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84&run=13

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地区分行
【综述】 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地区分行,下辖7个县、市支行。截止1996年底,职工总
数416人,其中分行机关114人,设16个科室。
1986~1996年,全区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认真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使全区金融业逐步走上了依法经营、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的
转道,金融业务有了很大发展。(1) 各项存款稳步增长。1986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
存款余额为8.75亿元,1990年增长为27.07亿元,1995年增长为83.22亿元,1996年为
102.7亿元。(2)各项贷款持续增长。1986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0.54亿元,
1990年增长为31.20亿元,1995年增长为77.70亿元,1996年为94.02亿元。(3)货币投
放保持适度。11年来,货币投放和回笼适应全区经济发展和物价稳定的双重需要,按
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始终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1994年后,实行“适度从紧”
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速度逐步放缓。1995年全区累计净投放6.57亿元,同比多投放
1900万元;1996年累计净投放3.38亿元,同比少投放3.19亿元,有效地缓解了通货膨
胀压力。(4)利用外资逐年增加。1992年新批合资企业51家,合同投资1.3亿美元,超
过以往年份累计之和。 至1995年,利用外资总额达到5.4亿美元。1996年又新增合同
利用外资2796万美元。
在全区金融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地、县两级人民银行也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
要,力量得到加强,制度不断完善,职级转换逐步到位。尤其在1994年人民银行地、
县(市)分支行信贷业务被完全取消后,作为中央银行基层机构的各项职能也随之突出
加强。除对全区金融机构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外,其它各项中央银行业务都取得显著成
绩。(1) 货币发行。1986年,全区人民银行系统推行货币发行业务规范化目标管理,
将岗位职责、责任目标、工作程序、考核办法等综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
发行管理初步实现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1988~1991年,由于出现经济过热现象,
货币投放量增加,一度出现现金供应紧张局面。全区人民银行系统按照上级行指示,
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发行基金利用率,狠抓货币回笼,并对已经收回的损伤券进行挑
剔后重新投放流通,从而缓解了现金供应紧张局势,保证了农副产品收购旺季不给农
民打白条。1993年,地区分行起用新库房和复点室,吸尘设备、空调设备及电视监控
报警系统装备齐全,各项安全保卫措施进一步到位。1995~1996年,现金流通中曾一
度出现小票短缺、破损现象。地区人民银行分别将总行统一制作的损伤券兑换、大小
票兑换标牌发往全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及时补充小票、回收破币,从而缓解了流通
人民币结构不合理矛盾,提高了币面整洁度,保证了全区金融系统优质服务活动的顺
利开展。1年来,全区人民银行系统货币发行和旧币销毁工作做到了万无一失。(2)国
库业务。1986年以来,全区人民银行系统在经办各类国库业务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
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了业务规范化和管理制度化。1992~1995年,地区分行综
合国库业务连续获得省分行评比第三名或二、三等奖。1996年,全省评比有3项(国库
会计核算、债券业务及综合管理)被评为“单项评比表彰单位”。(3)调研统计。1990
年后,随着人民银行职能转换的逐步到位,调查研究切入经济金融脉膊,及时,准确
地搜集、分析不同时段各个区域内金融改革措施、金融货币政策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新
情况、 新问题,为上级行提供科学决策依据。1991年,编印《调查报告专集》2册。
此外地县分支行分别编印《内部情况通报》、《金融情况与信息》、《金融调研与信
息》等资料,及时上报或在全区通报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有
关对策、建议。1995年,各项调研信息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大调研”局面初步形
成。 同时,实行了行长工作报告制度,按季上报。1年内全区人行系统共撰写调查报
告186篇,编写信息538条,其中被上级部门采用349篇(条) 。金融统计分析水平逐步
提高。1996年,由上而下对金融统计制度进行了改革,使金融统计制度更加完善,统
计服务功能更加健全。(4) 安全保卫。1986年,人民银行滨州地区分行单设保卫科,
配备了专职人员和必要的防范器材。1987~1989年,地区分行金库和办公楼安装了微
波、红外线双功能报警器和对外报警装置,初步实现人防、技防相结合。1991~1992
年,全区人行系统安全保卫工作软件,硬件一起上,内部管理实行“制度化”、“目
标化”,设施建设本着“花钱买平安”的指导思想,配齐了通讯、消防、自卫等器械,
地区分行办公楼实现全封闭管理。1993年,全区人民银行系统全面推行安全保卫工作
规范化管理,把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实行职责到人,统一标准,定期考核。同时,
地区分行金库和办公楼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1994~1995年,全区金融系统深入
开展了“防盗窃、防诈骗、防抢劫,保资金安全”的“三防一保”活动,共查处各类
案件13起,涉案资金3705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673万元。1996年,全区人行系
统在继续指导金融系统做好“三防一保”工作的同时,针对国内外治安形势和犯罪特
点,重点加强了对金库和运钞车辆的安全保卫措施,组织人员对全区各运钞路线开展
了周密的“三情”(路情、社情、敌情)调查,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和防范制度、
措施,拟定了金库守卫和运钞车保护的多种应急处置方案,并在省分行支持下,会同
地区公安、武警部门进行了“运钞途中防抢劫”模拟实战演练,并摄制成录像片,被
省分行作为教学片在全省人民银行系统推广。

【金融监管】198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分设办公,人民银行主要行
使中央银行职能。地、县分支行主要职能开始向金融监管转变。(1) 改进结算服务,
整顿结算纪律。1986年,各县市支行成立票据交换所。1988年,实现全区票据的信件
交换。1990年,实现全区票据当场清差。1994年,同淄博、东营组建鲁中票据清算中
心, 实现跨地区票据交换,缩短了企业资金在途时间,每年为企业节约利息400万元
左右。199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出台后,票据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
在逐步改进结算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强对金融结算秩序的整顿,坚持一年一度对结算
工作进行大检查,规范了对银行帐户的管理,维护了结算纪律的严肃性。(2) 加强稽
核监督,维护金融秩序。1985年,人民银行滨州地区分行开始进行金融稽核监督,经
历了搞试点、 上水平、出成果三个阶段。1985年6月,地区分行成立稽核科,1996年
县、市支行各配备一名专职稽核干部,试点阶段开始。1988年,全区人行系统重点搞
好稽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1993年以来,随着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
能,稽核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地、县两级分支行全部设立稽核科,充实加强了稽
核队伍,截止1996年底,全区配备专职稽核干部31人(含地、县分支行总稽核6人) 。
综合运用常规稽核、专项稽核、后续稽核、委托稽核等多种方式,拓宽了稽核覆盖面,
增强了稽核监督力度。至1996年,金融稽核监督已基本覆盖了全区范围内各家银行和
非银行金融机构。(3) 合理设置金融机构,依法整顿金融市场。1986年以来,区内金
融机构不断健全,金融网络逐步完善。至1996年,4家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
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及中保财险、寿险公司在地、县(市)的分支机构已基本健全,
其储蓄、营业网点遍及全区城乡各地。在金融机构日趋完善的同时,人民银行每年一
度对全区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年检, 把好市场准入关。1996年9月~11月,全区人民银
行系统集中力量对区内6284处储蓄代办网点进行了清理整顿,撤销了4005处,为2279
处符合条件的储蓄代办网点办理了许可证,并通过修订完善管理规定,使之制度化、
规范化。(4) 严格利率监督,规范竞争行为。1986~1993年,随着经济发展对信贷资
金需求的日益增长,金融机构间由储蓄竞争而引发的“利率大战”时有发生。全区人
行系统针对区内金融机构几度出现的乱提利率、乱拉存款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使存贷款利率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994年以来,人民银行职能进一步向中央银行
职能转换,利率监管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制定并不断修订完善利率管理实施细则
及各种形式的《利率公约》,并制定了“社会监督举报制度”和“金融机构互查制度”,
设置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形成了利率监管的良好环境。(5) 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严格任职资格审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几部金融大法相继
颁布实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并由单纯的业务监管、机构
监管发展到对各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6) 改进完善监管手段,防范化
解金融风险。1996年,全区人民银行系统努力搞好全方位金融监管,注重防范和消除
金融风险。保证了区内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

【金融改革】1986年以来,全区人民银行系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 信贷计划
管理办法改革。1985年开始实行“实贷实存”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统一计划,划分
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1989年起,试编全社会信用计划,分三个层次进行管
理(即全社会信用规划、国家银行信贷计划、其它金融机构信贷计划),实行双项控制
目标,(即控制贷款总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同年对贷款实行“限额管理,以存定
贷”管理办法,按季度逐级下达贷款最高限额,由同级人民银行监督执行。(2) 资金
管理办法改革。1987年起,对中央银行贷款实行“合理供应,确定期限,有借有还,
周转使用”的原则,进行期限管理;1986~1987年、1992~1993年,区内两次成立资
金拆借市场,办理区内资金横向短期拆借业务,为全区金融机构调剂资金余缺;对主
要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实行专项管理,按照“统筹安排,专项管理,钱物结合,按期归
还”的办法,确保收购资金的合理运用;1993年12月起,所有贷款企业一律申领《贷
款证》,金融机构照证贷款;1996年,人行滨州地区分行,开始运用再贴现工具调整
信贷投向和结构。此外,1996年,开始实行“企业主办银行制度”。(3) 金融机构改
革。1986年,人民银行与工商银行分门办公,人民银行主要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7
年,设立了全区第一家城市信用社。1994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实行分门办公,
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搞活农村金融创造了条件。是年,完成了政策性农业贷款
分帐,8.4亿元农业政策性贷款全部顺利划转,由农业银行代理;8月成立了山东省融
资中心滨州办事处,开业3个月,累计拆入拆出资金2.6亿元,为杜绝违规拆借行为、
更有效地调剂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余缺发挥了积极作用。1995年,全区6县1市分别设立
农村信用联社并相继开业,从而初步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1996年上半年,全区
地、县两级人行根据国家保险体制改革方案总体部署和“自下而上、分步实施”的要
求,完成了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分支公司组建、分设。下半年,顺利完成了地、县农
业发展银行与农业银行的分设, 至11底,全区8家农业发展银行分支行全部正式挂牌
营业,并顺利实现了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的行政脱钩。(4) 人民银行职能转变和监
管方式改革。1986年人民银行与工商银行分门办公后,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
逐步加强。1994年,随着人民银行地级以下分支行再贷款权限的上收,人民银行开始
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95~1996年,金融监管由以往现场监管为主,发展到建立
起有效的非现场监管制度,由业务监管和机构监管为主,到实行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
凭职资格审查(复查)和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考核;由单纯依靠人民银行自身力量监管向
社会化大监管格局发展。(5) 内部管理制度改革。1995年,全区人行系统重新制定和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168项、2000余条。1996年开始在全区人行系统推行规范化管理。

【金融科技】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地区分行开始电子化建设。10月,由省行配发
2台“华达” 计算机,用于处理会计月报表。1987年,全区人行系统先后配置了16台
DHO520、 8台LCO530H、2台DEC486计算机及配套设备,后又陆续添置多台配套设备,
各业务科室亦归口配置成套设备。至此,全区人民银行系统各项业务初步实现了电算
化。 1989年4月,地区分行成立了清算中心,由人民银行总行配发了用于资金清算的
成套设备,并给各县市支行配置了无线网设备,实现了“全国异地资金汇划当日到位”。
1990年末,地区分行设立了电脑部(1992年改名为科技科至今),各县市支行亦指定专
人管理计算机工作。 至此, 全区人民银行系统电子化运转及电子化建设步入正轨。
1995年配置了25台HP486及服务器, 建起了局域网,地区分行机关办公实现了数据共
享基础上的自动化,并通过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X.25专线与省分行及各县市支行
实现“快通”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②1986年以来,地区人民银行系统陆续推广了总
行、 省分行下发的各种业务程序, 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
《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货币发行管理信息系统》等均已正式运行。同时,根
据各业务科室需求,地区分行自身科技人员先后开发了《统计简报系统》、《工资管
理系统(BASIC版)》、《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DBASE版)》、《金融
档案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均获得省软件开发优秀奖。③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电
子化进程,地区分行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及时做好员工培训,除向省分行干部培训中
心派送科技人员进行系统学习外,地区分行科技人员自编教材,对全区人民银行系统
干部职工进行了全员培训。除各个岗位都有技术骨干、操作能手外,初步实现了人人
会用计算机的目标。至1996年,全区人民银行系统金融电子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地区
分行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王慧修)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滨州地区分行
【综述】1996年11月2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农业
发展银行滨州地区分行暨各县支行正式成立, 共有职工160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
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
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
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
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在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和监督。在农业发
展银行没有分设之前,其业务由中国农业银行代理。
滨州地区农业发展银行自组建后,很快走上了正常运转的轨道。截止1996年12月
底, 全区农发行各项存款余额682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1.22亿元,并完成了省行下
达的财务计划。
①认真搞好业务交接,顺利开门营业。按照《农行代理农发行业务交接办法的通
知》要求和上级行有关规定,1996年12月12~13日,各县支行及地区分行营业部,由
人行监督,对全部帐务、资料、档案进行了交接,并立即开始正式对外营业。②为了
加强对政策性信贷资金的管理,澄清农发行信贷资产家底,掌握业务交接主动权,确
保分支机构增设后业务经营的顺利进行,根据《关于中国农业银行代理中国农业发展
银行业务交接办法的通知》要求,按照省行统一部署,开展了清理信贷资产、清理多
头开户、清理挤占挪用为主的“三清”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③积极主动地做好
秋季收购资金的供应管理和专项贷款的安排落实,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我区农发行成
立后, 积极争取和灵活调剂资金,到年底,累计发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15.59亿元,
比1995年同期增加1522万元; 发放粮棉油加工贷款3250万元,比1995年同期增加290
万元; 发放开发性贷款1738万元,比1995年同期增加810万元。为缓解全区棉花收购
资金紧张争取上级行支持,增拨全区棉花收购贷款计划9400万元,增加粮食收购贷款
计划2800万元,督促企业回笼资金1.09亿元,保证了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需要。同
时先后争取和发放农业综合开发性贷款1100万元,林业(治沙) 贷款600万元,安排发
放专项贷款3290万元,支持15个企业(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和补充流动资金,当年增加
产值3.65亿元,实现利税4750万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滨州地区分行暨各县支行成立】1996年11月29日,滨州地区农业
发展银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滨州地区分行暨惠民、阳信、无棣、
沾化、博兴、邹平县支行正式成立 (滨州市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由地区分行营业部
办理) 。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王宗廉,人大工委主任冯宝璞、省农发行副行长谢计
达、副专员燕钦国、政协工委副主任刘翠英、原行署副专员蔡玉昌及地直有关部门领
导、各县县委书记及县长到会祝贺。王宗廉、谢计达在会上讲了话。地区分行副行长
祝曙光致新闻发布词,祝行长在简要回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滨州地区分行分支机构组
建过程及简要介绍农发行的主要任务及业务范围后,讲了我区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后的
主要打算:①全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②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
六中全会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干部队伍建设。③按照国家政策性银行制度
规定,有效加强信贷管理。④抓好行风廉政建设,搞好“三防一保”工作。
11月30日、12月3日、5日和6日、12日沾化、邹平、无棣、惠民及阳信、博兴6个
县支行先后举行开业挂牌仪式。

【深入细致进行“三清”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对政策性信贷资金的管理,澄清农发行
信贷资产家底,掌握业务交接的主动权,确保分支机构增设后业务经营的顺利进行,
自1996年11月12日到11月底地区分行派工作组与县行一起,开展了“三清”工作。①
清理信贷资产。经清理,10月末,全区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19.89亿元,比1994年6月
30日划转日增加9.69亿元, 其中农副产品收购贷款18.42亿元,占92.57%;粮棉油加
工贷款4738万元, 占2.38%;开发性贷款9944万元,占5%。②清理多头开户。为切实
防止政策性资金流失,加强政策性资金封闭运行,按照粮、棉、油政策性资金管理制
度,对全区开户企业在金融机构的开立帐户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清理,督
促企业撤销在其它行帐户171个, 把存款转回到了农发行帐户, 从而增加专户存款
1758万元, 清理后企业在农发行存款余额5516万元,占企业存款总额的94.7%,比清
理前提高69个百分点,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政策性收购资金的流失,加强了粮、棉、油
政策性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③清理挤、占、挪用。为实现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良性
循环,按照挤、占、挪用政策性资金的界定标准,结合清理信贷资产,对全区粮、棉
企业不合理资金占用情况进行了重新清理,查清企业不合理占用资金额达6.78亿元,
占其贷款总额的35.6%。 检查清理后,全区普遍对收购企业派出驻厂信贷员,监督企
业资金使用,清理收回不合理资金占用,及时收回贷款及利息。

【支持重点企业上水平、增效益】地区农发行成立后,由资金投入分散向集约型转变,
支持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资产负债率低、贷款无风险、资金回报率高的龙头骨
干企业,给邹平魏桥棉纺厂新增收购贷款2000万元,并为其申报了1997年底流动资金
贷款3000万元, 到年末该厂共占用农发行贷款1.56亿元,利税可突破1亿元。为支持
博兴县植物油厂扩大规模,增加效益,给该厂增加流动资金贷款1400万元。发放贷款
500万元, 支持阳信县建成年产2600吨的鸭梨饮品生产线,推动了鸭梨产业的健康快
速发展。此外,对牵扯大局、事关长远的大项目进行了初步考察。如对沾化中澳合资
万顷农牧综合开发项目,在提供资金承诺,保证及时立项和不误签订合同的同时,向
省行申报了专项贷款1000万元。

(邵正红)

中国工商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
【综述】1984年11月,工商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与人民银行分设,成为主营城市金
融业务的国家专业银行,具体承办工商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的存
款、贷款、结算、汇兑和城镇居民储蓄等业务。1986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
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工商银行广泛筹集资金,深化内部改革,严格经营管理,
合理发放,管理和有效使用信贷资金,肩负推动科技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的重任,积
极支持全区工商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专业银行在经济建设中的资金调节和再分配
的主控作用,并成为社会资金结算和金融行业结算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流动资
金、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外汇、住房贷款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和存款、结算、融资、
代理、房地产、牡丹卡、信息咨询等一体化、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新格局。到
1996年末, 全行总资产达49亿元,年均递增15%,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3亿元和21亿
元,年均递增23%和18%,辖属7个县市支行,下设4个办事处,10个分理处,64户储蓄
所,全行职工989人。
11年来,工商银行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遵循“客户至上,服务一流,诚信为本”
的服务宗旨,健全揽存机制,规范操作程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开展持久的优质服
务活动。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千方百计发展中间业务,开办了代发工资、
代收水、电费、电话费等业务。随着全国电子汇兑网络的开通及区域性微机联网建成,
实现了国内资金划拨24小时到达,转帐支票跨城使用,全区储蓄业务通存通兑。通过
增加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水平使全行存款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1996年末,对公
存款余额6.8亿元,储蓄存款16.2亿元,分别为建行初期的4.2倍和12倍。
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是工商银行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工商银行以
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认真贯彻国家的信贷政策,把握贷款投向,调整信贷结构,
集中资金用于滨州地区的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贷款投放坚持向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
企业倾斜,向出口创汇和投资少、见效快的新产品开发倾斜,向瓶颈行业和基础产业
倾斜,支持了全区的交通、通讯、城建等事业的起步与发展,重点扶持了纺织、机械、
造纸、化工、酿造等地方骨干企业的建成投产及黄河三角洲开发,沿海滩涂开发。在
新的经营机制下,工商银行率先实施了主办银行制度,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优质企业
的发展,形成规模经济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全区经济有效增长。1996年末,工业
流动资金贷款余额达10.3亿元; 固定资产贷款余额达4.7亿元,支持企业改造和更新
项目136个;商业贷款余额达3.1亿元;科技开发贷款余额达3473万元,共支持了41户
科技项目,促使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
工商银行不断加大科技含量,使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与科技成果相结合。1986年,
电子化建设开始起步。 1993年末。会计、储蓄业务实现了单机核算,1994年初,7个
县(市) 支行实现了同城通存通兑。1995年5月,在全区率先开通全国电子汇兑网络,
使全国范围内资金汇划24小时到达。1996年5月1日,开通全区储蓄通存通兑和对公业
务计算机联网,实现储蓄此存彼取,转帐支票跨城使用,资金实时汇划。同时,信用
卡部与储蓄网点联网运行, 在全区率先实现了牡丹信用卡,POS和储蓄存折的相互兼
容。在各级计算机网络上投产运行的对公储蓄业务处理,联行对帐、汇兑、信用卡止
付名单传输和异地授权及各类业务统计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
效益。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全行支付系统和结算体系的现代化程度,
推广普及了计算机代发工资,代收公用事业费,客户自动查询,电话银行等。到1996
年底,全行电子网点覆盖率达99%,柜面业务的98%实现了计算机处理。11年来,全行
相继开发了10多个应用软件, 其中《工商银行营运资金监测分析系统》于1992年5月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工商银行代收公共事业费系统》于1995年5月获地区科技进
步二等奖。
金融体制改革取消了原有专业银行之间行业划分的界限后,工商银行秉承传统业
务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①牡丹卡业务先后投入使
用83台POS, 开通了电话银行服务系统,推出了联名卡、彩照卡等新品种,开展了牡
丹卡代收税款、电话费、水费等十余种费用的代收、代付业务,到1996年末,全区牡
丹卡发卡量达1.8万张,年交易额1.1亿元。②1992年成立房地产信贷部以来,广泛筹
集社会住房公积金,合理投放建设资金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全区房改制度的实施和房
地产产业的发展。③全行发挥整体功能,以人民币业务带动和支持外汇业务,以外汇
业务促进和巩固人民币业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至1996年,外汇贷
款2930万美元,国际结算量累计达1.3亿美元,累计实现外汇利润108万美元。④发展
代理业务,其中,代理国家开发银行项目贷款达5.9亿元,已到位资金1.4亿元,为大
批量引进域外资金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按《商业银行法》要求,工商银行加快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步伐,深化内部改
革,强化经营管理,依法经营,规范经营。在强化统一法人体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
市地行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的经营管理体制;加强了全行资金的统一调度和集中管理,
完善了系统内资金调拨机制,全行的支付能力、应变能力、调控能力显著增强,明确
贷款审批授权权限,成立了审贷委员会,推行责任人制度,实现了贷款调查、审批、
检查的纵向分离,制订和完善了信贷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程序;在全面推行经营目标
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推行了干部聘任、聘用、岗位轮换和异
地交流制度,在员工收入分配上经考核与实绩挂钩,增强了从业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
感;出台了《中国工商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暂行规定》,完善了
纵向管理,横向监督和内部制约相结合的监控网络和新的工作机制。
工商银行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业务的开拓发展和加强精
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把优质文明服务做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不断加强干部
职工的思想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廉政建设及科技文化素养的提高,营造了比贡献、
增技能、比服务、增效益的良好工作氛围。

【行长转授权方案】 1996年4月,为落实《商业银行法》,贯彻统一法人体制,规范
内部管理,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行长对滨州地区中心支行行长的转授权限及
有关转授权规定,滨州地区中心支行制定了《中国工商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行长转
授权方案》,明确了各县支行行长是工商银行法定代表人的代表,必须在授权管辖行
的转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和管理,通过综合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在贷
款审批,资金调度权限,利率管理,自有固定资产购置与处置,营运资金经营和代理
投资监管权限,越权行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在程序与范围上进行规范与界定,工商
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主办银行制度】 1996年8月,滨州地区工商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主办银
行管理暂行办法》及鲁政发[1996]7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银企联手政府支
持分级负责扶优扶强工程的通知》精神,与省政府确定的120户重点企业中的4户在滨
企业 (滨州化工厂、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山东活塞厂、山东滨州印染集团有限
公司) 分别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书。在按照协议确定的贷款方式和贷款发放额度满足
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包括办理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出口打包放款、
开具信用证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积极提供财务、汇兑、结算、信息
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至1996年末,工商银行对以上4户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2000万
元, 固定资产贷款6400万元,承诺资金到位率达100%,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亿元,提
供贴现贷款3000万元。

【代理鲁北化工总厂放大项目贷款】1996年3月28日,国家开发银行以原材函[1996]
1号文件正式委托工商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代理鲁北化工总厂15万吨磷铵、 20万吨
硫酸联产30万吨水泥项目贷款,代理金额5.5亿元,是全区迄今代理金额最大的一笔。
此项工程是国家计委的重点项目,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该项目的成功代理,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筹集域外资金,
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

【固定资产贷款】①1984年,工商银行开始办理固定资产贷款业务。1986年贷款余额
2053万元,此后,加大了对固定资产贷款的投入,扩展了固定资产领域,由原有单一
的中长期设备贷款种类扩展为技术改造贷款、基本建设贷款等。11年来,累计发放固
定资产贷款6.2亿元。 1996年末,固定资产贷款余额4.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2.3%,
是1986年的23倍。②按照不同时期的信贷政策,正确把握贷款投向和投量。重点支持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在历年的技术改造投入中,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始
终保持在90%以上,累计对125个项目发放技术改造贷款4.92亿元,至1996年底已竣工
投产109项, 年新增产值2.8亿元,新增利税1.5亿元。同时,支持了山东活塞厂的国
家“双加”项目(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和邹平电力总公司、博兴华
兴企业集团、滨州地区有线电视网等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对山东活塞集团发放“双加”
项目贷款4700万元,支持其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活塞自动生产线及其检测设备,技术
装备水平大大提高,其产量质量、技术监测手段等项目均获全国活塞行业第一。此外,
加强龙头企业的配套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11年来,累计对鲁北化工总厂项目
贷款2亿元, 从支持其“1万吨磷铵”到“3万吨磷铵、4万吨硫酸联产6万吨水泥”,
直到现今的“15万吨磷铵、20万吨硫酸联产30万吨水泥”,使该厂发展成为横跨化工、
轻工等九大行业,产品达40余个种类,总资产达11.6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对滨
州印染集团的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国内最大的印染布生产企业,产销量及经济效益获
同行业之首。

【全国电子汇兑网络系统开通运行】 1995年5月30日,工商银行全国电子汇兑网络系
统全面开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总行为总中心,省市行为分中心,地市行为支中
心, 联接全国360多个大中城市及所辖3800多个通汇机构电子汇兑网络系统,承办汇
兑、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汇票、信用卡、
内部资金划拨等业务,同时办理有关的查询查复。实现了全国范围内资金划拨24小时
到达,在全区率先建立起一个快捷、高效、安全可靠、灵活方便、国内先进的支付系
统,工商银行结算业务已步入信息高速公路。

【各项存款实现三年翻番】 1996年末, 工商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各项存款余额达
23.01亿元,比1993年末的11.10亿元翻了一番,圆满地实现了1993年确定的三年存款
翻一番的目标。

【蓬勃发展的国际金融业务】1993年8月1日工商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成立国际业务
部。顺应外汇体制改革,服务对外贸易,促进了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①1996年末,
外汇存款余额达202万美元; 结售汇总额达3488万美元,其中结汇2350万美元,售汇
1138万美元。 ②1996年,全年办理国际结算业务644笔、6090万美元,累计代理发放
国际商业贷款260万美元。 ③支持创汇企业发展,累计发放外汇贷款2930万元,打包
放款1.6亿元,1996年末外汇贷款余额达496万美元,打包放款余额为3538万元;④在
与国外1270家银行及分支机构建立代理行关系及参加SWIFI全球结算系统的基础上,
实现了部分集中付款,使汇出汇款业务进一步规范化。

【牡丹信用卡业务方兴未艾】自开办牡丹信用卡业务以来,在开发市场、扩大服务领
域、 拓展服务功能、规范业务管理、推广牡丹卡应用系统、加大POS、止付器等专用
机具的市场投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至1996年末,发卡量达到18091张,消费交易
额1.1亿元, 特约单位97家,指定储蓄所64家。市场占比、用卡次数、消费频率等主
要相关的业务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①根据市场需要,增加系列产品,扩大服
务领域。工商银行在重视优质服务的同时,利用牡丹信用卡的特点,发挥其各项功能,
陆续开发了储蓄卡、联名卡、彩照卡、收费专用卡等新品种,使信用卡的卡种结构、
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从商业、旅游扩大到交通、通信、城市公用系统、税务
等行业,服务功能延伸到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电话费、税款等代收代付费领域。
减少了现金流通。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运作效率。根据牡丹卡业务需要,积极推广
先进的信用卡机具设备,做到统一操作程序、统一管理标准、统一业务作法,为实现
全国牡丹卡联网奠定了基础。随着电子汇兑系统全面开通,储蓄通存通兑网络系统与
牡丹卡、 POS机、储蓄存折相互兼容,保障持卡人异地用卡购物消费、存取现金和转
帐结算的交易资金及时准确到位。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根据信用卡发展
业务需求,对每次推出的新卡种,都及时组织人员编写业务需求书,拟定出有关章程
和业务管理规定,建立风险防范预警系统,加强重点部位的监督管理,促进牡丹卡审
批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提高审批质量,防范信用风险。并结合信用卡业务特点,
推广“牡丹卡文明服务规范”,在特约商户和受理网点开展“文明服务,客户至上”
的活动。

【金融卫士冯吉勇】1991年3月16日下午3时40分,在滨州市黄河二路中段的原工商银
行滨州市支行第七储蓄所,储蓄员冯吉勇守柜。就在这时,实然涌出4名歹徒用手枪、
菜刀等凶器对着正在值班的储蓄员冯吉勇,欲行抢劫。冯吉勇沉着地与歹徒周旋,并
将身体向柜台内报警器靠近。歹徒推柜台边门,想翻越铁栏杆的万分危急时刻,冯吉
勇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拉响了联防警铃和高音报警器,并奋力向爬越栏杆的歹徒扑去,
4名歹徒听到报警声,夺门而逃。冯吉勇隔着铁栏杆抓住歹徒的衣服,夺下菜刀,4万
元库款安全无恙。在冯吉勇的协助下,公安部门不久将此案破获,犯罪分子全部落入
法网。为表彰冯吉勇只身护款、勇斗歹徒的先进事迹,经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批准给
予记二等功,嘉奖500元,晋升一级工资,并号召全省工商银行系统员工向他学习。

(仝鲁闽)

中国农业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
【综述】1996年底,全区共有7个县市支行,114个办事处(营业所) ,112个储蓄所。
共有干部职工1376人,其中大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员占69%;具有高级职称的6人,
中级职称的196人,初级职称的906人。
各项存款稳定增长。11年来全区农业银行按照“增加总量、优化结构、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原则,把组织存款放在业务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和管理
体系,实行了以“工效挂钩”为主要内容的存款责任制,调整储蓄网点布局,提高网
点自动化水平和竞争能力,改善服务手段,巩固大系统、大单位稳定性强的来源,不
断扩大存款总量。 到1996年底,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0.02亿元,比1985年底增加
16.21亿元,增长426%。
贷款规模逐步扩大。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高
效农业发展,“粮棉大县”等专项贷款也随着项目的评估审批及时到位。②调整区域
结构,贷款规模重点向资产质量高、资金回报率高的县市行倾斜。③调整客户结构,
重点支持了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显著,资信状况良好,在本地有影响的企业或企
业集团,逐步形成农行的高效客户群体。如贷款支持的魏桥棉纺织厂成为目前国内最
大的棉纺织企业之一, 产品90%以上出口国际市场,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
实现利税1.2亿, 入选全省农行首批“银桥工程”。④调整贷款方式,按照防范风险
的原则,对以银行承兑汇票、小额存单为质押的贷款优先安排。⑤利用时间差、地区
差搞好规模的调剂运用,11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74.13亿元。1996年底,全区农业银
行各项贷款余额14.73亿元,比1985年底增加12.06亿元,增长452%。
新业务发展迅速。在巩固和发展资产、负债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地区农行不失
时机地开拓新业务,努力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促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①积极拓展
国际业务。 1992年7月设立国际业务部。1996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全面开办外汇
业务, 到年底,外币存款达到92万美元,外币贷款达到719万美元,人民币配套存款
达到1481万元, 配套贷款达到3978万元。②加强信用卡业务建设。1994年8月开办金
穗卡业务。还开通了全国自动授权网络系统,与二级发卡行进行了自动授权联网。到
1996年末,全区发卡量达到20007张,存款达到2360万元,特约商户增至162家,受理
网点159家。
各项管理进一步加强。①资金计划工作实行了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基础的贷款
规模管理,较好地解决了资金营运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资金调度调剂的灵活
性和主动性。②信贷管理主要向盘活贷款存量和规范企业借贷行为方面下力气,信贷
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操作程序进一步规范,资产质量不断提高。③严格财务管理,
努力增收节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各行还加强了会计出纳基础工作,开展岗
位练兵和检查辅导等,提高了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经营核算水平。④稽核监督力
度加大,保证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对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⑤切实加强了“三防一保”工作,做到防盗窃、防诈骗、防抢劫,保证
了国家资财和干部职工的人身安全,为业务经营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地区农行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加强思想政
治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员政治业务素质。①广泛开展了创建“青年
文明号”和“四讲一服务”活动 (即讲改革、讲政治、讲法纪、讲效益,提高服务水
平) ,促进了全行上下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基础上,又
提出了“创三优”(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建三岗”(卫生岗、安全岗、
文明岗) ,开展了“整理、整顿、整洁、整仪、整员、整军”的“六整”竞赛活动,
在全区郑重推出了“四项服务承诺” (高效服务,超时赔款;“三铁”服务,损失赔
款;文明服务,违规赔款;守信服务,失信赔款) 。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
高干部职工素质。充分利用原地区农业银行干部学校这块阵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学习,
为全区农行培养了大批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使员工更新了知识,改善了素质。③进
一步加强了各行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分一脱” 顺利完成】1996年10月,地区农发行和6个县级农发行相继分设;10
月31日农村信用社与农行正式“脱钩” 。滨州地区农行划转农发行财产668万元,人
员161人,划转地区农金体改小组办公室7人。“一分一脱”后,农业银行解决了“一
身三任”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三足鼎立的局面。

【以农为本发放贷款】全区农业银行“转轨不转支农方向”,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发
挥了支农主渠道作用。 11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31.96亿元,优先保证了粮、棉生产的
资金需要,积极做好粮棉大县发展经济和“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贷款
的落实,项目资金到位率达100%。同时,适时发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支持供销、生
资等部门不失时机购进化肥、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支持“菜篮子”、“米袋子”
工程建设和农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到1996年底,农业贷款余额达4.20
亿元,比1985年底增加35640万元。

【电子化步伐加快】全区农行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改变传统
的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推行电子计算机在业务经营管理中的推广应用。1996年,电子
化网点达到168个, 占全部营业机构的73%,多用户综合网点达到140个,占计算机网
点的83%, 县行以上机关科室配备微机50台套,地区农行机关科室全部配备了微机,
地区农行与7个县市行已开通电子汇兑和报表数字电脑传输。

【政策性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 1986~1994年6月, 累计发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
77.62亿元,“农采”贷款余额达到10.43亿元。①按照“齐抓共管、统筹安排、专款
专用、各负其责”的资金供应办法,保证农行负责的资金及时足额供应到位。②加强
对“农采”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及时安排部署清收贷款、清理收购企业多头
开户、清理收购企业挤占挪用贷款、测算夏秋两季收购资金需求等,确保收购工作的
顺利进行。1994年7月~1996年10月,农业银行全面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这段时间,
实行专户管理,保证了粮、棉、油收购资金专款专用,并督促收购企业、财政资金及
时到位,按时完成了与农发行资金的清算工作。

【“四项服务承诺”】滨州地区农业银行以“诚实守信,顾客至上”为宗旨,对广大
客户奉行“手握手的承诺, 心贴心的服务”。1996年6月向全区郑重推出了“四项服
务承诺”,并统一铅印成宣传布告对外张贴,请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公开监督。1996
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对此进行了报道。①高效服务,超时赔款。对储蓄存取款业
务、信贷业务、会计结算业务、出纳收付款业务规定办结时限,超时对客户进行赔偿。
②“三铁”服务,损失赔款。以“铁帐、铁款、铁算盘”的声誉,保证各项业务质量。
否则,对客户的损失进行赔偿。③文明服务,违规赔款。严格执行文明服务规定,对
客户做到热情、亲切、周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严禁使用文明服务禁语。④守信服
务,失信赔款。做到遵守银行信用,对客户存款保密。在客户存款限额内,保证客户
资金及时、足额支付。

【新的市场定位】1996年,农业银行分设农发行,并与信用社脱钩后,农业银行按照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在要求,要继续支持农业这个基础产业的发展,但支农的范围
和方式要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进行重大调整,立足于大农业和大市场,做好信贷
支农,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支持农业的产供销一条龙和贸工
农一体化的发展,提高支农效果,巩固原来的效益基地。同时,农业银行的市场也不
局限于农村,要打破专业分工限制,顺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向城市郊区渗透,
努力使城区业务成为支持我们发展的重要力量。

【“八坚持八不准”】为了切实加强信贷管理,防范新的经营风险,农业银行制定了
新贷款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坚持产业政策,不准支持浪费资源、重复建设、污染环
境的项目;坚持资本金比例规定,不准降低标准盲目支持上项目;坚持风险度管理,
不准向高风险行业、企业发放贷款;坚持资金使用原则,不准用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固
定资产投资; 坚持对贷款企业的负债率控制,对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原则上不准增
加新贷款;坚持依法管贷,不准违反规定发放贷款;坚持按程序放贷,不准逆程序运
作;坚持贷款审批权限,不准越权放贷。

(张传标郭富胜)

中国银行滨州分行
【综述】 1986~1996年,全区6县先后成立了县支行。1996年末,全区有营业网点42
个,固定资产近亿元,职工总数由1986年的25人发展到471人,其中有31%的职工取得
了大专以上学历,69%的职工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民币存款从1986年的716万元,发
展到5.71亿元, 增长近80倍,其中储蓄存款3.76亿元,比1987年增长135倍;企业存
款余额1.56亿元, 比1986年增长21倍;信用卡存款3863万元;外汇存款426万美元,
比1986年增长425倍; 人民币贷款余额4.55亿元,比1986年增加13倍;外汇贷款余额
6113万美元,比1986年增加155倍。
1986~1996年,中国银行滨州分行向全区进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累计发放外
汇固定资产贷款4564万美元、外汇流动资金贷款6175万美元,支持全区纺织、轻工、
机械、供销、化工等行业新上项目41个;累计发放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和中短期技改
贷款35亿元,重点支持了惠民地毯厂、滨州柴油机厂、山东餐具厂等全区30多个技改
项目,支持企业引进设备500多台套。从1989年开始,共办理8个“三贷” (外国政府
贷款、混合贷款、买方信贷、国际商业和银团贷款) 贷款项目,金额1756万美元,支
持了全区纺织、 邮电、通讯等行业新上项目8个,提高了全区纺织企业的技术水平,
加快了通讯事业的发展。
中国银行滨州分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适应向商业银行转轨的需要,不断
完善自己的服务功能,致力于金融业务的创新,为滨州人民和广大客户提供多功能、
全方位的服务。1991年,在全区首家推出长城信用卡业务,至1996年底,共发卡5220
张,吸引存款3863万元,累计交易额36亿元。1992年,在全区率先开办了国际结算业
务,至1996年底,办理结算金额累计1.17亿美元。此外,还在全区首家开办旅行支票
兑付业务和居民外汇调剂业务,以及外币兑换、侨汇解付、发行奖券、债券、信托咨
询、担保开证等业务。

【外汇信贷业务飞速发展】1986~1996年,中国银行滨州分行充分发挥外汇业务的传
统优势,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由只办理短期外汇贷款,发展为种类齐全、形式多
样、有多种来源渠道的融资业务,在贷款种类、期限、利率、对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
发展。先后开办了用于技术改造的优惠利率贷款、特种外汇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等。
为适应全区对外开放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要求,开办了股本贷款和差额外汇贷款。
同时,利用外资的渠道进一步拓宽,相继增加了“三贷”贷款,形成了长、中、短期
的外汇贷款结构。贷款范围由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外汇贷款余额增长了155倍。

【全力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1986~1996年,中国银行滨州分行按照国家对外开放,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以及中共滨州地委、地区行署的工作重点和战略部署,千方
百计筹措资金支持外贸收购出口,积极支持全区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
为全区经济由封闭型向外向型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①大力筹措资金,支持外贸出
口收购。中国银行滨州分行为了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全区发展外贸,通过大抓存
款,向资金市场拆借和向人民银行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并改进信贷管理办法,提高
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资金择优扶持,逐笔核贷等。同时,加强信贷与国际结算等部门
的相互配合,发挥国际结算的融资功能,开办出口押汇、打包放款等业务,加快企业
的资金周转。11年来,全区累计向外贸企业发放贷款20多亿元,支持外贸企业收购总
值100多亿元。 ②支持全区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滨州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工业发
展较晚,出口产品结构多年来以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中国银行滨州分行为支持
全区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一方面支持发展创汇农业,引导农副产品由初级产品向深加
工、精加工制成品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另一方面,累计发放6320万美元外汇贷款,
帮助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在轻工、纺织、机械等行业开发了一批出口创汇
骨干产品。如山东餐具厂生产的“双菱”牌餐具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滨州柴油机
厂生产的SD1100柴油机出口东南亚各国,惠民地毯厂生产的“海欧”牌东方地毯被誉
为“东方地毯之冠”,畅销北美、西欧、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挥中行传统业务优势国际结算业务发展迅速】1992年,中国银行滨州分行为适应
滨州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提供便利的进出口国际结算服务,开办了国际结算业
务。几年来,国际结算业务迅速发展,从单一的结算功能发展成为结算、融资等相结
合的多种功能, 并形成遍布全球的国际结算网络, 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400多家银行的4000多家总分支机构建立和保持着代理关系, 通过先进的SWIFT通讯
方式,直接与国际上有代理关系的银行发生业务,大大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同时,还
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国际结算队伍,先后识破假信用证两起,金额1500多万美元,假
汇票两起, 金额60多万美元,安全收汇率一直保持在100%。在全区6个县支行开办了
国际贸易结算代办业务,其中邹平支行已经省行批准开始直接办理进出口结算业务;
全面开办了信用证、托收、汇款、贸易融资、代客外汇买卖、外汇保值、保函、保理
等业务。到1996年底,共办理国际结算业务1.17亿美元。其中办理进口开证75笔,金
额5537万美元;出口议付613笔,金额1681万美元;进口代收15笔,金额403万美元;
出口托收215笔, 金额345万美元;打包放款97笔,金额567万美元;出口押汇73笔,
金额255万美元; 进口押汇15笔,金额1253万美元;汇入、汇出款371笔,金额431万
美元。

【全区第一家开办信用卡业务】1990年12月,中国银行滨州分行在全区金融机构中第
一家推出了人民币长城信用卡业务,为广大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新的既快捷、方
便而且安全的结算工具,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结算方式。还
开办了“长城卡异地购货转帐结算” 和“长城卡异地大额销货存款”业务。全区6个
县支行都成为代办行,而且邹平支行成为全省中国银行系统第一家独立发卡的县支行。
截止1996年末,特约商户59家,已发卡5220张,存款余额3863万元,交易额累计36亿
元。

【开办居民外汇调剂业务】 1991年12月1日起,中国银行滨州分行开始办理居民外汇
调剂业务,居民可将收到的外汇汇款、在银行的外币存款或持有的外币,按国家外汇
管理局当天公布的调剂外汇价格出售给中国银行。居民经批准出境探亲、定居、自费
留学等用汇,可按规定到中国银行滨州分行以调剂外汇价格购买所需外汇。截止1994
年末,共办理业务数千笔,108万美元。

(刘军)

中国建设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
【综述】1986~1993年,地区建行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开拓业务领域,健全银行功能,
从过去单一管理财政资金、办理基本建设拨款管理的银行,发展成为以管理固定资产
投资为主,兼营其他银行业务的国有专业银行。1994年,根据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要
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开始由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1996年3月,中国
人民建设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滨州地区中心支行 (以下简称地
区建行) 。地区建行平稳地实现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分离,涉足于商业银行
法多种业务领域,已成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各种贷款,办理多种中间业务的综合性、
多功能、现代化的国有商业银行。
11年来,各项业务得到迅猛发展。1986~1993年,累计经办基本建设拨款、贷款
2395亿元,重点支持了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地区重点项目、骨干企业的
建设。1994~1996年,随着向商业银行转轨,地区建行适时调整贷款结构,坚持以市
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支持了有市场潜力、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
促进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3年中累计各项贷款达56.99亿元。
随着滨州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地区建行在巩固传统业务
的同时,卓有成效地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发展和强化了银行服务功能。①从1986年
起,全行开办了现金出纳业务,结束了长期单纯“帐本银行”的历史。1987年开办储
蓄业务,设立信托投资公司,开办信托、委托业务,并适时开办了有价证券的转让,
促进了我区二级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积极为国家、地方的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
到1996年底,储蓄所(柜) 已发展到86个,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3.55亿元;全行一般性
存款余额已达19.27亿元,贷款余额达13.20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了40倍和15倍;
为解决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不足,1996年地区建行首次代理滨州毛纺厂发行“毛纺建
设债券”,拉开了地区建行向社会直接筹集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帷幕。累计发行
企业股票、债券3000多万元。②1991年12月,为支持住房制度改革,服务房改成立了
房地产信贷部, 通过积极努力,现已承办了滨州地区70%以上的房改金融业务。1996
年底, 房贷部分支机构已发展到8个,房改金融业务覆盖全区各县市。③1993年,为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开办了信用卡业务,到1996年底已发卡14000
张,吸收存款4500万元,累计交易量达10多亿元。④1993年,成立国际业务部,陆续
开办了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等业务。截止到1996年底,累计实现结售汇2457万美
元、国际结算3231万美元。
地区建行在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机构、队伍同步壮大,人员素质有了明显地提
高。1986年,地区建行所属机构只有8个县行(含高青县支行和滨县支行) ,到1996年
底发展为7个县(市) 支行,3个直属单位(营业部、国际业务部、房地产信贷部),1个
房地产开发公司,8个办事处,86个储蓄所(柜) ,13个代办所,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区
的营业网络体系。职工由1986年的170人发展到923人,平均年龄30.2岁。其中,具有
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647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由1986年的44.8%提高到70.2%;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155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17.8%。
11年来,地区建行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并且不断丰富优质服务的内涵。一是不断采
用新技术、新设备,增加便民设施,为优质、高效服务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强化服务
“软件”建设,先后推行微笑服务、流动服务、文明用语、“三项承诺服务” (限时
服务,超时赔款;保证质量,损失包赔;文明服务,吵架赔款) 等,并设立服务监督
电话,聘请社会监督员。同时,在内部管理上狠抓了党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
设、制度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行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受到县级以
上政府和上级行的多次表彰。

【发挥银行职能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11年来,地区建行,累计经办基本建设拨款、
贷款29.72亿元(含技术改造贷款),共支持了120余个建设项目,涉及工业、交通、邮
电、农业、水利、文教、卫生、商业、建筑等行业,重点支持了滨州印染厂、滨州第
一棉纺厂、滨州第二棉纺厂、滨州毛纺厂、滨州造纸厂、鲁北化工总厂、滨州化工厂、
邹平啤酒厂、博兴酒厂、青龙山水泥厂、邹平铜矿等40多个地区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
建设, 并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据统计,
1996年,全区19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由建行一家或以建行为主通过拨款、贷款建
成的有6家, 有12家得到不同程度的拔款、贷款支持。在发放固定资产贷款的同时,
积极为工商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在信贷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地区建行努力把信贷规
模用足、用活,尽可能释放贷款能量。特别是向商业银行转轨后,地区建行积极调整
贷款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了对工商企业流动资金
贷款的投放,重点支持了有市场潜力、产品适销对路的企业。仅1994~1996年,就累
计发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51.22亿元。

【认真履行财政职能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全区建设银行对建筑业主要实施财务管理
以及预(结)算的审查和工程价款的监督拨付,行使财政监督职能。随着基本建设的不
断扩大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滨州地区中心支行对建筑业的管理不断向纵深发
展。1987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始利用微机编审预(结)算。1989年,全部实现电算化,
使建行经办的建设工程审查面达到100%,审查准确率提高到99%以上,提高工效近56%。
1992年,在惠民县孙子故园一期工程的建设中,编审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使这项仅
300多万元的仿古工程,净核减120多万元。到1996年底,共编审各类工程预(结)算及
标的3700份,价值28.6亿元,净核减5.58亿元。

【积极推进房改金融业务】 1992~1996年先后发放房改贷款13.9亿元,筹集资金3亿
元用于住房建设,并为全区房改提供信贷、管理、结算等多种金融服务。为加快全区
住房制度改革步伐,地区建行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①成立了专门为房
改服务的相应机构,采取办班、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房改金融人员的业务素
质,并与有关部门制定了房改金融有关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房改资金管
理等规章制度, 理顺了内外关系。②发挥自身优势,先后为3.7万个住宅项目进行了
工程预(结)算审查,审查标的18.4亿元,累计核减投资3.06亿元,每套住房平均降低
成本8000元。③大力筹措资金,保证房改资金供应。到1996年底,房地产金融存款达
2.88亿元,其中自营性存款达2.53亿元。办理委托建房贷款3071万元和职工个人购建
房抵押贷款5598万元,支持建成住宅小区14个,建成商品房80万平方米,支持城镇居
民建房157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由房改前的8.6平方米,提高到1996年11.5平
方米。

【现代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备】随着建设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银行业务手工操
作方式已不相适应,运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业务处理、存储信息,进而为决策提供科学
分析显得日益迫切。11年来,全行先后实现会计柜台、财务报表、储蓄事后监督、编
审工程预(结)算、项目调查评估及计划统计工作电算化。为改善龙卡用卡环境,先后
投资200多万元,安装了四台ATM(自动取款机) 、67台POS机。1995年又投入3000多万
元,在全区首家安装了中型计算机。同时,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程序。1995
年地区建行自行开发研究的信用卡异地自动授权系统,经过中国建设银行总行验收,
被称为“滨州模式” ,在全国推广应用。1996年1月26日,中国建设银行滨州地区中
心支行推出计算机城市综合网络系统。形成了一个地、县、营业网点三级网络结构系
统,将全区建行的储蓄、会计、信用卡三大业务纳入一个系统运行,并全部实现自动
化。 1996年10月7日开通电子清算系统,标志滨州地区资金结算业务的“信息高速公
路”建成,大大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实现资金汇划一日到位。截止到年底,全区65个
储蓄所、19个会计柜台、8个信用卡部并网运行。

【独具特色的目标管理体系】1988年,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全省
金融系统率先推出了目标责任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反复修订,目标管理责任制日臻
完善。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结合本地区、建行
的实际,确定全年的工作目标,并将其量化、细化,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然后按
其工作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奖惩。工作目标划分为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两大类,在这
两大类目标里下设许多小目标。内容包括各项业务指标、精神文明建设、安全保卫等
各个方面。根据不同的时期,工作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具体操作上,按百分制原
则,将每个目标核算成一定的分值,在年度考核时,按分值的多少 (体现为工作目标
完成的好坏)进行奖惩。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全行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真正在管理上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统一,责、权、利的统一,重点检查与全面考核的统一,领导和群众两个积极性
的统一。

(徐宏伟孙敬利)

滨州地区城市信用合作社中心社
【综述】1987年4月,滨州地区首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成立。1993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
行山东省分行批准成立滨州地区城市信用合作社中心社(以下简称“中心社”)。截止
1996年,全区城市信用社经营机构9处(包括中心社) ,下辖营业网点38个,从业人员
达291人; 资产总额15亿元,比1993年末净增12.6亿元,增长5.25倍;累计发放各类
贷款24.29亿元, 比1993年增长5.06倍;各项存款余额达11.4亿元,比1993年末净增
9.48亿元, 增长4.94倍,占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的11%;1996年,全区信用社
实现各项业务收入7977万元,比1993年末净增6485万元,增长4.35倍。
中心社成立之前全区各家城市信用社自成体系,各项业务发展缓慢。中心社成立
后,立足转换机制,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强化一级法人意识,把扩大规模、优化结
构、强化管理、科技进步作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改革、管理、发展”
六字方针统揽全局。全区各项业务实现了超常规、跳跃性发展。①建章立制,规范管
理。中心社成立之初,各家信用社的发展没有固定模式,缺少统一、科学、规范的规
章制度。1993年,中心社建立后,先后建立健全了财务、信贷、会计、储蓄、人事、
保卫等一系列管理制度20余项,并将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城市信用社业务工作手册》
下发各基层社,保证了工作持续、高速发展。到1996年末,中心社先后共颁布各项管
理制度近80项,使各项工作日趋系统化、规范化。②深化改革、立足服务,充分
发挥中心社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能。中心社成立后,在人员管理上大胆改革,推行全
员劳动合同制和效益工资,统一了人事档案管理、劳动用工制度、高级管理人员任用、
职工工资标准、人员上岗标准;在业务管理上对存、贷业务的合规性与合法性、会计
核算的真实性、财务管理的严肃性、发展规划的可行性、管理制度的全面性进行全面
监督。在财务管理上对城市信用社的大额费用开支、固家资产购置、基本建设投资坚
持“事前申报、集体审批、事后审计”。③高起点、高标准加快基本建设步伐。中心
社成立之前,由于财力和观念等原因,全区无一家城市信用社拥有自己的办公、生活
设施。中心社建立后,为了适应各项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基本建设。到1996年,
全区城市信用社除中心社外均已完成了办公、生活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中心社也已征
集了土地,各城市信用社还加大了科技建设投入。到1996年会计、储蓄、结算业务已
全部实现了微机自动化处理。坚持两手抓,加强职工培训。中心社定期组织全区城信
社的业务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并积极鼓励职工参加社会
举办的各类自学考试。 至1996年末,全区城市信用社已有200余人取得初、中级专业
技术任职资格;大学专科学历以上有53人,占职工总数的18.2%;中专学历的有162人,
占职工总数的55.7%; 高中学历的有71人,占职工总数的24.3%;先后有3人被评为地
级先进工作者, 70余人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全区城市信用社还有5处营业单位获
得“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④努力开拓自身业务,加快向城市合作银行过渡。树立
“存款立社、存款兴社”的思想,壮大自身的资金实力。1993年末,中心社各项存款
余额为0.13亿元;1994年猛增至1.05亿元,比上年增长6.72倍;1995年达到1.53亿元,
比上年增长45%;1996年又增至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7.4%,比1993年增长14倍还多。
同时,按照《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有关金融法规,结合城市信用社的特点,中
心社制定完善了《滨州地区城市信用社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贷款推
行抵押、 担保、 公证制度, 至1996年,中心社共累计发放贷款220亿元,贷款户达
2000多户。扶植滨州一棉、二棉、三棉、滨州造纸厂、滨州活塞厂、山东天华集团、
滨州毛纺厂等大型企业十几家,中、小型企业几十家。并利用信贷资金救活毛纺厂金
利集团等企业近10家,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⑤立足本业,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中心社在进一步搞好传统结算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挖潜力,向多功能业务拓展。
1995年5月,与青岛万通证券有限公司合作,投资近300万元,成立全区首家证券营业
所。 1996年8月,又投资率先开办了全区第一家代保管业务,开通了省辖联行汇路,
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的配套措施。

【全员劳动合同制改革和工资改革】为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打破
铁饭碗, 逐步建立一套旨在加强内部竞争的激励机制。1996年7月,按照地区劳动局
与体改委等5部门下发的[1992]滨地劳字第7号《滨州地区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
的实施意见》,全区城市信用社开始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及效益工资。①在城市信用
社内部打破各类职工的身份界限(干部、固定工、合同制、临时工统称企业职工),②
企业职工均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与城市信用社签订劳动合同,③根据城市信用社工作
特点定岗、定员、定责、定薪,严格考核,择优上岗;将职工工资由原来的结构工资
改革成为以效益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岗位效益工资,职工工资由基本生活费、岗位工资
(未上岗人员只发基本生活费、不享受岗位工资) 和效益工资3大部分,基本生活费、
岗位工资为固定部分,效益工资为浮动部分,二者各占职工工资的50%。

【贷款清收工作成绩显著】截止1994年末,全区城市信用社逾期贷款总额达3473万元,
占贷款金额的17%。 其中逾期两年以上的1642万元, 占全部逾期贷款额的47.28%。
1995年末, 逾期贷款4215万元,逾期率为55.7%。1996年各县、市城市信用社按照中
心社的统一部署,对本社的逾期贷款逐一分类排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贷款清收办
公室,进行清收。全区共收回逾期贷款本息合计4824万元,逾期率下降为16.87%,比
1995年降低了38个百分点。在清贷管理中,滨州市黄河三路城市信用社创造性的建立
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在全区推广。

【滨州地区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建立】 1987年4月,经滨州地区人民银行批准,区内首
家城市信用社滨州地区城市信用合作社成立, 共4人,本金50万元。1987~1988年,
经地区人民银行批准, 又相继在惠民、邹平、无棣、博兴、阳信、滨州6县、市成立
了6家城市信用社。1992年12月成立了沾化县城市信用社。至此,全区共有7处城市信
用社和8处经营机构(滨州市有两处经营机构) 。为协调各县、市城市信用社的关系,
加强统一归口的领导和管理, 1993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批准成立了滨
州地区城市信用合作社中心社。 经过试运行,于1994年4月正式开业经营。城市信用
社经营范围,包括城市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实行承包租赁的小型国营企业的存款、
贷款、结算业务;城乡集体、个人储蓄存款业务;代理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业
务;代办保险业务及其他代收代付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金融业务。

滨州地区农村信用社
【综述】 全区农村信用社走过了四十多年艰难的历程。1994年5月与农业银行分门办
公后,加强了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管理、指导和协调。1996年10月,全区农村信
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年底,全区共有县市联社7个,独立核算的信用
社116个, 信用代办站2513个,员工2495个。1986年以来,滨州地区农村信用社充分
运用自身信贷经营的灵活性,努力组织资金,支持农村经济建设,落实区域和产业政
策,拓宽信贷服务领域,综合实力显著提高。①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存款立社、
存款兴社”的思想,发扬挎包银行精神,开展巡回服务,跟踪服务,上门服务,送信
息、送技术、送贷款,为农户排忧解难,与农民建立起鱼水关系,全方位吸收农村闲
散资金。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办电脑微机门市业务,提高办事效率,根据
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开办代收水费、电费、税款、电话费等中间业务,在保证存
款总量高度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存款总量与结构优化齐头并进。1996年底,全区农村
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9.42亿元, 其中城乡居民存款在全区各家金融机构中名列首
位。②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原则,调整信贷策略,使贷款投向由传统单一
的粮油生产,向农、林、牧、副、渔及加工运输服务业转变,由小农经济向推广农业
科学、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等业务范围拓展。在搞好农业贷款投放的同时,坚持
以农为主,重点倾斜科技农业,倾力支持星火计划、丰收计划、温饱工程、科技开发、
节水灌溉、农业扶贫等专项贷款的投入,支持建设大基地,生产大商品,对接大市场,
从而培植了一大批骨干工程项目,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与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按照
“因地制宜,择优扶持”的原则,重点支持了那些产品销路好、管理水平高、效益好
的乡村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到1996年底, 全区农村信用社发放各项贷款
13.73亿元,直接或间接创造效益30.7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③地方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全区农村信用社固定资产已达到1.28亿元,其
中固定资产净值1.13亿元,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全区各县市联社都拥有了自己的办公
楼,设立了现金业务库,组建了作风硬、思想好、本领强的保卫队伍。全区所有基层
社都拥有了美观、舒适、安全的办公用房,配备了一流的电子化办公设备,实现了门
市业务办公自动化,从而为地方经济与农村信用社的共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支持农村经济重点突出】1996年全区农村信用社把支持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作为信贷
投放的重点, 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投入。全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5.27亿元,比
1995年多发放8.27亿元。①按照“稳粮,保棉,增效益”的原则,加大了农业贷款投
放。1996年初,全区农村信用社组织广大信贷人员,深入农村、农户了解农业生产和
资金需求情况,早计划,早安排,及时发放贷款,支持农业生产,年底累计发放农业
贷款13.27亿元, 比1995年多发放4.03亿元;②积极支持农业抗灾夺丰收。1996年,
在春旱、夏涝之际,及时安排贷款8000万元,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度过难关,把灾害
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③集中资金,支持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高
土地产出效益。1996年,全年发放贷款3995万元,支持发展蔬菜大棚4582个,推行菜
棉、菜粮间作等立体种植58.9万亩,综合效益提高156.6%。④支持乡村企业发展。重
点向那些产品销路好,管理水平高,效益好的企业倾斜,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原则给予支持。1996年共发放贷款1.82亿元,支持重点乡镇企
业35个, 村办企业28个,其它经济组织325个。支持了困难的企业发展,给企业带来
后劲。

(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