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91&run=13

【综述】1986~1996年,滨州地区供销合作商业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改革、
经营、发展的主题,强化“三农” (农村、农民、农业) 服务,得到长足的发展。到
1996年底,全区供销系统有7个地直企事业单位,45个县直公司(商场) ,48个县直加
工厂,100个基层供销社,199个独立核算单位,共有购销服务网点1298个,营业面积
39.5万平方米, 干部职工29236人,固定资产原值10.85亿元,流动资产20.97亿元。
是年,全系统完成商品购进总额21.27亿元,商品销售总额33.6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
1.2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8176万元) ,工业总产值13.14亿元(不变价),分别比1986年
增加1.65倍、2.19倍、3.79倍和2.52倍。全区供销系统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供销系统
名列前茅,利润总额第一位,工业产值第一位,上交国家税费第三位,商品销售第五
位。1994~1996年连续三年利税过亿元,被省社评为一等奖。1994年被地区行署评为
经济运行先进单位、社会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党员教育先进单位,1995年安全统筹工
作被省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社办工业产值、 利税被全国总社评为地、市级第二名,
1996年被评为第一名。

【供销合作企业改革】1986~1996年,全区供销社加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为企业
的发展注入了活力。①全区县以上各级供销社走出了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创办经济
实体的路子。 到1993年底,地县市供销社机关科室由原来的107个压缩到40个,人员
由555人精简到400人,新创办经济实体9个。②全区各级供销社,特别是基层供销社,
对所属门店的经营结构进行了调整,经营方式进行了优化。到1996年底,全系统共有
基层门店1466个, 其中:联产计酬的257个,利润分成的356个,租赁经营的339个,
抽本经营的436个, 其它形式的78个,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经营方式,较
好地完成了农资供应和农副产品收购任务。③到1996年底,全系统对长期亏损严重扭
亏无望的小型企业、 边远门店和闲置场所拍卖47处,收回资金962.5万元,把资金投
向新的产业。 ④1993年,阳信县供销社对县以上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组建了9个
股份制公司,净资产1974万元。在内部推行高额风险抵押承包、租赁经营制,在经营
体制上实行“单体裂变,母体分离,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新模式。县总公司按照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改造成为一个结构形式多元化,分配方式多
样化,经营规模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商、工、农、科结合,内外贸并举的股份合作
总公司。⑤全区各级供销社都实行了经营管理人员聘用制和职工劳动合同制,责权利
相结合、劳动所得与劳动成果相联系的分配制度,主任(经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离任审计制度和职工岗位责任制, 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1993年6月地区棉
麻公司,对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实行浮动工资与工效挂
钩。 经营科室完成利润基数发工资,超额部分40%交公司,25%留作科室基金,35%为
科室奖金;管理科室按“优秀、良好、及格、较差”四个档次进行考核,及格只发基
本工资,良好和优秀的分别按经营科室人均奖金60-80%和100%发放,较差的扣减工资
(不超过工资的50%) 。通过对“三项”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经济
效益显著。到年底,实现销售收入3021万元,利税12.3万元。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
1993~1996年, 先后从生产一线提拔中层以上干部45名,其中30岁以下的占95%,同
时,有1名厂长级干部被降职使用,有3名中层干部被解聘,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和竞
争意识。在用工上实行全员合同制,所有员工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先后
共辞退合同工33名。在工资分配上,打破级别界限,实行定额取酬、计件工资,按岗
位定工资,比贡献论升降,多劳多得,超奖欠罚。1996年人均劳效20.2万元,人均贡
献总额5.5万元。

【农资专营和农资供应服务】供销社是农资流通主渠道,担负着国家赋予的农资专营
重任。 1988年9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决定》。各级
供销社接受国家委托,对这些农用生产资料实行了专营,整顿了市场秩序,杜绝了假
冒伪劣化肥、农药上市,稳定了市场价格,维护了农民利益和国家信誉。1994年,国
务院国发[1994] 45号文件和省政府鲁发[1994]105号文件下发了改革化肥等主要
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通知》,明确规定,供销社是农资经营主渠道,生产企业
和县及县以下农业“三站”是辅助渠道。并规定,国产尿素出厂价每吨1000元,上下
浮动15%, 零售价每吨1400元,进口尿素零售价每吨1574元。为了减少中转环节,降
低费用,规定市(地)级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不准经营主要农资商品,由原来的三级批发
一级零售改为一级批发一级零售。地区供销社会同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
对农业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 先后查处取缔非法经营者350多户。同时,全面推行农
资“保质监销”制度,理顺农资供应渠道,逐步形成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资供应
体系。1986~1996年,全系统供应农资总值31.8亿元,其中供应化肥544.8万标准吨,
农药3.4万吨,农膜3.1万吨。

【农资系列化服务】1986~1996年,全区供销系统不断完善农资系列化服务体系。①
建立病情虫情测报网。11年中,全系统共建立218个病情虫情测报网,测报人员936人,
及时预测各种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分布范围、防治指标。②搞好技术咨询,指导农
民科学用肥, 合理用药。到1996年底,全系统已建立农资综合服务站419处。其中,
“庄稼医院”111处,咨询服务站217处,测土配方施肥117个,配备测土仪161台,实
现配方施肥160万亩, 指导农民科学用药360万亩,成立机防队80个,机防面积180万
亩。 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461期,参加学习人员达18万人资,发放各类科学种田
资料110余万份。

【支持棉花生产】全区供销社坚持从参与生产,指导生产入手,以大力推广优良品种、
科技植棉为突破口,完善棉花服务体系,推动全区棉花生产的发展。①广泛宣传。在
春播之前,每年利用宣传车、电视、广播、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
关于发展棉花生产的政策要求,深入农户签订合同,落实面积。1996年,全区共签订
植棉合同51.2万份,落实面积73万亩。②抓棉花高产开发和良种繁育基地。1996年,
全区共建棉花高产开发乡镇37个,共776个村,面积31万亩;良种基地28个乡镇,432
个村,11.77万亩。沾化县社全力扶持李家乡5万亩棉花区域种植示范,邹平县2500亩
高产开发示范,除538亩因受洪涝灾害造成绝产外,其余棉田平均单产皮棉83.5公斤,
最高达110公斤。 ③筹措资金,确保棉花收购。全区棉麻企业,严格执行棉花收购标
准,坚持“一试五定”,实行以质论价。1996年,在棉花生产极不景气的情况下,全
区仍收购皮棉55万担。

【商办工业】1986~1996年全区供销系统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以三改一加强、优化产
品结构为重点,努力办好商办工业,提高供销社综合实力。①利用闲置场地、设施,
因地制宜地发展“短、平、快”项目。1996年,阳信县水落坡供销社筹集资金1万元,
对闲置已久的50吨小冷库进行了修复,搞了蜜枣加工和牛羊肉的储存业务,当年加工
蜜枣32.5吨,创效益2.5万元。博兴县陈户供销社投资2万元,对原皮件厂进行项目、
设备改造, 7月份投产,到年底创产值15万元。邹平县孙镇供销社投资80万元,改进
了制铅工艺,年产粗铅2000吨,实现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走
出了基层社办工业增后劲的路子。②兴办合资合作项目,拓宽了经营路子。1994年,
无棣县供销社与台湾浩立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浩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台方
投资210万元,县社投资90万元,购进两台进口挖掘机,年施工量161万方,营业收入
332万元;阳信县供销社,在黑龙江佳木斯市投资945万元与另外三家企业合作 (总投
资3050万元) 。 成立了“永诚大豆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各类食用油6万吨,产值达
1.8亿元。 1996年,博兴县第三油棉厂与德国山德贸易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了“山东渤
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 ,总投资8700万元,年生产精炼油6万吨,脂肪酸3000吨,实
现销售收入3.3亿元, 利税1785万元。③多形式、多渠道引进技术、人才、设备、专
利,开发高技术含量项目。1991~1996年,全区供销系统共完成技术改造、技术开发
和科研成果推广、星火计划等项目120余项,引进国外先进设备400多台套,完成投资
总额5.6亿元。棉纺比1990年增加12万纱锭,浸出油比1990年增加了5.7倍。全区供销
工业已经从单一的棉花初加工型,发展成为以棉花加工、棉纺织、印染、浸出制油业
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1996年,阳信县供销社投资800万元上了年产2600吨鸭梨原汁饮
料项目,年加工鸭梨6万吨,占全县鸭梨产量的20%。该项目采用了山东省果品研究所
的研究成果,购置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化生产设备,10月份投产,到年底
已生产原汁20吨、梨汁43吨、浓缩汁140吨,其中出口韩国浓缩汁40吨,创产值200万
元,创外汇4.5万美元,。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投资1.18亿元,完成技改项目9个,年
增加产值3亿多元。沾化县第三油棉厂投资70万元,新上了年产450吨网丝生产线,年
产值达400多万元, 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④与大专院校和科研
单位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区供销社系统采取多种方法,走
出去,请进来,千方百计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靠联合,技术攻关、技术转让和
经济技术协作。1995年,滨州市第四油棉厂与清华大学联合,改造和发明了“动态籽
棉称重仪”、“轧花机中厢压力传感器”、“榨油机榨膛压力传感器”,提高了棉花
加工的产量和质量。阳信县第三油棉厂与清华大学联合,发明了棉籽脱毒项目,不仅
提高了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从技术转让中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并获得了国家级
科研成果称号。1991~1996年,全区供销系统共完成科研项目55个。其中获省科技进
步奖1项,获地区级科技进步奖12项,获国家专利5个项,获国家科研成果称号1项。

【商业网点建设】全区各级供销社按照“经济实用,布局合理,面向城乡,方便群众
和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原则,对营业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1991~1996年,全系
统共完成商业网点技术改造295个, 总投资8000多万元,新增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
通过改造和扩建,已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营业设施(大厦、市场)26个,冷库、冷风
库8座。新增营业额1.85亿元,新增利税1260万元。

(尹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