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58&run=13

【综述】 滨州地区北濒渤海,海岸线长238.9公里,黄河横贯中部过境长94公里,沿
黄两岸拥有大、中、小型水库62座和10余条过境河道。渔业资源丰富,地方特色显著。
据调查测明, 主要海洋经济动物146种,其中毛虾、脊尾白虾、对虾、梭鱼、鲈鱼、
斑鲧、文蛤、缢蛏、牡蛎、杂色蛤、梭子蟹、海蜇等为海洋渔业经济种类优势种群,
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经济鱼虾年均渔获量5万余吨,文蛤蕴藏量4万余吨,贝壳砂资
源量4亿多立方米。 1986年以来,坚持“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
宜、各有侧重”的发展方针,实施“海上滨州”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两大跨世纪工
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投入措施,推进科技进步,水产业
得以迅速发展。渔业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到1996年,全区水产品
种产量为13.97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是1986年的2.99倍,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21
万吨, 淡水产品产量3.76万吨, 分别比1986年增长1.55倍和4.62倍。产品产值实现
9.14亿元,增长15.40倍,实现行业产值15.92亿元。水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
1986年的6%提高到13.20%,全区人均占有水产品量增加到39.60%公斤,城镇冰冻,鲜
活水产品常年面市。沾化县的海防、冯家、无棣县的埕口、东风港、马山子等沿海乡
镇的水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 水产业产值均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有的已达
到80%以上, 渔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有的已达到1.80万元。博兴、滨州两县市淡水
鱼年产量分别达到8500吨和1.10万吨,其中博兴县乔庄乡是最早建成的鲁北最大罗非
鱼养殖基地之一, 罗非鱼年产量达474吨。在沿黄低洼盐碱地“上粮下渔”开发成效
显著,到1996年底,全区共开发改造荒盐洼地30万亩,造台田14万亩;人工养殖对虾
面积由1986年的3.06万亩、 产量1148万吨,发展到1996年的16.30万亩;最高年产量
达到4000余吨。 地区水产局多次被评为全省水产系统先进单位。1996年7月滨州地区
水产局撤消,组建滨州地区海洋与水产局。

【渔业产业结构调整】1986年以来滨州地区已开发潮上带盐碱地30万亩,对虾养殖池
16.30万亩,向渤海湾增殖放流对虾30亿尾,滩涂贝类文蛤增护养面积达到19.80万亩,
淡水养殖面积扩大到13.60万亩, 引进推广了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中华鳖、三疣
梭子蟹、鲈鱼、螺旋藻、大银鱼、淡水白鲳、乌鳢、革胡子鲶等名优品种。海水养殖
由于虾病爆发,加大了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新开发了虾贝、虾蟹、鱼虾、盐虫等生态
养殖模式,封滩增养殖贝类具有了一定规模。同时,水产品加工日趋精深和多样化。
主导产品有造船、渔粉、贝壳砂精细加工、网具、渔虾用配合饲料、囟虫卵、螺旋藻
系列产品,溴素、海洋药物、盐及盐化工产品,虾皮系列产品,丰年虫系列产品和优
质海米、 中华鳖、活对虾、活文蛤、活鲈鱼等500多个品种。有些品种获得国家、省
和地区金、 银奖。 1996年, 全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6.47万吨, 占水产品总产量的
46.30%, 养捕结构趋向合理。 加工水产品达到12.67万吨, 加工流通环节产值达到
6.70多亿元,占水产业产值的42.60%。

【渔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1996年底,全区机动渔船发展到2196艘,4.09万千
瓦,其中,147千瓦以上的3艘,45-146千瓦的150艘;各类捕捞网具8.15亿件;渔港、
渔船修造厂8处, 海淡水养殖试验场22处;国有水产骨干企业13个,较大型乡镇水产
企业88个。 海水育苗场24处,总育苗水体2.2万立方米,年育苗能力20亿尾;淡水苗
种繁育培育场12处,年供应苗种3亿尾;鱼虾配合饲料厂18处,年生产标准饲料能力6
万吨; 渔用饲料酵母厂1处;水产专用冷库13座,储存能力5000吨/次,速冻能力800
吨/日; 水产专用扬水站27座,扬水能力370立方米/秒;全区有较大型水产品批发市
场16个,年水产品交易量12万吨。产品销至江苏、河南、上海、山东、河北、天津、
北京、 辽宁等省市和日本、 南韩等国家。全区水产业人员由1986年的1.70万增加到
4.80万人。

【依法治渔工作】1986~1996年,滨州地区依法治渔工作进一步加强。①水产渔政部
门把《渔业法》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受教育人数达10万人次,受教育面100%,
干部群众“依法治渔,依法兴渔”的意识逐渐增强。1993年组织参加的全省《渔业法》
知识竞赛,荣获团体三等奖。②全区加强对渔业安全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
和《山东省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维护了渔民的合法权益。1991年4月成立
了滨州地区渔政监督管理处,进一步加强了对渔业安全的领导。到1996年底,全区组
织抢险救生86起, 被救船只92艘,被救渔民426人,连续10年无重大伤亡事故。③渔
业环保, 电信工作起色新。1986年以来,全区共查处渔业污染事故9起,为渔民挽回
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完成了主要水域与渔业经济调查,进行了海上赤潮监视和污染
源的跟踪监测。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玳瑁进行了救护放生。全区组建了安全救生网
和生产指挥网,24小时昼夜值班,37千瓦以上渔船配备了对讲机。④加强了队伍建设,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健全了执法监督机制, 加强了对渔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到
1996年底,全区共有129名渔政人员,受训率达95%。

【放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玳瑁】1996年7月1日14时,滨州市飞翔水产店经理徐定福
捡到一龟状动物,送到地区水产局。经鉴定此动物为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
海龟科的玳瑁,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长95厘米,壳长70厘米,体重43公斤,有百
岁高龄。 7月2日,加带“滨州地区渔政”放生标志后,由中国渔政424船装载,安然
放归大海。中央、省、地电视台及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新闻单位均作了报道。

【科技兴渔】1986~1996年,全区由于实施了科技兴海战略,科技因素对水产业的贡
献率达43%,渔业综合效益显著增加。全区已建有地级水产研究所1处,地、县、乡镇
级水产技术推广站110处,水产专业技术人员347名。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
75人。在加强科技体系建设的同时,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了各种
形式的技术培训,共培训各类水产专业人员10万人(次)。并加强了水产科普宣传和科
研项目的推广与应用。重点抓了名、特、优品种的引进、养殖新技术的推广、荒碱涝
洼地的综合利用技术、捕捞技术的改进、高精尖加工技术的开发、海洋内陆资源调查
等150余项重大科研、 技术推广项目。其中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文蛤增养殖技术研
究及蓝蛤资源调查及生物学研究、池塘机械化养鱼、鲁鲤强化精养技术、小三毛金藻
的防治研究、毛虾适捕期预报、万亩低洼盐碱地养鱼技术开发研究、建鲤引进、罗氏
沼虾配合饵料、博兴县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规划、黄河口潮间带生物资源调查、对虾养
殖池综合利用开发等12项,分别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有56项获地(厅)级一、二、
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