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济青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61&run=13

【综述】引黄济青工程是我国“七·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是为解决青岛市供水、
兼顾沿途用水而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建国以来山东省最大的水利和市政
建设项目。整个工程全长290公里,横跨滨州、东营、潍坊、青岛4个地(市)的10个县
(区) 。沿途设有引水沉沙工程、输水河工程、4级大型扬水泵站、棘洪滩水库、白沙
水厂等大小建筑物455座, 渠首设计引水流量41秒立米。为避免和农业用水矛盾,该
项工程多利用冬季送水,并采取等容量控制和先进的微波通信、超声波自动计量等管
理手段,以提高供水的可靠性。为防止输水损失和水质污染,输水河全部进行了防渗
衬砌, 穿越天然河道采用倒虹吸、渡槽立体交叉等形式。该项工程于1986年4月正式
开工,1989年11月建成通水,1991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投资9.53亿元。1992年被评
为山东省水利系统省级优质工程。国际灌排委员会施工专业委员会主席柯金斯称引黄
济青工程是“世界一流施工水平的工程” , 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引黄济青工程题词:
“造福于人民的工程”。滨州地区博兴县是引黄济青工程渠首所在地。区内工程包括:
①渠首。 有高、低输沙渠6公里,沉沙池3.48平方公里,原打渔张河改道及建筑物31
座。②输水河。原打渔张一干扩建的18公里和利用小清河分洪道子槽的12公里及建筑
物40余座。③输变电工程。有35千伏输电线路14公里,35千伏变电站一座,10千伏输
电线路30公里。④通信工程。有微波中心站1处,一点多址外围站6处。⑤水、沙计量
设施。有超声波测流站一处,流速仪测流、测沙站三处,泥沙化验室一处。其它工程
有地方排灌调整和工程迁占安置等。 上述工程自1986年10月破土动工,到1989年9月
底共完成土方量710万立方米,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4.07万立方米,砌石2.45万立方
米,投入工日200万个,永久性占地1.1万亩,完成投资6075万元。经验收,工程合格
率100%,优良率76%,达到了设计标准和通水要求。
引黄济青工程注意吸取以往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经验教训,在建设期间就在工程
的重点部位预留了管理基地,竣工通水之时,在滨州地区内基本建成了一局、一处、
三所、七站的管理基地。同时,渠堤、河道随建随绿化,工程建成通水时,区内18公
里的输水河、 6公里的输沙渠两岸树木花草已绿萌吐艳。并在全线通水前一年就组建
了局、处、所、站四级管理机构,在引水、分水地县界建立了计量设施,培训了测量
人员,在工程沿线设立了电力专网和通信专线,工程竣工后,管理工作就迅速走上了
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1989年在引黄济青通水之际,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强引
黄济青工程管理的布告》、《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试行办法》、《山东省引黄济
青工程水费计收和管理办》。1990年,开始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山东省引黄济青工
程管理局制定了第一个五年管理规划,并相继制订了《工程管理》、《调度运行》、
《行政管理》、《综合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十几个法规性规
章条例。滨州分局制订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坚持“全天候、全方位”管理,广泛开展
达标创优活动,保证了工程的完整,改善了工程面貌。1990~1992年进行了建设时期
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按省、地档案局的要求标准建立了科技、会计、文书、
声像等综合档案室, 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了档案的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
1993年微波通信,一点多址在本区段全线开通,提高了调度运行信息传递速度,保证
了放水效率和运行安全。 是年,渠首泵站停建,2号沉沙池失去沉沙能力,在更换沉
沙池无望的情况下,滨州分局先后采取“边挖边沉”的清淤方式,以“化整为零、临
时占用、合理补偿、适时还耕”的新模式,开发利用沉沙区,,并制定了“沉沙池清
淤十年规划”,为整个工程沉沙处理开辟了新途径。1993~1994年度在沉沙池出口闸
下游建立了ORE超声波流量测站,提高了侧水计量的精确度。1994年1月11日本区随同
整个工程全线进行了同步开停的“等容量控制”实验,获得成功,为实现自动化管理
奠定了基础。1994年底,在区段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局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目标,达
到了“渠净、草护坡;路平、树成荫;管理所站花园式;建筑物形成旅游点”的奋斗
目标。1996年滨州分局研制的“低压配电盘无声运行控制器”和“微波通信一点多址
电源保护器”通过滨州地区科委鉴定,并分别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三等奖,山东
省水利厅给予了“合理化建设和技术改进成果”表彰奖励。1989年11月到1996年底,
引黄济青工程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累计引黄河水15.9亿立方米。其中:
送入青岛棘洪滩水库4.67亿立米,解决了青岛缺水问题,改善了青岛市的基础设施和
外商的投资环境, 为青岛市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亿元;为渠首博兴县提供农田灌溉和
县城用水6.2亿立米,扩大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0多万亩,增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并且减除了每年的清淤负担,节省清淤经费上千万元;为工程沿途提供了部分灌溉用
水及人畜用水,农田受益面积达150万亩,直接增加经济效益2亿余元。

【渠首沉沙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共规划沉沙池9个,按设计每个沉沙池使用4~5年后
还耕。 首先使用的是2号沉沙池,长6公里,宽0.6公里。到1993年6月,2号沉沙上游
段平均淤积高程达11.0米以上,中游段高程11.0~10.0米,已基本失去了自流沉沙能
力。在渠首泵站停建,更换沉沙池无望的情况下,必须进行人工疏浚才能保证送水工
作顺利进行。作为应急措施,滨州分局实施“边挖边沉,弃淤贴内坡”的方案,采用
泥浆泵在沉沙池内清淤,沿隔堤堆放在沉沙池内两侧。至1995年底,完成清淤263.55
万立米,基本维持了沉沙池的沉沙能力,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运行。但这一方式大大减
少了沉沙池的库容,不宜再扩大弃淤场,否则沉沙断面缩小,沉沙能力降低,影响沉
沙效果。 1996年3月实施了“化整为零,临时占用,合理补偿,适时还耕”利用沉沙
区新模式,同时制定了《沉沙清淤十年规划》,采用在沉沙池上游和下游用挖泥船堤
外排淤,中游用泥浆泵清淤的方式开始清淤,每年可完成清淤量100万立方米。

【调度运行】引黄济青工程是以先进的“等容量控制”理论为依据设计的,整个输水
河设有专门的调蓄库容,因而对引黄济青的调度运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①管理制度
化。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制度,输水期间省局设立调度中心,分局、处、所按照
分工建立放水值班机构;按照省局,分局、处、所、站的顺序实行指令下达与反馈制
度逐级传达和汇报(特殊情况除外);每年由省局根据用户需要下达输水计划,严格实
行计划用水,按方收费制度,用户到省局购买水票,调度中心凭票供水。②调度自动
化。1993年12月,数字微波及一点多址通信专网开通,从省局到分局、处、所及各控
制闸、站,都设有内线直拨电话,通滨超声波测流站可随时向调度中心传输水量、流
量等数据,调度运行正逐步达到闸站的自动化控制,进而完全实行调度运行自动化。
③运行科学化。1989~1990年,进行了动水输水损失试验。1990年起,滨州分局设立
了三个水文测站,并成子了泥沙化验室,对含沙量等进行了连续观测。1990~1991年
进行了蓄水保温水量损失试验。为工程管理和规划决策提供了详实的科学资料。

【绿化美化改善环境】工程建设期间,滨州分局就开展了工程绿化工作。1989年春天,
在六公里的低输沙渠堤外肩全部种植了紫穗槐,堤顶路两旁栽上了杨树,北堤涵闸和
三号沟渡槽的施工空闲地育上了草皮。 1989年5月底,18.5公里长的输水河工程竣工
后就在输水河左、 右岸两外坡栽上了4行杨树,内外堤肩护上了草皮。1993~1996年
的3~5月为集中绿化时间,管理所、站、分局及处机关除留少数人员值班外,全部参
加植树劳动。分局机关人员每年春天参加绿化劳动不少于20天,处机关人员不少于40
天。实现了“渠净、草护坡;路平、树成萌;管理所站花园式;建筑物形成旅游点”
的规划目标。截止1996年底,乔木存活13.13万株,灌木存活33.59万墩,植草皮4.06
万平方米,绿篱34.59公里,各类花木29个品种、1.18万棵,绿化美化覆盖率达95%以
上。

(焦守祥 黄云国 孔祥升 王钧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