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65&run=13

【综述】滨州地区纺织工业,是全区的支柱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到
1996年底已拥有棉纺织、印染、化纤、针织、单色织、毛纺织、毛巾、服装等八大行
业,22个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0家。滨州工业学校、轻纺工业设计研究院、纺织科学
研究所各1处。 职工总数3100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721人。固定资产19亿元。棉
纺锭58万枚,气流纺16480头,织布机9350台,精梳机50台套,毛纺锭18192枚,无梭
织机495台套, 印染能力1.2亿米,针织折纱6000吨,化纤3000吨,服装200万件。主
要生产原棉、化纤和混纺的纱布、印染布、针织品、毛呢、呢绒、巾被和地毯、持毯、
牛仔布等。 获省优以上产品41个,部优产品10个。工业总产值由1986年的2.5亿元增
至1996年的20亿元, 利税由1986年的0.37亿元增至1996年的1.1亿元。成为集生产、
流通、科研、设计、教育为一体的、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纺织工业基地。
一、 加大技改力度, 促进企业发展。“七五”、“八五”期间,完成技改项目
120个, 总投资13亿元,其中外汇8596万美元。引进具有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设
备817台套, 新购置国产设备1800台套, 扩建厂房土建面积73286平方米。新增产值
11.93亿元, 利润1.28亿元, 创汇7494万美元。 1996年新上一个涤长丝项目,年产
100D涤长丝1000吨, 和一期涤短纤维,年产38mm/1.5D2500吨两个涤纶项目,新增布
机1152台。 共完成技改项目26个,总投资8215万元,新增产值1.7亿元,创汇1764万
美元。
二、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培养,提高企业整体素质。1988年建立“轻纺工业设计
研究院”,1990年在原纺织职工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滨州工业学校”,1991年
建立了“纺织科学研究所” 。到1996年底全系统完成科技开发项目281个,新产品开
发242个,新产品产值实现9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11.5%。填补省内空白的项目41个,
国内空白的项目9个,区内空白107项。滨州工业学校为纺织培养出专门人才2000名。
“八五” 期间大力开展了岗位培训,对系统内现职在岗的162名厂长、书记、三总师
(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 ;380名企业中层;532名班组长和360名专业技术人员及
3460名技术工人普遍进行了一次岗位培训。获得省级QC成果、现代化成果38个和16个,
获地级成果74个和56个。优质产品率“八五”比“七五”提高66%,部优产品提高133
%。
1996年,“砂洗绒产品研究与开发”和高档“高密度机织提花地毯”均获地区科
技进步一等奖;“棉纤维织物、纤维素酶处理”、中高档“地、挂毯”均获二等奖。
三、产品结构调整趋向高档化、系列化。充分利用先进设备的优势,开发出高难
度、高技术含量、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产品220个、开发了12项系列产品“一条龙”
生产。为满足市场的特殊需要,开发出40×40、32×28药用棉纱布,抗菌、阻燃、防
臭、防静电;40×40横贡段等特殊产品13个,为企业带来了特殊效益。1995年以来为
缓解棉花紧缺,打破常规,开发了纯涤纶纱、色纺纱、麻灰纱、涤粘纱等11个非棉纤
维混纺产品,年用化纤量过万吨,能代替26万担棉花。
1996年经市场磨炼后,灯芯绒系列、牛仔布系列、经编起圈布、针织棉绒毛圈、
文化弹力衫等五大系列,割绒、大刮底印花毛巾系列,粗纺大衣呢、女式呢系列,风
衣系列,化纤涤长丝等系列,已形成优势产品,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牢固的占领
了国内外市场。 品种结构调整带动了原料结构调整,1996年化纤总用量达到了15830
吨, 比1995年的历史最高用量12838吨增加了3000吨,化纤用量占纺织纤维使用总量
的比重为32.28%, 比1995年提高6.5个百分点;棉纱平均支数已达39.8支,比1995年
提高7个支数; 精梳纱比重达12.5%,比1995年提高1.5个百分点,化纤及化纤混纺布
占布总量比重为70.64%,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印染布占全区坯布总量的比重为76.95
%,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调整指标均为历史最高水平。
四、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在劳动方面,20户企业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
制,占全部企业的91%,合同签订面高达98%。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顺利地推行了
44小时和40小时工作制。在工资制度改革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档案工资分配,实行了全
额浮动与工作质量、效益直接挂钩,在地直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对干部录用层层
实行了聘任制,并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了精简、高效。兴办第三产业50个,安置富余
人员1896人,创收78万元。
1996年企业改革向着活化劳动用工、医疗、劳保、住房、分配等方向改进。第三
产业又迈出了行业界限, 在电子装饰、 装修等领域跨行业发展。投资百万元新上了
“霓虹灯变压器”、“高科技电子”等项目。全系统吸纳下岗人员1062人,创利润68
万元。
五、构筑规模运行机制,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创汇。“八五”期间加快对
外开放的步伐, 办成合资企业16个,占全部企业总数的73%。发展了一批骨干排头兵
企业,组建“滨州印染集团公司”、“山东亚视集团公司”、“滨州锦绣纺织集团公
司”、“滨州针棉织品集团公司”和3个自营出口企业。出口交货值达7.95亿元。
1996年自营出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5家(全区工业系统共
有9家) ,自营出口额4000万美元(占全区工业自营出口额4300万美元的94.6%),实现
增幅84%, 创历史最高水平。出口交货值完成8.62亿元,自营出口额占纺织工业出口
交货值总额的43%。 全系统自营出口退税达到2700万元人民币。滨州印染集团公司出
口创汇3000万美元,在全省工交系统中排前5位。被列为“全国印染行业十佳企业”。
1996年在全国纺织工业停产、半停产企业达30%,亏损面高达60%的环境下,局党
委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 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好成绩。 工业总产值完成
18.15亿元,在全省十七个地市中居第四位;销售收入20.5亿元,利税总额9796万元,
两项都居省内同行业第三位;产销率累计达97.8%;地区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
利税过千万的企业4个, 其中“山东亚视集团公司”过两千万。全年实现了生产、职
工“双稳定”。

【“惠无3055优质低酚棉”综合开发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滨州纺织科学研
究所,承担了国家科委“优质棉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是省科委、财政厅1992年的
立项,滨州地区1992至1994年国家星火项目之一。该所与地区农科所等单位组成定点
种植、定点供应、定点生产“一条龙”综合开发体系,从棉花的选种、棉田管理、棉
花加工、工艺设计、质量要求到纺制精梳高支纱及其深加工产品,进行了配套的考查、
研究、论证,第一次用国棉“3055优质低酚棉”试制出精梳80支优质纱和丝光、精漂、
印花、 电绣等档次较高的T恤衫、文化衫、女式短袖衫针织系列产品。突破了纺高支
纱靠进口棉的局面,有利推动了用区内棉花向“精、细、高、深”方向发展,提高了
产品档次,增加了社会效益。经省鉴定验收,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1994年“惠无
3055优质低酚棉和精梳高支纱产品综合开发”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滨州纺
织科学研究所被授予“星火计划示范企业”。

【多层复合毯获国家专利】滨州纺织科学研究所,经多方面的考查、论证和可行性研
究,1993年引进韩国的设备、技术和管理,上了10台大提花机,组装了20台织机,试
产多层复合毯, 当年生产出4万床。该产品厚实丰满,具有蓬松度高、弹性好、抗折
叠、毛感强、耐磨性好、质地柔软、易洗、重量轻、造价低的特点,是理想的地饰、
墙饰装饰材料,也是一种方便的旅游用品。1994年扩大生产能力后,年产达10万床,
畅销日本、 香港、中东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年总产值1615万元,利税560万元,其中
利润325万元,创汇152万美元。多层复合毯经山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中心的查新
检索,该产品为国内首创。1995年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952346206)。

(赵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