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5&rec=104&run=13

1998年,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段在校生分别达到87091人、321081人、
18 4680人、46108人(不含技校),3至6周岁幼儿入园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
毕业生升初中比率、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率分别达到73.40%、99.94%、98.56%、34.
98%,分别高于全省12.89、0.34、0.95和低于全省7.26个百分点,分别列全省第5位、
第4位、第10位和第12位。初中中专录取4625人,普通高考录取本科895人,比上年增加
68人,专科录取1947人,中专51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20194人,占高中段在校
生总数的43.8%(不含技校),比上年提高0.8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3370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数达到16184人,自考万人比列全省第三位,自学考试本专科毕业
生617人;成人高考录取937人,硕士学位研究生报考350人。各类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在
校生达到6937人,成人实用技术培训达到41.27万人次。
实施教育形象工程成效显著。全区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地委、行署关于“干部作风
建设年”的部署,针对教育系统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创造性地实施了教育形象工程,
弘扬高尚师德,树立教师为人师表形象;规范学校管理,树立学校文明示范形象;公
开办事制度,树立教育机关清廉治教形象;强化宗旨观念,树立教育工作者从教为民
形象。形象工程的检查一律不打招呼,采取现场录像、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结果内
部通报,必要时新闻曝光。从对全区852所学校进行的两轮检查看,有849所学校发生
了显著变化, 变化较小的3所学校随后也有了明显改观。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端
正,课程方案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对教育再投入的积极性有了新的提高;
学校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管理规范、教育质量较高,校容校貌良好
的学校;教育行风有了明显好转,滥编滥印教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体罚学生、
乱收费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地级机关测评位次明显上升,地区教委经地委考察属地直
单位优秀班子之一。全区实施教育形象工程的经验,得到省教委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地委、行署三月份召开了“两基”总结表彰和实施素质教育
动员大会,地委主要领导对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行署下发了《滨州地区中小学
实施素质教育若干规定》,把实施素质教育上升为政府行为,纳入了依法实施的轨道。
开展了素质教育的区域实验, 把邹平、博兴、阳信作为全省素质教育联系县,有4 7
所学校、29个乡镇被确定为地区联系点,并确定25所学校为不同类型活动课教学示范
学校。积极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了“一评二挂”和“一考多取”制度,通过
中考招生指标与乡镇办学水平的挂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推行
初中理化生实验技能考试,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4月中旬,团省委、省教委联合在全区召开了全省素质教育现场会议。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全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省
政府办公厅两次特急电报精神,动员全区消除学校危房,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调整
农村小学布局,巩固完善普九成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行署在阳信县召开了全区农
村小学布局调整现场会议,推广了阳信对村办小学危房一次性撤掉并入学区小学的做
法。按照2.5万人口左右建一所初中、方圆5华里左右建成一所完全小学、特别偏远的
村庄建设1所容纳1至3年级的教学点的原则, 全面实施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实行学
校无危房保证书制度,明确了政府和学校的责任。有危房不报告,责任在学校;有报
告不改造, 责任在政府。经过一年努力,共消除危房2万多平方米,撤掉村小及教学
点348处, 新建校舍1392间,有6个乡镇全部消灭了教学点,5个乡镇实行了专车接送
上学,总投入达6000万元。学校危房已基本消除,小学布局调整到位率已达70%。全
区通过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进行危房改造的做法,得到省教委高度评价,被新闻界评为
1998年全省十大教育新闻之一。
师资队伍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区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共有31663人,小学、
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97%、87.87%、71.42%,分别高于全省2.5 6、
4.98、4.51个百分点,分别列全省第一位、第二位、第四位。全面开展了教师通用基
本功、学科基本功、科研基本功、现代化教学基本功的系统化训练。开展了多种形式
的教师提高培训。1998年地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滨州地区教师研究生课
程进修班,与山东省教育学院开展了联合办学。地区已连续三年利用署期聘请美籍教
师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 对全区外语教师进行培训,已培训教师300多人。从北京、
上海等地聘请知名专家来滨州培训教育干部和教师。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师
范学校的教师都逐步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掌握教学设计方法;45岁以下的中
小学教师都逐步学习使用电子软件、信息网络、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的教育资源。年内,
全区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 全国模范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全
省特级教师13名。全区“1215”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至2000年,小学学科带头人达
到1000名,初中200名、高中100名、中等职业学校50名)到1998年底共已树立435名,
其中高中95名、初中130名、小学175名、幼儿教师35名。学科带头人包课题、包学科、
包学区、包教师,送课下乡,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年内评聘中学高级教师和中专高
级讲师324人,中学一级教师和中专讲师1137人,小学高级教师823人,有2300名民办
教师选招为公办教师, 近500名因超龄而不能转正的老民办教师可以参照同等条件的
公办教师兑现工资。民办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由19.17%下降到16.10%。清退计划外
民办教师686名, 由年初2616名减少到1930名。全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多次得
到省教委高度评价,有多方面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在全省有两处以上中师的14个地市
中,全区两处师范率先全部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10月上旬,山东省西部地区中师规
范化建设现场会议在区内惠民师范、博兴师范召开。省教委评价,滨州地区作为省经
济欠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师规范化学校建设方面,为西部地区乃至全省树立了榜样。
学校建设向现代化迈进取得重要成果。全区在巩固提高“两基”水平的基础上,
以创建省、地级规范化学校为目标,加强学校内部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
地区教委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意见》,将规范化学校建设列为对
县市教育事业年度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在中考招生指标分配上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
同时加强了对规范化学校建设的过程管理和实地指导,使全区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出
现了良好势头。1998年有4所中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全区总数达到15所,有近5所中
小学达到地级规范化,总数达到30所。创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总数已达7所,创省级
实验幼儿园1所, 总数达5所,创地区一类幼儿园54所,总数达160所。乡镇成教中心
在已有25所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的基础上,年内又有34所达标,达标处数和达标率均
居全省前列。全区通过实施初中毕业生实验技能考试, 推动了学校内部设施的配备、
管理和使用。年内全区学校教学仪器配备280万元, 总数已达8331万元,配备微机64 9
台,总数已达2366台,语音设备12套,总数已达53套,新建中小学实验室36个,总数已达
1319个,新涌现实验室、实验教学优秀学校99所,总数已达304所,实验室、实验教学优
秀乡镇10个, 总数已达21个,全区小学数学学具发行覆盖率达90%。学校图书室建设与
管理有16所学校达到地级优秀标准。有13所学校实现“四机一幕”进教室,2所学校安
装了音像备课室,210个单位建起了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站,全区教育系统微机联网单位
已达76个。全区为国家制作了16集电教系列教材,并已在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播出,收
视面覆盖到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区教委在博兴县第一小学召开了全区学校电
教工作现场会。
为经济建设服务创出了新路子。1998年11月23至27日,省委书记吴官正来滨州地
区考察,他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四条,其中第二条是“高度重视职业培训,一大
批知识青年能够进入职业中学、农技学校学习,学到一技之长,学会搞市场经济的本
领,致富的本领。这是很有远见的。”全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坚持“面向农村,面
向农业,面向农民,直接有效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以基地建设和项
目开发为突破口,强化学校的服务功能。全区职业学校90%以上专业实现了学校与行
业、部门、企业、服务中介机构间的联合办学。职业学校全面推行了计算机初级等级
考核制度,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有新的突破,无棣县被确定为全省“双元制”教学模式
改革试点县, 建起了六大科技园区;阳信职业中专建起了110亩高效农业经济区。全
区有60个乡镇成教中心在实验实习基地进行了项目开发,既促进了乡镇成教中心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以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引导
中考改革,从1998年起,参加初级职业技术培训学员包括初中后分流学习职业技术的
学生,可参加普通中专考试,免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加试农村种养技
术、农村机电、建筑常识,报名和录取与普通考生同等对待。全区有近2000名初中毕
业生参加了职业技术培训, 463人录取到中专学校,录取率达到60.84%,超过普
通考生的录取率。 农村中小学发挥一师两教、一校两用的作用,对第一批15000多名
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实用技术考核,对合格教师颁发了实用技术合格证书,这些教
师在培训农民,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各级成人教育全面开展了对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对县市属以上企业下岗职工,凡是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
的, 全部纳入了培训范围。继续深入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购买农业科技录像带2
0多种,印发《科教兴农》报10万余份,推广农村使用技术150余项。组织了初四 (初
三)分流教育和初中后实用技术教育。3月份,全省农村成人教育现场会议在滨州地区
邹平县召开,推广全区在乡镇成教中心通过示范基地开发,促进乡镇成教中心自我完
善和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做法。会后,淄博、聊城、日照、德州、泰安等市
地先后来滨州地区考察成人教育工作。年内全区勤工俭学纯收入突破6000万元, 生均
收入达120元以上,列全省前四名;新上校办企业15个;校园经济开发继去年邹平、博
兴、滨州、阳信达地级标准后,又有惠民县达标;按照省教委要求推行的学生统一着
装工作,普及率列全省第二位。
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年初, 地区教委依据《教育法》、《纲要》提出的增加教育
投入的法律规定以及“三个增长”的要求,与财政部门共同编制了“1998年教育经费
年度计划”。年内全区教育事业费预算数为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0%。同时,
年初根据有关增加教育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照上年实际数,对各县市下达
了城乡教育费附加和四项教育费用的年度征收指标。其中城市教育费附加1220万元,
农村教育费附加8350万元,城镇就业职工教育费附加1020万元,职业教育费附加4 50
万元,宾馆、旅社、招待所附加100万元,水产品附加20万元。据上半年快报表统计,
1~6月份全区共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335.2万元, 农村教育费附加3865.4万元;四项
教育费用有滨州市、惠民县、博兴县开征,共征收城镇就业职工教育费附加147万元,
职业教育费附加42.7万元。行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使用、
管理的意见》,重申了征收范围、比率、征收部门、管理方式和使用规定,将农村教
育费附加纳入各级财政基金预算管理,在管理方式上较以前有较大改变,将会有力地
控制截留、挪用、改变支出用途等违法规象。根据近年来城镇就业职工教育费附加受
个别部门干扰和征收不畅的情况,分别就其征收法律依据向人大工委作了专题汇报,
向行署提交了《关于地直城镇就业职工教育费附加征收情况的报告》。地区人大等部
门对全区教育投入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向各县市做了反馈。加强了校舍设
施维护管理工作。地区教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舍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已有40余处学校实行了微机管理, 97所学校达到优秀标准,其中邹平、无棣两县超额
完成全年地区下达的创优任务指标。全区1998年教师住房建设投资8090万元, 建设教
师住房1.2万平方米。
教育宣传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1998年地区教委承担并完成了国务院“九五”社
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的滨州个案研究,被省教
委评价为全省三个市地个案研究中最好的一个;独立承担了国家教委重点课题《面向
21世纪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和一项省社会科学、四项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有一项研究成果获得全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是本届全区唯一获奖成
果。全区教育宣传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从地方报刊到国家级报刊都有滨州教育的
稿件,从专业报刊到党报党刊都有滨州教育的报道。地区教委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新
闻报道和工作研究文章120篇以上,其中省级以上保持70多篇,头版头条保持十几篇。
在及时做好各项宣传报道工作的同时,在《山东教育报》推出了滨州地区“两基”专
版, 在《中国教育报》 推出了滨州地区以教育形象工程为主题的地区专版。编印了
“两基”文集《历史丰碑》,全面翔实地记载了全区实施两基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
加快了全区教育办公系统信息传输手段现代化,滨州地区教育系统在全省各市地率先
实现传真机开通使用,教育办公室系统微机联网走在全省前列。

(王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