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4&rec=98&run=13

1997年,滨州地区十项教育工作在全省创出佳绩,有些在全国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教育部门争先创优
的结果。
“两基”(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在鲁西北率先全面
告捷。 1997年12月,无棣、沾化“两基”工作经省政府验收合格,至此,历时3年的
全区“两基”攻坚胜利完成。对照地区行署与各县市政府签订的责任状,阳信县、滨
州市是提前一年实现, 邹平、博兴、惠民、沾化4县是如期实现,无棣县是迟后一年
实现。全区“两基”建校投资3.7亿元;新建校舍7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楼房近200幢,
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由1.6、2.7平方米达到3.8、4.5平方米;实验室及内部
设施,音乐、体育、美术教学器材和图书资料达到按标准配备的80%以上,其中小学、
初中生均图书由0.2、0.4册达到10册、15册,教学实验开出率由26%达到94%;财政对
教育的拨款基本达到“三个增长”,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由0.1、2.3元达到33、
65元;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由72%、43%达到99%、86%,民办教师人均月工资由
130元达到270元;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按时完成率都达到规定标
准,其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率、青壮年非文盲率分别达到99.97%、
97.67%、99.86%,都由过去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到高出全省0.35、0.96、
1.22个百分点,成为鲁西北第一个、全省第十三个全面实现“两基”的地市。省政府
验收团赞誉“滨州普九‘谱’出了‘滨州精神’”。《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
将其总结为“改天换地的创业精神,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热情高涨的奉献精神,坚
韧不拔的进取精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
校舍设施维护管理的基础工作达到全省优秀。全区中小学所有301.61万平方米校
舍、11亿元固定资产全部建档立卡,责任到人,规范管理。经抽查,全区中小学校舍
设施保养合格率由三年前的52.6%提高到97.8%,利用率由66.5%提高到98.6%,其
中城镇学校因实行资源共享,利用率为112%,全区涌现出校舍设施维护管理优秀学校
48所,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优秀学校87所,学具推广应用全省第一。1997年11月,
经省教委、省国资局、省财政厅联合考评,认定滨州地区此项工作达到优秀水平。
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始起步。到1997年,全区共配备中小学微机2100台、语音设备
2842座,装备标准实验室1287个,列全省欠发达地区前列;建成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站
199处、省级电化教育示范试点学校6处,开通闭路电视教学系统43处,为国家制作卫
星电教教材91集,地区建立计算机教学软件中心,全区联通了计算机教育网络,列全
省首位。《人民教育》、《教育现代化》、《山东教育报》设专版,对滨州地区这方
面工作给予了特别报道。
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全区贯彻全国、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首先
抓了两个实验县和十所示范校,涌现出如邹平县实验中学等一批成功典型,在此基础
上制定了全区素质教育方案并已实施。省教委已确定在滨州地区召开全省素质教育工
作现场会。
师资建设形成开放式格局。 地区教委于1997年4月组织全区52名骨干校长到北京
师范大学国家教委师资培训中心进行了半个月的专期培训,之后,又与北京师范大学
签订了联合举办教师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合同,《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并配编后语
倡导在全国推广。暑期聘请4名美国教师和2名北京专家来滨州分别培训全区中学外语
骨干教师和骨干校长。 对农村教师开展了科技培训,25000名农村教师同时成为对农
民进行实用技术推广的教师。惠民师范成为鲁西北第一所省级规范化中等师范学校。
全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99.78%、85.96%、67.73%,分别高
出全省0.12、5.4、3.89个百分点。全区已树立学科带头人488名。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影响较大。全区以弘扬师德和青少年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双
六十条”为规范,以教育行政机关带学校、校长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学生带家长、
学校带社会为主体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广泛影响,《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给
予报道,《教育研究》从理论上作了总结介绍,全国各地已有36家单位来人来函学习
经验。
教育系统送科技下乡成效显著。全区以1100所农村学校为阵地,引进燎原计划项
目84项,购进录相带5000盒,建立科技推广点1500个、示范基地1800个,地区教委创
办《科教兴农》报,年内印发10期11万份,免费送到农民手中,有36万农民直接受益。
全区教育以此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引进科技,培养人才,建设基地,带动农户,推进
农村经济产业化的路子, 1997年培养8800名专业人才,基地带起12万农户,增收1.2
亿元。省教委评价滨州地区此项工作富有创造性,要在全省大力推广。全区勤工俭学
年纯收入达到4697万元,生均收入跃至全省第四位。
教育全方位改革产生全方位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提高综合效益,全区实现了区
域教育与经济的有效对接;重组教育要素,提高投资效益,到1997年底,共消除薄弱
小学2658所, 薄弱初中124所,实现“两基”节约投资近亿元;转变评估导向,提高
育人效益,基础教育初步转上素质教育轨道,教育质量大幅提高,本科上线比上年增
加100多人, 教师论文、优质课评选和学生竞赛均达全省中游以上,教研工作受到省
教委表彰。
教育科研广泛开展。滨州地区是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的个案
研究单位, 独立承担了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和1项省社
会科学、 4项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是学生创造力、学生道德体系和学前教育研究的
全国重点实验基地。地区教委主任王乃信主持的《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课题,获山东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1997年各级报刊报道全区性
教育实践成果110篇,教育宣传工作受到省教委表彰。
创文明机关成果丰硕。地区教委贯彻十五大精神,对教委机关科室干部实行全员
竞争上岗, 进一步焕发了争先创优的活力,1997年省教委对口评比的8个科室,地区
教委均在先进行列,同时保持和夺得全区精神文明、“保城夺杯”、综合治理、绿化
美化等先进单位称号。

(王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