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68&run=13

【综述】1965年4月由张店至无棣110千伏输电线路投产,揭开了滨州地区电网供电的
历史。 1978年220千伏郭集变电站建成投运,标志着滨州电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
过全区广大电业职工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1986年全区电业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达0.75
亿元,总产值3100.1万元,“七五”至“八五”期间,每年以19.6%的发展速度递增,
至1996年底,滨州电业局已建成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大型(二) 供电企业和7个县级
趸售从电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48亿元,其中地区局2.26亿元,县(市)局2.22亿
元;总产值达到9331.6万元,其中地区局2.22万元,县(市)局3129.6万元。
经过多次调整改革,机构设置更趋完善合理。1993年滨州电业局实行劳动、人事、
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机构改科室制为部室制。至1996年底,机构设置为:生产部、经
营部、计划管理部、政治部、人事部、局办公室、安全质量监察办公室、审计办公室、
纪委监察室、 工会、教育培训中心和基建维修公司、生活服务公司。下设生产单位5
个:修试所、调度所、用电管理所、线路工区、变电工区,另有滨州电力实业总公司,
从事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
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层次、技术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1986年全局职工
540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5人,占8.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9人,占7.2%。中
专生31人,占5.7%。技校生30人,占5.6%。1996年底,滨州电业局职工已增到762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3人, 占18.77%。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35人,占17.7%。中专
生162人, 占21.3%。高中、技校生260人,占34.1%。全区农电职工10年间增长46%,
达到1609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35人,占20.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59人,占
9.9%。中专文化程度的243人,占15.1%。
供电设备有了较大发展,供电能力不断提高。1985年底,全区35千伏及以上输电
线路79条, 总长1165.4公里,变电站55座,总容量629330千伏安,完成供电量8.4亿
度。 经过11年发展, 到1996年底, 全区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增加到108条,总长
1431.4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4条,长183.8公里。110千伏线路22条,长461.7公里。
35千伏线路83条,长785.9公里。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86座,总容量1253170千伏安,
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座240000千伏安, 110千伏变电站16座698500千伏安,35千伏变
电站69座314670千伏安,线路总长度和变电总容量分别比1986年增长22.8%和99.1%。
1996年完成供电量21.7亿度,11年间增长158.3%。
经过全面整顿, 企业管理得到加强。1992年根据鲁电企302号文件精神,开展了
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活动,此次“双达标”活动以强化安全管理为基础,以设
备治理为重点,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以实现“人变、设备变、环境变”
为目标, 全面进行治理整顿。经过3年的努力,于1995年顺利通过了省电力局验收,
同年7月被电力部命名为电力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单位。 1996年,在巩固“双达标”成
果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企业创一流工作,并确立了“团结务实、群策群力、苦干二年、
实现一流”的工作思路,坚持“高、严、细、实”,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指
标管理,加大对电量、线损、成本和精神文明等指标的动态考核力度。组织有关人员
外出学习取经,对照先进单位找差距。开展设备治理整顿,站容站貌有了明显变化,
有5个变电站初步达到标准变电站要求。 努力提高电网高科技含量,调度自动化系统
已达到实用化标准, 并通过省局验收合格。投资240万元建成负荷监控系统,实现了
城区限电不拉闸。 北镇、东郊、小营三座11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工程通过局级
验收。电力生产、经营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全局配备486、586微机91台,大大提高了
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开展企业创一流工作,全局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企业综合管理
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6年完成计划口径售电量21亿度。线损率完成3.28%,低
于承包指标0.08个百分点。 综合平均电价198.45元/千度,比承包指标提高0.9元/千
度。总成本完成4342.6万元,利润完成1830.7万元,多种产业实现总收入2284.2万元,
利润100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七五”期间,惠民电业局连续6年保持了地级文
明单位。进入“八五”后,局党委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
党的中心工作和企业实际,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1993年建立并规范了各支部党
员活动室,分别制定了党委、党支部工作制度、条例和工作细则,配合党员教育,组
织收看了《全国第一大案》、《邓小平文选辅导》,《中国特色理论》、《孔繁森》
等影视片,较好地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历次评先活
动中, 党员占50%以上。同时,注意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组
织开展球类比赛7次、技术比武5次、文艺晚会10余次、卡拉OK赛6次、读书演讲会6次、
辩论会2次、摄影展3次、书法展5次以及“三学三比”(学理论、学技术、学管理、比
安全、比质量、比贡献) 、“争佳、夺杯、创优”合理化建议、爱岗敬业等系列丰富
多采的活动,活跃了职工生活,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
精神文明建设。1988~1991年被评为地级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省级
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自1990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优秀政工企业
称号。

【安全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1986年以来,滨州电业局认真贯彻“保人身、保电网、
保设备”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1989年设立了安全监察科,1991年
改为安全质量监察科,1993年又改为安全质量监察办公室,人员由2人增至8人。安全
机构建立后,先后开展了群众性的安全活动,建立了局、车间、班级三级安全网,定
期开展活动。 1990年建立了安全教育展室,1991年制定了违章处罚100例,1992年开
展了“千次操作无差错”、“万里行车无事故”竞赛。1994、1995年以安全生产为题
材开展了书法展、漫画展和“安全在我心中”知识竞赛。至1996年底,共制定安全检
修、运行、操作等规程16项,制定安全管理、消防管理、驾驶人员管理及安全例会等
制度13项。加大了奖惩力度,自1990年以来,共查处违章者167人,累计罚款1.1万元。
对评出的2个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12名安全标兵和60名及时发现设备缺陷、避免了重
大事故的个人, 分别给予了奖励,奖励总额达2.2万元。还加强了安全教育工作,共
组织参观安全展室28次,累计受教育人数达3500人次。每年组织一次安全规程的学习
与考试,并规定凡考试不及格者须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下岗培训。通过学习、教育,
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1985年以来,创安全生产记录300天
以上的2次,400天以上的3次,500天以上的1次。1996年创出连续安全生产838天的历
史最好成绩。

【重点工程】 “七五”期间,全区建设110千伏送变电工程10项,完成基建投资3221
万元,新建无棣县马山子,阳信县唐家,惠民县高王,邹平县九户,沾化县渤海,滨
州市小营、 滨城共7个110千伏变电工程和滨州市北镇,沾化县富国,邹平县黄山3个
增容扩建工程。新增110千伏变压器12台,22.9万千伏安,新增110千伏线路188公里,
基本达到了110千伏网架布局合理、完善。
“八五” 期间,滨州电网发展较快,在“七五”期间基本完善110千伏网架的基
础上,重点架构建设220千伏电网,主要工程有:
一、220千伏郭集变电站扩建工程。220千伏郭集枢纽变电站,位于滨州市郭集乡,
占地32.5亩,原设计规模为2×9万千伏安,220千伏出线4回,110千伏出线6回,35千
伏出线8回。 1991年对郭集变电站进行扩建改造,投资928.7万元,于1991年4月至10
月, 先后将郭集2×9万千伏安自耦变压器更换为2×12万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郭
集变电站已与辛店、沾化、华能德州3个电厂相连,增加了电源点,扩大了供电容量,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二、华能德州电厂至郭集变电站送电工程。1990年9月开工建设,1991年5月建成
投运,工程总投资2002万元,全长64.351公里,201基杆塔,导线型号为2*LGJQ-300,
主要杆塔型号为ZG6AZG6A-3ZG7。此线路是华能德州电厂二期22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之
一,是滨州地区最长的一条电源线路。华郭线的投运,对解决滨州电网电源不足,电
力供应紧张局面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220千伏双庙变电站工程。220千伏双庙变电站,位于惠民县城东南约4公里,
占地34.5亩。1994年5月开工建设,1996年底基本建成,一期工程总投资4020.47万元,
设计规模为2×12万千伏安,220千伏出线4回,110千伏出线6回,一期工程投运1台12
万千伏安无载调压变压器, 220千伏出线投运2回,110千伏出线投运4回。220千伏双
庙变电站的建成, 标志着滨州电力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大大改善了滨州电网
220千伏网架结构,改变了滨州电网220千伏系统容量不足的状况,提高了电网的稳定
性和安全水平,对缓解滨州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和全区用电高峰“卡脖子”问题,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

【开展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治理】滨州电业局从1993年起至1994年,开展了减轻农民负
担的专项治理。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查电价、查制度、查管理为主要
内容的“三查” 活动。全区电业系统先后共派出工作组55个,对70个乡镇、805个用
电村和1308个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摸清了个别村电费偏高的原因,提出了具体治理
整顿措施:(1) 广泛开展宣传。全区共印发张贴《严禁以电谋私的若干规定》和《农
村电工管理考核制度》等宣传材料1200余份,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查问题,摆表
现,论危害,定措施,边查边改。(2)明确电费收取办法和标准,并向群众公开。(3)
与物价部门一起制定出最高限价,对超限价的用电村,限期整改。(4) 加强对村电工
的培训管理,清退不负责任、群众意见大的不合格村电工。(5) 搞好农村低压线路和
高耗配电变压器的改造,努力降低线损和变损。(6) 取消农村电工承包电费的不正确
做法,制止乱收费、乱加价、乱搭车“三乱”现象。(7) 推广联户表,定期公布电费
榜,进行农户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通过综合治理,“三乱一高”问题得到了有效控
制,全区照明电价全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受到农民群众称赞。

【滨州电业局为行风免检单位】“八五”期间,局党委非常重视行风廉政建设,在健
全制度,规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健全组织,形成网络。为加强对行风工作
的领导,从地区局及局属各单位到各县市局,均成立了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领导
小组,落实了办事机构,并明确行政一把手任组长,是行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者。逐
级签订了行风承包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人人有
责任、有任务的大好局面。(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本着防线前移、超前监督、超
前予防的原则,先后制定了“局领导行风责任区分片负责制”、“党风、行风‘三级’
承包责任制”、“行风工作定期检查评比”、“对中层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定期民主
评议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行风廉政‘双向监督’”、“定期征求用户意见”、
《党员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廉洁自律的若干具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廉洁执
纪行为规范》、《党风、行风廉政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10多种制度、规定。同
时,为实现“行政工作部署到哪里,监察工作就跟踪到哪里”的要求,率先实行了按
系统,分层次,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人人是监督者,同时又是被监督者
的闭环式监督机制。这些制度、规定、办法在规范职工行为、强化行业作风建设方面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明显效果:全局出现了“三多三少”,即:好人好事多了,
歪风邪气少了;廉洁自律,遵章守纪的多了,违法乱纪的少了;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的多了,刁卡拿要用户的现象少了。1993年、1994年在地区组织的行风检查评比中滨
州电业局连续两年名列榜首。 1994年5月份,地区纠风办在滨州电业局召开了“地直
纠风部门行风廉政制度建设现场会”,宣扬推广了他们的做法,是年该局被评为行风
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同时宣布为行风免检单位。

【惠民县获“全国节电示范县” 称号】1994年7月28日,惠民县被国家电力部正式授
予全国节电示范县荣誉称号,这是首批获得殊荣的10个县之一。惠民县有电历史较早,
但因经济欠发达,没有统一规划,加之电气材料紧张,电网结构不合理,高能耗设备
占较大比例,电网经济运行水平较低。1990年10月,全国农村电网节电示范规划编制
会议在惠民县召开,《惠民县电力系统节能方案》被评为样板。从此,惠民县电业部
门的干部职工自我加压,自我鞭策,狠抓《节能方案》的落实。首先在技术措施上,
不断加大投入, 向科技要效益, 3年共投入节电改造资金662.56万元, 综合年节电
1232.55万度, 增加效益6162万元,受到国家电力部和省电力局好评。同时,在全社
会普遍推广应用节电新技术、新产品。对企业制定了《惠民县产品用电单耗定额》,
实行定额管理,3年中先后有12家企业在他们的敦促下获省级节能企业称号,4家企业
获地级节能企业称号。其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了县、乡、村
三级节电领导小组,工厂企业成立节电办公室,并确定每月20日为县节电工作例会,
24日为乡镇节电例会,以确保节电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得以顺利贯彻落实。同
时,制定了关于加强节约用电的若干规定,对线损管理、单耗管理、高能耗设备改造、
非生产用电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措施和制度,使节电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郑富允)

【滨州、 邹平两市县电业局获国家级“三为”服务达标单位称号】1994年3月,滨州
市电业局、邹平县电业局被国家电力工业部命名为电力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
服务达标单位。这是自1991年全国电力行业开展“三为”服务活动以来,滨州地区首
次获取的国家级达标单位称号。
1991年以来, 滨州市电业局、 邹平县电业局结合本地实际,健全和完善了开展
“三为”服务活动的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根据农民的实际需
要,结合农业春灌、麦收、秋种等季节性用电和照明用电的特点,针对电力紧张的状
况,把有限的电力进行合理、统筹安排,通过“死指标活调度”,加强用电管理,使
季节性用电保证率达100%,照明保证率由以前的60%左右提高到95%以上。(二)抓住农
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广泛开展优质服务。设立了监督电话,选聘内、外监督员,
电费电价按月定期定点张榜公布,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杜绝了以电谋私现象。同时,
落实领导定期走访用户和接待用户来访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及时为用户排忧解难。
(三)运用技术手段整改农村低压供电网络,降低电量损失。运用管理手段整顿村电工
队伍,消除农村用电中的“权力电”、“关系电”、“人情电”。另外,还会同物价
部门联合测算农村电价的最高限价,在政府的支持下,刹住了乱摊派、乱加价现象,
使农村电价全部控制在最高限价以内,年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310多万元。(四) 通过
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力度,全面推广三级漏电保护网,提高了农村安全用电水平,杜绝
了农民群众和电业职工触电伤亡事故。

(程广海 刘同武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