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121&run=13

【概况】1998年,滨州地区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
服从服务于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省新闻出版局倡导的“六大工程” (精
品工程、净化工程、名牌工程、人才工程、示范工程、形象工程) ,突出发展主题,
抢抓发展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切实加强新闻出版业管理,深入持
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努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加快事业发展,全区
新闻出版事业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认真实施“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新闻出版工作。1998年,全区新闻出版系
统积极响应并认真组织实施了省新闻出版局倡导开展的“六大工程”争创活动。按照
省局《关于在全省新闻出版系统进一步组织实施“六大工程”的意见》,地区新闻出
版局结合全区实际,制定了实施“六大工程”的具体意见,组织召开了全区新闻出版
工作会议,作了专门部署。各县市、各单位对照“六大工程”的目标要求,也都制定
了本县市、本单位争创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全区形成了广泛参与,上下联动,齐抓
共创的局面。省新闻出版局对全区“六大工程”的争创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于10
月份组织了专门的新闻采访团来滨州地区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在全面考评的基础上,
地区向省局推荐了三个书刊印刷企业、三个书刊发行单位、三个出版管理单位、一家
报刊单位参加全省的“六大工程”评选。经过评选,地区新闻出版局荣获“组织工作
奖”、“十佳新闻出版管理单位”两个荣誉称号。田桂枝同志获“十佳新闻出版管理
工作者” 荣誉称号。 博兴县出版物市场和邹平县印刷厂分获“十佳出版物市场”和
“十佳印制单位”荣誉称号,在全部参评的地市和胜利油田、济南铁路局共19个大单
位中, 滨州地区名列第二,获5个奖项。这在全区新闻出版史上是第一次,为全区人
民争了光。
二、依法行政,切实加强了新闻出版管理。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强管理,
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全区把加强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抓住不放,不断加大执
法力度,依法严格管理,规范办案程序,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1)
实现了对书刊印刷企业的系列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落实了书刊印刷
企业的“三簿一票” (书刊业务登记簿、书刊成品出入库登记簿、书刊印刷业档案登
记簿、生产传票) 制度;要求印刷厂每季度上报一次守法经营情况;对轻微违规的印
刷企业落实了谈话制度;为有计划、有目的配合好全省印刷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同
地区工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滨州地区印刷行业进行调查摸底的通知》。并制定了
《印刷行业基本情况登记表》,对全区印刷行业进行了详细调查,为下一步清理整顿
工作奠定了基础。(2) 加强对电子出版物市场的管理。电子出版物市场,在全区是一
个刚刚形成的高科技产品市场。为了规范这一市场,1998年地区新闻出版局加大执法
监管力度,坚决消除了黄色淫秽和内容有严重政治问题的非法出版物,严厉打击了不
法经营业户,同时,加强了对经营业户的培训,组织他们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与
他们签订了“守法经营责任书”,增强了他们依法经营的意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电
子出版物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3) 加强对报刊业的管理。针对全区报刊业管理比
较薄弱的现状,地区新闻出版局加强了报刊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滨州
地区报刊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报刊审读制度》等规定。5月份,召开了全区报刊
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成立了报刊审读小组,聘请了3名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专家任审
读员,对全区的报刊进行审读,并定期编发《报刊审读报告》,将审读情况及时通报,
使报刊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全省报刊分级评估中,《滨州日报》、《滨州广播电视
报》均被评为良好级报纸。同时,地区新闻出版局还为4家正式报刊、7家非正式报刊
向省局办理了年检手续、 为22家内部资料性报刊换发了准印证,审批了3家内部资料
性报刊, 并建立了全部报刊档案;为3家正式报刊的42名记者换发了记者证,并建立
了记者档案; 为两家省报办理了开办记者站有关手续;为1家正式报纸办理了扩版手
续;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全区的报刊业走上了规范化、健康发展的轨道。(4)
狠抓了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为贯彻落实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四部委《关于在
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 和山东省新闻出版局1 998年岗位
培训计划,年初,地区新闻出版局制定了《关于对全区印刷发行行业在岗人员进行岗
位培训的实施方案》 ,为培训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5月份,举办了全区新闻出版
执法人员培训班。 从6月份开始,每期5天,又连续举办了4期印刷发行行业中层干部
培训班,受训人员220多人。11月份,制发了《关于对印刷、发行经营人员实行岗位培
训的通知》,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准入制度。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些措施,大
大提高了全区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守法经营,文明经营蔚成风
气。(5) 版权管理和内部资料性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有所增强。利用报纸、电台等新
闻媒介广泛宣传了《著作权法》。加强了对内部资料性图书的管理,有效地制止了非
法编印行为。 全年共办理内部资料性图书准印证42个,编审字数467万,图书质量有
所提高。
三、常抓不懈,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扫黄打非”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1998年全区的“扫黄打非”工作继续坚持了集中打击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严
厉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1) 开展了“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做到了领导、认识、措
施、 效果四到位。特别是2月26日地委、行署接到省委紧急电报后,地委、行署的主
要领导非常重视, 连续召开了3次紧急工作会议;4次“扫黄打非”领导小组会议;2
次全区紧急工作会议;3次全区电话会议;1次重点县市“扫黄”领导小组负责人谈话
会,部署“扫黄打非”工作。9月份,召开了全区出版物管理工作会议。地区“扫黄”
办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全区把阳信
县和滨州市及各县城驻地作为“扫黄打非”的重点地域,把印刷行业和书刊市场作为
重点部位,把清理有严重政治问题和淫秽内容的出版物作为工作重点,每次集中行动
前,都周密策划,制定方案,搞好协同,力求取得明显效果。在先后组织的两次“扫
黄打非”集中行动中,共收缴非法书刊17万多册,音像制品1528盘(盒),抓获不法分
子18人。其中7人被判刑,其他也都依法进行了相应处理。(2)加强了“扫黄打非”的
经常性工作。制定了经常性管理的措施,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印刷企业和图书电子
出版物市场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进行明察暗访;建立健全了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
动了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1998年地区“扫黄”办共接到群
众举报5起,使案件得到了及时查处。(3)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本着“扫黄要扫源,
打非要挖根”的原则,敦促有关单位对重点案件进行了查处。配合省“扫黄”办严厉
查处了惠民县印刷厂和滨州工商印刷厂印制非法出版物案件;无棣县水湾镇一无证印
刷厂印制内容有严重政治问题的出版物案;会同惠民县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查处了
惠民县何坊乡菠菜孟村一起窝藏7000册非法出版物案。在依法处理阳信县的不法书商
中,地区新闻出版局还协调公检法各部门,及时做好鉴定取证工作。根据调查了解的
情况,写出了《关于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几点建议》一文,在
全国北方地区“扫黄打非”片会及“五省二市”联防会议上做了大会发言,并引起了
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重视。
四、发挥优势,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发展。(1) 《校园文艺》编印质量明显提高,
发行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为了提高刊物质量,编辑人员精益求精,严格把关。努力改
进刊物版面、栏目和装帧设计,增强了刊物的趣味性、可读性,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
会各界的欢迎。 1998年累计发行105万余册,创创刊以来发行量的最高记录。由李晓
三同志主编的《校园文萃》和由夏鲁莎同志撰写的长篇小说《世道》,均被评为全区
1998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入选作品。(2) 出版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有了新
的进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出版事业发展中心实
施精品系列丛书战略,图书发行品种由去年的3套20多种增加到年内7套50多种,图书
质量明显提高。经营渠道逐步拓宽,现代办公设备销售由过去单一的专门经营复印机
拓展为计算机、传真机等现代办公用品。业务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1998年,出版事
业发展中心又面向社会招聘了40多名工作人员,既壮大了采编队伍,又安排了待业人
员就业,减轻了社会压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联合办学的路子
越走越宽。在上年与地区工业学校联合创办印刷函授中专学校的基础上,1998年又与
省出版技工学校、北京印刷学院等单位达成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将为全区印刷事业的
发展培养一批适用人才。
五、真抓实干,努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1) 加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地区新
闻出版局把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和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机关作
风转变的根本来抓,把学习摆上首要位置。为了把学习落到实处,局党组倡导开展了
以“学理论、学业务、学电脑、学写作、练口才”为主要内容的“四学一练”活动,
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有7名同志参加了电脑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帮助大家树
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2) 狠抓
整顿,解决重点问题。结合地委、行署在全区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地区
新闻出版局密切联系本单位实际,组织开展了以整顿“思想、纪律、作风”为主要内
容的三整顿活动。主要领导带头,先个人,后科室、再领导班子层层查摆,查摆出了
宗旨观念淡薄,中心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作风纪律松散,工作效率不高等方面
存在的突出问题,把这些问题梳成辫子,发动大家找原因,论危害,定措施,有力地
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3) 搞好改革,调动干部的积极性。1998年,在顺利完成公
务员过渡工作的同时,为激活用人机制,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改变干部人事工作“一
潭死水” 的状况,局党组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月份,
对公务员系列的科室人员实行了竞争上岗。根据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标准,采
取个人自荐、群众评议、党组确定等程序和措施,选配了各科室负责人,把竞争机制
引入机关,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4) 健全制度,巩固成果。1998年是全区
新闻出版工作在工作、思想、作风建设诸方面既深入扎实又收获较大的一年。为了巩
固成果,地区新闻出版局本着力求管用、实用,既具有约束力,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原
则,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行政处罚办案制度》等
十几项制度。在制度落实上,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科室领导具体抓,经
常性地进行督促检查,使这些制度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上。全局上下呈现出了团结一心,
努力工作,遵守纪律,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吕金生)

【滨州日报社概况】1998年,滨州日报社党委带领全体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
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化新闻改革,
逐步建立起竞争激励机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地委、行署的安排与部署,
搞好重点宣传;以报为本,以报为主,搞好经营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被地委、行署评为“文明机关”。
顺应形势,深化内部改革。在地委、行署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报社有计划
地推行了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优罚劣的竞争激励机制。在
人事制度方面,年初以广告公司为试点,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测评、公开答辩、综合
考核、 党委决定的办法,确定了总经理人选。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编辑部6个科
室推广, 有28人参与竞争12个正副科级职务,经过按程序严格选拔,有2名副科级人
员升为正科级, 4名一般人员提为副科级。其他编采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
有一人落聘。在用工制度方面,采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公开刊登招聘启事,
公开招聘人员。以考试成绩为准,取前5人到报社实习,试用3个月,签订一年合同,
然后视情决定是否留用。这项举措堵住了进人的后门,为报社选拔了优秀采编人员。
在分配制度方面, 奖金分配打破“大锅饭” ,并向采编一线人员倾斜。报社制订了
《采编人员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内部定岗定责,按业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计算分
数,计发奖金。同时还制订了《编采校人员奖罚制度》,把影响报纸质量的各种因素
及出现的差错与奖惩挂钩。定期开展了评选好新闻、好标题、好版面、好照片活动,
对优秀作品和优秀编辑、优秀记者进行了奖励。在新闻宣传方面,突出进行了报纸版
面改革。从5月1日起,对报纸版面作了较大调整。为配合新闻改革,报社于5月份创办
了内部刊物《业务通讯》,逢单月出刊,刊登报道要点,传递新闻信息,交流工作经
验,研究编采业务,指导业务工作的开展。
突出重点,搞好报纸宣传。在过去的一年中,《滨州日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
旗帜,紧紧围绕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全面搞好新闻报道。一是“干部
作风建设年”的宣传报道。地委确定1998年为全区“干部作风建设年”,为此报社组
织撰写了四篇评论员文章,大力宣传了地区商检局这个全心全意为经济服务的典型,
开设了《转变干部作风,树立公仆形象》专栏,以近百篇稿件介绍了地区公安局、财
政局等单位的先进经验,年终组织采写了三篇通讯、两篇述评,有力地配合了这一活
动的开展。二是省人代会和党代会报道。在省八届六次人代会、九届一次人代会和七
次党代会期间,报社派得力记者赴会采访,以大量的文字和照片及时报道了省委书记
吴官正对滨州地区的重要讲话和大会盛况。三是小开河工程的宣传报道。报社组成了
由副总编和文字、摄影记者参加的专门班子,从地委缓建办公楼到动员大会,从迁占
工作到工程开工,从土方工程到衬砌工程,从省委书记现场考察到各级领导参观指导,
从竣工放水到工程验收,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的报道,先后发稿150余篇,
大力宣传了“以民为本、科学创新、团结协作、奋争一流”的小开河精神。四是“学
理论兴滨隆中对” 的宣传报道。8月10日,地委书记王宗廉致信报社发出了开展这一
活动的倡议。报社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开设了专栏,及时迅速地展开了宣
传活动。 至年底共收到来稿250篇,发表85篇,王宗廉同志批示14篇,不仅在全区产
生了强烈反响,而且在全省及省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以报为本,推进经营管理。1998年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搞
好以宿舍楼为主的生活、工作设施建设。3500平方米的报社宿舍楼于10月份竣工,符
合条件的职工迁入了新居。腾出的宿舍改建成办公室,从而缓解了办公场所拥挤的矛
盾,改善了办公条件。二是实行竞争机制,抓好广告经营。广告收入完成了全年预定
任务,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三是全力以赴,搞好报纸发行。在地委、行署领导下,在
各级宣传部门与报社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发行任务,比上年上升5.7%。
四是增配印刷设备,开拓经营。印刷厂在本年内增添了卫星传版系统图片接收机、平
版印刷机等设备,在印好《滨州日报》和原有几家小报的基础上,印刷《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山东交通报》等,从而提高了效益,增加了收入。

【《滨州日报》评出1998年全区十大新闻】(1) 全区广泛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
动。自5月1日召开动员大会以来,各级按照地委、行署的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这一
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各项事业的发展。(2) 小开河扩大治理工程竣
工。该工程是地委、行署决定缓建地委办公楼,将节省下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其中的一
项爱民工程、形象工程,经过干部群众的齐心奋战,该工程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当
年提闸送水。(3) 滨州港导提建设工程取得决定性进展。该工程作为全区交通基础设
施建设的头号工程,当年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导堤、打通拦门沙,疏浚航道。(4) 滨州
地区体育健儿在19届省运会上创佳绩。 滨州地区代表团在本届省运会上共获得金牌3
3.25块,银牌37块,铜牌41.5块,总分1174.5分,金牌数较上届省运会增加24枚,前
移了三个位次,总分双列全省第十。(5) 地委书记王宗廉致信本报,倡议开展“学理
论兴滨隆中对” 活动。8月初,地委书记王宗廉致信本报,提出要着于学理论、兴滨
州、纳谏言,交诤友,以本报为阵地开展“学理论兴滨隆中对”活动,得到了本报和
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至1998年12月底,本报已在一版挂牌的“学理论兴滨
隆中对”专栏刊出76位作者的75篇文章。在地委领导的关注下,这些文章中提出的一
些真知灼见已被有关部门研究采纳。(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
两次来滨州地区考察工作。 3月29日至30日、11月23日至27日吴官正两次来滨州地区
考察工作,前后累计时间达一个星期,充分体现了省委领导对滨州地区工作的关心和
支持。(7)滨博高速公路滨州段和滨州黄河第二大桥已批复立项。(8)全省最后一个贫
困县--沾化县实现整体脱贫。(9) 博兴县与胜利油田共建纯化水库。双方本着“油地
共建、 共同受益”的原则,1998年9月动工修建投资3亿元、占地1万亩、库容3700万
立方米的水库,预计1999年底竣工使用。(10)山东魏桥纺织集团成为全区上交利税第
一大户。1998年完成销售收入13.5亿元,实现利税1.81亿元,利润1.11亿元,出口创
汇601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8%、20.7%、19.6%、12.7%,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在全
国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滨州日报》 18篇作品获省奖】 1998年度山东省市地报新闻奖评选在莱芜揭晓,
《滨州日报》有18件作品获“山东省市地报新闻奖”,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5件,
三等奖11件。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通讯《地方剧团的出路何在》、言论《有感于省
委书记向记者鞠躬》;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是:通讯《耕海牧渔看无棣》、《渔业滨州
离我们多远》、《下岗求职者,你们在哪里》、消息《缓建地委办公楼,集中资金搞
水利》、《无棣县36户农民筹资建成大型股份平原水库》。

(陈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