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4&rec=10&run=13

中共县委书记祁维华(女)
副书记刘启盛
李慎猛
刘长生
曹洪儒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路福增
副主任司金英(女)
李宝清
王国平
陈培成
宋焕芝
冯峻岭(女)
县长刘启盛
副县长曹洪儒
张德新
张玉标*
王悦华(女)*
齐文长
田有增
步兵
县政协主席王占宝
副主席武宗树
李洪喜
王合金
李寿星
王洪昌
邱立
中共县纪检委书记袁炳银

【县情综述】 惠民县辖12镇9乡,1279个行政村,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
积7.4万公顷,人均耕地0.12公顷。199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53亿元,按可比
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31亿元,第二产业
增加值完成9.11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6%、
13.94%、 14.30%;完成工业增加值7.99亿元,增长13.5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6.00亿元,增长20.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增长3.41
%;实现外贸出口总额0.15亿元,增长9.63%;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0.97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73亿元,增长30.12%,财政支出0.92亿元,增长13.72%;
全县职工人均工资收入4612元, 比上年增加2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0元,比上
年增加200元。 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11.21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农村
合作基金会融资1.5亿元。1997年底全县总人口为61.88万,比上年末增加0.16万
人, 增长0.28%,其中农业人口56.69万,非农业人口5.19万,人口出生率10.8‰
,自然增长率为3.58‰。
农村经济重灾之年创佳绩。在接连遭受雹灾、持续干旱和特大风暴袭击的情况下,
全县人民团结抗灾,不放松粮棉生产,继续发展“三园一牧”高效农业,全年完成农
林牧渔业总产值21.6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00%。粮食总产34.49万吨,其中小麦总
产24.98吨, 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面积1.33万公顷,总产1.33万吨。
三园面积发展到3.46万公顷,其中,桑园0.39万公顷,蚕茧总产2248吨,保持了全省
质量第一; 产量第二的名次。菜园面积1.77万公顷,蔬菜产量88.20万吨,创历史最
高水平;果园面积1.31万公顷,果品产量5.80万吨,有16个苹果品种在全省果品鉴评
会上获奖,其中金奖10枚。畜牧业总产值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3%。水产品6630
吨, 比上年增长41.06%。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70多个,惠民县被评为全省扶贫工作先进县和全省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先进县。
工业经济稳步提高。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4.68亿元,实现利税3.86万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76.02%和24.1%。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值18.87亿元,利税1.37亿元;
县属工业总产值8.41亿元, 利税5294万元;乡镇工业总产值39.18亿元,利税3.26亿
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0.1%和25.9%。全年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亿元。棉纺厂、地毯
厂、造纸厂、制丝厂、淀粉厂的设备更新、改造、扩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50亿元,比上年增
长20.3%。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促进了私营经济的发展。全县个体私营户已发展到1.7万家,从业3.5万人,新发展的
私营企业达81家。全县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达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外向型经济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开业三资企业5家,实际利用外资535万美元,比
上年增长52.86%。三资企业出口1482万美元,自营出口32万美元,出口供货1.8亿元。
全年新批来料加工合同42笔,合同进口总值1382.51万美元,合同出口总值2142.24万
美元,特别是与韩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双方派团互访,频繁开展企业间经贸洽
谈活动。
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亿元。县第二水厂、
护城河治理、乐胡路罩面、大济路尾工建设、市话扩容5000门、三个数字移动通讯基
站建设、220KV变电站配套工程和3个35KV变电站等八大兴惠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
运营,全县城建、环保、交通、电力和邮电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科教文卫社会各业全面发展。通过狠抓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和转化,科技进步
对工农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惠民县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
县”称号。教育工作,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1997
年增建高中一处, 体育中学一处,全县本科录取162人,创历史最高水平。进一步健
全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120急救中心建成启用。进一步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计
划生育率达99.97%。 第一部社会主义新县志已出版发行,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日趋
活跃,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路梦公)

【年内自然灾害严重】1997年,县境内雹灾、旱灾和暴风雨先后为患。4月29日晚7时
许,麻店、胡集、陈集三乡镇遭受冰雹袭击,大雨夹着冰雹持续10分钟左右,冰雹大
者如乒乓球, 小者如枣。7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4万亩小麦减产3~4成,1.5万亩棉
花、 1万亩瓜菜及0.5万亩果园遭毁灭性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从5月下旬
到8月中旬,近3个月无有效降雨,境内黄河及徒骇河、沙河相继断流。全县受旱灾严
重的农田73万亩, 鱼塘干涸820个,地下水位下降,三分之二的夏播任务无法按时完
成,还出现了25.1万人,8.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8月19日,又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
大暴风雨袭击, 全县平均降雨135毫米,其中10个乡镇降雨在200毫米以上,并伴有8
~10级大风, 持续14个小时以上,110万亩农作物全部受灾,其中23万亩绝产,40万
亩玉米、22万亩棉花全部倒伏,11万亩成龄果园落果率均达50%以上,10万亩蔬菜损
失也在4成以上。全县损坏房屋2.5万余间,倒塌1万余间,倒折电线杆600余根,损坏
线路1万米。 27条输电线路全部中断,停电达48小时,损坏公路50余公里,冲毁桥、
涵、闸30余座,倒折林木13万余棵,10余家企业因被水淹而停产。两灾叠加直接经济
损失达5.3亿元。 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持续干旱,县委、县政府及时采取措
施,调整治水思路,打井保丰,引黄补源,并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重灾之年仍取得
较好的收成。

(李英)

【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惠民县自1994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扶贫县以来,县委、县政府
按照前三年主攻大面,后两年攻克难点,全县五年整体脱贫的思路,带领全县人民坚
持走开发扶贫与综合扶贫相结合的路子, 到1997年初有211个村、12.2万人口摆脱了
贫困, 其中4.1万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全县贫困村由1994年初的338个减少到127个,
贫困人口由18.7万减少到6.5万人。 1997年,县委、县政府动员全社会实施扶贫
攻坚, 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70多个,全县958名副科
级以上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共捐扶贫款及物资价值27万多元。对18个特困村
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个特困村有一名县级领导挂钩,一个县直部门帮扶,一名
乡镇干部联系,一个乡镇工作组包扶,一个强村带扶。至年底,18个特困村人均纯收
入1500元以上,人均增收4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880元,比上年增长200元,全
县整体脱贫的目标基本实现。

(扶贫办)

【企业改革改制有突破性进展】1997年,县委、县政府围绕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明晰产权主体为突破口,深化国有、集体企
业改革。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意见》,以县畜牧机械厂、武
定府酱园、 清河镇供销社等10家企业和3个乡镇作为试点单位,采取股份合作制、兼
并联合、股份制、外资嫁接、租赁经营、产权出售或有偿转让、分立经营、独资经营
等8种改革形式, 因企制宜地改革。下半年在总结试点企业转机建制、资产重组经验
的基础上改革全面展开。 截止年底,全县完成改制企业137家,其中拍买企业17家,
租赁转让50家, 实行股份合作制34家,兼并企业3家,其它形式改制33家,共出售资
产669万元,租赁资产3000多万元,股本总额达6400多万元,企业改制面达65%以上。
县政府还及时出台了《关于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从资产评估、产权界定、
资产收缴、财务监督、劳动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工会建设、纪律约束及其他
等10个方面对改制企业进行规范,提高了企业的运行质量,增强了企业活力,从而促
进了全县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

(张延良)

【建立个体经济试验园区】惠民县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富民兴县、加快发展的战略重
点和突破口来抓, 全力推动个体私营经济由单体分散向群体集中发展。于1997年9月
在省屯、李庄、胡集3镇商贸小区基础上建立了3个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园区,实行封闭
式管理,除工商、税务部门在园区内依法履行职责外,其它任何单位不准进入园区内
收费。
省屯镇经济试验园区以“鲁惠天天畜牧大市场”为主体,位于庆淄路两则,占地
面积267亩。内设固定框架式摊位320个。截止1997年底在园区投资建设的已达36户,
总投资金额达216.8万元。李庄镇经济试验园区位于220国道两侧,在车马挽具市场的
基础上扩建而成。园区占地130亩,到1997年底建立商品房55座,从业人员达800余人,
吸引投资总额828.5万元, 建成5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胡
集镇经济试验园区位于220国道与乐胡路两条交通干线的交汇处。园区总面积258亩,
其中1997年新规划土地208亩。 内设文化娱乐城一处,科技生产加工开发一条街、专
控专营商品经营一条街,前店后厂一条街,综合经营一条街,农机具及配件经贸城一
处, 形成“四街二城、前店后厂”的园区格局。自1997年9月至年底已有29位个体私
营业户报名入园经营。

(李英路吉坤刘福伟)

【护城河公园为县城添新景】县城东护城河治理一期工程共投资420万元,历时2年,
于1997年底完工。该工程治理河段长度1000米,河槽两侧用水泥板块铺砌,一坡二坡
为标准断面形式。河西岸20米宽的绿化长廊内配置的12属相石雕引人瞩目,并与城东
南角的仿古建筑魁星阁相依成景,组成了集休憩、观赏、娱乐于一体的环城公园。东
护成河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改善了原来的环境污染状况,也使县城东部面貌焕然
一新,为城区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期工程包括河上的附属构筑物建设已列入
1998年建设计划。为使优美的公园环境保持下去,县城乡建设委员会下设“护城河公
园管理所”,负责公园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张峰张克忠王剑)

【第二水厂建成供水】县第二水厂工程是与孟家水库相配套的县城供水工程。水厂第
一期工程共投资1350万元,包括征地、泵房、加氯加药车间、平流沉淀池、清水池、
6公里管线敷设等建设。该工程历时2年,于1997年4月结束,4月15日正式供水。二水
厂一期工程的完工,保证了县城在旱情严重、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情况下的生活、生产
用水,结束了惠民县紧靠黄河却喝不上黄河水的历史。

(张峰张克忠)

【地毯厂织成《清明上河图》】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惠民县地毯厂根据北宋画家张
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特殊工艺织绘成
巨幅壁挂作品《清明上河图》 。此壁挂长17米、宽1.2米,由17个高级技工用2880多
个工时、 300多色线精织而成。壁挂右端织有“香港回归祖国纪念”字样,左端是厂
家简介。 整幅作品再现的人物有500多个,牲畜50余头,船舶20余艘,车轿若干,展
现出北宋末年东京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采用纯手工技艺,用一根根线头来表现这样
气势恢宏的场面,在中国地毯史上尚属首次。

(李广东)

【中抗杂1号棉繁育推广效益佳】中抗杂1号,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运用高新技术
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途径育成的棉花新品种。它集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等优点于一
身,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
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1994年引进中抗杂1号一、 二代种和亲本进行试种,经过两
年试验及海南加代示范,其抗虫高产等各项指标良好,特别是对棉铃虫低龄幼虫具有
毒杀作用。在比非抗虫棉减少60~70%的防治次数或用药量的情况下,产量增加10%
以上。 1996年,良种棉加工厂与中棉所签订了中抗杂1号制种、繁育合同,在惠民县
建立了第一个抗虫杂交棉繁育基地。当年安排杂交制种300亩,一代示范田1万亩,高
产试验田2亩。万亩示范平均亩产皮棉96公斤,高产试验亩产141.26公斤。国家科委、
农业部在惠民县召开全国杂交棉、抗虫杂交棉现场观摩考察会,对良种棉加工厂的制
种、示范和推广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制种过程中所应用的人工去雄杂交优势利用配套
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山东省科技星火二等奖。1997年杂交制种1000亩,一代示范田
1万亩, 超高产田50亩。两年来共繁育杂交一代种15万公斤,除本县供种外还远销江
苏、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8省46个县市,累计推广中抗杂1号一、二代棉50万亩,
创社会效益可达1000万余元。

(王月琴 马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