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技术协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49&run=13

【综述】为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1986年12月12日,
行署以惠行发[1986] 170号文建立了惠民地区行政公署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11年
来,按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促进生产力要
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南下、北上、西进、东联”,全方位、大跨度、
多层次开展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联合
与协作已经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 经济联合。 为了给企业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按照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做法,1986年,行署与北京西城区建立了友好区关系。发
起并参加了“环渤海地区市长(专员)联席会议”。1987年与淄博市建立了对口支援关
系。1988年参加了沿黄经济协作区组织。1986年~1994年,先后在北京、济南、天津、
西安、黑河、广州、海口、深圳、南宁、威海、青岛、大连、上海、石家庄、乌鲁木
齐等16个城市建立了滨州地区驻外办事机构,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随着改革开
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联合由原来的人、财、物、产、供、销相
分离的松散型向投资、入股、承包、租赁、兼并等以资产重组为主要形式的紧密型发
展。地区一部分优势企业走出家门,进行大跨度的横向经济联合,既拓宽了产品销售
渠道,又实现了自身优势膨胀。鲁北化工总厂租赁了河北省沙河磷胺总厂,滨州印染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兼并了荷泽印染厂,滨州针棉纺织集团公司兼并了莱州针织厂,都
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技术协作。按照地委、行署“科教兴滨”的战略部署,各县市、各部门、各
企业都把开展技术协作作为振兴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全区县属以上企业和重点
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1991年,地区与清华大
学签署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实践育人、科技转化、服务经
济”三位一体的合作格局。滨州地区与清华大学的成功合作,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肯定,
并在1993年全省科技兴鲁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全区技术协作形式多样,其主要有4
种类型。①企业主导开发型。即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共同进行产
品开发。 如1987年山东活塞厂联合7省市10地区的21家国内著名的大专院校、科研单
位及主机厂, 建立了“渤海活塞联合开发研究中心”,活塞品种由40多种发展到400
多种。 ②有偿引进型。 即花钱购买先进成熟的专利、技术成果用于工业化生产。如
1993年邹平县西王村先后以52万元和6万元由无锡轻工学院购买了发酵法甘油生产专
利技术和双酶制糖法生产专利技术,使发酵法甘油生产技术在全国首次应用于工业化
生产。③联合攻关型。即双方对某一课题共同进行研究,成果共享。如1993年阳信县
第三油棉厂与清华大学化工系联合研究开发的“混合溶剂一次抽提棉油、去除棉酚生
产饲料蛋白” 技术,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增经济效益
180万元。 ④依托开发型。即依托大专院校和国营大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如滨州市九
环集团公司面向胜利油田市场需求,依托国内30多所大专院校的技术力量,开发具有
国内先进水平的油田化学剂、污水处理剂、加酶洗衣粉等化工产品,为企业注入了生
机和活力。
三、招商引资。1986~1996年,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呈现多形式、
多渠道、多层次全面发展的势头。1988年行署以惠行发[1988]64号制订了《关于发
展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的优惠政策规定》 , 1993年以滨行发[1993]94号文制订了
《鼓励外地在滨投资暂行办法》,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了一系列招商活动。1992年参
加了淄博市举办的经济技术洽谈会; 1993年5月地区在西安市举办了“山东滨州经济
技术洽谈会” ; 1994年参加了“中国环渤海地区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招商洽谈会”、
“山东省沈阳经济贸易洽谈会”和“滨州、清华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1994年在深
圳举行了第二次经济贸易洽谈会;1995年参加了“’95西安山东商品展销会”和“’
95鲁沪经贸和技术合作洽谈会”;1996年8月参加了“’96大连南方/广州商品博览会”
和“’96上海山东名优商品展销会”。
四、对口支援。为帮助贫困县脱贫致富,省直部门、强县、大企业和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与阳信、 无棣、沾化、博兴4县建立了长期对口支援关系。到1996年底,共
达成合作项目37个, 争取项目87个, 注入资金1595万元,扶持项目贷款和融通资金
5560万元。为帮助因引黄济青工程而作出牺牲的部分乡镇发展经济,1990年,青岛市
8个局15家企业和博兴县11个乡镇建立了长期对口支援关系,达成各类协作项目23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部署,
1987年4月, 滨州地区与淄博市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双方领导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随着双方关系的加强和对口支援内容的广泛展开, 1992年1月,双方领导再次签订了
合作协议书, 合作的范围由原来的7个方面扩大到10个方面。1991年以县以上干部挂
职交流为纽带,阳信县和淄川区、惠民县和周村区、沾化县和博山区、无棣县和临淄
区、滨州市和张店区、滨州地区经委与淄博市经委建立了友好关系。另外,阳信13个
乡镇、沾化4个乡镇、无棣2个乡镇、滨州市1个乡镇与淄博市上述4个区的乡镇、村建
立了友好关系。至1996年两地市正式建立友好关系,签订交流合作协议的单位达39对。
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国内活塞行业第一个企业集团--山东渤海活塞集团成立】 1987年3月28日,山东渤
海活塞集团在滨州正式成立。集团是山东滨州活塞厂、天津活塞厂、北京汽修公司五
厂、 长春拖配总厂、大连有色金属铸造厂、山东栖霞活塞厂等8个专业厂本着“自愿
结合、扬长避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组成的跨省市、跨地区的横向经济联
合体。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理事会负责制。山东滨州活塞厂厂长杨本贞为董事会
第一任董事长。

【滨州地区与清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1991年7月,在地委、行署和地区政协工委领
导的关心支持下,清华大学18名硕士研究生在滨州地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以此为契机, 在双方相互走访、考察的基础上,同年9月在滨州正式签订了全面合作
协议书,建立了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到1996年,有6批14个院系237名研究
生, 在地区92个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共完成各类课题169项,提出技改方
案38个,翻译外文资料50万字,培训各类人员千余人。以清华大学研究生在滨州地区
的实践活动为纽带,企业与清华大学在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工艺研究和联合办实业
方面也取得了好成效。滨州化轻总厂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发的高活性干酵
母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沾化县造船厂作为清华大学华丰集团开发公司的山东省分公
司,生产清华大学开发的华丰民用采暖炉系列产品,扭转了企业亏损局面。滨州地区
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形成了“实践育人,科技转化,服务经济”三位一体的格局,实现
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肯定,地委书记王道玉在1993年全
省科技兴鲁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举办西安经济技术洽谈会】 为了加强滨州地区与西安市的经济联系, 并以西安为
“桥头堡” 进军大西北,加强与沿黄省区的横向联合。1993年5月26日~6月2日,由
行署专员李戈带队, 组成了由各县市长、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厂长、经理参加的250人
的大型代表团,在西安举办了经济技术洽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陕西省、西安市的党政
领导、数百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大企业的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新
闻单位的记者。会上全面介绍了滨州地区的投资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和规划设想。洽
谈活跃, 气氛热烈。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合同11项,协议219项,签订长期经济
合作协议13项,达成人才调入意向318人,地县两级聘请经济顾问22人。

(冯衍礼 邢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