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业企业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170&run=13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始建于1977年8月,称无棣县
硫酸厂,位于无棣县马山子镇,隔漳卫新河与黄骅港相望。到1998年底,该企业拥有
固定资产20亿元、52个成员单位、5000名员工,横跨化工、建材、轻工、电力、机械
等12个行业,是“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化工国有大型(一)集团企业,跻身全国
化工百强和全国100家最大采盐业企业行列。 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2.13
亿元, 列山东省化工企业利税第一名,1998年再上新台阶,实现销售收入13.07
亿元,利税2.68亿元。
一流的绿色产业技术。该集团公司科研机制配套完善,设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
全国第一家绿色化学研究院、化工建材设计院、高新技术攻关部和化工、建材、轻工、
电子、水产、食品6个研究所及相配套的6个中试基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
中高级技术人员826人, 集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技术推广于一体。先后取得32
项重大科技成果和12项国家发明专利,建有世界磷复肥行业第一套“3万吨磷铵、4万
吨硫酸、 6万吨水泥”磷石膏综合利用环保示范装置,创造了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和
海水“一水多用”等5个“中国第一”。形成了两条高相关度的绿色产业链,一是利用
磷铵生产废渣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 解决了磷肥工业“三废”污染的世界性难题,
开辟了硫酸工业和水泥生产新的原料路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二是综合利用海水资源,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工艺,开创出一条
海水养殖、提溴、盐碱电联产、提取钾镁盐和盐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一水多用”模
式,为国内盐业企业综合利用海水资源开辟了新路。
广阔的资本运营空间。集团公司以科技产业化作为资本运营的结合点,不断拓宽
融资渠道,靠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先后兼并无棣县内五家亏损企业,跨区域租赁
组建河北沙河鲁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技术入股建立宁夏固原广夏鲁北化工有限
责任公司, 资产重组有效地带动了企业膨胀发展。1996年7月集团公司核心企业重组
募股设立了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实现了
鲁北化工由生产经营到资本运营的战略性转变。 鲁北化工在800多家上市公司中,19
98中期综合评价列居第8名, 先后入选“上证30指数”、“中经100指数”样本股,
1998年12月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中国大陆100大上市公司”,列居第31位。
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鲁北企业集团实施以党委为政治核心、董事会为决策中心、
总经理为产销指挥中心和监事会集体监督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推行“工效
挂钩、放开分配”的效益工资制度,实行岗位聘任、一个账户、资金集体会签、目标
责任极限管理和“事前、事中、事后”动态考核,实施“核算到岗、考核到岗、分配
到岗”的精细管理,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和运行高效的开放型管理机制。董事长冯怡
生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500名企业创业者、全国
科技实业家创业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发明家、国际优秀发明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
人才等百余项荣誉和奖励, 是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总经理冯久田年仅3 1
岁, 主持研制的7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并应用于生产,获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
山东省首届科技创业杰出青年等称号,1998年当选山东省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
宏伟的企业发展战略。集团公司以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产业开发为主体,大力推
进了科技创新进程,按照“国内膨胀发展、国外合资合作和收购企业、创建跨国公司”
三步走发展构想,确立了发展大科技、争创大名牌、创建大基地、构建大市场、推进
大融资、 组建大集团的战略目标。公司计划至“九五”末,形成磷复肥100万吨、硫
酸100万吨、 水泥90万吨、热电15万千瓦、原盐100万吨、溴素1万吨、聚氯乙烯40万
吨、环氧丙烷3万吨的生产经营规模,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30亿元,创建全国
最大的磷复肥基地、石膏制酸基地、海洋化工基地、氯碱化工基地。

(李玉森 刘洪敏 王文章)

【山东渤海活塞集团】山东渤海活塞集团的核心企业--山东活塞厂,位于滨州市渤海
六路, 该厂始建于1945年2月,厂址在广饶县杜家村,最初称广饶县民兵加工厂,19
51年由广饶迁至惠民县城,主要从事枪械修理。同年改为惠民地区实业公司铁木厂,
12月迁至北镇(现滨州市)。1959年改名为北镇动力机械厂,主要生产锅驼机、煤气机,
1140柴油机。 1962年改名北镇农业机械配件厂,当年7月与北镇拖拉机修造厂合并,
更名北镇拖拉机修配厂,主要生产暖气片。1963年两厂分开,改名为北镇活塞厂,经
省机械工业厅批准,定点专业生产柴油机、汽油机活塞。1983年更名为滨州活塞厂。
1990年2月改名为山东活塞厂。 该厂定点生产活塞后,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品种不断
增加,产品畅销全国,部分产品远销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特别是通过“六五”的技术
改造,“七五”、“八五”科研投入和国家重点扶植,活塞加工工业专用设备、检测
手段、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企业规模,均居全国活塞行业领先地位,为国家首批推
行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国家级计量单位,主导产品连续保持一等品,荣获部优质产品
称号和省优质产品称号,1995年5月,在全国活塞行业第一家通过IS09000系列国际质
量保证体系认证, 1996年5月通过美国卡特匹勒公司质量体系审核,通过世界最大跨
国企业通用公司的全球潜在供应商质量能力评审, 正式参与世界级商品竞争。199 7
年,经地委、行署批准,以承担债权债务的方式,兼并滨州电影机械厂,以债务挂账
停息方式兼并惠民拖拉机厂,采用控股方式兼并长春活塞厂、淄博高青农机厂,又采
用国有资产划拔的方式将滨州曲轴厂、滨州柔性石墨厂、黄河铸造公司并入集团,并
以上属厂家为集团成员,实行兼并和资产重组,组建了“山东渤海活塞集团”,形成
了以活塞为龙头,以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和铝箔加工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战略,
实现了动力配套基地的构想。 集团的组建,不仅盘活了国有资产2.4亿元,还解
决了3000多名困难职工的就业问题。
到1998年底,山东渤海活塞集团发展成为国有大型(二) 企业,拥有总资产6.3亿
元,在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辖有4个全资公司、2个控股子公司、
1个中外合资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5018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6%和
17.2%,经济效益、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3年居全国活塞行业排
头兵地位,是国内活塞产量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专业化内燃机配件制造厂。主导产品
--活塞年生产力1200万只,注册商标“渤海牌”活塞荣获省首届著名商标称号,产品
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和山东名牌产品。 产品规格品种达400多个,广泛用于
各种汽车、摩托车、船舶、空压机、冷冻机、工程机械等。为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
车集团、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维坊柴油机厂、易初摩
托车厂等著名主机厂配套,并远销美国、东欧及东南亚国家地区。荣获多项省、部级
优质产品称号,多种产品获得免检。本世纪末,山东活塞集团有望建成跨行业、跨地
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孔祥森)

【山东滨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滨化集团有限集团公司(原山东滨州化工厂),始
建于1968年,1970年投产,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以石油化工为中心,精细化
工、氯碱、炼油、热电相配套的综合性的国有大型(一)化工企业。
公司拥有氯碱、油品、石化、油田化学品四大系列产品,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
有员工2450人,拥有固定资产5.87亿元,净资产4.16亿元。作为全国十五个精细化工
基地之一油田化学品基地的龙头企业, 早在1991年,滨化就步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
企业行列, 成为山东省5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并跻身于全国化工行业百强。1
993年以来, 企业利税连续突破5000万元,生产发展速度和效益居全省同行业前列,
先后获得“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山东省化工优秀企业”、“清洁文明工厂”、
“全国行业经济效益百强企业”、“山东省工交财贸系统行业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
“山东省AAA特级信誉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199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24亿元,
实现利税6587.58万元。
一、科技领航,知识扬帆驱力足。“八五”以来,公司共实施大型扩建改造项目
58项,成功率达到100%,增加效益超过2000万元,其中,自备发电机组直接带动烧碱
装置属国内首创,受到原化工部的高度重视;在国内率先采用闭路循环制冷液化氯气
系统,解决了盐酸生产工艺中的污染问题;氟里昂制冷液化氯气工艺、减粘塔规整填
料属全国首家采用,被化工部列为“八五”推广项目。此外,在投资为9000万元的重
油裂化工程项目中,又在全国率先采用了“双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并引进微机控
制联网的美国SMAR仪表,在国内均属领先水平。一次次成功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
为滨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产值和利税连年上升。
1991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快研究与开发精细化工产品的步伐,董事长张忠正提
出了“横向切入”与“纵向积累”联合发展相辅相成的战略思想,一方面加强与山东
省化工研究院、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院油田化学研究所、胜利油田、山东大学、华
东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联合,走产、学、研的路子;一方面,大力增加科
技投入,不断增强自身科技实力,使集团公司的技术进步逐步从“跟进型”向“主创
型”转变。1993年,为进一步加快油田化学品和各种助剂的开发能力,加速科研成果
的转化速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成立了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助剂产品开
发公司。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该公司的科研人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广开思路,针
对各类油区和不同油品性质,研制开发出了多产品、多系列的油田化学品,以及众多
的工业表面活性剂产品,其性能分别达到国内先进和国际同类水平。1996年,滨化成
立了拥有一流设施的滨化设计院,配备了微机、扫描仪、数字化仪、工程复印机等先
进设备, 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制图软件,并在全国率先推广使用了HRSIM设
计软件和PCCCAD制图软件,达到了国内先进设计院的标准。1997年,山东滨化集团公
司又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技术开发中心,标志着滨化的科技开发能力,从信息交流、
课题调研与论证到科研、设计、中试、应用推广已形成了完整的开发体系。到1998年
底,公司具有大中专学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1100余名,占职工总数的44.8%。
二、管理保驾,质量赢得市场广。“八五”以来,滨化集团公司把强化管理工作
作为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基础,先后修订、完善了涉及安全、设备、计量、物资、环
保等内容的86项管理制度,并积极推行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从干部到员
工全部实行聘任制,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使人人有压力,有危机感和责任感,充分
调动起了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取得了整体推进、单项
创优的好成绩。企业连年被评为“全省设备管理先进单位”、“省厅质量管理奖”、
“企业管理优秀单位” ,1997年5月,又被省经委授予“全省管理示范企业”光荣称
号。
在生产经营中,山东滨化集团公司坚持优良的信誉和品质,应客户所需,全心全
意提高产品质量,始终把“优良的信誉和品质,是对客户忠诚的承诺”作为经营信念,
以“科技领先,创一流产品;信誉至上,创一流服务;更新理念,创一流企业”作为
质量方针,以“追求零缺陷”作为一贯追求的企业质量目标,诚信经营,力塑高品质
的“滨化”品牌。1994年以来,公司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比全国平均水平
高出20多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密切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市场网络的建设,1998年,滨化着手建设
了Internet/Intranet信息系统,以DDN专线方式接入互联网,建立了丰富的企业
网站,大大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建设过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现代市场营
销网络,给滨化的腾飞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也赋予企业辉煌业绩:滨化油田化学品系
列中的十余种产品通过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第二方认证,其中主导产品破乳剂
产量、 销量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工业助剂中POI2429、API7041、M-501等产品被评
为优质产品,分别获得一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BZG-14高含水原油破乳剂
1993年被定为国家级新产品, 获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AP-05海洋用破乳
剂替代美国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渤海油田的开发中;氯碱、油品系列产品中的H-31合
成盐酸、液体氢氧化钠、0#柴油、90#沥青等产品已达到国际水平,90#无铅汽油荣获
山东省1997-1998年度免检产品证书, 90#繁重交通道路沥青,以其优异的质量,被
应用于北京东西长安街及亚运村主要路面。
三、革新求进,彩笔谱写新华章。1998年,为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
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搞好资本运营和低成本的资本扩张,充分发挥集团的管理、技术
创新、产品开发、市场、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山东滨化集团公司以自身为主体,组建
成立了“山东滨化集团”。成立后的山东滨化集团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为以原油深加
工为龙头,以氯碱、石油化工、油田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饲料添加剂、农用化学
品五大系列产品为主,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资本运营、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
型企业集团。 “九五”期间,滨化预算投入15亿元资金,先后开工建设25万吨/年溶
剂脱沥青项目,12万吨/年DCC项目,1.5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5-10万吨/年加氢项
目, 2000吨/年碳酸二加酯项目,1万吨/年环氧氯丙烷及甘油项目,2万吨/年乙苯及
苯乙烯项目,1万吨/年液体氯化石蜡和1万吨/年氯化石蜡70#等,投资达10亿元的2万
吨/年蛋氨酸项目也在积极筹划当中, 该项目建成后,对发展国内饲料工业,促进养
殖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王绍霞)

【滨州印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州印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国
有印染企业,省属重点企业集团,全国生产企业创汇百强企业。拥有职工1800人,资
产6亿元。
该集团的前身是国营北镇印染厂,始建于1976年,1980年投产。在经历短短两年
的印染布国家统购统销时期之后,企业被推向了市场。从1982年起,滨印人不等不靠,
突破传统的流通体制,积极主动地迈向了市场,“开着汽车搭起棚,走乡串户搞经营”,
先是农村市场,继而是城镇批发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具有较大市场网络、市场份
额和影响的企业。随着国内印染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局面,市场竞争趋于过度化。为了
避开过度竞争,滨印又积极探索外向发展之路。1990年在一举攻下了生产难度较大的
出口产品“酞青兰”之后,通过外贸公司代理的出口业务不断增长。1995年,滨印取
得自营进出口权, 当年实现出口创汇1069万美元,出口创汇能力迅速增强。1 996、
1997年, 分别创汇3038万美元、 4089万美元,列国家外经贸部公布的“中国最大的
100家自营出口生产企业” 第58位、第42位。经过几年的自营进出口业务实践,滨印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即以商品输出为先导,以资本输出为目标,以盘
活国内闲置资产为重点,以构筑国际市场网络为宗旨,拓展广阔的国际化经营空间。
按照这样一个战略,滨印已在国外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市场分布40多个国家和地
区,出口比重达到了80%,并着手在国外设点、建厂。
按照“关键设备点缀引进,普通设备租、借、买、拼”的技术改造路子,滨印先
后从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瑞士、荷兰、巴西等国引进了一流的先进设备,配
套国产最新设备, 同时盘活十几家印染企业的闲置设备,填平补齐,从最初的2条生
产线,发展成具有漂、染、印、整全功能的生产线14条,整体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
平,具有对3050MM以内棉、化纤、粘胶、TENCEL等各类纤维织物进行染色、印花及特
殊整理的综合开发、生产功能,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6亿米。
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滨印开发出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80年代,滨
印开发的“滨州红” 、“滨州绿”T/C府绸和小花布,在国内市场上俏销。90年代以
后,滨印产品逐步转向以外销为主,形成以仿蜡印、迷彩、仿毛、砂洗绒、特种防护、
天丝、弹力布、特宽幅装饰、卫生整理、警服面料等为代表的10大系列、5000多个花
色品种。其中,蜡仿花布以色彩浓艳、活泼粗犷而独具特色,深受非洲人民的喜爱;
生物酶砂洗绒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阻燃防静电产品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
目;橄榄绿系列警服面料连年被国家公安部列为定点专供产品;阻燃布被国家确定为
“替代面料进口重点产品”;弹力布以穿着舒适、悬垂流畅、回弹优良、无压迫感而
著称,是当今世界流行的服装面料;天丝(Tencel)是21世纪绿色纤维,生产过程无污
染、无公害,用天丝面料制作的服装吸湿透气,手感滑润,飘逸潇洒,悬垂性佳,代
表了最新的流行时尚。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情况下,滨印集团采取“资
金风险防范措施早一点,新产品开发速度快一点,新兴市场拓展力度加大一点,成本、
质量、服务改善一点,企业创新机制强化一点”的“五点对策”,克服了重重困难,
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效益:生产销售印染布1.4亿米,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继续保
持行业龙头地位;实现利税4044万元,比1997年翻了一番;出口创汇4166万美元。
面临世纪之交,滨印正在实施以“九五”重点工业主导产品技术改造项目--全棉
免烫衬衣面料为重点的系列技术改造和产品攻关,着力改善产品竞争能力;与国内数
家印染、纺织企业联合设立的上市公司方案也获得国家批准,股票发行指日可待;一
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印染企业将在21世纪大放光彩。

(牛方玉)

【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公司】山东魏桥纺织集团公司位于邹平县魏桥镇,1951年由惠民
专区实业公司投资筹建,称齐东油棉厂,至1958年初步形成棉、绒、油配套生产流水
线,至1998年发展成一个集棉、绒、油加工和纺、织、染、整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
企业, 下属12个分厂、3家合资企业。拥有固定资产7.5亿元,员工10027名,棉纺28
万纱锭,织机4000台,主要生产各种纯棉纱线、灯芯绒、牛仔布、平布、府绸、卡其、
色织化纤布、 印染布等九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年产棉纱5万吨、布1.2亿米,生产能
力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在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情况下, 1998年完成销售收入
13.5亿元,实现利税1.81亿元,实现利润1.11亿元,出口创汇6012万美元,同比分别
增长31.7%、20.5%、20.3%、12.5%,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山东魏桥纺织集团以市场为导向, 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十几个国家和
20多个省市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检测分析中心,在国内设立了17个办事处和30多个信息
网点。 靠科技求发展,先后研制开发新产品113个,其中投入批量生产的有97个,初
步建成一个具有互补性的市场网络和多元化的产品结构。面向市场抓技改,先后投资
4.3亿元大搞技术改造, 完工39个项目,投入产出比平均1:5,最高达1:7,是省
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根据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网络,出口棉
纱全部达到国际乌斯特分报25%-5%的水平, 棉布入库一等品率达99%以上,出口
产品商检合格率保持100%。 1990年至1998年,企业生产能力扩大了28倍,固定资产
增长75倍,利税增长18倍。从1993年至1998年,净增产年均递增66%,销售收入年均
递增39%,利税年均递增71%,利润年均递增65%,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平均
保持在60%以上。厂长张士平199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
大代表。 企业于1997年5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荣誉称
号,1998年8月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大型工业龙头企业”(全国总社级)。

(李福林)

【山东天华集团总公司】 山东天华集团总公司地处滨州市黄河二路608号,始建于19
83年,到1998年底集团辖乳品总厂、化工总厂、门窗总厂、织布厂、钙肥厂、制氧厂、
塑料厂、建材厂、建筑工程公司、装饰工程公司、安装工程公司、中港合资电脑绣品
有限公司等12处骨干企业,占地26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5亿元,流动资产1亿元,
职工2500人, 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占88%,大专以上的占23%,高级职称3人,中级
职称12人。天华集团是连续多年的一级信用企业,在1994年的全国乡镇企业综合评价
中列500佳第82位, 并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集团”。1996年被
省农行评定为全省金融系统“AAA” 级信用企业,同时在全区乡镇企业中第一个被农
业部划型为“大型一”乡镇企业,1997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
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低迷的不利影响及宏观环境偏紧、资金紧缺
等一系列困难, 集团干部职工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向
“外抢市场、内强管理”要效益,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在集团内部深入开展
了“管理效益年”活动,深化以生产经营全过程、全要素、全面规章制度、全员素质
提高为内容的管理,完善了财务制度和资金管理,全面强化货款回收,降低两项资金
占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强化了资本运营功能,发挥集团优势,使产供销、人
财物不断流动重组。1998年下属12家企业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益,全年完成工业总
产值2.3亿元,实现利税2100万元。化工总厂下属的碱铵分厂、苯酐分厂、助剂分厂、
塑料分厂生产经营势头良好,已在天津、北京、内蒙、新疆、江苏、安徽等地新设了
多家办事机构,主要以开发油田化工产品为主,并以此为纽带辐射开发其它市场;乳
品总厂一期工程投资4500万元,已初具规模,二期工程1998年基本实施完毕,企业开
始步入正常运营状态,1998年在大连、长沙全国春季、秋季糖酒食品订货会上该厂生
产的天华乳品系列饮料(纯牛奶、甜奶、酸奶、水果奶)盒装奶和瓶装奶等产品市场看
好;门窗总厂自1991年与西安飞机公司联合办厂以来,1998年取得了历年来的最好经
济效益,已发展成为全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产品质量最好的门窗生产厂家。
“九五”及2010年,天华集团将本着“健康、稳步、快速、高效”的指导思想,
坚持“优投入、高水平、多产业、大流通”的发展方针,计划到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
10亿元, 利税1亿元,财政贡献3000万元的目标,到2010年达到规模、产品、效益、
贡献、人才、管理等10个一流,为振兴滨州经济做出贡献。

【山东滨州黄河纸业集团】山东滨州黄河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滨州市黄河六路东首,
始建于1965年,其前身为北镇造纸厂和北镇纸浆厂,1971年11月两厂合并,更名为滨
县造纸厂, 1982年12月更名为滨州造纸厂,隶属市经贸委领导,1997年8月为适应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改制为集团公司。到1998年底,黄河纸业集团发展成为滨州
地区最大的制浆造纸企业,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拥有职工25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
人员280余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0名。固定资产2.5亿元,产值连续5年超亿元,19 98
年达到1.62亿元; 利税连续5年过千万,尤其是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
利影响,公司通过内抓管理、外抓服务,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销售领域,虽然产
品处于低价位销售,但利税比上年增长了50%,达到3218万元,进入全省一轻造纸行
业利税十强企业行列。
改革开放给黄河纸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自1983年以来,公司重视科技
进步,投入数亿元对陈旧设备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设备装备水平大大提高,为企
业发展上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拥有文化纸生产线6条,箱纸板生产线2条,加工
纸生产线3条,瓦楞纸箱生产设备3台,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从1986年产量首次突破万
吨到1998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12年间生产能力扩大了6倍。产品花色也由过去比较
单一向多品种、多花色发展,已形成书皮、书写、邮封、有光、双胶、书刊、仿拷贝、
箱纸板、涂布刷光商标纸、纸箱等十余个系列上百个品种,供应全国26个省、市、自
治区。 主导产品双胶纸及有光、邮封纸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箱纸板连续6年荣获
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免检产品”称号。
造纸行业是污染大户,彻底治理污染已成为该行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保护环
境,公司不惜投巨资进行污染治理。先期投资6600万元兴建的碱回收治污节能工程于
1998年底建成,二期工程污水处理项目已开工建设,至1999年底建成投产后将彻底根
治造纸废水污染。
公司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管理水平在全省
同行业位居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前茅,是省级先进企业和国家二级企业,多次被
评为省一轻系统和全区两个文明建设优秀企业, 连续12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荣誉上百项;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解聚曾荣获全国“五一”
劳动奖章,20余人次获得地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

【山东滨州针棉织品集团公司】 山东滨州针棉织品集团公司始建于1975年6月,称滨
县织布厂,位于滨州市滨城镇,1976年9月投产。1980年12月与原滨州染织厂(已破产)
分离,独立核算,正式命名“滨县织布厂”,1985年5月改为“滨县毛巾厂”,198 7
年3月改称“滨州毛巾厂”,1988年6月棉纺车间建成投产,成为一个纺、织齐全的企
业,1988年12月被评为国家大型(二) 企业。1995年8月以国营山东滨州毛巾厂为核心
企业成立“山东滨州针棉织品集团公司” 。到1998年底,公司拥有总资产3.8亿元;
棉纺纱锭2.5万枚,年产棉纱5000吨;各类织机600台,年产各类毛巾4000万条,印花
综合能力居全国首位。
针棉织品集团公司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平均
年龄42岁。董事长王延平被评为1998年度地区劳动模范,并当选为山东省第九届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职工文化素质较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87人,中专及高中学历669人;
具有高级职称的27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15人;高级工788人,中级工976人,
初级工225人。公司生产的“亚光”牌巾被系列产品被评为1998年度山东省名牌产品,
远销日本、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青睐。公司还多
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被山东省外经贸委、省纺织工业厅、中共滨州地委、行署授予
“优秀自营进出口企业”、纺织行业“出口创汇大户”、“利税大户”等荣誉称号。
1998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致使公司库存加大,资金紧张,产品价格下跌。
为走出困境,公司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保证了企业健康发展。(1) 深化企业
内部改革,增强适应市场能力。为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合并了毛巾厂和棉纺厂两个
分厂, 把两分厂的16个科室调并为8处1室,并裁减8个科级干部;严格控制各分厂、
公司招收人员,实行总公司备案制和董事会批准制,有效控制了人员增加。(2) 结合
ISO9002质量认证, 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体系。为使企业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
规范化轨道, 把国际上通行的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了公司,对每一个员工和每
一个岗位进行认真考核,制定了可操作的质量工作程序及作业指导书,建立了贯穿各
层次的质量保证网络,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带动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设备管理、行
政管理等,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3)整顿经营秩序,优化销售结构,
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公司按客户原则、价格原则、品种原则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减
少了盲目性,按合同保质保量地完成。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加强了对美
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市场的出口,特别是欧洲市场开拓有了新进展;加大推销力度,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青交会、广交会及沙特、大阪等交易会。新建香港和澳大利亚分公
司,加大对国内5家办事处及3家国外分公司的管理; 针对产品积压严重、资金运转困
难的局面,对两项资金占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原因,督促营销人员加大营销力
度;开办库存积压产品样品展室,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让利销售。1998年公司主要
经济指标在国家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实现产值2.23亿元, 销售收入3.37亿元,利税
2008万元,创汇1085万美元,利润608万元。
集团公司计划在1999年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发展主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
益, 创建双文明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实现利税2300万元,自营出口创汇15
00万美元。

(宋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