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4&rec=5&run=13

1997年,全区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物价低水平运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
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1.7亿元,下降2.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91.3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3亿元,增长18.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43.1亿元, 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亿元,增长5.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
增长3.9%。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46亿美元,增长44.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2亿元,
增长26.6%, 财政支出10.81亿元, 增长17.5%。 滨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200元,比上年增加667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956元,比上年增加168元。1997年
底,全区总人口为354.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5万人,增长0.56%。其中,农业人口
268.59万人,非农业人口86.25万人。人口出生率12.56‰,死亡率7.22‰,自然
增长率为5.34‰。
一、战胜特大自然灾害,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1997年,滨州地区遭受了百
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全区上下奋起抗灾自救,围绕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以致富奔小康为总抓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农业产
业化战略,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收,农村
经济保持了良性发展势头。全年农业总产值118.16亿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比上年
下降0.8%。 其中,种植业产值61.82亿元,下降0.7%;林业产值1.85亿元,下降9%;
牧业产值44.54亿元, 增长0.8%;渔业产值9.95亿元,下降6.1%。自然灾害造成秋粮
损失最大, 但夏粮和棉花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182.67万吨,比上年减少14.1%;
棉花总产5.04万吨, 比上年增长15.9%;蔬菜总产180.29万吨,比上年增长5.5%;完
成造林面积5689公顷, 比上年增长14%,森林覆盖率达17.9%;水产品总产量15.05万
吨, 比上年增长7.7%。全区农副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发展到427家。小清河、徒骇
河、潮河3条骨干河道得到疏浚治理,新建成千万方以上水库3座、中小型水库42座,
新打机井6658眼。 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3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6%。年末拥有农
业机械总动力266.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9.46万千瓦,
增长17.8%。全区拥有农用拖拉机5.32万台,增长42.2%;农用载重汽车3300辆,增长
17.9%。农用化肥施用量20.86万吨(折纯),增长8.9%。农村用电量4.48亿千瓦小时,
增长21.4%。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区工业企业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开拓市场,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1997年,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
完成增加值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19.05亿元,增长10%;
集体工业增加值23.05亿元,增长1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15%。
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大中型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103户,实现利
税8.75亿元, 占全区工业利税的60.6%。二是工业品出口势头强劲。全区乡及乡以上
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1.34亿元, 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县属以上工业完成11.65
亿元,增长15%;乡办工业9.69亿元,增长34.5%。三是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
加值28.3亿元, 增长12%;重工业增加值16.37亿元,增长12%。工业产销衔接状况好
于全省平均水平。1997年,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53.44亿元,
比上年增长11.8%;产品销售率达97.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3%,其中,国有工业
产销率97.05%,集体工业产销率92.92%,其他类型工业产销率112.33%。工业利
税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整体水平有所改善。1997年,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
济效益综合指数107.77%, 比上年提高2.81%。 实现利税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
22.99%,其中利润7.22亿元,增长43.89%。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六项指标三
升三降:产品销售率97.25%,下降0.34%;资金利润率8.61%,下降0.56%;成本费
用利润率4.96%, 提高1.12%; 工业增加值率25.02%, 提高0.41%;全员劳动生产率
28016元/人,增长8.4%;流动资金年周转次数1.95次,减缓0.23次。从六项指标运行
情况看,粗放型增长特征仍较明显,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另外,部分工业企
业生产经营困难,资金营运效率低下,亏损增加,下岗职工增多等问题依然突出。
三、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997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
策指导下,滨州地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投资结构进一步
调整, 投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1亿元, 比上年增长
18.3%,增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 但仍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长。从经济类型看,国
有经济投资16.85亿元,增长26.9%;集体经济投资2.69亿元,下降7.9%;农村集体经
济投资12.19亿元,增长18%;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2.19亿元,增长27.8%;农民个人投
资7.98亿元,增长15.8%。从项目种类看:基本建设投资12.83亿元,增长36.9%;更新
改造投资5.14亿元,增长1.2%;其他投资2.69亿元,下降7.9%;房地产开发投资
810万元,下降34.7%。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投资继续向第二产业倾斜。全区城镇集
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40亿元,
增长29.0%;第二产业投资13.09亿元,增长21.9%,占投资额的比重由上年的61.8%提
高到63.3%, 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 第三产业投资7.18亿元, 增长
13.6%, 占投资额的比重有所下降。项目投资增加,新增生产能力增强。全区项目总
投资20.67亿元, 比上年增长19.0%。本年新开工项目457个,比上年增加27个。本年
投产项目385个, 其中基本建设195个,更新改造141个,其他投资49个。新增主要生
产能力有: 火力发电1.2万千瓦,年产氮肥4万吨,年产棉印染布4187万米,市内电话
自动交换机1.71万门, 高、中、小学生席位1.28万个,城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4
万吨,城市道路扩建面积673万平方米。
四、交通、邮电业发展迅速。1997年,全区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条
件改善,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239万吨,比上年增长6.0%;货运周
转量117541万吨公里,增长6.0%。完成客运量754万人,增长8.9%;客运周转量59263
万人公里,增长0.5%。全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26.6公里,全部为高级、次高级公路。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7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4公里。乡村公路建设居全省前列,年
末全区沥青路达7175公里, 7县市全部实现村村通柏油路。1997年,全区完成邮电业
务总量2.41亿元,比上年增长36.2%,邮电业务总收入2.02亿元,增长29.9%。年末全
区长途电路2324路, 比上年增加432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8010路端,增加1010路
端。全区实现城市电话程控化,年末城市电话用户64574户,比上年增加17527户;农
村电话用户34070户, 增加13583户,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54.4%。电话普及率达
4.00部/百人,比上年增1.27部/百人。
五、商品交易市场兴旺,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平缓。商品交易市场兴旺,农村市场
成交额成倍增长。1997年末,全区商品交易市场已发展到474处,比上年增加8处。其
中,城市保持13处,农村461处,增加8处。按商品划分,消费品市场445处,增加7处;
生产资料市场29处, 增加1处。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98.8%。
其中农村市场成交异常活跃,实现成交额41.57亿元,增长1.2倍。生产资料市场需求
平缓,销售不旺。受物资、生产资料市场放开的影响,全区物资系统生产资料购销大
幅度下降。 供销系统生产资料销售额6.63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农药销
售3134吨, 增长19.7%, 化肥、 农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农机系统销售额
2.88亿元, 比上年下降10.8%,其中联合收割机倍受青睐,销售320台,增长1.2
倍。农用动力机械销售增长9.9%,柴油机销售增长10.9%,其他农机具销售不旺。
六、对外经贸与协作取得新进展,利用外资水平又上新台阶。1997年,全区进出
口经营自主权的企业16家, 全年自营出口757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年末全
区有三资企业269家, 出口额7053万美元, 增长72.3%。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协议项目
333个,累计协议额3.42亿美元,增长33.1%。其中新签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项目35
个,协议额4705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1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6%
七、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金融保险业稳定发展。1997年,各级财税部门深化
改革, 加强征管,地方财政收入圆满完成了中共滨州地委、地区行署提出的增长25%的
奋斗目标。 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9.35亿元, 比上年增长20.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6.20亿元, 增长26.6%;上交中央“两税”3.15亿元,增长9.2%。财政支出低于地方
财政收入增长,全区财政支出10.81亿元,增长17.5%。按现行体制核算,全区连续六
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1997年,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
精神,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全区金融运行呈现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91亿元,
比年初增加20.46亿元,增长19.0%;各项贷款余额117.5亿元,比年初增加19.39亿元,
增长19.8%。货币投放得到有效控制,全年银行现金收入356.71亿元,增长20.0%;银
行现金支出360.03亿元, 增长20.0%。贷币净投放5.81亿元,比上年多投2.43亿元,
控制在省行下达的规模之内。保险业加快发展。1997年,全区有38万户家庭参加了家
庭财产保险, 715家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1.06亿元,比上
年增长50.7%。 赔保支出0.57亿元,增长6.2%。全区57.2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全年
人寿险保费收入7001万元,比上年增长近2倍。赔保支出543万元,下降60.9%。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事业取得
新成就。1997年全区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丰硕。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
员已达5.80万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2430人,中级专业人员1.62万人,初级专业人员
3.38万人。全区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项,国内先进和
领先水平的81项, 省内先进水平的21项。在全部成果中,有1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7
项获省星火奖,56项获地区科技进步奖,30项获地区科技星火奖。科技投入大幅度增
加。 1997年,地、县市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930万元,比上年增长47.6%。全区7县
市科技投入均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全部跨入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行列。高新
技术和科技示范点建设开始起步。1997年,全区强化科技富民、科技创业工程建设。
科技富民工程59项, 补助经费158.5万元,贷款1410万元;科技创业工程34个,补助
经费321.7万元,贷款1.09亿元。通过项目带动,全区培植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
术生长点企业8家, 星火示范企业10家,星火支柱产业6个,建立了2个省级研究开发
中心, 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项。技术市场形成规模。全区各类技术贸易机构和民营科
技企业发展到206家,比上年增加20家。从业人员18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45人,
技术市场管理人员23人,技术经纪人58人。各类技贸收入和技术交易额达7958万元。
教育事业欣欣向荣。1997年末全区有各类大专院校4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普通高校
在校生3599人, 其中本科生2086人,专科生1513人。年末全区有普通中学177处,其
中高中21处,在校学生24355人;初中156处,在校生178131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
校在校学生25555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51.2%。基础教育更加巩固,年末全
区有普通小学998处, 在校学生32.43万人, 比上年增加647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99.97%, 小学生升学率97.67%。幼儿园2087处,在园幼儿10.41万人。特殊教育学
校7处,在校学生750人。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区招
收成人高等专科生1760人, 成人中等技术培训39.33万人,成人中专毕业生3389人。
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人在校中、小学人数4.84万人。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1997
年, 全区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在农村放映“科技兴农”片688场,受到农民的热
烈欢迎,观众达28.3万人次;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组织地直单位为农村图书室捐书
6万册, 送春联1000余幅,字画近1000幅。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蓬勃开展,全区有艺术
表演团体7个,为群众演出11
66场次, 观众达592.3万人次。优秀剧目获国家奖,评书《血浓于水》在全国群
星奖评比中获优秀奖,填补了全区文化事业在国家政府奖项中的空白。吕剧团进京演
出,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文艺作品在地级以上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类艺术
评比活动中,获奖288件,其中省级57件,国家级10件。全区有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
57.8万册。 有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2座,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85.0%。
全区报刊、图书出版发行量增加,《滨州日报》发行1252万份,《滨州广播电视报》
发行364万份。 杂志、图书内部出版65种,共12万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条件
继续改善。1997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机构176处,其中医院125处,卫生防疫机构23处,
妇幼卫生机构7处。 全区卫生机构床位7578张,其中医院7543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9945人,其中医生3635人,护师和护士2822人。农村卫生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有乡镇卫生院94处,其中一级甲等卫生院29处。乡村
医生6895人, 5个县市成为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市。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占
全区61.8%,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60%,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极大地方便了群
众。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全区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
款余额101.92亿元, 增长20.7%。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为2403人发
放了62.03万元救济金。 实施“再就业工程”,减轻就业压力,为企业下岗职工转岗
转业培训2000人,安排下岗大龄职工135人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4%,
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继续完善。 扶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76%的特困村稳定解决了
温饱,阳信、惠民两县实现了整体脱贫。

(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