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16&run=13

县领导人员名单

中共县委书记 刘致兴
副书记 王力
王登祥
吕耀珍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 菅继志
副主任 宋延亭
张荣生
王守义*
李法成*
何成章*
李兆锋
张忠望
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力
副县长 边茂田
郭建新(女)
李兆锋*
李福友
吕德章
商新生
县政协主席 王雪松*
张同祥
副主席 毛秀兰(女)
刘嘉俊*
张储英
颜景玺
赵文斗
郝思英
马玉清
县纪检委书记 张同祥*
杨守岭

【县情综述】 阳信县辖6镇7乡,844个行政村,总人口42.4万人,县域面积792.49平
方公里,耕地70.06万亩。1998年,全县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
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发展主题,以财源建设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
依托,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县完成国民
生产总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工农业总产值39.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财
政收入8131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农民人均纯收入2110元,比上年增长18.5
%;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9.1亿元,比年初增加5000万元;年末贷款余额11.2亿元,比
年初增加1.4亿元。
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全县上下进一步强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加大对农业的
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62亿元,粮
食总产6.54亿斤, 棉花8.9万担,水果18.8万吨,肉类6万吨,蔬菜31万吨,水产品8
500吨。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达1.23万
家, 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1.8亿元,利税2.86亿元。农村小康建
设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县小康实现程度已达75%。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阳信县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发
展后劲进一步增强。199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1.56亿元,销售收入21.8亿元,利
税1.7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3.5%、18%、16%。鸭梨系列产品、不锈钢系列
产品、电子电缆、地毯工艺、塑料化工、畜产品加工等一批重点产业已初具规模。双
降解材料、百特家具、医疗器械等一批新项目已经初步形成。
外向型经济获得新的突破。阳信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快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步伐。1998年,
全县新上“三资” 企业5家,实际利用外资14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6万美元;完
成社会出口总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9.3%, “三资”企业完成产值3.46亿美元,占
全县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7%, 外向型经济已真正成为阳信县国
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阳信县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项设施条件
进一步改善。1998年,完成了小开河及支渠配套、后周拦河闸、沙河治理等重点工程,
引蓄水能力大大增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万亩。公路建设共投入1398万元,新
建改造沥清路55公里, 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917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大,投资95 0
万元, 新建的商店110千伏变电站已投入运行,农电网改造工程已经启动,电力供应
基本满足了全县工农业及群众生活用电的需要。通讯设施建设,全年投资2900万元,
新上交换机6000余线, 程控电话已达1.8万门,有69%的村庄通了电话。县城建设投
资700万元, 开通城区道路3065米,完成了一批商业网点和园林景点建设,城区配套
设施及县城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河流国际工业园、陈楼洼等十几个乡镇的工贸园区也
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阳信县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社会各项事业获得
全面发展。 全年实施“星火”科技项目11个,获地级以上奖励的项目7个,科技贡献
率达到48%。 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县共投资1100万元,新建校舍965间,完善
了教学仪器等设备的配套,“两基”成果得到了巩固。全县初级卫生保健通过了省级
验收,三级医疗保健体系进一步健全,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
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条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得到了认真贯彻
和落实,全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已跨入了全省“三为主”的先进行列。文化、体育、广
播、电视等项事业也都有了新的发展。

【全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1998年,全县财政收入8131万元,比上年增长26.65%,
其中地方财政税收完成6450万元, 比上年增长28.61%。全县财政总支出累计完成98
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5%。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为保持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县财政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了财政收入任务
的完成。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财政组织收入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实
行严格的考核、奖惩,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提供了保障;二是全方位加强财源建设,
坚持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并举,正确处理生财、聚财、用财的关系,奠定了财政平衡
的基础;三是加大了财政管理的力度,特别是在预算外资金管理、行政性经费支出管
理、税收政策、社保基金管理、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方面强化了措施,取得了明显
成效;四是大力发展乡级财政,始终坚持把解决乡级财政困难和培植乡镇财源作为财
税工作的重点来抓。1998年全县13个乡镇全部实现了财政自给,乡级财力明显增强,
为全县财政平衡奠定了基础;五是财税系统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以
规范化服务为依托,以组织收入为根本,积极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加大精神文明建设
和党风廉政工作力度,发扬“团结、实干、廉洁、开拓、高效”的工作作风,表现出
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目标的完成。

【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 1998年,全县外经贸工作又有新发展,新批三资企业5家,
合同外资额1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70.92万美元,完成地区下达年度考核指标的
210.1%,完成县计划的113%,同比增长28.6%,实际利用外资额在全区列第一位。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专门组团到广州、深圳、
番禺、 东莞、 青岛等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经贸洽谈活动。拓宽了合作渠道,接洽外商
210多位,签订各类合同及协议56个,合同及协议贸易额共500多万美元,合同利用外
资1000万美元。同时还加强了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直接联系,先后赴日本、美国、
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考察及经贸洽谈,并与美国塞拉克市签署了《友好城
市协议书》和《经贸合作备忘录》,并与美国柯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进口贸易
代理《合同书》。在第九届梨花会期间,招商90多人,签订合同及协议20多个,合同
及协议利用外资700万美元, 贸易合同及协议6个,合同及协议贸易额近300万美元,
不锈钢、电子、抽纱、地毯等出口总值2.73亿元,占社会出口总值的77.4%。在巩固
香港、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市场的同时,还开拓了俄罗斯、欧美等新市场。
培植新的外贸出口基地。相继建立了河流国际工业园、陈楼经贸园区等九处工贸
园区。 河流国际工业园已吸纳三资企业6家,外向型企业10多家,陈楼经贸园区吸纳
外向型企业2家, 外向型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全县“三
资” 企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3.4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4%,占全县销售收入
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7%,“三资”企业出口额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9.2%,
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有生力量。

【电力建设超常规发展】经济要振兴,电业须先行。自1993年以来,县电业总公司从
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下大气力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使电力建设实现了超常
规、高起点、跨越式的大发展。先后完成了唐家110千伏变电站二期工程,增装主变1
台/31500千伏安; 投资200万元, 完成河流、洋湖2座35千伏变电站工程,分别安装
3150千伏安主变1台, 1800千伏安主变1台;投资16万元,完成唐家110千伏变电站惠
无开段工程, 实现了双电源供电, 结束了全县长期单电源供电的被动局面; 投资
543.22万元,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计方案,从美国引进主控设备,配合电力科学院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开发的控制系统, 完成水落坡、流坡坞2座35千伏变电站,从
功能上实现了遥测、遥控、遥调、遥信,从管理上达到了无人值守供变“两站合一”
的管理模式,从技术档次上达到了国内90年代小型化变电站最先进水平;投资1500万
元, 完成了全国一流的高自动化控制站--商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安装主变1台/
5000 0千伏安。 截止1998年底,全县拥有35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主
变总容量122550千伏安,新增35千伏--输电线路91.2公里,全县累计电力基础设施建
设投资2550万元, 全年实现供电量1.05亿度,已经形成了以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
35千伏输电线路为主网架,10千伏线路为配电网络的电网系统,满足了各行各业对电
力的需求。
在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科技兴电水平进一步提高。县电业总公司投资
630万元,兴建了电力调度中心大楼;洋湖、水落坡35千伏变电站采用微机控制技术,
实现了新建35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加强了电网通讯和微机控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了
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已有5座变电站安装微机监控装置。投资70万元,购置了微机,
把微机管理引入调度、财务、营业、生活管理、综合管理、农村电费价管理,实现联
网、数据共享。

【电信事业居国内先进水平】全县电信通信事业发展迅速。1992年,在德州、惠民、
聊城、菏泽、东营五地市县级首家开通了先进的数字程控电话,继而又开通了省内、
全国联网的无线寻呼系统和模拟移动电话、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共建立寻呼台6个,
移支电话基站10个,实现了信号的全面覆盖。1998年在全区首家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
的SDH光同步传输网, 使全县中继电路增加了4700条,建成了世界上先进的国际互联
网(163网)、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数字数据网(bdN网)、分组交换岗(DPN网)、
200卡、300卡、700业务(电话跟我走业务)和201业务(校园卡业务)等智能网业务,建
成了县城、 温店、 水落坡、流坡坞等乡镇的综合业务信息网。全县交换机总容量达
2.02万门,国际互联网客户60多户,通过电脑在国际互联网上可以和全球任何国家进
行通信,发电子邮件(E-mail),阳信电信通信进入信息化高速公路。
电信服务在硬件上全部实现营业窗口电子化,在软件上实现了文明标准的服务。
营业室安装了多媒体、话费自动查询器等先进的服务工具。

【交通事业蓬勃发展】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招
商引资和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全县交通事业蓬勃发展。
公路建设取得新成绩。 1998年,投资800多万元,把原阳劳路改造为二级路,西
起大济路, 东接205国道,全长18.9公里,成为全县第一条高标准的县乡公路,打开
了阳信县通往205国道的东大门。 阳劳路的改造升级,带动了陈楼洼经济开发区建设
和阳信县东部乡镇经济的发展。 到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917.5公里,公路
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15.7公里,在全区、全省名列前茅。
公路管理养护进一步加强。县交通局全面贯彻落实《公路法》和《阳信县公路管
理办法》,坚持公路巡查和控制红线管理,维护了县乡、乡村公路的路政路权。同时,
对全县6条县级路和89条乡村公路、174座桥梁、128道涵洞都建立了档案。
行业管理得到加强。县汽车站在全区率先对社会开放,国营、私营客车公平竞争,
涌现出了一大批县级和地级“文明服务车”。县交通局成立了交通规费征收大厅,对
全县营运业户和车辆实行微机管理,对业户实行一条龙服务,简化了手续,方便了业
户,提高了效率,受到群众的欢迎。
治理公路“三乱”收得成效。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公路“三乱”的
治理工作,层层签订责任状,县纪委、监察局严格把关,定期督查,“三乱”现象得
到了遏制。连续多年被评为无公路“三乱”先进县。
交通企业健康发展。 1998年,县运输公司实现营业性收入365万元,实现货运量
3.2万吨,货运周转量548万吨公里,扭亏为盈并实现利润38万元;交通加油站一业为
主,多种经营,引进了90号无铅汽油业务,开辟了屋顶防水和骨胶深加工项目,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行业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县交通局连续被评为全县、全区交通系
统先进单位,交通局运管科、稽查大队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交通系统先进单位。

【科技成果丰硕】县委、县政府实施“科教兴阳”战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狠抓科
技带动,取得明显成效。1998年,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2个,省级项目8个,地级项目
8个, 精选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15个,部分项目已产生效益。科技投入不断加
大,县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200万元,占年财政预算支出的5%,各乡镇的科技投入
也有较大提高,有力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双降解塑料制品项目,达到了国内领
先水平, 年产值1300万元,利税250万元,该产品已被列为国家新产品,得到国家科
委的奖励。开发推广优质麦30万亩,总增经济效益2768万元。水晶梨系列品种引进开
发和百亩阳信鸭梨新技术栽培示范两个项目的实施,使阳信县鸭梨步入了早、中、晚
熟多元化和高产高效的发展轨道。 鸭梨神醋工艺技术研究、GK-12优质抗虫棉推广、
肉中三元杂交改良、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引进,蔬菜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等科技项目的实
施,都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姚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