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监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51&run=13

【综述】1989年7月地区标准计量处(副处级) 改为地区技术监督局(正处级),设办公
室、质量监督科、标准化科、计量管理科、综合法规科5个科室,辖计量测试检定所、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纺织纤维监督检验所3个直属事业单位。至1996年,全地区技
术监督系统的工作人员297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37人,工程技术人员133
人。
增加仪器设备, 提高监督检验能力。1986年以来,地区技术监督局所辖3个技术
机构检测仪器不断增加。 1996年底,拥有计量检测仪器万工标准测试仪、X光机测试
仪、低压电器检测装置、B超检测装置等50余台(件) ,总价值60余万元,能开展对长
度、温度、力学、电学、光学、化学等方面最高标准29项,次级标准20项的计量检测
检定工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仪器有DW门窗物理性能检测仪器、1002气相色谱、Wyx-
40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纸箱检验设备等55种,总价值75万余元,其中万元以上的
仪器就有13台件,具有对各种工农业产品的抽样检查、监督检验的能力。纺织纤维方
面监督检验的仪器有纤维投影仪、 175便携式气流仪、y147偏光成熟仪、y162束纤维
强力机、 y111罗拉长度测定仪、y101杂质分析机、标准灯光分级7种仪器,价值13.8
万余元,对纤维分类及细度测定、测定马克隆值、测定棉花成熟度、测定棉花纤维强
力、测定棉花纤维长度、测定棉花含杂率、确定棉花品级等进行监督检验。
标准化工作发展快。 1986年地区标准化工作处于起步状态, 1989年贯彻落实了
《标准化法》,开展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地区技术监督局先后制定了《滨州地区主要
工农业产品目录》,《滨州地区采用国际标准规划》,《滨州地区一九九六年标准化
监督检查计划》 等一系列执行法规的措施。到1996年,全区共重点检查152个生产企
业的724种产品,合格596种,合格率为82.32%;检查462个经销企业的935种产品,合
格703种,合格率为75.18%。统一管理条码及代码工作,1996年全区发放证书8443家。
为行署加强行政管理、监督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计量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1986年以来, 先是贯彻执行法定计量单位,继而狠抓
《计量法》的贯彻落实。1994年对全区6个广播电台、6个电视台、一个报社、14个党
政机关单位、10个大型商场进行了法定计量单位的检查。根据《国家零售商品称重计
量监督规定》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对市场计量监督检查50余起,检查商
店1200余个,个体摊贩200余个,到1996年共检查商品2128件,称重合格率57%;检查
定量包装商品298件,合格98件,合格率仅占32.8%;检查衡器1728台,合格1539台,
合格率为89%; 水位测定仪134台,合格78台,合格率为58.2%。对全区25个专业质检
机构进行了计量认证, 还完成了2个质检机构计量认证复查工作,使质检机构出具公
证数据有了法律依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深入发展。1986年全区质检工作还刚刚起步,基本局限于对生
产企业的某些产品进行检查检验。1990年地区技术监督局制订《地区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暂行规定》后,全区质检工作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1993年贯彻落实《产品质量法》
以来,质检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对生产和流通领域同时加强了监督检验。1996年全
区抽查了1952个企业的221种2642个批次的产品,合格1441个批次,合格率为54.54%。
在流通领域对关系到人民生活、健康和安全的食品、粮油、化工、建材等产品进行了
抽查,为国家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总价值达40.6万元。
棉检工作迅猛发展。自1989年建立地区纺织纤维监督检验所以来,全区棉检工作
有了较大发展。 1996年全区监督检验棉花478批次,重量为13262.97吨,品级相符率
为57.61%,长度相符率为83.11%,纠正棉花供求双方经济差额508.5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1986年以来,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了制度建设。
先是建立了“关于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几项规定”、“会议制度”、“考勤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用车管理制度”、“保密规定”等,继而制定了贯彻执行中纪
委、省纪委、地纪委有关廉洁自律规定的一系列措施,有20几种规章制度规定指导着
全区技术监督人员的一切活动。地区技术监督局坚持“三同时、四不准、一监督”,
即布置工作的同时布置廉政工作,检查工作的同时检查廉政工作,总结工作的同时总
结廉政工作;不准以权谋私贪脏枉法、不准在被检查单位购买紧俏商品、不准在被检
查单位就餐、不准接受行政相对人的宴请及有价证券;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地区技术
监督局还用“常抓不懈、警钟常鸣、自我约束、严惩不贷”教育鞭策广大干部职工。
1991~1993年被行署机关党委评为先进机关党支部;1994~1996年被评为先进党总支。
1996年度全区行评中,得到了社会的赞同(没列名次),同时被山东省技术监督局评为
全省技术监督系统行政执法先进集体。树立了技术监督部门的良好形象。

【强化行政执法】1986年地区标准计量处未设专门执法人员,1989年特别是1993年以
来地区技术监督局加强了执法队伍建设,把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懂法律的人员
充实到执法第一线,使全区技术监督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制定
制度,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执法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发展。重点抓
了涉及人体健康、安全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用生产资料、建筑材料、低压电器、食
品、 饮料等伪劣产品的查处。1994年检查生产企业650家,经销单位2600多个,查处
商品种类45种,农药166.48吨,价值达319.33万元;查处不合格农用三轮车64辆,无
生产许可证脱粒机75台,不合格钢材138.47吨,无生产许可证钢材25吨,劣质镀锌管
86吨;查处不合格柴油57吨、汽油26吨;查处不合格卫生油11.1吨,不符合食品标签
标准和不执行新标准的味精7.13吨; 无生产许可证、 无生产期、超期变质的化妆品
19410瓶;三无皮鞋665双,劣质服装140多个品种,无许可证自行车211辆,为国家挽
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1995、1996年查处工作逐步加大力度。1996年,仅地区技术
监督局就查处工商企业、 集市场125个,端掉造假、售伪窝点30个;查处伪劣农药、
化肥、水泥、摩托车、汽车、农机、白酒、食品、营养滋补品、饮料、低压电器、皮
鞋、服装、柴汽油、配件等30大类200余个品种,标值330余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
失500余万元。 地区技术监督局还注重做好质量申诉和投诉工作。1994年受理群众投
诉95起。 1995年受理投诉148起,查处结案率为86.2%。1996年受理投诉208余起,全
部处结。处结率名列全省前茅。

【强化市场计量监督】1995年健全了全区量传体系,加速了量值溯源体系的建设,对
全区计量技术机构的70个最高标准和17个次级标准进行了复核换证, 对新建立的6项
次级标准进行了考核发证,到1996年底全区法定计量机构共建立计量标准93项(次),
企业建立的计量标准共141项(次)。地区技术监督局在每年麦收、秋收之前,对粮食、
棉花、农副产品收购单位以及化肥、农药、薄膜、种子、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单
位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1996年发放计量器具样机试验合格证22项,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103个,销售许可证213个单位和个人。
建立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994年共建77项(次),企业最高计量标准153项(次),
1996年建立119项(次) ,强制检定覆盖面达81.5%,建立最高计量标准共142项(次),
受检合格率达100%, 对107个企业、事业单位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进行执法检查,邹平
琥珀啤酒厂、滨州化工厂等单位的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均达100%。

【农业标准化工作卓有成效】1994年开始重点抓了滨州地区拳头产品棉花的标准化。
种植制定了杂交棉种和栽培技术规程, 在邹平、惠民、博兴等县落实单产85~100公
斤/亩, 经省、地两级专家10月6~8日验收,凡使用棉花标准化的单位平均单产皮棉
102.8公斤,全区总增皮棉1390万公斤,增值9174万元。
1996年重点抓了棉花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承担了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大
面积实施棉花综合标准化栽培》 课题,落实了棉花种植面积5万亩,经专家现场测产
验收, 平均亩产皮棉达到140.2公斤。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大
众日报》头版头条以《邹平县八成耕地实行标准化生产一年增加效益一亿多元》的醒
目标题,对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的邹平县进行了报道,肯定了滨
州地区农业标准化的成绩。地区技术监督局与地区农科所、滨州农校的棉花专家密切
配合制定的《杂交棉种与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经省技术监督局评审获得山东省
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加强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1994年对生产领域进行了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抽查全区1281个企业的1504个批次,合格企业数为1020个,企业合格率
为79%, 产品合格批次887个,产品合格率为59%;对流通领域进行监督检验,抽查电
线、 电缆23个商店23批次,合格批次3个,合格率仅占23.04%。抽查柴汽油36个站36
个批次,合格3个批次,合格率仅占8.23%。1995年重点抓了生产领域产品监督检查,
抽查了全区394个企业的485批次产品,合格356批次,合格率为73.4%。其中建筑构件
123家企业的123个批次,合格116个批次,合格率为94.3%。加强了流通领域的监督检
查,鞋类产品抽样124个品种,665双,合格率仅为4.1%;钢材抽样37个品种,仅有12
种合格,合格率为32.4%;化肥、农药共抽样60个批次,合格16个批次,合格率为27%。
1996年全区抽查1952个企业的221种2642个批次的产品, 合格1441个批次,合格
率为54.54%, 其中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合格率为94%。对流通领域产品的监督检验比
1995年更有加强,并注重抓了“打假治劣”活动。

【强化棉检手段开展监督检验】1989年建立地区纺织纤维监督检验所后,开设了“纤
维分类及细度测定”、“测定马克隆值”、“测定棉花成熟度”、“测定棉花纤维强
度”、“测定棉纤长度”、“测定棉花含杂率”、“确定棉花品级”等检测工作室,
开展了棉花的监督检验。 1994年共检进厂原棉69批2384.6吨,品级合格率为45%,长
度合格率为47%。 对全区纺织企业、棉麻二级站和棉花经营单位的货区现场全部进行
了检查, 共查封22批377.68吨棉花,价值461.725万元,立案17起,价值达399.3267
万元,立案结案10起,为企业追回损失140.07万元。
1995年根据省政府棉花调拨必须实行双证运行的精神, 监督检验棉花640批次,
品级相符率为65.8%,长度相符率为87.3%。
1996年对纺织企业开展了工商环节的监督检查, 共查处4家棉花加工企业16批棉
花调拨未“双证运行” ,检查中发现亏重率达35.6%,地区技术监督局依据《棉花质
量监督处罚暂行办法》责令4家企业退补棉花差价款12.56万元,有利地维护了企业的
正当权益。地区纤检所还在棉花收购期间,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各级棉点进行技术指
导,纠正技术偏差,统一收购标准。共检查棉站124个,重量为432.4万公斤,稳定了
全区棉花收购秩序。

(姜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