团投资1500万元,双方联合,首先开发“降糖散”、“灵芝
定心液” 、“金星益智灵”等产品,5月,该项目动工,至年底5000平方米的生产大
楼竣工,投入生产,年生产能力1000吨,逐步扩到4000吨,年销售收入4亿元。
在开发真菌系列保健品的同时, 1998年9月,华孟集团在中科院组织的高新技术
洽谈会上,从发布的3000多个科技项目中,选定了“蒜素”项目,与四川东方食品研
究所达成了联合开发的协议。该产品属国家专利产品,具有净化血液、清除血管壁污
垢的功能,荣获四项国家金奖和一项国际金奖,专利评估价值6600万元。华孟集团投
资500万元兴建生产设施,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形成了年产300吨的能力。华孟集团
一年完成了两个高科技项目,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了金翅膀。

【依靠科技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邹平县在1998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坚持以
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立足当地优势,按照“稳住粮棉和林果,集中发展畜牧
和蔬菜”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全县国民经济
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1)加快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依据“稳粮棉,攻单产”的思路,着力抓好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优良品种的实
施,加快农作物、畜禽品种的更新换代,取得了显著成效。麦粮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
况下喜获丰收,全县70万亩小麦平均单产383公斤。秋粮单产达404公斤,总产25万吨,
创历史最高水平。(2) 推广应用现有科技成果引进开发农业高效技术,积极转变农业
增长方式。积极推广普及节水技术、旱作农业、精量播种、玉米密植、化调化控、保
护地栽培、配方施肥、间作套种、化肥深施、良畜冷配等实用技术,大大加快了生态
农业、立体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以保护地栽培和间作套种为主的
蔬菜生产,推进蔬菜生产产业化进程,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大发展。全县蔬菜面积发展
到35.3万亩,蔬菜总产62万吨,产值6.1亿元,实现农民人均蔬菜收入750元。同时,
建起了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区,加快“两薯”脱毒技术和良种的繁育推广,充
分挖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3) 搞好农村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
水平。1998年,县委、县政府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来抓,按照产业化
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水利、机械、物资购销等四
大社区性服务组织和畜牧、林果、农业种植信息、资金等四大专业性服务组织。全县
已建立各类服务组织5668个,从业人员2.91万人。一个纵到底、横到边的科技服务网
络在全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棉花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受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委托,山东省技术监督局组
织有关专家于1998年9月24日对邹平县承担的全国棉花标准化示范区的工作进行了验
收。经综合评析,验收合格。
1995年10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将邹平县列为全国棉花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年限为
3年。 县委、县府对被确定为全国棉花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高度重视,县、示范镇乡分
别成立了棉花标准化示范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及年度计划,并逐一确定了
各级棉花标准化示范区组织的任务、职责及实施方法、步骤等,从县到村,都建立了
棉花标准化组织, 层层签订责任状,从而形成了推广实施网络。3年来,通过办培训
班、 开现场会、播放专题讲座、建立示范点等各种形式宣传贯彻这些标准,施教达1
5万人次,印发棉花栽培标准、《植棉手册》、明白纸等5万余份,与此同时,还抓好
良种生产,建立健全了棉花生产保证体系,按照四化一供的要求,对全县实行棉花统
一供种,统一供种率由1996年的80%提高到1998年的85%,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开展棉花标准化示范区工作3年来, 虽然每年都遇到了大涝、大旱、风雹等多种
自然灾害, 但皮棉单产仍由示范前的934.24公斤/公顷上升到示范后的1010.1公
斤/公顷,每公顷增加75.86公斤,3年累计增产皮棉350多万公斤,价值5259.87万元。

【好生镇花卉生产走上产业化】1998年,邹平县好生镇花卉产业从家庭生产走向商品
化、规模化、专业化,实现了好生花卉的产业化生产。
好生镇的花卉生产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镇党委、政府为了搞好这一特色产业,
先后投资300万元拓宽了周西路好生境段, 同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鼓励个
体花卉专业户到路两旁建花园,搭起了好生花卉发展的框架。仅一年多时间,就形成
了“千米花卉一条街”,使好生花卉产业初具规模。
1998年, 好生镇将发展花卉作为全镇经济突破口来抓,投资30万元,成立了由6
名花卉专家组成的花卉研究所,建立了组织培育室、花卉种子测检室等一系列现代化
基础设施。由35名懂技术、善经营的花卉业主组建了花卉合作社,为花农提供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制定“建设一个市场,发展一个龙头,形成一条街道,带起一个基
地,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战略,引导整个好生镇的花卉业向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
产、 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市场:多方筹资100余万元,在石河、尹家、
周家等村的中心、周西路的南侧兴建了一个占地4200平方米的全天候“好生花卉交易
大厅”,对花农进行摊位租赁,以展销中外观叶、观花花卉为主,辅以鲜切花、绢花、
花肥、花药、花具等经营,使之成为好生花卉的窗口;发展一个龙头:石河村与省计
委所属山东省农村发展实业总公司通过股份制形式合资组建了“邹平县万佳花卉有限
公司” ,总投资100万元,形成了年产玫瑰、康乃馨、箭兰、百合、郁金香等鲜切花
为主, 供应济南等地2000万支鲜切花的规模; 形成一条街:从院上到石河路口建成
“千米花卉一条街”,有10余家花园在此经营;带起一个基地:抽调30名机关干部、
租赁10亩土地, 投资50万元,建起7个大棚,建成了机关干部花卉示范基地;富裕一
方百姓: 1998年,全镇有花园180多个,冬暖式花棚260个,每年可向社会提供110类
500多个品种的花卉种苗2000万株(盆),年收入3000多万元。花农的年人均收入达到1
万元以上。好生镇花卉生产形成了以花卉服务基地为龙头,以花卉合作社为主体,以
花卉交易大厅为窗口的花卉产业化结构,销售范围覆盖全省,部分产品销到天津、北
京、河北等省市。
(李福林 马秀娟 赵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