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71&run=13

【综述】1986~1996年,滨州盐业系统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调整结构,加强管理,
使全区盐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原盐生产能力成倍增长,跃居全省第二位;盐化工产品
从无到有,形成一定规模;海产养殖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滨州地区大盐业
经济格局。 截止1996年底,全区盐业共有企业15个,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5个,
集体乡镇企业10个,其中:大型企业2个,中型企业3个。干部职工5091人,其中工程
技术人员358人。已开发盐田面积365万公亩,为1986年的5.2倍。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原盐年产159.3万吨,为1986年的6.8倍,加碘洗精盐5万吨,溴素3500吨,碳酸镁500
吨,溴化钠500吨,溴化钾500吨,氢溴酸1000吨。海产养殖水面广阔,品种主要有鱼
类、 虾类、贝类、蟹、囟虫及囟虫卵等。1996年主要产品产量:原盐88.90万吨,为
1986年的5.1倍,加碘洗精盐1.31万吨,溴素3507吨,海产品300吨。1996年全区盐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17551万元,实现利税1355万元。
加强基建、技改项目建设。“七五”期间,原盐市场出现产不敷销局面,国务院
下发了国办发[1986]72号文件,制定了发展制盐工业的优惠政策。滨州盐业当即抓
住这一有利时机,先后新上项目三个,兴建了沾化盐场、李家乡盐场和鲁北盐场,并
对埕口盐场、无棣县盐场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1989年11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
云视察滨州盐区,提出在埕口盐场南部再新上55万吨原盐生产能力。以此为契机,兴
建了无棣县第二盐场作为其第一期工程,规模为17万吨。所有这些基建、技改项目,
经过不断完善和配套,新增原盐生产能力129万吨,确立了全省第二大产盐区的地位。
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经过“七五”和“八五”前期的发展,原盐生产能力
发展到相当规模,但产品单一。为解决盐业经济结构性矛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在稳定、提高原盐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盐化工、海产养殖和第三产业。
1992年5月,滨州盐区第一家中级囟溴素厂在无棣县盐场建成投产,盐化工开始起步,
发展到以溴素为龙头的6种盐化工产品,拥有盐化厂3家。海产养殖由1986年的埕口盐
场一家养虾厂, 发展到综合养殖公司5家,拥有育苗场两处,冷藏厂两家。第三产业
有商店、宾馆、饭店、运输等已涉及多个领域。1996年底,盐化工、海产养殖和第三
产业产值达到全部盐业总产值的21.7%。
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全行业紧紧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开展“双增双节”
运动和“学邯钢”、“管理效益年”活动,改革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加强企业内
部管理。在人事制度上,精减机关人员,充实生产销售第一线;在用工制度上,实行
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吨盐工资含量和费用包干,把生产、效益
和职工收入挂起钩来。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以成本财务管理为重点,包死成本指标和
费用指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生产发展上,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在1995年全
行业亏损924万元的情况下,1996年扭亏为盈。盈利9万元,其中埕口盐场在扭亏增盈
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得到行署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区推广。
加强盐政管理,理顺食盐专营体制。实行食盐专营是中国政府如期实现消除碘缺
乏危害、提高民族素质的重大举措,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
颁布实施后,地区盐务局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克服种种困难,理顺了食盐专营体制。
具体做法是:第一,非产盐县设立盐务分局,明确盐政执法主体和专营管理机构。第
二,建立了以行署常务副专员赵延孝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盐政管理和
食盐专营领导小组,为搞好盐政管理和食盐专营提供了组织保证。第三,加大执法力
度,维护良好的食盐市场秩序。第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
训等方式,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办案质量。

(信泽勇)

【滨州地区第一个盐业法规发布实施】为了加强盐业管理,规范盐业市场,促进制盐
工业的发展,滨州地区行政公署于1993年3月11日发布实施《滨州地区盐业管理办法》。
该《办法》 共7章37条,比较全面系统地制定了盐业生产、运输与销售等方面的法律
规范,是全区盐业发展史上第一个法规,标志着全区盐业管理开始走上了正规化、法
制化轨道。地区及各县盐务局采取了有力措施,贯彻实施《办法》:通过报纸、广播、
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盐业管理法规,促使全社会知法、懂法和守法,成立盐政管理
科、配备专业执法队伍,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各县建立健全盐政管理机构,逐步理顺
管理体制。《办法》的发布实施,为盐业主管部门履行其职能,提供了法律依据,为
滨州盐业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埕口盐场成为全区第一家利用外资进行补偿贸易的企业】埕口盐场在原盐产大于销
的困难情况下,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调整产品、产业结构,走内部挖潜
之路,充分利用水面优势,大力发展海产养殖,率先走出了原盐长期徘徊不前的低谷。
1986年,埕口盐场与日本国大洋渔业株式会社合作,采取补偿贸易的形式,开发养殖
中国对虾, 成为全区第一家利用外资进行补偿贸易的企业。该场从日本引进200吨组
装式冷库1座,制冷、冷藏运输车6部,水产养殖监测仪30部,补偿贸易金额达96万美
元。

【滨州发展成为全省第二大产盐区】滨州地区滩涂广阔,气象条件优越,是发展盐业、
盐化工和海水养殖的重要基地。几年来,利用黄河三角洲开发和“海上滨州”两大跨
世纪工程建设的良好机遇,广大盐业战线职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加大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品结构,使全区制盐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以盐为主体,盐化工、养殖两翼并举”的大盐业发展格局,发展成为全
省第二大产盐区,成为“海上滨州”的支柱行业。截止1996年12月,全区共有盐业企
业15个,其中大型企业2个,中型企业3个。盐田面积365万公亩,原盐生产能力159万
吨;加碘洗精盐5万吨,溴素3500吨,碳酸镁、溴化铵、溴化钠、溴化钾各500吨;海
产养殖主要有虾类、鱼类、贝类、囟虫等。199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551万元,
其行业发展速度居全省之冠。

(赵红星)

【盐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1990年以来,在原盐市场疲软、销售困难的情况下,
全区盐业系统各企业在稳步提高原盐产量、质量的基础上,迅速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盐化工和海产养殖业,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生长点,为盐业的发展与振兴注
入了活力。自1992年无棣县第一盐场建成全省第一家海水中级囟水吹溴项目以来,全
区共建成溴素厂3家,溴素年生产能力达到3500吨,并先后开发出年生产能力为500吨
碳酸镁、 500吨溴化铵、 500吨溴化钠、 500吨溴化钾、1000吨氢溴酸等化工产品,
1996年实现利润35万元。海产养殖业形成一定规模,各盐场充分利用盐田水面广阔的
特点, 加大投入,重视科技,先后建起育苗池2个,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海产养殖
品种20多个,主要有虾类、蟹类、鱼类、贝类、囟虫及囟虫卵等,1996年实现利润51
万元。 盐化工与海产养殖两项产品产值在1996年占工业总产值的21.7%。通过几年来
的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盐为主,盐化工、养殖并举,多种经营”的盐业经济新
格局。

(鲍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