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民团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32&run=13

【工会工作综述】滨州地区工会办事处是山东省总工会的派出机构,属地委序列,正
县级单位。内部设组织部、宣教部、生产部、女工部、法律保障部、财务部和办公室。
地区工会下属地直工会、地区工人文化宫两个副县级单位和17个局工委。
1986年,全区建立基层工会组织949个,会员94886人。到1996年,全区工会组织
发展到1109个,会员190257人。期间,新经济组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1996年底统
计,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建工会106个,乡镇企业建工会195个,私营企业建工会28个,
全区建立女职工委员会559个, 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749个。有690名专职工
会干部经过培训获得上岗证书。滨州地区工会结合全区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动
员广大职工群众为振兴滨州经济、保持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自1990~1996
年连续7年被山东省总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一、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宣传教育。1986年,地区工会在全区广大职工中广泛
开展了形势教育。通过“算帐对比教育”、女职工“四自” (自尊、自信、自立、自
强)教育等,增强广大职工对祖国的无限热爱。1987年,为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在全区职工队伍中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1988年开展了“忆十年,话改
革”教育。1989年开展了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教育、主人翁思想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
以“学雷锋、学共和国卫士”为主要内容的“三教双学”活动及“三热爱”(热爱党、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组织了以“山河颂”为题材的职工书
法、美术、摄影展,参加了济南、济宁、惠民、德州、聊城五地市职工书画展。1992
年,《工会法》颁布实施,地区工会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学习宣传工
作,先后举办了70多期培训班,培养理论骨干3426名。并通过宣传周、宣传日、知识
竞赛和文化宫、俱乐部等阵地进行宣传,促进了《工会法》的贯彻落实。1993年,企
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在全
区职工中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1994年,开展了“主人翁与市场经济”
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群众对改革开放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发挥了职工在
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 1994年7月,《劳动法》颁布实施,地区工会与地区劳动局联
合开展了学习宣传《劳动法》 活动。 地区工会开展了以《劳动法》、《工会法》、
《公司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全
区80%以上的干部职工基本掌握了《劳动法》 的主要内容,增强了干部依法办事,职
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1996年,地区工会继续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并对10名
职业道德标兵、12个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
11年来, 地区工会重视文化宫、俱乐部建设,先后建立起地、县级工人文化宫6
个,基层建立起职工俱乐部89个,图书室243个,藏书155万余册。丰富了职工的业余
文化生活,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
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1986年以来,各级工会组织始终围绕经济
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把劳动竞赛作为工会工作重点,做到了抓紧、抓好。至1996
年,先后开展了班组升级达标竞赛;振兴惠民建功立业活动;技术学习、技术练兵、
技术比武活动;以“双增双节”(增产、增收、节能、节支)为目标,比质量、比节约、
比效益、比安全、比贡献劳动竞赛;七赛、七比、创七杯 (赛增产增收、比有效供给
和实现利税,争丰收杯;赛节能降耗、比产品单耗和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争节俭杯;
赛优质创新、比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争优质创新杯;赛管理进步、比资金周转加
速3%,产成品资金占用压缩20%以上,百元产值两费含量降低10%,产业企业流通费用
水平降低1%,争管理进步杯;赛优质服务、比销售额、市场信誉、社会效益和遵纪守
法,争优质服务杯;赛扭亏增盈,比扭亏率、利润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增长率,竞赛组
织工作,争奋发杯。) 劳动竞赛;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年”开展同行业、大中型
企业创纪录竞赛,地、县市争创技术进步、管理进步和“奋发杯”竞赛活动;突出以
行业抓特点、企业抓难点开展争创质量、品种、效益杯竞赛活动;开展节约挖潜、优
质、降耗、促销劳动竞赛活动;围绕兴滨战略组织开展突出创新、创优、降耗、促销、
增效劳动竞赛;开展“四创、四降” (创先、创优、创新、创最佳效益,降消耗、降
成本、降积压、降亏损)活动竞赛;开展争创“五手、双十佳”(节约能手、质量能手、
销售能手、技术革新能手、操作能手,安全生产十佳标兵、优质服务十佳标兵) 劳动
净赛。在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中,地区工会始终把积极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
竞赛的作要内容之一。1989年,地区工会被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经济委员会、山东
省城乡建设委毡会、山东省劳动局、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评为山东省首次职工技术
学习、练兵、比武活矾组织先进单位;1991年,山东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为滨州地区颁
发了劳动竞赛“奋发杯”,1992年被山东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劳动竞赛优秀组织单
位。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劳动竞赛活矾,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全国劳模7
人, 省劳模54人,地区劳模186人,“五一”奖章10人,富民兴鲁83人和部分先进集
体。
三、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滨州地区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政府的重
视支持下,组织带领广大工会干部、工会积级分子和职工群众,广泛开展了整顿建家
活动。到1987年底,全区共建成“职工之家”871个,占应建总数的94.4%,基本上完
成了建设职工之家的任务。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受职工群众欢迎的“职工之友”,
优秀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 年底,全区召开表彰大会,对47个先进单位和274
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有一批基层工会被评为省先进“职工之家”。1991年,根
据全总《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建家升级活动的决定》和省总“实施意见”要求,地区工
会进行了广泛地宣传发动工作,并在沾化电厂召开全区建家升级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
议,推广了10个单位的先进经验,同时开展了建设“职工小家”活动。为确保建家升
级质量,地区工会制定了严格的验收标准。10月底对全区基层工会普遍进行了验收,
共检查验收合格职工之家950个, 占建家单位的93.5%,评选出县级先进职工之家293
个, 占建家单位总数的26.4%,地区级先进职工之家56个,占建家单位总数的5.3%,
并且评选出了23个“优秀工会小家”,同时还评选出了100名先进个人。到1992年底,
全区共有12个基层工会被评为省级先进职工之家, 6个车间班组被评为省级先进职工
小家。滨州化工厂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四、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明确规定职代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
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为把职代会各项职权落到实处,地区工会制定了“职代会条例
实施细则”。是年,全区建立职代会834个,1987年达到888个,占应建总数的96.3%。
为使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落实到车间班组,1987年后,强化了职工民主管理网络化建设。
厂级建立职代会,车间建立分会,班组建立民主管理小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初步形
成了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1988年,《企业法》颁布实施,职代会职权更加明确,
根据省总工会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职工民主管理达标活动,地区工会成立了
专门领导班子,加强对达标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并严格制定了考核标准。划分为
六项23条。1991年10月,在地区邮电局、滨州市化肥厂等六个单位进行了现场达标验
收, 统一标准,然后分组到各单位检查验收,从而保证了达标质量。是年有293个单
位达标合格, 占应达标单位的34.2%。到1993年,全区实现了全部达标,民主管理工
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开展“怎样把工会建设成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的大讨论。1988年,山东省
总工会针对当时工会行政色彩浓厚,脱离职工群众的实际,提出了“怎样把工会建设
成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的大讨论,滨州地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全部投入
了这一活动。为搞好大讨论,地区工会召开全区动员大会,然后又分别召开理论骨干
会、工会专职干部会、党政领导干部会、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会、职工群众座谈会等,
广泛征求意见。 历时半年的大讨论,全区有95%以上的基层工会组织参与并有10万多
名职工群众参加了各种类型的活动, 占职工总人数的90%以上。召开各种类型的讨论
会5466次, 演讲会2383次, 对话会540次,收集论文12068篇,出专刊1439期,专栏
1696期, 出版报3034期,广播987次,专题录像28次。发表论文56篇,被省级采用24
篇, 其中有7篇被省总工会评为优秀论文,26篇被地区工会评为优秀论文。提合理化
建议978条,提出各类问题12988个。各级工会边整边改,在民主管理方面整改915项,
工作作风方面整改6672项,为职工办实事1744件。1988年9月,全区召开总结大会,6
个县市和21个基层单位受到表彰。沾化县工会、滨州第一棉纺厂工会、滨州染织厂工
会被省总工会评为大讨论先进单位。
六、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随着劳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企业内部分配
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1991年底,省总工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国营工业企业民主管理
完善激励机制的试行意见》,地区工会按照省总工会要求,确定1992年全区工会工作
的主线就是围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做好各项工
作。首先,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元月初,地委、行署召开了全区“加强企业民主管
理,完善激励机制动员大会”,下达了《实施意见》,地委、行署有关领导到会并讲
话。为了让县市工会负责人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形成共识,地区工会组织各县市工
会主席,试点、联系点单位工会主席共40余人到潍坊参观学习。二月,地区工会又举
办了由各县市工会主席、各局工委主任、试点单位、地直部分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学
习班,地区工会、经委、体改委等部门领导作了专题报告,滨州市、阳信县及滨州毛
纺厂、滨南化肥厂、滨州造纸厂分别介绍了做法、经验和体会。在此基础上,地区工
会选择了13个不同类型的单位为试点单位,并在试点单位设立联络员,负责信息的收
集和反馈;抓好调研,加强指导,先后总结了阳信县工会、博兴县第四油棉厂、滨州
造纸厂、 滨南化肥厂等单位的经验进行推广。一年间,地区工会围绕工作主线搞好5
个方面的结合: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同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相结合;同加强职工思想
政治教育相结合;同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同维护职工的具体权益
相结合;同学习宣传《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相结合。有力地促进
了工会各项工作,推动了三项制度的改革和深化。
七、抓好“三项机制”建设。《劳动法》颁布实施后,全区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
彻全总提出的“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和突破口,带动工会各项工作”的总体
思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维护职能,狠抓三项机制建设,实现工会工作的
新突破。(1)建立新形势下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据1996年底统计,全区有591家以公
有制为主体的企业建立健全了职代会制度,90家公司制企业实现了职代会、股东会并
存,并各自行使相应职权,72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了股东会、职代会合一。全区进
入董事会、监事会的工会主席已分别达到35人和67人;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
表分别达到42人和75人。(2) 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截止1996年底,全
区已有337家企业建立了平等协商制度, 并签订了集体合同。其中,49家企业实现了
由双保合同向集体合同过渡,由41家“三资”企业、4家乡镇企业、2家私营企业签订
了集体合同。顺利实现了企业规章制度与《劳动法》接轨,有效地避免了企业规章制
度与《劳动法》相抵触的现象,促进了各项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险等各级规定的落实。
(3) 建立完善职工利益自我保障机制。针对企业中出现的拖欠、减发、停发工资现象
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多,地区工会从稳定大局出发,制定了“关于建立和完善职工利
益自我保障机制的意见”,地委办公室以[1996]15号文件予以转发,要求各县市认
真贯彻执行。自1992~1996年,地区工会在建立完善职工利益自我保障机制方面主要
做了以下工作。①积极做好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工作。对全区2330户特困职工登记造
册,建立档案,为政府解决职工困难提供可靠的依据。②开展了互助互济活动,多形
式、 多渠道帮助特困职工解困。到1996年,全区已有40%的基层工会建立了互助互济
储金会。③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1996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区县以上工会共筹集资
金173万元,慰问救济困难职工7864户,惠及职工家庭成员21592人。为使该项工作长
期坚持下去,各县市正在筹备建立送温暖工程基金。④地区工会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
为特困职工争取到了子女上学、个体经营等20多项优惠政策。⑤地区工会结合全区实
际,多形式多渠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下岗、待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和帮助困难企业
扭亏增盈工作。

(崔晓冰魏学山)

【共青团工作综述】1986~1996年,全区各级共青团组织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
原则,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党
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生动灵活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建功立
业活动,团结带领全区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
践,充分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的作用,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团地委多
次受到上级团组织的表彰并于1989年受到中共惠民地委、行署的通令嘉奖。
思想教育灵活多样,青少年思想政治觉悟有了显著提高。11年来,全区各级团组
织坚持育人的宗旨,以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
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基本内容,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设计开展了许
多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先后在青少年中开展了“树理想、比奉献”,
“艰苦创业、振兴惠民”,“我为团旗增光彩”,“一树二学三热爱” (树理想,学
雷锋、学赖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爱国、立志、成才、奉献”
等活动。学雷锋活动常抓不懈。坚持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服务社会与立足本职相
结合的原则。既使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净化了心灵,也有
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1993年,全区各级团组织启动了青年志愿者活动,
使学雷锋活动走向深化。 截止到1996年底,全区有近千支青年志愿者队伍、3万名青
年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社区。学校团队组织在青少年教育中作用发挥突出。先后在青少
年学生中开展了学赖宁、争做优秀队员活动,爱劳动“小金星”活动,“奋飞之鹰”
活动,“五自”(自强、自理、自律、自护、自学)活动,少先队技能达标竞赛活动,
“手拉手”活动、夏令营活动,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95扫盲行动。青年文化活
动十分活跃。地县(市)两级团组织多次举办青年科技文化节,在农村“青年之家”建
设普遍开展。全区各级团组织还组织开展了以新长征突击手、“十杰青年”评选为龙
头的青少年评先树优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广大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
的变化,涌现出了如首届全国十佳明星青年乡镇企业家徐汉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郝
进然,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王荣娥、张克、王燕、孙洪升,滨州爱民护法英雄王法敏,
舍己救人好少年张伟华,养貂女状元冯国妹,全国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岔尖边防派出
所等一批又一批具有代表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青少年个人和群体典型,为全区广大青
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团地委及时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了向青年典型学习的活动。
建功立业活动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组织生力军、突击队的作用。全区各
级团组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带领广大团
员青年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
贡献。在农村,立足于科技兴农和提高农村青年科技素质,组织开展了“开发杯”农
村青年科技星火工程竞赛,争当青年种粮、植棉能手,争当青年科技明星,为畜牧业
发展立头功竞赛,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11年来,通过创建青年科技示范基地、
办班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近万名,全区先后有10名青年被评为全国
青年星火带头人。在企业,着眼于提高青工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先后组织开展了争
夺“七五”功勋杯、“八五”效益杯,青工技术比武,争创青年全优岗,争当青年岗
位能手活动。 在窗口行业, 围绕文明经商、优质服务和职业道德建设,组织开展了
“文明经营示范”、“十佳共青团岗位”、“十佳服务明星”评选、争创青年文明号
活动。爱岗敬业、学练技术、争创一流在企业和窗口行业青工中蔚成风气,一大批青
工先进集体和个人、优秀青年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在抗洪救灾中,团地委开展了“抗
灾自救建头功”活动,广大团员青年冲锋在前,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在青年营造黄河
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中,获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水利部表彰。1993年
起,“为滨州振兴青春立功”活动成为全区团的工作的龙头。1994年以后,全区团的
工作逐步确立和形成了“强化一个基础(团的组织建设) 、实施三大工程(跨世纪青年
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服务万村青年致富工程) ”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主框
架,三大工程作为“为滨州振兴青春立功”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过几年实践,成效显
著。服务万村青年致富工程作为全区农村团的工作的“重头戏”,以厂村结对、领办
科技推广项目为主要形式,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以救助贫困失学儿童为宗旨的希望工程自1994年在全区实施以来,得到了
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全区累计筹集助学资金400多万元,救助贫困失学儿童
8000余名,建设希望小学8所,得到了团中央、团省委的表彰。
团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团的组织、团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
全区各级团组织面对新形势的挑战,狠抓团的自身建设,从“工作到支部、全团抓落
实”到“组织随人走、团的实体建”,从单一纵向设置团组织到在灵活设置团组织的
基础上通过建立协会,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使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焕发出新的生机与
活力,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1986~1996年,全区各级团组
织先后开展了团员颁证,团员评议教育,达标升级,双示范 (创建示范团委、示范团
支部) 活动和农村团支部书记、青年星火带头人、村委科技副主任“三位一体”配置
工作;积极开展了以“推优”(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三
推一带” (推荐优秀团干部作党的后备干部、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推荐优
秀青年人才作生产和工作骨干,以党建带团建) 工作,重点加强了新组织建团工作。
截止1996年底,全区共有团组织12332个,专职团干部431名,团员总数达188824名,
团青比例达到25%, 经“推优” 入党的团员6071名。 青联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1996年底, 全区建有县级青联2个,青年协会、联谊会、研究会30个,从而最大限度
地延伸了团的工作手臂,推动了全区团的工作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戴云仙姚茂珍田立柱李荣舜)

【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团中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
势下于1994年提出的,它是多年来学雷锋活动的丰富和发展,是在实践中培养教育一
代跨世纪人才的有效载体,是共青团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内容。1986年以来,
全区各级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坚持一手抓活动,一手抓机制建设,广泛深
入地开展帮贫扶困、社区服务、岗位服务、公益劳动、社会治安、移风易俗、卫生保
健、生产突击、文化下乡和科技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志愿者行动,以志愿者服务广场和
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队网络建设为标志的机制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96年,
在洪涝灾害中,一支支志愿者突击队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送医送药,完成各种突
击任务,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帮助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做出了重要贡
献。11年来,全区共建立爱心助残、尊老敬贤志愿服务对子2000多个,双休日成人预
备期志愿服务基地8处,责任区、服务站10多处,志愿者服务队3000多支,人数达3万
多人。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他们以自己的爱心行动,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赞誉,
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省、地、县表彰。青年志愿者活动正向着城市
公益服务和农村扶贫开发两个领域推进。

(张景亮)

【青工战线成果辉煌】“七五”期间,团地委、地区经委等十几个部门联合开展了以
“建功业育新人”为目的,以“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 、“五小”(小发
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设、小设计) 成果、提高青工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
内容的“争夺七五功勋杯”竞赛活动和争创文明服务岗位、争当青年服务标兵活动,
组织全区广大青工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由行署转发出台了“五小”成果奖励规定,
全区90%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五小” 协会,并在12个行业组织了青工技术比武,数
万名青工踊跃参加。 据统计,“七五”期间,全区共创“五小”成果13956项,节创
价值1.37亿元;各级团组织举办青工培训班2520期,培训青工149856人次;涌现出优
质服务岗位78个, 优质服务标兵158个;通过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全区有1289人达
到省级能手标准,并有数十人在省技术比武中获奖;有50多个单位夺得“七五功勋杯”,
300多人获省“七五” 建功奖章,60多人获“五小”成果夺杯个人。“八五”以来,
在总结“争夺七五功勋杯” 活动的基础上, 团地委联合有关部门在青工战线开展了
“八五效益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由初始的“质量在我手中,效益在我心中”
劳动竞赛活动,逐步深化规范为“争创青年全优岗”、“争创青年文明号”和“争当
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继续抓好青工技术比武、“五小”活动的同时,青工战线明
确提出把青年文明号活动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作为今后活动的重点,坚持长期性、连
续性,在窗口行业开展活动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工业企业和其它行业。通过活动的
开展,涌现出一大批青年标兵和青年技术能手,据统计,涌现出地级青年标兵396名,
青年技术能手2986名。“八五效益杯”先进单位148个,先进个人560名。全区命名地
级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人,青年岗位能手230人,青年文明号136个,各行各业发放青
年文明号服务卡8800个, 其中有2个单位获全国青年文明号,30个单位获省级青年文
明号。

(李殿祥)

【青农战线结硕果】1986年以来,团地委联合地区农委、地区科委、地区科协等有关
部门在青农战线重点实施了“农村青年科技星火工程”和“服务万村青年致富工程”。
“七五” 期间, 农村青年科技星火工程主要围绕“农村青年十大致富技术推广”和
“推广实用技术,争当致富能手”等活动展开,全区共举办培训班3143期,培训农村
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17000名,建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300多个,全区涌现出青年致富
能手2237名。“八五”期间,重点开展了以争当“青年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开发
杯”农村青年科技星火工程,重点抓好科技项目、科技网络、科技培训和服务体系的
建设。全区建立“开发杯”活动项目74个,共计363600人参加了工程建设。全区举办
地、县(市)级培训班121期,培训青年星火带动人28040人次;乡镇级培训班3047期,
培训青年星火带头人274700人次。 全区青年开发竞赛以青年星火带头人为骨干, 以
“青字号”工程为支撑,形成点线相连的滩涂、畜牧、林果、粮棉、山区开发五条青
年开发带,创县级开发工程102项,乡级开发项目156项。全区建立县级青年科技培训
基地36处, 青年科技示范基地412处,涌现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16名,省级青年星
火带头人110名, 地级青年星火带头人1200名。根据团中央实施服务万村“青年致富
工程”的要求,全区各级团组织深入扎实地实施了“青年致富工程”,为了推动工程
的深入开展,团地委在全区确定了十个示范乡(镇) ,100个示范村、1000个示范户,
辐射带动全区青年致富工程的开展,并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团组织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的
工作,团地委具体领办创建了“共青科技园”,全区县级以上团委直接领办科技推广
项目18项。乡以上团委领办30多项,推动了滨州经济的发展。

(李殿祥)

【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少先队的手拉手活动是在城乡少先队员之间开展的互帮互助
活动,旨在让城乡少年在互助的实践中,了解生活的现实,激发真诚与友爱的情感,
培养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1993年以来,全区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紧紧
围绕地委的中心工作,立足于培养跨世纪合格接班人,促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
区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了手拉手活动,截止1996年底,全区三分之一以上的少先队员
积极参与,参与学校600余所,联谊学校250余对,建立“手拉手书屋”50余个,形成
了队员、老师、学校、家庭之间的全方位的手拉手活动格局。地区少工委开展的“手
拉手情系灾区小伙伴”、“放假不忘拉手情”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手拉手活动的深入。
特别是1995年开展的“手拉手绘万米长卷,争达标向少代会献礼”活动,受到了团中
央、全国少工委的高度评价,第三次全国少代会还特批给我区五个名额参加了大会开
幕式,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刘建武)

【“争当滨州未来建设者”社会实践活动】大中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组织大中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实践教育活动,是引导大中学
生自觉地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的一项重要措施。经过全区团组
织近11年的不断探索,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在大中学校广泛开展、青年学生自觉参与的
一项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活动。
滨州地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争当滨州未来建设者”为主题,以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改革开放形势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调查、“挂职”锻
炼、科技服务等为基本形式,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在为青
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6年以来,全区大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达20余万人次,撰写调查报告5000余篇,
提供家教服务8000人次,组织科技、扫盲服务队1000多个,有力地配合了科技兴农、
扶贫攻坚、 扫除文盲等方面的工作, 得到了地委、行署领导的充分肯定。团地委自
1991年至1996年连年被评为全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刘建武)

【滨州地区青年营造黄河防护林工程】1984年,团中央、林业部、水利部联合发出营
造青年黄河防护林的通知。整个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1985年至1990年为一期工程建
设时间,范围为沿黄五公里范围内;1991~1995年为二期工程建设时间,范围扩展为
沿黄县市所有乡镇、村。在工程建设的十年中,滨州地区沿黄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群众
踊跃参加了这一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工程建设。地区成立了由行署副专员胡安夫同志
为组长的工程建设指挥部,设立了专门办公室,配备了车辆、人员。团地委、地区林
业局、地区水利局、地区河务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抓住每年春
天和秋、冬季节有利时机,打好攻坚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统计,在两期工程建
设中, 全区完成造林251649亩;新增农田林网1522635亩;实现农林间作317680亩;
育苗47232.5亩; 四旁植树1673.7万株。全区沿黄各级团组织和20余万青少年参加了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搞“青年林”、“青年渠”、“青年路”、“红领巾苗圃”等
“青” 字号工程,把植树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10年共建设“青”字号工程694项,
造林131000亩, 植树900多万株。成立护路队、护林队1600多个,担负起了近十万亩
林木的管护任务。在全省的历年工程建设评比表彰中,全区共涌现科技奖、建功奖、
卫士奖等青年集体和个人200多个, 滨州地区都获得优秀组织奖。一期工程建设和二
期建设都被团中央、林业部、水利部授予全国优秀组织奖。期间,惠民团县委被评为
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先进集体; 邹平团县委“115”青年绿化工程被评为全国优秀青
年绿化工程。原行署副专员胡安夫,原团地委书记赵建国,原团地委工农青年部部长
姚何民被评为全国青年营造黄河防护林先进个人。

(李殿祥)

【爱心凝铸的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
项社会公益事业。始于1989年10月30日。宗旨是:广泛筹建海内外民间资金,资助中
国农村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事业的发展。
滨州地区自1994年6月全面实施希望工程, 启动之初,地委、行署以两办文件形
式转发了团地委《关于在全区实施希望工程的意见》,并于6月1日召开了全区实施希
望工程动员大会。在希望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团地委、地区希望工程办公室先后推出
了希望工程爱心储蓄、党团支部献爱心、百万企业献百元等一系列筹资活动。团地委、
地区希望工程办公室拍摄制作了反映全区希望工程实施情况的电视专题片《托起明天
的太阳》 并在山东电视台播放。3年多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
力支持下, 全区共累计接受希望工程捐款400余万元,救助贫困失学儿童8000余名,
建设希望小学11所, 捐赠希望书库20套。 团地委连续两年被团省委、省青基会评为
“希望工程建设奖先进集体”。团地委权益部长张佃舜和阳信团县委书记魏玉新先后
被团中央和中国青基会评为“全国希望工程建设奖先进个人”。全区的希望工程建设
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张佃舜)

【妇联工作综述】1986年以来,全区各级妇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突出部门特点,
发挥职能优势,开展特色活动,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妇女运动解放和发展诸方面取
得了可喜的成绩。“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巾帼建功”、
基层组织建设、维护妇女权益、儿童少年工作、女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巾帼扶贫行动
等项工作多次受到省妇联表彰,并在全省交流经验。1996年,地区妇联被授予“全国
各族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先进协调单位”的光荣称号。
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1989年,地区妇联牵头协调18个有关
单位,成立“双学双比”竞赛协调小组。通过建立完善组织协调、目标管理、社会服
务、政策激励机制,全区有80万农村妇女投身“双学双比”竞赛。各级协调组织以全
面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围绕
中共滨州地委、行署发展“两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战略的
总体部署,坚持数年开展“吨粮田、高产棉”达标赛、庭院经济开发赛、艺品创汇赛、
畜牧四金女状元赛、科技女状元赛、银花赛、银茧赛、银毯赛、三八绿色工程赛等活
动。 1989~1996年,全区共举办扫盲文化补课班7000余期,帮助7万名妇女脱盲;举
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万余期,培训妇女147万人次,其中有10万妇女参加了农广校、
农函大的系统理论学习, 2万妇女获得绿色证书,1800名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
以妇女为主的庭院开发已达20万户,以妇女为主的专业村已达3679个,其中种植专业
村1535个,养殖专业村213个,纺织加工专业村735个,从事第三产业的专业村196个;
植树造林“三八” 工程达259个;涌现出县级“双学双比”女能手、“三八”红旗手
8000余名, 地级500余名,科技致富典型100名,省级46名,全国女能手1名,邹平县
麦芽厂厂长张玉珍被授予全省“十佳”女农民企业家光荣称号。
在城镇妇女中开展“巾帼建功”竞赛活动。1991年,地区妇联牵头协调17个有关
单位,成立“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协调小组,以争做“四有” (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女性,“五学”(学政治、学文
化、学科学、学技术、学管理)、“五创”(创优质、创高产、创效益、创最佳服务、
创一流水平) 为主要内容,以行业竞赛、岗位练兵、岗位建功为主要形式的“巾帼建
功”竞赛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1991~1996年,全区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700
期,培训女职工3万人次,各行各业组织技术比武1.2万场次,涌现出地级“巾帼岗位
明星”50名,“行业巾帼标兵”10名,“巾帼建功”科技先进工作者74名,市场建功
先进个人20名、省级5名,先进集体15个。
家庭文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各级妇联坚
持以家庭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崇尚科学文明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文
化建设活动。全区县以上举办家庭文化节、音乐会、运动会和家庭书画、读书、美化、
艺品制作等竞赛活动2300多场次,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老人节、中秋节等
节假日广泛开展“争创星级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细胞工程”、“美在农家”
评选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丈夫”等家庭角色评选活动。截
止1996年底, 全区“五好文明家庭” 已达50万户,占总户数的55%。4户家庭被授予
“全省百户爱书家庭”荣誉称号。10名妇女被授予全区好军嫂荣誉称号。王风华、芦
俊英、 王桂芬分别被授予山东好军嫂、红嫂荣誉称号。赵澄江等2人被授予全省“尊
老敬老好儿女”、张士平等8户家庭被授予全省“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坚持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重点,通过开展普法
宣传月、 宣传周、宣传日、法律知识竞赛、咨询、讲座等培训骨干5万人次,发放宣
传册、明白纸120万份。受理妇女信访2368件,结案率达97.3%,配合公安部门解救妇
女儿童158名。与有关部门组织下岗女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班2300期,培训女职工2万人
次, 帮助安置下岗女工489名。1996年行署制定颁发了《滨州地区妇女发展纲要》,
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呈现新局面:大中专学校招生,实现了男女统一分数线录取;全区
实现了女职工生养基金社会统筹;在扶贫开发、再就业工程中体现了“妇女优先”原
则。
儿童少年工作。八十年代,由妇联全面负责的全区托幼工作发展迅速,基本实现
了村村都有托、 幼园所。截止1989年底,全区托幼园所已达8747处,4岁以上儿童入
托率达66%。 1989年托幼工作正式移交地区教委。地区妇联儿童少年工作职能转为家
庭教育、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两大方面。通过以点带面,建立组织网络,拓展宣传
普及阵地,探索工作管理等措施,1996年底,全区已建立家长学校5360处。组织了20
万户家庭参加了“三优” (优生、优育、优教) 知识宣传,建立“三优”知识咨询点
309处, 发放“三优”知识宣传材料30万份,少儿吕尚荣获全国“三优”知识电视公
开赛第一名。全区共有28个家长学校,15名家教工作者,44名优秀家长受到全国、省、
地表彰。在此期间,行署颁布实施了《滨州地区儿童少年事业发展八五规划》和《滨
州地区儿童少年事业发展九五规划》。地区妇联负责组织全区儿童少年事业发展“八
五”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工作。经过监测评估,“八五”期间,全区儿童少年事业发
展规划中涉及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生活用品等方面可量化的56项指标,已有95
%以上达到了目标要求, 其中8项指标已超过“八五”规划目标要求;9项不可量化指
标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邹平县委、滨州市妇联等5个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范素伦等5位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受到省妇儿工委的表彰并荣记三等功。
基层妇女组织建设。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区妇联坚持“巩固、
完善、深化、提高”的方针,推动全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新发展。农村妇代会建设,
至1996年底, 全区5386个行政村, 全部建立健全了妇代会组织。其中,一类妇代会
2311个, 占总数的43%;二类妇代会2690个,占总数的50%;三类妇代会385个,占总
数的7%。 经过整顿后,妇代会主任45岁以下的占总数的86%,初高中以上的占总数的
90%,年龄文化结构日趋合理,政治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村委、
支委) 已达92.3%以上。全区已建立妇女之家4500处,基层组织活动经费基地105处。
全区251个乡镇企业全部建立健全了妇女组织。全区已建立妇委会314个,占应建数的
97.5%。 城市妇委会的成立,拓宽了妇联城市妇女工作渠道,推动了妇女工作。全区
已有50个妇委会、 妇代会被省妇联命名为先进妇女组织,有288个妇委会、妇代会被
评为地区先进妇女组织。在地区妇联的倡导支持下,全区已建立起了“女领导干部联
谊会”、“女检察官联谊会”、“女法官联谊会”,并且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联谊
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巾帼扶贫行动初见成效】1996年,地区各级妇联组织全力实施“巾帼扶贫”工程,
采取手拉手结对扶贫、基地辐射连环脱贫、传技术包扶等措施,使“巾帼扶贫行动”
在全区广泛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效。地区妇联率先垂范,在最贫困的沾化县河贵乡河
西村,兴办“巾帼扶贫畜牧示范小区”。帮助解决周转资金10万元,建起10个肉食鸡
饲养大棚,发动贫困妇女参与饲养。同时,联系依托沾化吉利家禽有限责任公司,制
定了“四统一保”(统一鸡苗、防疫、规划、销售,实施最低保护价)措施,打消群众
顾虑,调动了饲养者的积极性。10个肉食鸡大棚出笼销售三批,每个大棚获纯利8000
余元。扶贫小区首期成果,贫困妇女深受鼓舞,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地区妇联再
次协调解决周转金20万元,在花畎村兴建20个养鸡大棚,在河中村兴办养兔基地。在
地区妇联的带动下,全区“巾帼扶贫示范小区和基地”迅速发展,出现以下类型。
①各级妇联承办型。以农村妇女组织为依托,在专业化生产相对集中的贫困村兴办
“扶贫示范小区”。②租赁承包型。由乡镇妇联提供场地、设施、原材料等,发动贫
困妇女租赁承包,承包户可在获益后,分期分批交付租赁承包费。③龙头带动型。妇
联帮助贫困乡镇建立龙头基地,以龙头基地带动一个区域的妇女尽快脱贫致富。④城
乡结合型。由妇联牵头发动城镇妇委会和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包村、包户,包资金技
术、包致富项目,协调社会力量,共同扶贫。⑤家庭加工型。各级妇联负责筹集资金,
购进家庭加工的设备、原料,赊销给城乡贫困妇女进行家庭加工生产,并负责回收产
品,统一销售。⑥企业帮扶型。以乡镇妇联为主兴办乡镇企业,安置贫困妇女,帮助
脱贫。除此之外,还有劳务输出型、庭院经济型等。至1996年底,全区各级妇联协调
解决周转资金338万元,建起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种巾帼扶贫示范小区和基地445个,
建立扶贫联系点331个, 有3万名妇女结成帮扶对子,上致富项目1300个,已有3万名
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妇女,开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市场建功竞赛深入开展】自1993年以来,地区妇联与地区工商局、个体劳协联合,
在全区妇女相对集中和稳定的38个专业市场中建立了妇女组织,并组织妇女深入开展
了“市场建功”活动。①建立健全妇女组织,吸引更多妇女在市场建功。1993年9月,
地区妇联与地区工商局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区各类市场中建立妇女组织的通知》,对
各类专业市场妇女组织的建立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在邹平县召开“全区市场妇女
组织建设现场会”,有效地促进市场妇女组织的建立。为使市场建功活动全方位推进,
各级妇联不失时机指导各市场妇女组织建立完善的工作和活动制度,做到工作制度化、
管理规范化。②结合市场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竞赛活动。全区各大专业市场相继制
定竞赛活动方案,确定竞赛内容,提出竞赛口号,形成市场建功活动新格局。工商系
统开展“三看三比” (看廉洁自律、比市场秩序;看秉公执法,比市场风貌;看管理
素质,比贡献大小)竞赛。女个体经营者开展“五讲五比”(讲文明、讲信誉、讲效益、
讲致富、讲科学;比守法、比团结、比技术、比服务、比奉献) 竞赛。在此基础上,
又开展了依法纳税、文明用语赛;学用经营技能赛;助人为乐奉献赛;创建文明经营
示范户赛;科学管理、优质服务赛。通过系列“市场建功”竞赛,文明经商的多了;
经营伪劣商品的少了;照章纳税的多了,偷税漏税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违法乱
纪的少了。 ③隆重表彰女个体劳动者,促进市场建功竞赛广泛深入开展。3年来,全
区各大市场妇代会组织,普遍开展了“文明经营示范户”评选表彰活动。制定并印发
了“文明经营示范户”条件,建立顾客意见簿,设立监督台,实行半年初评、年终总
评、大会表彰等办法,充分调动参赛妇女参与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涌现出许多先进
个人。 1993~1996年,全区有360户女个体劳动者被评为县市“文明经营示范户”、
20名被评为地区“市场建功” 活动先进个人,5名女个体劳动者,被评为省“市场建
功”先进个人。

【依法维权卓有成效】①加强对妇女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自1988年以来,各级妇联
按照“一五”、“二五”、“三五”普法要求,层层建立普法领导组织机构,制定了
普法规划,努力做到规划落实、领导机构健全、组织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并充分利
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知识竞赛、演讲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普法宣传。订购了普
法常识读本50万册,印发宣传材料120万份,培训普法骨干10万人次,全区90%以上的
女性普法对象参加了普法教育内容的学习。特别是通过贯彻实施《妇女法》、《实施
办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法制宣
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全区有15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普法先进集体,有8名同志被评为
省级先进个人,地区妇联被评为地区“一五”普法先进集体。②积极开展法律咨询,
认真处理来信来访。自1986年以来,地县两级共接待来访2368起,3788人次,处理结
案2296起,结案率97.3%。其中,地区妇联接待311起,937人次,结案率99%。③参与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打拐斗争。结合形势,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教育妇女用科
学知识和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做好濒临破裂家庭调解工作,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在
参与打拐斗争中, 地区妇联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犯罪分子,解救妇女儿童153名,
保护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④深入调查研究,增强维权工作针对性与超前性。自1988
年以来,各级妇联针对信访过程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调查报告
二十余份。如:对“万元户”离婚原因的调查,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问题的调查,对
女童辍学问题的调查,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调查等,并就调查情况向各级党委、政府
及有关部门反映,呼吁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1989年,
地区妇联与地区劳动事业保险处、工会联合,对地直女职工生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制订了女职工生育补偿统筹暂行办法,并于1990年1月1日起实施。女职工生育费用统
筹,揭开了我区维权工作的新篇章。

【春蕾计划成效显著】1994年,全国妇联倡导实施旨在广泛筹集资金,资助农村贫困
地区失学辍学女童继续求学的“春蕾计划”。全区自实施“春蕾计划”以来,得到了
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各级妇联组织采取宣传鼓动、层层动员、结对济助、救助反
馈等形式, 扎扎实实落实春蕾计划。 1995年全区捐资95520元, 救助1592名女童。
1996年又重点实施春蕾计划再接力工程,在巩固原有救助工作的基础上,再动员社会
各界更多的人参与捐款救助。“六一”期间,再掀高潮。共收到捐款230975元,救助
了2767名女童。在实施春蕾计划过程中,各级妇联组织带头捐助,地、县两级妇联的
党员干部每人救助一名女童。社会各界广泛捐助。滨州市、惠民、无棣县协调妇女儿
童委员会成员单位和领导带头捐款救助女童。阳信发出“万名妇女爱心献春蕾倡议书”。
邹平马庄村留美博士生--明星, 一人捐资8000元, 救助了30名贫困女童。博兴举办
“走向明天1+1救助仪式” 和“希望之光”文艺晚会,县领导为救助双方举行结对仪
式。邹平县层层开展“十佳春蕾计划”先进单位和“十佳女童”评选活动,共推出优
秀女童96名,在此基础上,隆重表彰10名“十佳春蕾女童”和10个“十佳”先进单位,
促进了全区春蕾计划再接力工程的发展。

【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成绩斐然】自1986年以来,全区各级妇联组织,认真贯彻执行
中央、省、地关于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精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配合组织部门,加
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至1996年底,全区共有女干部21127人,占干部总数的27.9%。
其中, 地厅级4人、县处级83人,分别占同级干部数的13.8%、14.6%。地区及6县1市
党委或政府,40%的地、县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均配上了女领导干部,113个乡镇党政班
子配上了女干部, 其中52%的乡镇党政班子配有女党委正副书记或正副乡镇长。女党
员已占新党员发展数的23%。主要做法:(1)强化宣传,为女干部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
舆论环境。采取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抓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宣传。利用广播、
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妇女干部的先进事迹及参政议政的重要性、必要性,为优秀妇
女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妇女参政工作的社会
风尚。(2) 与组织人事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主动地当好参谋助手。地区妇联与组织部
多次联合召开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制定全区培养选拔女干部的目标、
措施、要求,并下发系列文件进行检查督导,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女干部的参选工
作。(3) 加强培训,提高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主要采用岗位培训、脱产学
习、业务进修、下派挂职等形式。(4) 建立机制,促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落实。
自1990年以来,各级逐步建起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机制,形成比较规范的工作制度。
如:例会制度、信息档案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汇报制度、跟踪考察制度、妇联“协
管” 制度。及时调整充实妇女人才库,积极向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推荐妇女人才。6
年间,向党委推荐女干部120人,其中,有30人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实施《纲要》、《规划》开创工作新局面】1996年1月,《滨州地区妇女发展纲要》
(简称《纲要》)和《滨州地区儿童少年事业发展九五规划》(简称《规划》)由行署颁
布实施。滨州地区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把妇女儿童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全面实施《纲要》和《规划》,推动了
妇女儿童事业的较快发展。(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摆上重要
议事日程。首先,地县两级普遍制定了本辖区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少年事业发展规划。
其次,充实加强了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地、县、乡三级都健全了由党政分管领导挂帅
的妇女儿童工作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形成了主要目标有人管,具体业务有
人抓的领导体制。再次,实行指标分解,各负其责。将实施《纲要》和《规划》的任
务目标分解到39个部门和单位,要求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第四,把《纲要》和《规
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政绩考核之中,严格进行考核和检查,确保把妇
女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 强化措施,齐抓共管,促进《纲要》目标任务如
期实现。全区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实施《纲要》摆在重要位置,组织骨干人员,集中优
势力量,狠抓贯彻落实,取得较好成绩。女干部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城镇妇女就业稳
中有进;城乡妇女劳动技术素质普遍提高;四是妇女卫生保健工作全面达标。(3) 突
出重点,狠抓落实,推进全区儿童少年事业全面发展。优生、优育工作稳定发展,做
到育龄教育、婚前检查制度化、计划免疫科学规范化、倡导母乳喂养、争创爱婴医院
社区化;优教工作开创新局面,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巩固、学校教育、特殊教育、家庭
教育进一步发展,儿童少年文体生活不断丰富。

(黄心阳 丁文丽)